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 李杨
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融合分析_1

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融合分析发布时间:2022-05-12T02:30:06.861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期3期作者:杨柳吟[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杨柳吟国网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湖北省宜昌市 443100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相互融合,成为促进电力系统平稳运作的有效方法,为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因电力系统有着显著的复杂性、特殊性特点,通常要承担许多信息资源的处理与传送,还要将处理传送的结果通过通信系统传递至管理分析部门,在此环节容易出现瘫痪的现象。
注重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合理运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当前的电力系统通过融合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引言现如今,电力系统已经逐渐向智能化发展,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安全中的运用也是极其重要的。
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可以起到远程控制、抗干扰、实时监督等作用,能使电力系统实现智能化,对电力智能化系统水平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通信技术的运用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
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况通信技术能够确保电力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快捷性、稳定性,而通信技术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是从强化电力信息通信效率与品质方面,保障企业电网系统有序运作的方式。
电力通信主要针对运用有线、无线电或电磁系统等,对于电力系统实际管控与经营运作中形成的信号、声音、文字、图像实施传送交换,以便满足电力系统所需的专用通信要求。
电力通信网络涉及的业务与电力系统存在紧密关系,主要是为了给电力安全建设而设计的保障系统,所以有着显著的专业性特征。
电力系统能够直接决定智能电网建设效果,其在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中均能展现不可忽视的作用。
2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融合2.1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安全中的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使电力系统能够对自身进行自动检验与自动修正,来保证电力系统高质量的运转。
基于Coppeliasim与MATLAB的机器人建模与运动仿真

绕 #$ 轴旋转 $5$ "使得 %$ 和 %$5$ 互相平行"因为 !$ 和 !!5都是垂直于 #$ 轴"因此绕 #$ 旋转 $5$ 使它们平行' 并 且共面( % 绕 #$ 轴平移 "$5$ "使得 %$ 和 %$5$ 共线"因为 %$ 和 %$5$ 都是平行并且垂直于 #$ 轴"沿着 #$ 移动则可以使 它们重叠在一起% 绕 %$ 轴平移 "$5$ "使得 %$ 和 %$5$ 的原 点坐标相同% #$ 围绕 %$5$ 旋转 !$5$ "使得 #$ 轴和 #$5$ 轴处 在同一条线上"使得变换前后的坐标系完全重合% 通过上 述变换步骤"得到准确的坐标系变换,$$- %
',O7< J4P0?490?< 02>79R0?S7E@059?01-<D978-/75<456L5D9=9;9702M;90849=05@/=57D7M.4E78< 02-.=75.7D J=405=56-/75<456!&&%%&(
$,L5D9=9;9702T0P09=.D 45EL59711=6759345;24.9;?=56L550H49=05@/=57D7M.4E78< 02-.=75.7D J=405=56-/75<456&&%&(+
,HE$
h
E/-$
% %
lE/-$ ,HE$ ,HE$ ,HE$
E/-$ %
E/-$ E/-$ l,HE$ E/-$
,HE$ %
!$ '()$ !$ E/-$
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策略分析 马硕

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策略分析马硕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
在利用网络技术推动各个行业领域的持续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受网路技术的影响更加明显。
而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是促进电力企业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工作。
基于此,本文对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策略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信息技术;电力通信技术;技术融合;策略分析引言为加强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相关部门应在改进现有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基础上,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优化电力企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降低电力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而二者的有效融合,更好的保障了居民的用电安全,推动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
1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环境因素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经济因素。
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通讯行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并成为各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力企业中,通过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信息数据传输效率,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了资金的合理调配。
二是文化环境。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为电力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实现了工作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也为电网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帮助,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三是技术环境。
实现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对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过由于融合层次的不同,使得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也各不相同。
2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融合的重要作用2.1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新型融合网络通信环境的构建,需要电力通信技术的支持,以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
由于各个电力用户的需求不同,所以电力企业可利用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定义,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方案,从而促进用户满意程度的提升。
试论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秦月

