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术语;2. 使学生了解燃气输配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燃气输配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团队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输配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燃气输配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燃气输配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包括燃气输气管、配气管、调压站、用气设备等。
2. 燃气输配工作原理:介绍燃气输配过程中压力、流速、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阐述输配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讲解燃气输配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如流量、压力损失、温度变化等。
4. 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国内外燃气输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5.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节: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第二节:燃气输配工作原理- 第三节: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 第四节: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教材章节关联:- 第一章 燃气输配系统概述- 第二章 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 第三章 燃气输配系统设计计算- 第四章 燃气输配技术发展概况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1课时: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1课时:燃气输配工作原理- 2课时: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 1课时: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大纲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城市燃气工程方向的主干专业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理论、城市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与工况分析,了解各种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选择依据,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城市燃气管网规划设计、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以及燃气输配施工、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掌握用户及用气量的计算。
(2)了解燃气使用规律,掌握供需平衡方法。
(3)了解城市燃气供应系统。
(4)掌握燃气流动的基本方程与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会进行燃气管网设计与计算。
(5)掌握确定管网压力降的方法,以及分析管网的水力工况与水力可靠性。
(6)了解燃气管网技术经济计算的任务和比较方法,掌握枝状燃气管网技术经济计算。
(7)掌握调压器的工作原理和选型计算,掌握调压站的工艺和设计原则。
(8)掌握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活塞式和罗茨式等压缩机的特点,了解压缩机的工艺要求。
(9)了解储气罐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了解低温储气方法。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整体性和系统性了解城市燃气供应系统以及城镇燃气发展历程。
【学时分配】1学时【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授课内容】城镇燃气化的必要性;国内外燃气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介绍燃气供应系统发展历程。
【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式(2)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第二章城市燃气需用量及供需平衡【教学目标】了解燃气使用规律,掌握供需平衡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讲解习题【授课内容】(1)城市燃气需用量:供气对象与供气原则,城市燃气需用量计算;(2)燃气需用工况:月、日、小时用气工况;(3)燃气的小时计算流量:城市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室内和庭院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4)燃气输配系统的供需平衡:供需平衡方法,储气容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燃气用量及流量计算;燃气输配系统供需平衡方法。
室内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室内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室内燃气管道的布局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要求;3. 了解室内燃气输配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及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室内燃气输配系统中的实际问题;2. 能够正确进行室内燃气管道的布局设计,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安装;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室内燃气输配工程的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2. 增强学生对燃气能源的认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相关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对室内燃气输配系统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室内燃气输配系统概述- 燃气种类及其特性- 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 管道布局设计原则与方法- 管材、管件及阀门的选择与应用- 燃气管道安装要求与施工技术3. 室内燃气设备选型与安装- 燃气表的选型与安装- 燃气灶、热水器等设备的选型与安装- 燃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4. 室内燃气输配系统安全与防护- 燃气泄漏检测与报警系统- 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室内燃气管道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实践操作- 室内燃气设备安装实践操作-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安装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结论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结论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的基本原理、流程和设备,能够分析燃气输配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燃气输配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意识到燃气输配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燃气输配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输配系统的原理、流程和设备。
