原子结构知识图
知识点包——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知识点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二、知识点详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
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
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三、强化训练【典型例题】(2018•广州)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粒子有12 个质子B.该粒子有2 个电子层C.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D.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A、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该粒子有12 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弧线表示电子层,该粒子有3 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
2.最外层具有 8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 2 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图文

年代 1911年
模型
卢瑟福 原子 模型
观点或理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 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 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年代 1913年
模型
玻尔原子 模型
1926~ 1935年
电子云 模型
观点或理论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 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迁移·应用】 1.(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各原子结构示 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 )
【解析】选D。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 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A、B 为第二、第三周期元素;L层最多排8个电子,B原子的L 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B原子的L层 有8个电子,A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故A是碳原子;A原子 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故B为铝原子。
2.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 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 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________。
知识点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重点释疑】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4.原子的结构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二、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它的1/12为1.667 x10—27千克).2、相对原子质量看上去没有单位,其实是有单位的,它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3、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三、原子结构示意图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二、元素周期律
1、概念: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 的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本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元素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随堂练习:
1、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RH3,其中R的化合价是其 最低负化合价,则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111
88
77
N(氮) O(氧) F(氟)
70
66
64
Ne(氖) —
11~17 号元素 Na(钠) Mg(镁) Al(铝) Si(硅) P(磷)
原子半
径/pm
186
160
143
117
110
S(硫) 104
Cl(氯) Ar(氩)
99
—
提示:(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依据与其它元素不同,没有可比性。 (2)表中数据的单位是pm(皮米),1pm=10-12m。
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各电子层排布的电子数
电子层(从里到外为K、L、M······层) 核电荷数
原子核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运动)
电子层: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
(能层)
〔观察思考2〕观察下表:原子序数为3~9、11~17的元素的原子 半径。用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以纵坐标表 示原子半径,根据数据表作图,表示出3~9、11~17的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的函数图像。
3~9号 元素
原子半 径/pm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图中x的数值为 6 ,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硫离子 2S2- 。
一、离子及其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一般由金属原子失电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一般由非金属原子得电子)
二、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Mg2+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联系
不显电性
带正电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带负电
阴离子
一、离子及其分类
离子
带电荷 的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H+ Na+
K+ Mg2+ Al3+
氢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F-
Cl-
O2-
S2-
氟离子 氯离子 氧离子 硫离子
第3题图
第4题图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该粒子带2个
单位负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O2- ;若该粒子
带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Mg2+ ; 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它的化学符号是 Ne 。
自主讨论
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阳 离 子
失电子 原 得电子 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 离 子
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
D
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 A、E
化学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E
感知中考
1.【2007】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则x的值为 11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 或“失”) 失 电子。若元素B的原子比A的原子多6个 电子,则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根据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④ (填编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问题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试写出K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一:
答案二:
15
三、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必须遵循 一定的能级顺序进行填充
构造原理: 1s;2s 2p;3s 3p;4s 3d 4p; 规律 5s 4d 5p; 6s 4f 5d 6p;7s 5f 6d 7p
布式错误的是( D )
A. Al 1s22s22p63s23p1 B. O2- 1s22s22p6 C. Na+ 1s22s22p6 D. Si 1s22s22p2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 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s<2s<3s<4s;2p<3p<4p; 3d<4d (3) 不同层不同能级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ns<(n-2)f<(n-1)d<np (n为能层序数)
2.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
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
能层序数
能级符号
该能级上排布 的电子数来自Na:1s22s22p63s1
K
L
M
Fe:1s22s22p63s23p63d64s2
源自古希腊语atom不可再分的微粒1803年道尔顿英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9112020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1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大量氢少量氦极少量锂约2h后诞生于2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所有元素之母
1、原子的认识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立特 思辨精神
原子:源自古希腊语Atom,不可再分的微粒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1.1原子结构(共44张PPT)

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电子层 (2)能层的表示方法及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如下:
能层 一 二 三 M 四 五 六 P 七 …… Q ……
K ___ L 符号 ___ 最多 电子 数
N ___ O ___
பைடு நூலகம்
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______
2.能级 能量 的不同, (1)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______ 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能级。 (2)能级的表示方法及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如下: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____________ 能量最低原理 。 2.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原子: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稳定)
发射光谱
电子放 出能量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 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不稳定)
电子云
知识回顾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质子(+) 原子结构: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A.ClB. C. D.1s22s22p63s23p6
3、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 若以E(nl)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AB A.E(4s)>E(3s)>E(2s)>E(1s) B.E(3d)>E(4s)>E(3p)>E(3s) C.E(5s)>E(4f)>E(4s)>E(3d) D.E(5s)>E(4s)>E(4f)>E(3d) 4、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s23p4, 则此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第3周期,第VIA族 ____________
3.2原子的结构

最外层电 子数
一般<4
得失电子 趋势
易失 电子
非金属 元素
一般≥4
易得 电子
稀有气体 元素
等于8 (氦=2)
很难得失 电子,是 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
易发生 化学反 应(不 稳定)
极难发生 化学反应 (稳定)
结论
最外层 电子数 决定元 素的化 学性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氯化钠的形成
钠原子
氯原子
----
一、原子的构成
碳原子 结构图
-
电子
-
++
++
++
-
电子 原子核
-
质 子 6+ 原子核6+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6 -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
原子核
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的负电荷
一、原子的构成 想一想:原子显不显电性? 实验: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是否会触电?
1.6749×10-27kg/1.67×10-27kg = 1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哪部分?
电子质量很小, 其质量约是质子、 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整个原 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 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相对原子 质量 1 12
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约相等,电子 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 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