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合成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提高产品的纯度。

3、学习通过化学实验测定产品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

它的合成通常通过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来实现。

反应方程式如下:C₇H₆O₃(水杨酸)+ C₄H₆O₃(乙酸酐)→ C₉H₈O₄(乙酰水杨酸)+ CH₃COOH(乙酸)在这个反应中,通常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速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三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表面皿恒温水浴锅2、试剂水杨酸(分析纯)乙酸酐(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无水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水杨酸(_____g)放入三口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乙酸酐(_____mL)。

2、缓慢滴加几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边滴加边搅拌。

3、装上球形冷凝管,在 80-85℃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反应 20-3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盛有适量冰水的烧杯中,搅拌,使结晶析出。

5、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得到粗产品。

6、将粗产品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搅拌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未反应的水杨酸和乙酸酐。

7、再次抽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

8、将产品进行重结晶。

将产品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结晶。

9、再次抽滤,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1、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产品的纯度和产率。

2、滴加浓硫酸时要缓慢,并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

3、重结晶时要控制好溶剂的用量,避免产品损失。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产量实际得到阿司匹林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2、纯度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产品的纯度。

称取一定量的产品(_____g),溶解于适量的乙醇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阿司匹林提取方案

阿司匹林提取方案

阿司匹林提取方案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等药理作用。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提取方案,以帮助读者了解该药物的生产过程。

1. 阿司匹林的来源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是白柳树皮,因为白柳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水杨酸。

水杨酸是阿司匹林的前体,经过化学反应可以合成阿司匹林。

因此,提取阿司匹林的第一步就是从白柳树皮中提取水杨酸。

2. 水杨酸的提取水杨酸的提取可以使用溶剂提取的方法。

首先将白柳树皮粉碎成细粉,然后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醚),充分搅拌和煮沸,使溶剂中的水杨酸溶解于溶剂中。

接下来,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分离溶液中的悬浮物和杂质,得到含有水杨酸的溶液。

3. 水杨酸的纯化得到的含水杨酸的溶液还需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溶剂和其他杂质。

这一步可以通过结晶、过滤、冷却和浓缩等工艺步骤实现。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水杨酸晶体。

4. 水杨酸的酯化反应水杨酸可以通过与乙酸酐反应来合成阿司匹林。

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硫酸)可以加速反应速度和提高反应产率。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也是影响反应结果的重要因素。

经过酯化反应后,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酯交换生成乙酸氢氧化物,再通过水解反应,乙酸氢氧化物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阿司匹林。

5. 阿司匹林的提纯和加工得到的阿司匹林产品通常还需进行提纯和加工,以去除残余的杂质和不纯物质。

这一步可以通过再结晶或色谱法等方法来实现。

提纯后的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制粒、压片或制备成胶囊等方式进行加工,以便于口服或外用。

总结:阿司匹林的提取方案包括从白柳树皮中提取水杨酸,对水杨酸进行纯化和酯化反应,最后通过提纯和加工得到最终产品。

这个过程涉及到物质分离、化学合成和物质加工等多个环节,需要精确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注:本文仅以阿司匹林提取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生产流程和操作参数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
(3)提纯方法: 过滤。 还有没有可能含有其他杂质呢?
3.水杨酸杂质的检出: (1)含有杂质的原因: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离过程中发生水 解。 (2)检验依据: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作用形成深紫色的化合物,而阿司匹林 不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设计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制备乙酰水杨酸的流程图。
4.计算产率: 将晶体转移至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
【实验过程】
为什么控制在这个温度区间?
1.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向干燥的__锥_形__瓶__(150 mL)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5
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置于__8_5~__9_0 _℃___水浴中加热5~10
min(如图),取出,冷却至室温,即有___乙_酰__水_杨__酸_晶__体___析出。
向锥形瓶中加 50 mL 水,同时剧烈搅拌,继续在冰水浴中冷
却使其完全结晶。
如未出现结晶,如 何促使晶体析出?
目的?
2.抽滤制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 减压过滤,用_滤__液__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_表__面__皿____中。抽滤 时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然后将粗产物 转移至布__氏__漏__斗_上,在空气中风干。
3.乙酰水杨酸的提纯: (1)粗产品置于100 mL烧杯中缓慢加入25 mL__饱__和__N_a_H_C_O_3_溶_液__,加完后继续搅拌 2~3 min,直到没有二氧化碳产生时为止。
(2)用干净的抽滤瓶抽滤,用5~10 mL水洗(可先转移溶液,后洗)。将滤液和洗涤 液合并并转移至100 mL烧杯中,缓缓加入15 mL 4 mol·L-1的_盐__酸__。边加边搅拌, 有大量气泡产生。 (3)用冰水冷却后_抽__滤__,冷水洗涤1~2次,抽干。 (4)取几粒结晶,加5 mL水,滴加1% FeCl3溶液。检验纯度。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阿司匹林 英文名称: aspirin 其他名称: 乙酰水杨酸,醋柳酸。

