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第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1.空间中,用a,b,c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γ表示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若a∥b,b∥c,则a∥cB.若a⊥γ,b⊥γ,则a∥bC.若a∥γ,b∥γ,则a∥bD.若a⊥b,b⊥c,则a⊥c答案AB解析根据空间平行直线的传递性可知A正确;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B正确;若a∥γ,b∥γ,则a,b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C错误;若a⊥b,b⊥c,则a,c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2.对于两条不同直线m,n和两个不同平面α,β,下列选项正确的为()A.若m⊥α,n⊥β,α⊥β,则m⊥nB.若m∥α,n∥β,α⊥β,则m⊥n或m∥nC.若m∥α,α∥β,则m∥β或m⊂βD.若m⊥α,m⊥n,则n∥α或n⊂α答案ACD解析对A,令m,n分别为直线m,n的方向向量,因为m⊥α,n⊥β,所以m⊥α,n⊥β,又α⊥β,所以m⊥n,即m⊥n,所以选项A正确;对B,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令平面ABCD为平面α,平面ABB1A1为平面β,直线A1C1为m,直线C1D为n,满足α⊥β,m∥α,n∥β,但m与n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以选项B错误;对C,若m⊄β,过m作一平面γ分别与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且交线分别为a,b,则m∥a,a∥b,所以m∥b,所以m∥β;若m⊂β,符合题意,所以选项C 正确;对D,若n⊂α,符合题意;若n⊄α,过直线n作一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设交线为b,因为b⊂α,m⊥α,所以m⊥b,又m⊥n,且n,b在同一平面内,所以n∥b,所以n∥α,所以选项D正确.综上,选ACD.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该正方体中()A.AE∥CDB.CH∥BEC.DG⊥BHD.BG⊥DE答案BCD解析由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正方体如图,连接AH,DE,BG,BH,DG,HC.由图形可知,AE⊥CD,故A错误;因为HE∥BC,HE=BC,所以四边形BCH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H∥BE,故B正确;因为DG⊥HC,DG⊥BC,HC∩BC=C,HC,BC⊂平面BHC,所以DG⊥平面BHC,又BH⊂平面BHC,所以DG⊥BH,故C正确;因为BG∥AH,而DE⊥AH,所以BG⊥DE,故D正确.故选BCD.4.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不可能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梯形C.有一个内角为75°的菱形D.正五边形答案BCD解析对于A,如图1,截面的形状可能是正三角形,故A可能;图1图2对于B,首先考虑平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梯形,且QR与AA1不平行,如图2所示,不妨假设PQ⊥QR,因为AA1⊥平面A1B1C1D1,PQ⊂平面A1B1C1D1,所以AA1⊥PQ,从而有PQ⊥平面A1ABB1,这是不可能的,故B不可能;对于C,当平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菱形(非正方形)时,只有如下情形,如图3,其中P,R为所在棱的中点,易知当菱形为PBRD1时,菱形中的锐角取得最小值,即∠PD1R最小.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PD1=RD1=5,PR=22,则由余弦定理,得cos∠PD1R=PD21+RD21-PR22PD1·RD1=5+5-82×5×5=15<6-24=cos 75°,所以∠PD1R>75°,故C不可能;图3对于D,假设截面是正五边形,则截面中的截线必然分别在5个面内,由于正方体有6个面,分成两两平行的三对,故必然有一对平行面中有两条截线,而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这两条截线互相平行,但正五边形的边中是不可能有平行的边的,故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正五边形,故D不可能.综上所述,选BCD.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为AA1的中点,平面α过点D1且与CM垂直,则()A.CM⊥BDB.BD∥平面αC.平面C1BD∥平面αD.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的面积为9 2答案ABD解析如图,连接AC,则BD⊥AC.因为BD⊥AM,AM∩AC=A,AM,AC⊂平面AMC,所以BD⊥平面AMC,又CM⊂平面AMC,所以BD⊥CM,故A正确;取AD的中点E,连接D1E,DM,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D1E⊥DM,又CD⊥D1E,DM∩CD=D,DM,CD⊂平面CDM,所以D1E⊥平面CDM,又CM⊂平面CDM,所以D1E⊥CM.连接B1D1,过点E作EF∥BD,交AB于F,连接B1F,所以CM⊥EF,又D1E∩EF=E,D1E,EF⊂平面D1EFB1,所以CM⊥平面D1EFB1,所以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即梯形D1EFB1.由EF∥BD,BD⊄平面α,EF⊂平面α,得BD∥平面α,故B正确;连接AB1,AD1,易知平面AB1D1∥平面C1BD,而平面AB1D1∩平面α=B1D1,所以平面C1BD与平面α不平行,故C不正确;截面图形为等腰梯形D1EFB1,EF=2,B1D1=22,D1E=B1F=5,所以截面图形的面积S=12×(2+22)×(5)2-⎝⎛⎭⎪⎫22-222=92,故D正确.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N为底面ABCD的中心,P为线段A1D1上的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M为线段AP的中点,则()A.CM与PN是异面直线B.CM>PNC.