首先,介绍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燃气源、输配管道、调压站、储气设施等,并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其次,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气的压缩、输送、分配和调节等过程。
然后,介绍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如压缩机、管道、阀门、流量计等,并讲解其功能和运行原理。
最后,结合实例分析燃气输配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燃气输配系统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燃气输配工程》、参考书《城市燃气工程》、多媒体资料(包括燃气输配系统的图片、视频等)、实验设备(如燃气输配系统的模型、阀门、流量计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指导书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指导书随着燃气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燃气输配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长。
因此,燃气输配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写,对于提高燃气输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燃气输配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燃气输配行业的需求和发展的蓝领技术人才。
2.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燃气输配基础知识:包括燃气输配概述、燃气供应方式、燃气品种分类、燃气管道设计及其组成、燃气管道维护等内容。
(2)燃气管道施工技术:包括燃气管道施工前准备、施工工艺、管道连接、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3)燃气管道检验技术:包括管道检查、排查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4)燃气安全管理:包括燃气安全措施、防止燃气泄漏的措施、燃气事故处理等内容。
(5)燃气计量:包括燃气计量器具的种类、工作原理、校准方法、安装位置等内容。
(6)燃气应用技术:包括燃气在工业生产、家庭生活、商业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3. 课程组织形式由于燃气输配课程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本课程应以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为主要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授课,采取理论授课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既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实习实训: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单位,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燃气输配的相关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估方式(1)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主要考察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论基础和初步应用能力。
(2)学科竞赛:参加学科竞赛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燃气输配领域的课程论文,既能够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又能够对于课程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5. 教材选择燃气输配课程的教材,应选用硬盘资料、纸质资料、电子书和课件。
教材选择应以贯彻国家和地方教学大纲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进度。
大学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大学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运行机制。
2. 学习并熟知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布局、设计及施工要求。
3. 掌握燃气输配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及安全技术指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燃气输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具备对燃气输配系统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能力。
3.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燃气输配系统的检测与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输配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燃气输配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3.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燃气输配系统概述:介绍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使学生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整体框架。
2. 燃气输配设备与设施:讲解输配系统中常用的设备与设施,如燃气管道、阀门、调压器、计量装置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及性能。
3. 燃气输配管网设计:阐述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布局原则、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提高学生对管网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与管理:探讨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机制、调度策略、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运行管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要点。