试论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秦月摘要:电力信息通信是推动电力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决定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成果,是实现智能电网有效建设的关键,本文对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通信;实践一、电力通信概述通过整合原有的电力系统以及对于实际数据的细化分析和基于信息一体化的管理,可以更好的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需要。
进而使得智能电网数据的安全性有较大程度上的提升。
数据这一要素作为实时监控电网各环节如用电、输电、发电等,对于电网管理的集中化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传输轻便,实时性强。
电力信息的传输信号有:话音、远动、继电等信号,此外还有系统内需要传输的文字、图片虽然信息量不是很大,但是要求及时传输,对于信息得传输要求轻便快捷,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电力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较为复杂。
在电力网络的庞大体系当中拥有着繁杂的通信手段,设备、型号、类别都需要作出专业的考量,它们还需要运用不同的借口方式与转换形式。
这些特定的要素导致电力信息通讯复杂性。
电力信息通讯覆盖面广泛。
电力的日常供应一发电站,供电局为主。
然而在电力系统的供电区域内又有一定数量的变电站与电管所,在电力系统内电管所的偏僻性是其弊端,但是通过与电力通信的分散性相互结合却完成了广覆盖的任务,同时它既能够节约经费,也能够减少维护精力。
二、发展过程中主要瓶颈我国在智能电网推广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瓶颈,比如发展过程中数据网络量大、电力信息技术水平在智能电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的电力资源数据网络庞大,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个别区域内水平不高。
可以详细描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虽然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较为突破性的,兼具前沿性的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得到了应用。
但是在带动地方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浪费情况。
该技术在以后的发展方向上还是应该考虑到绿色、创新的原则,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能源的二次使用。
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吴均匀

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吴均匀发表时间:2018-08-17T09:59:11.0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吴均匀李洋郭锫骐[导读]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化电网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满足人们之间的电力需求与通信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山西晋城 048000)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化电网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满足人们之间的电力需求与通信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信息通信能够使智能电网的运行速率更加快捷,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电力信息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效果对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和现代通信的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对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通信技术;智能电网;应用分析工程建设不仅需要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能力,更加离不开基础的技术支撑。
在现代化工程建设领域,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
而现代智能电网工程建设的完善更需要有新的技术作为支撑,电力通信技术在这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
建设智能电网工程要发挥电力通信的技术性作用。
现代电力工程建设要推动智能电网的普及,进一步创造新的基础技术,这样才能持续性地推进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
1电力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网的概念及两者的联系1.1电力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网的概念电力通信技术简单而言就是为电力的运营提供服务,满足电力输送的自动化控制与电网管理的商业化的一种现代化的电力信息通信手段,它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电力运输运营的各个环节,具有保障电力运营管理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
而我们常言的智能电网主要就是指实现发电、送电等各个电力运营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形成电网系统的激励性、自愈性、抵御性的综合运营模式,从而大大的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整个电力过程的自动化运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保障电网的经济效益。
TD-LTE_宽带集群在轨道交通跨线运营中的解决方案

图1跨线路网络架构示意
各线路设置独立端到端的LTE系统,各条线路的LTE核心网设置移动性管理实体(eMME)、信令网关(SGW)、数据网关(PGW)、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eHSS)、TCF和TMF,采用核心网之间互联互通支持跨线漫游业务。
2条线路LTE核心网之间应支持S5、S10、S6a、Tc2接口互联互通。
数据通信业务实现方式
为实现跨线混跑的运营场景,需要LTE-M系统的核心网之间接口实现信令互通。
UE)跨线前,信令在源核心网的eMME、SGW 之间传输,使用源核心网的内部接口,使用源线路的获取用户信息和鉴权。
跨线切换后,信令在目标核心网的eMME和SGW之eMME通过S6a口到源eHSS获取用户信息和鉴权,但不使用目标核心网的PGW,而是目标sGW
至源核心网的PGW。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
部分:数据业务互联互通测试》(T/CAMET04008.1
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LTE-M系统列车接入单元
同通信设备厂家的LTE-M系统通信的协议信令和性能方面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实际组网中,需要在A/B网互联的核心交换机上配置静态路由,实现跨线路核心网的
图2A网跨线组网示意图3B网跨线组网示意。
1.李扬老师-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历程及展望