平面PAN⊥平面BDD1B1D.过P,A,C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一定是等腰梯形答案BCD解析对于选项A,如图,连接NC,PC,则A,N,C三点共线.又M为AP的中点,N为AC的中点,所以CM与PN共面,故A错误;对于选项B,因为P为线段A1D1上的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所以AC>AP.在△MAC中,CM2=AC2+AM2-2AC·AM cos∠MAC=AC2+14AP2-AC·AP·cos∠MAC.在△PAN中,PN2=AP2+AN2-2AP·AN cos∠PAN=AP2+1 4AC 2-AP ·AC cos ∠PAN ,则CM 2-PN 2=34(AC 2-AP 2)>0,所以CM >PN ,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易知AC ⊥平面BDD 1B 1,即AN ⊥平面BDD 1B 1,又AN ⊂平面PAN ,所以平面PAN ⊥平面BDD 1B 1,故C 正确; 对于选项D ,连接A 1C 1,在平面A 1B 1C 1D 1内作PK ∥A 1C 1,交C 1D 1于K ,连接KC .在正方体中,A 1C 1∥AC ,所以PK ∥AC ,PK ,AC 共面,所以四边形PKCA 就是过P ,A ,C 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AA 1=CC 1,A 1P =C 1K ,所以AP =CK ,即梯形PKCA 为等腰梯形,故D 正确.故选BCD.7.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AA 1=2AB =2,点P 为线段AD 1上一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PB 1∥平面BC 1DB.三棱锥P-BC 1D 的体积为13C.三棱锥D 1-BC 1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π2D.直线P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53 答案 ABD解析 对于A 选项,连接B 1D 1,AB 1,根据正四棱柱的性质可知AD 1∥BC 1,BD ∥B 1D 1,因为BC 1⊄平面AB 1D 1,AD 1⊂平面AB 1D 1,所以BC 1∥平面AB 1D 1,同理得BD ∥平面AB 1D 1,又BC 1∩BD =B ,所以平面AB 1D 1∥平面BC 1D ,又PB 1⊂平面AB 1D 1,所以PB 1∥平面BC 1D ,所以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易知AD 1∥平面BC 1D ,所以V P-BC 1D =V A-BC 1D =V C 1-ABD =13×12×1×1×2=13,所以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三棱锥D 1-BC 1D 的外接球即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的外接球.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4R 2=12+12+22=6,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6π,所以C 选项错误;对于D 选项,过P 作PE ∥AB ,交BC 1于点E ,则PE ⊥平面BCC 1B 1,连接B 1E ,则∠PB 1E 即直线P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当B 1E 最小时,∠PB 1E 最大,此时B 1E ⊥BC 1,由等面积法得S △BB 1C 1=12BC 1·B 1E =12BB 1·B 1C 1,解得B 1E =25,在Rt △PB 1E 中,PE =AB =1,所以PB 1=12+⎝ ⎛⎭⎪⎫252=35,所以∠PB 1E 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PE PB 1=53,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ABD.8.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则( )A.直线D1D与直线AF垂直B.直线A1G与平面AEF平行C.平面AEF截正方体ABCD-A1B1C1D1所得的截面的面积为9 2D.点A1和点D到平面AEF的距离相等答案BCD解析对于选项A,假设AF与D1D垂直,又D1D⊥AE,AE∩AF=A,AE,AF⊂平面AEF,所以D1D⊥平面AEF.因为EF⊂平面AEF,所以D1D⊥EF,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错误;图1对于选项B,取B1C1的中点N,连接A1N,GN,如图1所示,易知A1N∥AE,又AE⊂平面AEF,A1N⊄平面AEF,所以A1N∥平面AEF.因为GN∥EF,EF⊂平面AEF,GN⊄平面AEF,所以GN∥平面AEF.又A1N,GN⊂平面A1GN,A1N∩GN=N,所以平面A1GN∥平面AEF.因为A1G⊂平面A1GN,所以A1G∥平面AEF,故B正确;对于选项C,连接AD1,FD1,如图2所示,因为AD1∥EF,所以四边形AD1FE 为平面AEF截正方体ABCD-A1B1C1D1所得的截面,又AD1=22+22=22,图2EF =12+12=2,D 1F =AE =12+22=5,所以四边形AD 1FE 为等腰梯形, 高为(5)2-⎝ ⎛⎭⎪⎫222=322,则S 梯形AD 1FE =12×(2+22)×322=92,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连接A 1D ,如图2所示,由选项C 可知A 1D 与平面AEF 相交且交点为A 1D 的中点,所以点A 1和点D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故D 正确.综上,选BCD.9.已知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是B 1C 1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总满足MP ⊥MC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点P 的轨迹中包含AA 1的中点B.点P 在侧面AA 1D 1D 内的轨迹的长为5a4 C.MP 长度的最大值为21a4D.