5. 燃气输配系统安全技术:介绍燃气输配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标、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燃气输配系统概述(1学时)2. 燃气输配设备与设施(2学时)3. 燃气输配管网设计(3学时)4. 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与管理(2学时)5. 燃气输配系统安全技术(2学时)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燃气输配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燃气存储与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存储与输配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燃气的存储和输配的基本知识,理解燃气存储和输配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了解燃气存储的方式和特点;2.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3.了解燃气输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4.能够分析燃气存储和输配过程中的问题;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燃气输配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燃气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存储和输配的基本原理、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燃气输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1.燃气存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3.燃气输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4.燃气输配系统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燃气存储和输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讨论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燃气输配系统的案例;4.实验法:用于验证燃气存储和输配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燃气工程设计与施工》;2.参考书:《城市燃气工程》;3.多媒体资料:燃气存储和输配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燃气存储和输配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燃气存储和输配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燃气存储和输配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运行原理的掌握程度。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3

二、变流量低压分配管段计算流量的 确定
1.途泄流量Q1的确定 2.变负荷管段的计算流量的确定
1.途泄流量Q1的确定
几点假设:
(1)途泄流量Q1沿管段均匀输出;
(2)途泄流量只包括大量的居民用户和 小型公共建筑用户。若该管段上连有负荷 较大的用户,应当作集中负荷进行计算;
(3)供气区域内居民用户和小型公共建 筑用户的负荷是均匀分布的。
64 Re
(2)临界状态:2100<Re≤3500, 此时由下面经验公式计算λ
Re 2100 0.03 65 Re 10 5
(3)紊流状态:Re>3500 钢管:
(聚乙烯管)
K 68 0.11 d Re
0.25
钢管:K=0.1~0.2mm 聚乙烯管:K=0.01mm
校正流量:
P Qnn P Q ns Q Q Q P P 1.75 Q Q
项的符号由计算确定,一般取顺时针时为正 ,逆时针时为负,ΔQ的符号与∑ΔP的符号相 反。
Hale Waihona Puke P P Q 始终为正值,∑ΔP内各 上式中 Q 和 ns
3.确定各管段的管径
(1)预定沿程阻力的单位长度计算压力降,取 局部阻力损失为沿程阻力损失的10%。 (2)确定管径,由图5-3,根据初步流量分配 及沿程阻力的单位长度计算压力降选择各管段 管径。
P 100% (3)计算各环的闭合差,即 0.5 P
4.校正计算
(1)计算各环的ΔQ′ (2)计算各环的ΔQ″ (3)计算各环的校正流量ΔQ
0.284
1 d 铸铁管: 0.102236 5158 d 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燃气性质计算气源基本参数因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经过洛阳市,所以该小区采用的气源是天然气选用的天然气,其容积成分为,甲烷74.3%,丙烷6.75%,氮气0.55% 二氧化碳1.62%,丁烷1.88%,CmHn(取丙烯C3H6)14.9%表1-1 天然气组成及其标态下的主要特性值成分V (%) 分子量 密度(kg/m3) 粘度(pa s) 低热值(kj) 甲烷 74.3 16.043 0.7174 10.39535902 丙烷 6.75 44.097 2.0102 7.502 93240 丁烷 1.88 58.124 2.703 6.835123649 N 2 0.55 28.0134 1.2504 16.671 — CO 2 1.62 44.0098 1.9771 14.023 — 丙烯14.942.0811.91367.64987667燃气性质的计算1、 分子量的计算由输配课本表1-4、表1-5查得各组分分子量,按以下公式求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
()n n ii M y M y M y M y M +++==∑ 221110011001(081.429.140098.4462.10134.2855.0124.5888.1097.4475.6043.163.741001⨯+⨯+⨯+⨯+⨯+⨯==23.1262、相对密度的计算由输配课本表1-4、表1-5查得各组分密以下公度,按以下公式求混合气体平均密度。
ρρi i y ∑=1001)(ρρρnny y y +++= 22111001()9136.19.149771.162.12504.155.0703.288.10102.275.67174.03.741001⨯+⨯+⨯+⨯+⨯+⨯=1.043kg\m3按以下公式求混合气体相对比重即相对密度S 293.1ρ==0.8073、粘度的计算将容积成分换算为质量成分100⨯=∑My M y giiiii由输配课本表1-4、表1-5查得各组分的分子量,根据已知的各组分容积成分,通过计算得到6.2312=∑i iM y按换算公式,各组分的质量成分为54.511006.2312043.163.744=⨯⨯=CH g87.121006.2312097.4475.683=⨯⨯=H C g73.41006.2312124.5888.1104=⨯⨯=H C g67.01006.23120134.2855.02=⨯⨯=N g08.31006.23120098.4462.12=⨯⨯=CO g11.276.2312081.429.1463=⨯=H C g由输配课本表1-4、表1-5查得各组分的动力粘度,按以下公式求混合气体动力粘度。