适应症: 阿司匹林是使用最多、使用时间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体温恢复正常。

本品尚具抗炎、抗风湿作用,并促进人体内所合成的尿酸的排泄,对抗血小板的聚集。

适用于解热,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症状。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

无气味。

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逐渐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遇沸水或溶于氢氧化碱溶液和碳酸碱溶液中全部分解。

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1g 溶于300ml25℃的水、100ml37℃的水、5ml 乙醇、10-15ml 乙醚、17ml 氯仿。

相对密度1.40。

熔点135℃(迅速加热)。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如下:
1. 准备苯酚和氯化亚铁(FeCl3)作为起始原料。

2.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氯化亚铁溶液和苯酚,其反应为以下反应:
C6H6O + 3FeCl3 →C6H3Cl3O + 3FeCl2 + HCl
3. 加入醋酸乙酯来中和反应溶液,得到物质乙酸苯酚(即氯化苯酚)。

4. 再次加入醋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以下反应:
C6H3Cl3O + NaOH →C6H3Cl3O2Na + H2O
5. 再次中和反应溶液,得到乙酸氯苯酚钠(即氯苯酚钠)。

6. 酸化反应溶液,加入稀酸,得到乙酸苯酚(即氯苯酚)。

7. 最后,加入乙酸酐和硫酸,进行酰化反应,得到阿司匹林。

8. 进一步结晶和纯化,最终得到单纯的阿司匹林。

请注意,以上是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也称为凯夫勒合成法。

现代合成方法
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和改进。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Aspirin)的合成路线是通过水杨酸乙酯与乙酸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具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1. 水杨酸乙酯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反应方程式:水杨酸乙酯 +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 乙醇
该反应需要催化剂,一般常使用硫酸作为催化剂。

2. 乙酰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乙酰基,生成阿司匹林(Aspirin)。

反应方程式:乙酰水杨酸 + 酸→ 阿司匹林 + 乙酸
该反应使用弱酸性条件,常使用硫酸或磷酸作为催化剂。

3. 清洗、结晶和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

总结: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主要包括水杨酸乙酯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然后脱去乙酰基得到阿司匹林。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

2、实验仪器 量筒、锥形瓶、烧杯、滴管、水浴锅、循环真空水泵、布 氏漏斗、滤纸等。
8
实验部分
3、实验步骤
在500ml的锥形瓶中,放入水杨酸16.0g,醋 酐25.0ml,然后用滴管加入浓硫酸,摇晃锥形瓶 使水杨酸溶解。
将锥形瓶放在水浴锅上慢慢加热至85-95℃, 维持温度10min。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使 其慢慢冷却至室温。在冷却的过程中,阿司匹林 渐渐从溶液中析出。 在冷却到室温,结晶形成后,加水250ml,并 将该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带充分冷却后,大量固 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冰水洗涤,压紧抽干,得 到阿司匹林粗品。
目录
药物简介 实验部分 心得体会
药物简介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 镇痛药,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 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 杨酸 。1899年,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 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 。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 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 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 血管疾患。
中95℃,10分钟
冷却后加水250ml, 溶液先为乳黄色,加入 冰浴,抽滤时用少 冰水时呈现胶状物质, 阿司匹林产品微溶于水,结 晶比较困难,故用冰水减小
量冰水洗涤两次, 振荡后胶状消失。用冰
得阿司匹林粗品 水浴冷却时,有淡黄色 晶体大量析出。
溶解度。胶状物质即为阿司
匹林溶质与晶体之间的临界 转换状态。当溶液过饱和时,
存在未反应的水杨酸,在最后重结晶过程中可被除去。 水杨酸的存在还较易氧化生成一系列醌式有色物质(黄色 及蓝至黑色物质),这也导致了阿司匹林不稳定变色。
7
实验部分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CONTENTS 目录 5 6 7 药物概述实验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实验主要仪器、试剂 本次实验方法步骤 其他合成线路和方法改进问题和讨论1PART 01 药物概述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它是水杨酸类简介解热镇痛药的代表,用于临床已100年历史,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阿司匹林分子式C 9H 8O 4,分子量180.15。