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为55 答案 BCD解析 如图,取A 1D 1的中点E ,分别取A 1A ,B 1B 上靠近A 1,B 1的四等分点F ,G ,连接EM ,EF ,FG ,MG ,易知EM ∥FG 且EM =FG ,所以E ,M ,F ,G 四点共面.连接GC ,因为MG 2=⎝ ⎛⎭⎪⎫a 22+⎝ ⎛⎭⎪⎫a 42=5a 216,MC 2=⎝ ⎛⎭⎪⎫a 22+a 2=5a 24,GC 2=⎝ ⎛⎭⎪⎫3a 42+a 2=25a 216,因此MG 2+MC 2=GC 2,所以MG ⊥MC ,易知ME ⊥MC ,又MG ∩ME =M ,MG ,ME ⊂平面MEFG ,所以MC ⊥平面MEFG ,即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MEFG (不含点M ),易知点P 在侧面AA 1D 1D 内的轨迹为EF ,且EF =MG =5a4,所以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根据点P 的轨迹可知,当P 与F 重合时,MP 最长,易知FG ⊥平面BB 1C 1C ,则FG ⊥MG ,连接MF ,所以MF =a 2+5a 216=21a4,故C 选项正确;由于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MEFG (不含点M ),所以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的最小角就是直线CC 1与平面MEFG 所成的角,又向量CC 1→与平面MEFG 的法向量CM →的夹角等于∠C 1CM ,且sin ∠C 1CM =a25a 2=55,所以直线CC 1与平面MEF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即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等于55,故D 选项正确.10.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2,M 为AA 1的中点,过B 1M 作长方体的截面α交棱CC 1于N ,则( )A.截面α可能为六边形B.存在点N,使得BN⊥截面αC.若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则1≤CN≤2D.当N与C重合时,截面图形的面积为36 4答案CD解析设N0为棱CC1的中点,当N从C1移动到C时,其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如图1,当点N在线段C1N0上时,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当点N在线段N0C上(不包括点N0,C)时,截面α为五边形;当点N与点C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图1图2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A,截面α不可能为六边形,所以A错误;对于B,假设BN⊥截面α,因为B1M⊂α,所以BN⊥B1M,所以必有点N,C重合,而BC与平面B1CQM不垂直,所以B错误;对于C,当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时,点N在线段C1N0上,则1≤CN≤2,所以C 正确;对于D,当点N与点C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如图2,过M作MM′⊥B1C,垂足为M′.设梯形的高为h,B1M′=x,则在Rt△B1MM′中,由勾股定理,得h2=(2)2-x2,①同理h 2=⎝ ⎛⎭⎪⎫522-⎝ ⎛⎭⎪⎫52-x 2,② 由①②,解得x =255,h =65,所以截面α的面积等于12×⎝⎛⎭⎪⎫5+52·h =12×352×65=364,所以D 正确. 综上可知,选CD.。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题库19.doc

241. 已知点P 是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外一点,PD ⊥面AC ,PD=AD=l ,设点C 到面PAB 的距离为d 1,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d 2,则( ) (A )l <d 1 <d 2(B )d 1< d 2<l (C )d 1<l < d 2(D )d 2<d 1<l解析:l d 221=,l d 332=,故d 2<d 1<l ,选D 。
242.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
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CM=BN=a ).20(<<a (1)求MN 的长;(2)当a 为何值时,MN 的长最小; (3)当MN 长最小时,求面MNA 与面MNB 所成的二面角α的大小。
解析:(1)作MP ∥AB 交BC 于点P ,NQ ∥AB 交BE 于点Q ,连接PQ ,依题意可得MP ∥NQ ,且MP=NQ ,即MNQP 是平行四边形。
∴MN=PQ,由已知,CM=BN=a,CB=AB=BE=1,∴2==BF AC ,21,21a BQ a CP ==, 即2aBQ CP ==, ∴=+-==22)1(BQ CP PQ MN )20(21)22()2()21(222<<+-=+-a a a a(2)由(1)知: 2222==MN a 时,当,的中点时,分别移动到即BF AC N M ,, 22的长最小,最小值为MN (3)取MN 的中点G ,连接AG 、BG ,∵AM=AN,BM=BN ,∴AG ⊥MN,BG ⊥MN ,∴∠AGB 即为二面角α的平面角。
又46==BG AG ,所以由余弦定理有 ADE31464621)46()46(cos 22-=∙∙-+=α。
故所求二面角)31arccos(-=α。
243. 如图,边长均为a 的正方形ABCD 、ABEF 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为)20(πθθ<<。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 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精选版ppt
7
• ●命题趋势
• 1.空间几何体
• 空间几何体是立体几何初步的重要内容,高考非常重视 对这一部分的考查.一是在选择、填空题中有针对性地 考查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及主要几何量(角度、距 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等.二是在解答题中,以空间 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及有关计 算.