10
主要内容
Southeast University
1 需求侧管理简介 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3 电力需求侧管理国内外发展历程 4 需求侧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5 需求侧管理关键技术应用实例
6 总结
2018/3/21
3.1 国外需求侧管理实践
Southeast University
20世纪70年代,为应对两次能源危机及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美国率先开展DSM取得显著成效,带动了DSM在全世界的发展。
余能、余热回收
常见气—气和气—液换热器,用于
热介质的低温加热后送高温加热
主要设备
使载热工质从低温余热吸收热量,在高温
换热器
处放出热量,其应用原理与制冷机相同
热泵 蓄热器 余热锅炉
是锅炉与热蒸汽使用设备之间存储热能设 备,具有“缓冲贮存”的作用,可在适时 储热或放热
以废气为热源,可在多压状态下产生蒸汽 以提高热回收效率
国际能源署200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自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 机以来,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包括DSM在内的多种措施,取得了 单位GDP能耗降低约50%的效果。
以美国为例,2000年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与1973年几乎相等, 但人均GDP却增长了74%。
法国通过应用DSM措施,日负荷率由73%提高到85%左右,相当 于新增容量装机1900万kW。
3
2018/3/21
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Southeast University
更高效地 用电
需求侧管 理的价值
•多能互补优化、 综合需求响应为提 高能源利用率、提 升可再生能源消纳 率提供了可能
更清洁地 用电
•通过能效管理、 设备改造达到 节能的目的
IPv4与IPv6共存技术的简介