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

熔点135℃-136℃,沸点:140°C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会缓缓水解为水杨酸和醋酸。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较强的碱性溶液,同时分解。

理化 性质1.镇痛作用2.抗炎作用3.解热作用4.抗风湿作用5.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 作用PART 02 实验目的要求目的3.进一步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4.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别。

2.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1.通过本实验,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PART 03 反应原理制备乙酰水杨酸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水杨酸与乙酸酐作用,通过乙酰化反应,使水杨酸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氢水杨酸乙酸酐乙酰水杨酸乙酸1.在反应过程中,阿司匹林会自身缩合,形成一种聚合物。

利用阿司匹林和碱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的性质,从而与聚合物分离。

副产物聚合物2. 还存在未反应完全的水杨酸和乙酸酐以及副产物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等。

并且水杨副产物酸的存在还较易氧化生成一系列醌式有色物质(黄色及蓝至黑色物质),这也导致了阿司匹林不稳定变色。

PART 04实验主要仪器、试剂水杨酸,乙酸酐,乙醇和无水碳酸氢钠(试剂均为分析纯),浓盐酸,氯化铁溶液。

三颈烧瓶,温度计,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吸量管,玻璃棒,表面皿,量筒,烘箱,橡皮塞。

主要 仪器 主要 试剂 实验装置图试剂名称分子式熔点沸点性状溶解度碳酸氢钠NaHCO3 270℃(分解)白色细小晶体,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阿司匹林可抑制或减少血小板 中血栓素A2 (TXA2)的合成,因而有 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用 于预防心肌梗死及动脉血栓。
老药新用、焕发活力
阿斯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100年 里,从一个治疗头痛的药物,直至被飞往月球的 “太阳神十号”作为急救药品之一。人们不断地 发现阿斯匹林的新效用,被称为“神奇之药”
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 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 痛的神奇功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人们常常 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在许多偏远 的地方,当产妇生育时,人们也往往让她咀嚼柳 树皮,作为镇痛的药物。
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 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直至1800年,人们 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 成分――水杨酸。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 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 年,德国拜耳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 为阿斯匹林Aspirin。
2019年8月3日
10
2、合成与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2019年8月3日
11
二、注意事项
1. 干燥:仪器要全部干燥,药品也要事先经干 燥处理,醋酐要使用新蒸馏的,收集139~14 0℃的馏分。
2. 控温:本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90 ℃),否则将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如水杨酰 水杨酸、乙酰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酐 等。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中风
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结肠癌、胃癌、乳腺 癌、皮肤癌等
阿司匹林可防妊娠毒血症;辅助治疗糖尿病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阿司匹林能促进 免疫力分子—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的生成。
2019年8月3日
8
一、实验原理与设计
1、合成路线的设计:
2019年8月3日
9
副反应:其他酯化与聚合、成酐
拜耳(1863年在德国创建)一个多世纪前开发了 全球最著名的止痛药———阿司匹林。中国是拜 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单一市场,年销售额约为5亿欧 元,拜耳已与中方组建了十多家合资企业。全世 界每年要消耗达45000吨以上
本品具有较强解热镇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头 痛、牙痛、肌肉痞、神经痛等慢 性钝痛及感冒发 热等。消炎抗风湿作用比水杨酸钠强2-3倍,对风 湿热及活动型风湿性关 节炎等疗效肯定,是一首
3. 安全:乙酐、磷酸等有腐蚀性,水杨酸有毒 勿口服。
三、思考题
反应容器为什么要干燥无水? 何谓酰化反应?常用的酰化剂有哪些? 反应进程如何检测? 本实验中可产生什么副产物? 通过什么样的简便方法可以鉴定出阿斯匹 林是否变质? 怎样检查阿司匹林的纯度?
有机化学实验
公共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心
实验题目: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乙酸酐作酰基化试剂酰化水杨酸制乙酰水 杨酸的酯化方法。
2. 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总结和了解缩合反应 的主要类型及其用途
3. 巩固重结晶、过滤等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2019年8月3日2
Aspirin背景资料
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 粉末。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 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1g可溶于300mL水(25℃)、100mL水(37℃)、 5mL乙醇、10~15mL乙醚、17mL氯仿。受热易分 解,m.p.135~138℃。
选药物。重要副反应是引起幽门痉挛及刺激胃粘 膜的胃肠道 反应,长期服用可致胃肠道出血。
发现Aspirin作用的英国药学家约翰·文尼获1982年 诺贝尔奖医学与生理学奖。1971年,John R. Van 开始着手于阿司匹林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确实 可以抑制一种称为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 X)的蛋白质,进而阻断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的 生成,最后发挥其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