精选版ppt
9
•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理)
• 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包括部分选择、填空题, 大多都可以使用空间向量来解答.高考在注重对立体几 何中传统知识和方法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对空间向量的 考查.给考生展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 能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 这一部分高考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选版ppt
27
• 1°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 • 2°不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精选版ppt
28
• (3)球面距离:
• 1°定义: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
两点的 在这两点间的一段
的长度,这个弧
长叫做两大点圆的球面距离.
劣弧
• 2°地球上的经纬线
• 当把地球看作一个球时,经线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 半个大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其
•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 4.棱台的概念及性质
• (1)定义:棱锥被 的部分叫做棱台.
立体几何 大题-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立体几何复习1.(多选)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底面ABCD ,PAD △是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 是菱形,且60BAD ∠=︒,M 为棱PD 的中点,N 为菱形ABCD 的中心,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 .直线PB 与平面AMC 平行 B .直线PB 与直线AD 垂直C .线段AM 与线段CM 长度相等D .PB 与A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2.(多选)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BC =BB 1=2,E 、F 分别为棱AB 、A 1D 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DB 1⊥CEB .三棱锥D —CEF 的体积为83C .若P 是棱C 1D 1上一点,且D 1P =1,则E 、C 、P 、F 四点共面D .平面CEF 截该长方体所得的截面为五边形3.(多选)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 ∠ABC=3π,将ΔDAC 沿着对角线AC 折起至ΔD'AC,连接BD'.设二面角D'-AC-B 的大小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四面体D'ABC 为正四面体,则θ=3π B.四面体D'ABC 的体积最大值为1 C.四面体D'ABC 的表面积最大值为2(3+2) D.当θ=23π时,四面体D'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2134.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5.如图,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异于,A B ),已知2AB =,2AC =,AE =BEDC 为矩形,平面ABC ⊥平面BEDC .设平面EAD 与平面A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BC ;(2)求平面A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6.7.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 BE ,2BE =,4AB PA ==.(1)求证://CE 平面PAD ;(2)在棱AB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二面角E PC F --的大小为60︒?如果存在,确定点F 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8.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DC ,∠BAD =90°,PD =DC =BC =2PA =2AB =2,PD ⊥DC .(1)求证:PA ⊥平面ABCD ;(2)设BM =BD λ(0<λ<1),当二面角A-PM-B 的余弦值为77时,求λ的值.9.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PA PC =,BD PA ⊥,E 是BC 上一点,且3EC BE =,设AC BD O =.(1)证明:PO ⊥平面ABCD ;(2)若60BAD ∠=︒,PA PE ⊥,求二面角A PE C --的余弦值.10.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PA ⊥平面ABCD .(1)求证:平面PAC ⊥平面PBD ;(2)若2AP AB ==,60BAD ∠=︒,求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11.如图,在三棱柱ABC-A 1B 1C 1中,Δ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平面ABC ⊥平面AA 1B 1B,A 1A=A 1B,∠A 1AB=60°,O 为AB 的中点,M 为A 1C 1的中点. (1)求证:OM//平面BB 1C 1C;(2)求二面角C 1-BA 1-C 的正弦值.12.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EF 为正方形,平面ABEF ⊥平面CDFE ,CD ∥EF ,DF ⊥EF , EF =2CD =2.(1)若DF =2,求二面角A -CE -F 的正弦值;(2)若平面ACF ⊥平面BCE ,求DF 的长.13.如图,在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12A A =,点1A 在下底面上的射影是ABC ∆的中心O .(1)求证:平面1A AO ⊥平面11BCC B ;(2)求二面角1C AB C --的余弦值.1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2PA AD CD ===,3BC =.E为PD的中点,点F在PC上,且13 PFPC=.(Ⅰ)求证:CD⊥平面PAD;(Ⅱ)求二面角F AE P--的余弦值;(Ⅲ)设点G在PB上,且23PGPB=.判断直线AG是否在平面AEF内,说明理由.15.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D与△BCD都为等边三角形,平面ABD⊥平面BCD,M,O分别为AB,BD 的中点,AO∩DM=G,N在棱CD上且满足2CN=ND,连接MC,GN.(1)证明:GN∥平面ABC;(2)求直线AC和平面GND所成角的正弦值.16.在多面体ABCDE中,平面ACDE⊥平面ABC,四边形ACDE为直角梯形,CD∥AE,AC⊥AE,AB⊥BC,CD=1,AE=AC=2,F为DE的中点,且点E满足EB4EG=.(1)证明:GF∥平面ABC;(2)当多面体ABCDE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A—BE—D的余弦值.17一副标准的三角板(图1)中,∠ABC为直角,∠A=60°,∠DEF为直角,DE=EF,BC=DF.把BC与DF重合,拼成一个三棱锥(图2)。设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求证:平面ABC⊥平面EMN;(2)若AC=4,二面角E-BC-A为直二面角,求直线EM与平面ABE所成的正弦18.如图四边形ABCD为梯形,AD∥BC,BM⊥AD于M,CN⊥AD于N,∠A=45°,AD=4BC=4,AB=2,现沿CN将△CDN折起,使△ADN为正三角形,且平面AND⊥平面ABCN,过BM的平面与线段DN、DC分别交于E、F.(1)求证:EF⊥DA;(2)在棱DN上(不含端点)是否存在点E,使得直线DB与平面BM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若存在,请确定E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D⊥底面ABCD,M为线段PC的中点,PD=AD,N为线段BC上的动点.(1)证明:平面MND⊥平面PBC;(2)当点N在线段BC的何位置时,平面MND与平面PAB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30°?指出点N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文(new)

