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pdf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的一篇文章。
文章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伯父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段,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明,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孙女周晔所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伯父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段,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通过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文章主旨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鲁迅先生品质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如《呐喊》、《彷徨》等,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
b.出示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自主学习a.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b.学生交流: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笑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事。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的人物通讯。
文章通过作者鲁迅侄女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片段,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结构紧凑,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同时,本篇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对鲁迅先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和人格品质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鲁迅先生的作品,尊敬和怀念鲁迅先生,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5.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和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和教案一、说课稿1.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作者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善良、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对伯父的崇敬与怀念。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鲁迅先生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来概括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学难点:学会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来概括文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鲁迅先生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来概括文章内容;(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笑谈“碰壁”、笑谈《水浒传》、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情。
3. 合作探讨(1)探讨鲁迅先生的品质:从这四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具有哪些品质?(2)学生汇报:鲁迅先生具有善良、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第【1】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与大家交流探讨:把体验感悟权还给学生。
一、说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作者周晔看到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主要回忆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爱戴、敬仰之情。
二、析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课文,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
尽管如此,课堂上教师不能一言堂,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体验感悟,要把体验感悟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品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感悟人物崇高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并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其中我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3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五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和教案

一、说课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往事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对于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并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饱经风霜”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
难点:理解“碰壁”这一句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上课之初,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如《少年闰土》、《詹天佑》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人物的理解。
接着,教师板书课题,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学生可以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3.品词析句,体会品质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如“碰壁”、“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词语和句子来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
4.小组讨论,交流心得学生分组讨论,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组员,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的品质对他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积累“爱戴、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并引导学生向鲁迅先生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所记叙的四个事例,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并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多想的高尚人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82年前的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们奔走相告,来见他最后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
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
他以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这位大文豪,作为一位伯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结合导学案同桌间互相检查字词。
教师总结点拨。
2.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我”回忆了哪几件关于伯父的事情?(生:趣谈水浒笑谈碰壁)(生: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二)深入探究1.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前后左右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这四件事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件事情?为什么?(生: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体现出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生:“笑谈碰壁”体现出先生的不怕挫折、不惧迫害。
)2.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才十分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通过朗读表现在哪些方面?(生:参加追悼念的人多,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生: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3. 读完文章,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生:有爱心,善良。
)(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
)教师总结升华。
环节三:巩固提升指导学生课下阅读相关作品: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 2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4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悼念”、“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五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鲁迅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
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鲁迅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一起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预设: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对,周晔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这篇课文是鲁迅去世九周年的时候,周晔为了纪念她伯父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请大家翻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边读边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后,在黑板上板书)“追悼”、“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2、初读反馈。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看,黑板上这几个词谁会读?(指名读,读准以后齐读)3、概括小标题。
同学们,课文按照自然空行的形式分为五个部分,现在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试着给它加个小标题。
接着完成剩下部分的概括(老师引导明确“深受爱戴”、“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主板书。
)4、小结:作者周晔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回忆他的伯父的,让我们走进第一部分。
三、逐段阅读,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段。
大家注意听他读,边听边思考人们是怎样追悼鲁迅的?用横线划出出相关语句。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得既流畅,又很有感情。
2、理解“追悼”。
人们是怎样追悼鲁迅先生的呢,找到相关的`语句了吗?(学生找到文中句子“伯父去世了……整间屋子。
”)(多媒体出示这句话)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具体是通过哪些方式追悼鲁迅先生?(向他致敬、失声痛哭、送挽联、送花圈。
)3、师生合作读、齐读“追悼”部分:我读这句话,你们接着我的话往下读。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名师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名师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的人物通讯。
这篇课文以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视角,描述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风貌。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人物通讯的文体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学生对他生前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热爱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风貌,培养自己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
2.难点:分析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感受他的伟大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一首关于鲁迅先生的诗歌,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了解?然后,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
3.合作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从课文中找出描述鲁迅先生的语句,分析他的精神风貌。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鲁迅先生的伟大品质。
4.感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鲁
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
文章主要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
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
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
生的无比怀念、热爱、敬仰之情。
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
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
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
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是: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三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指导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
习等形式的学习,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练习的方法,学习掌握作者抓住人物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
质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3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
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
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
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
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等;准备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
句子——谈感受——悟写法”五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板书: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
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
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旺盛
的探究欲。
因此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