∑∑=μμii i g g649.711.27023.1408.3671.1667.0835.673.4502.787.12395.1054.51101006+++++⨯=-61095.8-⨯= Pa ·s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为661058.8043.11095.8--⨯=⨯==p u v m 2/s4、热值的计算()54.52667.939.14886.11388.1266.10175.6842.393.7401.0=⨯+⨯+⨯+⨯⨯=s Q MJ/m3()15.48667.879.14853.11288.124.9375.6902.353.7401.0=⨯+⨯+⨯+⨯⨯=t Q MJ/m35、爆炸极限的计算然后将组分的惰性气体按照图1-12(输配课本)与可燃气体进行组合,即%85.74%55.0%3.7424=+=+N CH y y ,0074.03.7455.0==可燃气体惰性气体%37.8%62.1%75.6283=+=+CO H C y y , 24.075.662.1==可燃气体惰性气体由输配课本图1-12查得各混合组分在上述混合比时的爆炸极限相对应为5%~70%和3%~11%查表1~4得:未与惰性气体组合的丁烷的爆炸极限为1.5%~8.5% 丙烯的爆炸极限为2.0%~11.7%⎪⎪⎭⎫⎝⎛++++⎪⎪⎪⎭⎫ ⎝⎛+++=Ly LyL y L y L y L y n nn n L 2211'''2'2'1'1100%78.329.145.188.133.8585.74100=+++=nAlL %12.307.119.145.888.11137.87085.74100=+++=nAhL则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为3.78%~30.12% 6、华白指数的计算华白数是一个互换性指数。
规定在两种燃气互换时华白数的变化不大于±5%~10%经计算得 6.53807.015.481===S H W MJ/m3 5.58807.054.52SH W 2===MJ/m3第二章、 小区燃气管网布置燃气需用量该小区总户数340户,每户燃气灶和热水器的总功率:1.8kw1. 居民生活用气量为:Qy =1.0(气化率)×340(户数)×3.5(每户平均人数)×2300(生活用气量标准)/36.87(燃气热值)=74234m ³/a 2. 计算燃气管道的流量,应按计算月的高峰时小时最大用气量 ( 用同时工作系数法) Q= K t ΣKQ n N=34036872360018146.0⨯⨯⨯=89.4式中:Q---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m 3/h );K t ---不同类型用户的同时工作系数,当缺乏资料时,可取K t =1;K---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 Q n ---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的额定流量(m 3/h );N---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的数量现代化的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是复杂的综合设施,由下表:本设计的输配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低压、中压两级压力的燃气管网;2.区域调压站;表:城镇燃气设计压力(表压)分级 名 称压力(Mpa ) 高压燃气管道A 2.5<P ≤4.0 B1.6<P ≤2.5 次高压燃气管道A 0.8<P ≤1.6B 0.4<P ≤0.8 中压燃气管道A0.2<P ≤0.4 B0.01≤P ≤0.2 低压燃气管道P <0.01布线依据城市里的燃气管道均采用地下敷设。
所谓城市燃气管道的布线,是指城市管网系统在原则上选定以后,决定各管段的具体位置。
地下燃气管道宜沿城市道路、人行便道敷设,或敷设在绿化地带内。
在决定城市中不同压力燃气管道的布线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以下基本情况:1、管道中燃气的压力;2、街道及其他地下管道的密集程度与布置情况;3、街道交通量和路面结构情况,以及运输干线的分布情况;4、所输送燃气的含湿量,必要的管道坡度,街道地形变化情况;5、与该管道相连接的用户数量及用气情况,该管道是主要管道还是次要管道;6、线路上所遇到的障碍物情况;7、土壤性质、腐蚀性能和冰冻线深度;8、该管道在施工、运行和万一发生故障时,对交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布线时,要决定燃气管道沿城市街道的平面与纵断面位置。
由于输配系统各级管网的输气压力不同,其设施和防火安全的要求也不同,而且各自的功能也有所区别,故应按各自的特点进行布置。
低压管网布置低压管网的功能是直接向各类用户配气,是城市供气系统中最基本的管网。
根据此特点,低压管网的布置一般应考虑下列几点:1、低压管道的输气压力低,沿程压力降的允许值也较低,故低压管网的成环边长宜控制在300-600米之间。
2、低压管道直接与用户相连。
而用户商量随城市发展而逐步增加,故低压管道除以环状管网为主布置外,也允许存在枝状管道。
3、为保证和提高低压管网的供气稳定性,给低压管网供气的相邻调压室之间的连通管道的管径,应大于相邻管网的低压管道管径。
4、有条件时低压管道宜尽可能布置在街坊内兼做庭院管道,以节省投资。
5、低压管道可以沿街道的一侧敷设,也可双侧敷设。
在有轨电车通行的街道上,当街道宽度大于20米,横穿街道的支管过多,或输配气量大,而又限于条件不允许敷设大口径管道时,低压管道可采用双线敷设。
6、低压管道应按规划道路布线,并应与道路轴线或建筑物的前沿相平行,尽可能避免在高级路面的街道下敷设。
7、为了保证在施工和检修时互不影响,也为了避免由于漏出的燃气影响相邻管道的正常运行,甚至逸入建筑物内,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各种管道之间保持必要的净距,表3-1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项目低压中压B A建筑物的基础0.7 1.0 1.5给水管0.5 0.5 0.5排水管 1.0 1.2 1.2电力电缆0.5 0.5 0.5通讯电缆直埋0.5 0.5 0.5在导管内 1.0 1.0 1.0其它燃气管道Dg<300mm0.4 0.4 0.4 Dg>300mm0.5 0.5 0.5热力管直埋 1.0 1.0 1.0 在导管内 1.0 1.5 1.5电杆的基础<35KV 1.0 1.0 1.0 >35KV 5.0 5.0 5.0通讯照明电杆1.0 1.02.0 铁路钢轨 5.0 5.0 5.0 有轨电车 2.0 2.0 2.0的钢轨街树 1.2 1.2 1.2表3-2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项目地下煤气管道给水管或其他管道0.15 热力管管沟0.15直埋0.50电缆在导管内0.15 铁路轨底 1.20有轨电车轨 1.00管道的纵断面布置在决定管道的纵断面布置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地下燃气管道埋设深度,宜在土壤冰冻线以下。
管顶覆土厚度还应满足下列要求: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8米;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米;随着干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以及管道材质的改进,埋设在人行道、次要街道、草地和公园的燃气管道可采用浅层敷设。
2、输送湿燃气的管道,不论是干管还是支管,其坡度一般不小于0.003。
布线时,最好能使管道的坡度和地形相适应。
在管道的最低点应设排水器。
3、燃气管道不得在地下穿过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不得平行敷设在有轨电车轨道之下,也不得与其他地下设施上下并置。
4、在一般情况下,燃气管道不得穿过其他管道本身,如因特殊情况要穿过其他大断面管道(污水干管、雨水干管、热力管沟等)时,需征得有关方面同意,同时燃气管道必须安装在钢套管内。
5、燃气管道与其他各种构筑物以及管道相交时,应按规范规定保持一定的最小垂直净距。
该小区室外燃气管道布置由于该小区采用的是小区调压,户内挂表方式,故其安装工艺流程如下:中压管道(市政管网)→调压箱→低压管道→用户→燃气表→燃具0.02MPa→调压箱→3kPa→低压管道→用户→燃气表→2kPa管道布置:采用枝状管网,在小区南面设一个小区调压站,管道沿小区道路一侧铺设,到墙面距离不小于0.7m,埋深不小0.6m,管材采用钢管,进行防腐处理,具体布置看小区平面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