第七章立体几何阶段检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B.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C.三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三角形D.有的棱台的侧棱长都相等解析:根据棱锥的结构特征知,棱锥的侧棱长不一定都相等.答案:B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BC,CD1的中点,则直线A1B与直线EF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异面C.平行D.垂直解析:由BC綊AD,AD綊A1D1知,BC綊A1D1,从而四边形A1BCD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B∥CD1,又EF⊂平面A1C,EF∩D1C=F,则A1B与EF相交.答案:A3.(2017·嘉兴月考)对于空间的两条直线m,n和一个平面α,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n⊥α,则m∥nD.若m⊥α,n⊥α,则m∥n解析:对A,直线m,n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故选项A错误;对B,直线m与n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故选项B错误;对C,m与n垂直而非平行,故选项C错误;对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故选项D正确.答案:D4.设P是异面直线a,b外的一点,则过点P与a,b都平行的平面()A.有且只有一个B.恰有两个C.不存在或只有一个D.有无数个解析:过点P作a1∥a,b1∥b,若过a1,b1的平面不经过a,b,则存在一个平面同时与a,b平行;若过a,b1的平面经过a或b,则不存在这样的平面同时与a,b平行.1答案:C5.若平面α∥平面β,点A,C∈α,B,D∈β,则直线AC∥直线BD的充要条件是()A.AB∥CD B.AD∥CBC.AB与CD相交D.A,B,C,D四点共面解析:由平面α∥平面β知,直线AC与BD无公共点,则直线AC∥直线BD的充要条件是A,B,C,D四点共面.答案:D6.已知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a⊥α,b⊥β,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若a∥b,则α∥βB.若α⊥β,则a⊥bC.若a,b相交,则α,β相交D.若α,β相交,则a,b相交解析:若α,β相交,则a,b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故D为假命题.答案:D7.一个几何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错误!,则它的正视图为()解析:由几何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可知几何体为组合体,由几何体的体积为错误!,可知上方为棱锥,下方为正方体.由俯视图可得,棱锥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正方形一边上的中点,顶点到正方体上底面的距离为1,所以选B.答案:B8.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7-错误!B.18-错误!C.27-3πD.18-3π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可以看成是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挖去了半个圆柱,所以所求体积为错误!×(2+4)×2×3-错误!π×12×3=18-错误!。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试卷(立体几何)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试卷(立体几何)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2的半圆,则该圆锥的体积为A .3πB .3π3C .3πD .2π2.金刚石的成分为纯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物质,它的结构是由8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如图所示的正八面体.若某金刚石的棱长为2,则它的表面积为A .8B .82C .83D .1633.如图,用斜二测画法作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111A B C 的直观图,则正确的图形是A .B .C .D .4.已知两条不同直线,l m 与两个不同平面,αβ,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l l m α⊥,则m α⊥B .若,//l l αβ⊥,则αβ⊥C .若//,//l m αα,则//l m D .若//,//m αβα,则//m β5.如图,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482,11A AB A AD ∠=∠,16AA =,底面边长均为4,且π3DAB ∠=,M ,N ,P 分别为AB ,1CC ,11C D 的中点,则A .//MN APB .1AC ⊥平面BDN C .1AP AC ⊥D .//AP 平面MNC6.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是棱1CC 上的一个动点,平面1BED 交棱1AA 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存在点E ,使得11//AC 平面1BED FB .存在点E ,使得1B D ⊥平面1BED FC .对于任意的点E ,平面11ACD ⊥平面1BED FD .对于任意的点E ,四棱锥11B BEDF -的体积均不变7.足球运动成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具魅力、拥有球迷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举行.已知某足球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满足2dm AB BC AD BD CD =====,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为23π,则该足球的体积为A .3742dm 27πB .3352dm 27πC .314dm 27πD .3322dm 27π8.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内装有部分液体(液体未装满盒子),以不同的方向角度倾斜时液体表面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①当液面是三角形时,其形状可能是钝角三角形②在一定条件下,液面的形状可能是正五边形③当液面形状是三角形时,液体体积与长方体体积之比的范围是150,,166⎛⎤⎡⎫⋃ ⎪⎥⎢⎝⎦⎣⎭④当液面形状是六边形时,液体体积与长方体体积之比的范围是13,44⎛⎫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下列关于空间向量的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空间向量,a b ,满足a b =r r ,则a b= B .若非零向量,,a b c ,满足,a b b c ⊥⊥ ,则有a c∥ C .若,,OA OB OC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且111333OD OA OB OC =++ ,则,,,A B C D 四点共面D .