2013年第07期,第46卷通信技术 Vol.46,No.07,2013 总第259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59,Totally ·网络·IPv4与IPv6共存技术的简介李杨,冀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摘要】首先介绍了IPv6技术及IPv6网络的演进过程。
在分析了中国IPv6网络发展程度之后,介绍了三种过渡时期常用的IPv4/IPv6共存技术,包括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NAT-PT,Network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技术。
通过新增IPv6企业网络实例,具体配置并实现了以上几种共存技术,并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最后指出应结合不同场景和需求采用适当的共存技术,制定平稳的网络演进策略才能使IPv6技术更加稳定、成熟。
【关键词】IPv6;隧道技术;NAT-PT【中图分类号】TN91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3)07-0034-03 Brief Introduction of IPv4/IPv6 Coexistence TechnologiesLI Yang, JI Xiao(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first the IPv6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based on IPv6.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discusses the three common coexistence technologies of IPv4/IPv6, then gives indetail the configu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 coexistenc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haracters of the three technologies in the enhanced enterprise network based on IPv6. Finally it conclud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different scences and demands, adopt appropriate coexistence technology, and make stable strategy of network evolution, and thus the Ipv6 technology could become more reliable and mature.【Key words】IPv6; tunnel technology; NAT-PT0 引言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IPv4地址趋于耗尽,全球单播IP地址资源紧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李杨
发表时间:2019-05-28T15:59:29.5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作者:李杨刘晓冬
[导读] 如今,我国的电力行业比起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随着电网的全面推广,信息自动化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这项技术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摘要:如今,我国的电力行业比起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随着电网的全面推广,信息自动化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这项技术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有关部门需要运用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来对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确保电网更加稳定的运行,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进而极大地减少了支出成本。
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能够得知电力系统还是存在相当多需要改进的环节,特别是在安全性上无法令人满意,这就给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如果要想有效地保障信息安全,让电力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不受到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对此展开全面的思考。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技术;问题及方法
1电力信息与通信的标准
由于电网的复杂化,在加上分布广泛,因此如果要保证各部分之间协调、有效、即插即用,这就取决于完善的信息及通信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涉及电力的发、输、配、用及信息安全等环节,除之前所使用过的标准外,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标准,除此之外,还定义了用于监视和控制其他发电机组的通信规范。
通信领域可参考的标准除TCP/IP外,还包括光纤同步网络SONET、数字用户环路、宽带电力线。
从目前情况看,电力发、输、配领域的信息模型及信息交换标准已经比较完善,可遵循相关标准。
但是在用电领域,涉及的不仅是电力企业,还包括家电企业。
当前情况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或指定相关标准。
2我国电网通信体系的现状
2.1 电网通信运行体系的网络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电网建设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的历史,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力通信网络,可是因为不一样的地区有不一样的技术水平,资金建设水平也各有上下,我国的电力通信结构较为复杂,网络结构基本上呈现的是树型模式或者是星型模式,使得电力通信的网络可靠性低下,缺少较好的资源共享性。
如果电力网络通信运行体系和其中的站点出现问题的话,整个的电力通信体系都会面临瘫痪的危险。
大部分的通信设施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都会进入至设备的护理时期和维护时期,甚至会发展至老化模式。
像这样需要进行护理维修的甚至各种不良的接触情况都会对电力通信网络的整体安全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各种电力通信网络之中的电力网络传输设施的组织结构以及可依赖性还是受到人们的疑问。
2.2 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管理复杂
电力通信网络运的运行管理通常会分成一级通信网络、二级通信网络和三级通信网络,电力线路的组织结构和设计规划相对复杂并且伴随着各个不同地区的变电站也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之中,各个组织变电站中新增加的SDH设备节点也在不断加入进之前的SDH环网之内,SDH网络的拓扑结构优化性不足,以至于越来越复杂。
各种电力通信业务要跨环工作甚至是跨多环开展运输操作,使得其不能够和传输要求相适应。
2.3 电力通信网络的传输质量不高
通常的电力通信网络线屏蔽模式都不太好,不能够避免工模干扰情况的出现。
一般电力通信玩过的网线都是单股的铜线,因此牢固性不高,网线的径太细,会对网络的传输距离和减少各种可挂接的设备。
因为在各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电力需求,SDH节点也会相对复杂,之前的SDH环网上的节点数量太多,降低了各种失效性情况的具体能力,因此严重影响了电力通信的网络传输质量。
2.4 网络终端设备应用者的安全
电力系统中,网络用户也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难点。
通信终端用户单一,但网络用户较多且分散,同时用户安全意识薄弱,使用接口为基本输入模拟式信号接口,不能传输经过调整后的信息,从而接口的多样化也相应导致了管理方面的困难。
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如不能紧跟技术发展,即便制定相应规则和标准以规范用户行为,仍可能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为网络监管埋下隐患。
3保障信息安全的方法及优化方案
结合笔者在上文中的研究可知,如果要想让电力通信的信息安全性得到保障,就一定要从根源入手,笔者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下文中,希望可以给相关的从业人员以帮助,让信息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1 完善相应的制度
3.1.1 完善安全防范制度
对于电力自动化通信系统来说,因为涵盖的内容比较复杂,若是缺乏足够完善的安全防范制度,就很有可能造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有很大的概率出现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如果要想确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防范制度,工作人员就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一定要考虑到电力企业各方面的实际状况,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重点的保护,在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访问权限,这样保护工作才能够做到位。
3.1.2 优化信息网络设备管理制度
网络设备对于信息传输来说非常的关键,为了能够加强信息安全性,工作人员有必要对信息网络设备展开科学合理的管理。
在实际的管理中,工作人员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管理,对于一些重点环节要格外重视,例如:设备的采购工作,运行期间的维修养护工作等都非常关键,而且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来激发员工最工作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工作的质量。
3.2 强化安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系统信息系统中应不断与时俱进,通过持续强化安全防护技术水平,来提高电力自动化信息安全水平。
目前在强化信息安全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防火墙、身份验证及信息加密这3个方面。
限于篇幅,此处笔者仅就防火墙的安防技术进行
简要阐述。
在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中,防火墙是第一道屏障,通过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防火墙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网络抗恶意攻击的能力和系统的安全性。
利用防火墙,能够在内部可信任网络和外部不可信任网络之间提供一个安全链接的单点。
通过对防火墙可以实现功能的分析,逻辑上可以将防火墙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分离器,同时又具备限制器和分析器的功能。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包括基于包过滤的防火墙、基于代理的防火墙和基于状态分析的防火墙三类,其中基于状态分析的防火墙克服了其他两类防火墙存在的限制,同时还具备更加突出的优点,如高安全性、高效性、可伸展性和可扩展性等,代表了未来防火墙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电力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水平,降低系统被恶意入侵、攻击的危害,就必须不断加强防火墙的建设更新力度,及时升级、维护,使得防火墙能够全面发挥其效力。
3.3 完善网络设备安全管理
网络设备国产化有利于规避国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的不可控,应使用自主的核心设备,确保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可控、能控、在控。
电力企业可以联合国内厂商共同开展各种网络设备资源的国产化改造及测试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先外网后内网”的原则,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国产化进程。
国产网络设备在上线前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测试,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厂商的保密条款和安全责任。
同时,完善网络设备上线管控,确保网络设备上线运行前满足国家或者公司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
上线前应由内部专业队伍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性评测,保证网络设备硬件安全,避免存在安全漏洞或者被事先植入后门、木马等恶意程序;上线时由内部队伍实施,确保网络设备在部署、配置、运行环节的安全性,以及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日志审计方面的完整性。
4 结语
随着电网建设、发展以及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信息通信技术的安全与电力系统的安全密切相关,此前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通信安全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姚伟业.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36):220.
[2]杨志强,杜巍,鲍可凡.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通信,2017(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