若向量,,a b b c c a +++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则,,a b c 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10.如图,若正方体的棱长为1,点M 是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侧面11ADD A上的一个动点(含边界),P 是棱1CC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沿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 到点P 的最短路程为132B .若保持2PM =,则点M 在侧面内运动路径的长度为π3C .三棱锥1B C MD -的体积最大值为16D .若M 在平面11ADD A 内运动,且111MD B B D B ∠=∠,点M 的轨迹为线段11.已知a ,b ,c 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a b ∥,b α⊂,则a αP B .若a αβ⋂=,b βγ= ,c αγ⋂=,a b ∥,则b c ∥C .若b β⊂,c β⊂,a b ⊥r r ,a c ⊥,则a β⊥D .若a α⊂,b β⊂,a b ∥,则αβ∥12.如图,已知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上有A ,B 两点,C α∈,AC l ⊥,D β∈,BD l ⊥,若2AC AB BD ===,22CD =,则A .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45°B .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60°C .三棱锥A BCD -的体积为23D .直线CD 与平面β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4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2,1OA = ,()1,0,5OB = ,()1,2,1OC =-- ,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CM = .14.用一个平面将圆柱切割成如图的两部分.将下半部分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平面与圆柱侧面所形成的交线在侧面展开图中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1.52cos y x =+.则平面与圆柱底面所形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是.15.“云南十八怪”描述的是由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所产生的一些特有的现象或生活方式,是云南多元民族文化的写照.“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摘下草帽当锅盖”所指的锅盖是用秸秆或山茅草编织成的,因其形状酷似草帽而传为佳话.一种草帽锅盖呈圆锥形,其母线长为6dm ,侧面积为2183dm π,若此圆锥的顶点和底面圆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体的表面积等于2dm .16.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122AA AB ==.点P 在侧面11BCC B 内,满足1A C ⊥平面BDP ,设点P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1h ,到CD 的距离为2h ,则12h h +的最小值为.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4,PA PD PB ==,点E 在线段PA 上,3,PE EA BE AD =⊥,点,F G 分别是线段,BC CD 的中点.(1)证明:PA ⊥平面ABCD ;(2)求三棱锥P EFG -的体积.18.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C BC a ====,且PB 与底面ABC 成60°角.(1)设点P 在底面ABC 的投影为H ,求BH 的长;(2)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3)求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19.故宫太和殿是中国形制最高的宫殿,其建筑采用了重檐庑殿顶的屋顶样式,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如图,某几何体ABCDEF 有五个面,其形状与四阿顶相类似.已知底面ABCD 为矩形,AB =2AD =2EF =8,EF ∥底面ABCD ,EA =ED =FB =FC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1)证明:EF ∥AB 且BC ⊥平面EFNM .(2)若二面角E AD B --为4π,求CF 与平面ABF 所成角的正弦值.20.如图,已知ABCD 和CDEF 都是直角梯形,//AB DC ,//DC EF ,5AB =,3DC =,1EF =,60BAD CDE ∠=∠=︒,二面角F DC B --的平面角为60︒.设M ,N 分别为,AE BC 的中点.(1)证明:FN AD ⊥;(2)求直线BM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1.《瀑布》(图1)是埃舍尔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图中的瀑布会源源不断地落下,落下的水又逆流而上,荒唐至极,但又会让你百看不腻.画面下方还有一位饶有兴致的观察者,似乎他没发现什么不对劲.此时,他既是画外的观看者,也是埃舍尔自己.画面两座高塔各有一个几何体,左塔上方是著名的“三立方体合体”由三个正方体构成,右塔上的几何体是首次出现,后称“埃舍尔多面体”(图2)埃舍尔多面体可以用两两垂直且中心重合的三个正方形构造,设边长均为2,定义正方形,1,2,3n n n n A B C D n =的顶点为“框架点”,定义两正方形交线为“极轴”,其端点为“极点”,记为,n n P Q ,将极点11,P Q ,分别与正方形2222A B C D 的顶点连线,取其中点记为,,,1,2,3,4m m E F m =,如(图3).埃舍尔多面体可视部分是由12个四棱锥构成,这些四棱锥顶点均为“框架点”,底面四边形由两个“极点”与两个“中点”构成,为了便于理解,图4我们构造了其中两个四棱锥11122A PE P E -与22131A P E P F -.(1)求异面直线12P A 与12Q B 成角余弦值(2)求平面111PA E 与平面122AE P 的夹角余弦值(3)若埃舍尔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直接写出答案)22.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已知P 、Q 分别为棱AB 、1CC 的中点(如图1),做出过点1D ,P ,Q 的平面与长方体的截面.保留作图痕迹,不必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13AB =,5AD =,112AA =,过点A 且与直线CD 平行的平面α将长方体分成两部分.现同时将两个球分别放入这两部分几何体内,则在平面α变化的过程中,求这两个球的半径之和的最大值.。
高三数学高考一本通立体几何第一轮复习教案棱柱

例 3、( 1)如图,在三棱柱 ABC - A 1B 1C1 中,底面边长 AB = AC = 2b, BC= 2 2b , AA 1
= l ,且 A 1AC = A 1AB=60 °,求这个三棱柱的侧面积及体积。
[ 点拨 ] 本题应要求掌握求斜棱柱的侧面积的方法:其一可求各 侧面面积之和;其二可利用公式 S 侧=直截面周长×侧棱长
线线平行,求二面角的大小转化为求平面角的大小,故要掌握这种转化思想。
(2)已知正三棱 ABC - A 1B 1C1 中,底面边长为 10cm,高为 12cm 过底面一边 AB 作与底
面 ABC 成 60°角的截面,求此截面面积。
(3)过底面一边 AB 作与底面 ABC 成 30°角的截面,求此截面面积。
①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
②棱长相等的直四棱柱是正方体;
③有两条侧棱都垂直于底面一边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
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
以上四D : 4
2、长方体全面积为 11,十二条棱长底的和为 24,则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长方体是正四棱柱, 高和底边长相等的正四棱柱或棱长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另外, 长
方体是研究问题时经常用的几何体,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结论,学习时要引起重视。
[ 随堂巩固 ]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1)正棱柱的棱长都相等;( 2)直棱柱的侧棱就是直棱柱的高;(
形;
3)直棱柱的侧面是矩
)
A: 2 3 B : 14 C : 5 D : 6
3、长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AB= 3, BC= 2, BB1=1,则 A 到 C1 在长方体表面上的最短距 离为( )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本讲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立体几何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融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于平面与几何体中,有计算也有论证。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地掌握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深刻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理解点到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 立体几何横向可与向量、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综合.3. 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1B1与直线BC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解析: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P到B的距离,动点P的轨迹满足抛物线定义.故选C.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平面ABCD,(Ⅰ)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不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Ⅰ)解:∵PB⊥面ABCD,∴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PB=AB·tan60°=3a ,∴ V 锥=3233·3·31a a a =(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等腰三角形,作AE ⊥PD ,垂足为E ,连结CE ,则△ADE ≌△CDE ,因为AE =CE ,∠CED =90o,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所以a AD AE OA a =<<=22,22a AE <, 在△AEC 中,02222cos 222222222<-=-=∙-+=∠AE a AE AE a AE EC AE AC EC AE CEA 所以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小结: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棱柱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性质: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 S 直棱柱表面 = c ·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底面是矩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底面是四边形图1-1 棱柱2 、棱锥的结构特征2.1 棱锥的定义(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棱锥侧面积:1'2S ch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3V Sh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正四面体: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a 22的正方体问题。
对棱间的距离为a 2(正方体的边长) 正四面体的高a 6(正方体体对角线l 32=)正四面体的体积为32a (正方体小三棱锥正方体V V V 314=-)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与顶点的距离之比为3:1(正方体体对角线正方体体对角线:l l 2161=) 3 、棱台的结构特征3.1 棱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 正棱台的结构特征(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2)正棱台的两个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正多边形;ABC D POH(3)正棱台的对角面也是等腰梯形; (4)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4 、圆柱的结构特征4.1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4.2 圆柱的性质(1)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 (2)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4.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4.4 圆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S 圆柱侧面 = 2π·r ·h (r 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的高) S 圆柱全 = 2π r h + 2π r 2 V 圆柱 = S 底h = πr 2h 5、圆锥的结构特征5.1 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5.2 圆锥的结构特征(1)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截面直径与底面直径之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2)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3)母线的平方等于底面半径与高的平方和: l 2 = r 2 + h 25.3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以顶点为圆心,以母线长为半径的扇形。
6、圆台的结构特征6.1 圆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我们把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圆台。
6.2 圆台的结构特征⑴ 圆台的上下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 ⑵ 圆台的截面是等腰梯形;⑶ 圆台经常补成圆锥,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研究。
6.3 圆台的面积和体积公式S 圆台侧 = π·(R + r)·l (r 、R 为上下底面半径)图1-5 圆锥S 圆台全 = π·r 2 + π·R 2 + π·(R + r)·lV 圆台 = 1/3 (π r 2 + π R 2 + π r R) h (h 为圆台的高)7 球的结构特征7.1 球的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
空间中,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球体。
7-2 球的结构特征⑴ 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⑵ 截面半径等于球半径与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的平方差:r 2 = R 2 – d 2 ★7-3 球与其他多面体的组合体的问题球体与其他多面体组合,包括内接和外切两种类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⑴ 根据题意,确定是内接还是外切,画出立体图形;⑵ 找出多面体与球体连接的地方,找出对球的合适的切割面,然后做出剖面图; ⑶ 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圆与多边形的问题;⑷ 注意圆与正方体的两个关系:球内接正方体,球直径等于正方体对角线; 球外切正方体,球直径等于正方体的边长。
7-4 球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 球面 = 4 π R 2 (R 为球半径) V 球 = 4/3 π R 3(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 :222S rl r ππ=+ 圆锥的表面积:2Srl r ππ=+圆台的表面积:22S rl r Rl R ππππ=+++球的表面积:24S R π=扇形的面积公式2211=36022n R S lr r πα==扇形(其中l 表示弧长,r 表示半径,α表示弧度)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的体积 :V S h =⨯底锥体的体积 :13V S h =⨯底台体的体积 :1)3V SS h =+⨯下上(球体的体积:343V R π= (四)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边向右边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右边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画三视图的原则:正俯长相等、正侧高相同、俯侧宽一样注:球的三视图都是圆;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矩形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二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一)、立体几何网络图:1、线线平行的判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6)、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1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线线垂直的判断:(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10)、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3、线面平行的判断:(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5)、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⑴ 利用定义(反证法):l α=∅I ,则l ∥α (用于判断); ⑵ 利用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用于证明); ⑶ 利用平面的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用于证明);⑷ 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用于判断)。
2 线面斜交和线面角:l ∩ α = A2.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θ。
2.2 线面角的范围:θ∈[0°,90°]注意:当直线在平面内或者直线平行于平面时,θ=0°;当直线垂直于平面时,θ=90° 4、线面垂直的判断:⑼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⑾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⒁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⒃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图2-3 线面角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判定定理:性质定理:(1)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
即:(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即:★判断或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⑴ 利用定义,用反证法证明。
⑵ 利用判定定理证明。
⑶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而平行于另一条直线,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与平面。
⑷ 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也垂直于另一个。
⑸ 如果两平面垂直,在一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两平面交线,则该直线垂直于另一平面。
★1.5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⑴ 斜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所有线段中,斜线相等则射影相等,斜线越长则射影越长,垂线段最短。
如图:⑵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已知PO ⊥α,斜线P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OA ,a 是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
① 三垂线定理:若a ⊥OA ,则a ⊥PA 。
即垂直射影则垂直斜线。
② 三垂线定理逆定理:若a ⊥PA ,则a ⊥OA 。
即垂直斜线则垂直射影。
⑶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主要应用 ① 证明异面直线垂直;② 作出和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 作点到线的垂线段。
5、面面平行的判断:⑷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
⒀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6、面面垂直的判断:图2-7 斜线定理图2-8 三垂线定理⒂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判定定理:性质定理:⑴ 若两面垂直,则这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2)(3)(4)(二)、其他定理:(1)确定平面的条件:①不公线的三点;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③相交直线;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 ; 平行 ; 异面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在平面内 ; 平行 ; 相交(垂直是它的特殊情况)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相交 ;; 平行 ;(3)等角定理: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外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4)射影定理(斜线长、射影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反之,斜线段相等的射影相等;斜线段较长的射影也较长;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