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检验科登记制度

检验科登记制度篇一:检验科检验登记管理及阳性结果反馈制度检验科检查登记管理及阳性结果反馈制度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杜绝传染病漏登、漏报和迟报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我院《检验科检查登记管理及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如下。
1、检验科所有检验业务均要进行登记,做到登记项目齐全、准确、书写清楚;检验登记率、登记合格率要求达到100% 。
2、登记本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结果、检查日期、检查人员签名等项目。
3、检出艾滋病、肝炎、菌痢、淋病、梅毒等属传染病阳性结果的必须及时反馈给送检的医生,由医生签名备查;当检测出疑似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重点传染病阳性结果时,除将结果及时反馈(来自: 小龙文档网:检验科登记制度)给临床医生外还要将菌株按相关规定保存、转送到上级CDC作进一步确诊检验。
4、防保人员对检验科检查登记和反馈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发现存在问题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检验科应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5、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检验科的登记和反馈工作进行检查。
发现不反馈结果、登记项目不齐全、漏登等情况,将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违反法律法规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三日篇二:检验科制度汇编检验科工作制度1、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2)2、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 (4)3、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4、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5、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应急预案……………………………………6、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及实施…………………………………7、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 ………………………8、微生物菌种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9、检验科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10、检验科化学危险品清单………………… ………………………11、实验室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应急预案………………………12、检验报告单签发制度…………………… ………………………13、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制度………… ………………………14、检验结果报告时限……………………… ……………………… 15、标本接收时间及发放检验报告时间规定………………………16、检验报告的格式书写要求……………… ………………………17、检验科试剂及校准品管理制度………… ………………………18、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19、检验科关于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的通知………………………………20、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21、室内质控制度……………………………… ………………………22、临床检验室室内质控操作制度…………… ……………………… 6 8 10 18 30 32 35 42 43 47 51 53 54 55 57 60 61 63 65 6623、临床生化室室内质控操作制度……………24、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25、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26、室间质评制度………………………………27、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28、标本接收处理及核对制度…………………29、拒收标本标准与流程………………………30、紧急意外事件的预案与流程………………31、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70 ……………………71 ……………………74 ........................76 ........................77 ........................80 ........................81 ........................83 (97)“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传染病登记制度

传染病登记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站的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提高登记工作质量,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门诊日志的登记。
门诊诊疗医生必须按规范要求填写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身份证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2、病区出入院登记。
病人入院后,必须规范要求填写出入院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身份证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时,必须根据病例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3、检验科建立初诊阳性结果登记薄。
内容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师、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4、放射科建立初诊阳性结果登记薄。
内容包括:开单科室/开单医师、病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日期。
5、相关科室的各类传染病登记薄,必须按照规范地要求认真填写。
若未按要求认真登记的将按服务站的有关规定执行。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以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相关检查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附件:附件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该小组负责对全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此外,该小组还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同时,该小组还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和报告流程,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并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2: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公卫科(预防保健科)是中心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检查职能的具体承担者。
该科负责组织中心内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调查、卫生应急处置等,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
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在上级卫生局领导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此外,该科还应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等相关知识。
最后,该科还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实现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连接。
5.每定期到相关科室和卫生服务站收集有关信息,包括传染病报告卡、疾病的发病、诊疗、随访和转归情况,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以及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等。
这些信息需要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6.定期检查各相关科室和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提供指导。
门诊日志、出入院、检验、影像科室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日志、出入院、检验和影像科传染病
登记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关于规范全省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等诊疗记录的通知》(浙卫办疾控〔2009〕48号)的要求,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及影像科室登记等诊疗记录本格式,登记项目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漏项。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至少包括病人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11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录入HIS系统;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出入院登记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如果死亡还应填写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基本内容,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3、检验科登记及反馈:
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4、影像科登记及反馈:
影像科室(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结果、检查日期等内容。
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每季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报病意识,全、快、准报告传染病疫情。
二、门诊医生必须清楚完整填写门诊日志,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1元,漏登1人扣5元。
三、检验室、放射科必须按要求清楚完整填写检验、放射登记,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2元,漏登1人扣5元。
四、全院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必须按规定时限、程序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院公共卫生科,不得迟报、漏报,凡漏报1例,扣当事医生20元,迟报1例,扣当事医生10元;每全年对无漏报、迟报医生奖励50元。
五、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人员对门诊部、住院部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六、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的收发工作,并作好记录;对所报传染病报告卡完整、清楚作好登记及时上报和进行网络直报;门诊部医生门诊日志填写完后交公共卫生科保管备查。
疫情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牢固树立法规意识,加强传染病管理.二、不论门诊或住院部医护人员凡发现传染病,必须及时详细登记,并且以最快方式、最快时间向防疫医生报告,同时填好疫情卡片上报(14岁以下的儿童应填写家长姓名)。
三、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并作好通报记录及填写疫情卡片。
四、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在十二小时内报告。
五、发现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疑似病例时,门诊病人应在首诊时报告,住院病人做到当日报告.六、食物中毒按乙类传染病报告。
七、一切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当确诊或疑似甲、乙、丙类传染病时,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按规定程序上报,并作好疫情的订正和死亡报告。
八、同一病人发生两种以上的传染病,须逐一填写各种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卡。
九、防疫医生综合本院疫情资料,按时完成月报、年报、总结、上报县疾控中心和本院办公室。
奖惩制度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各项登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经单位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奖惩制度:一、未履行门诊登记,住院部登记,化验结果登记,放射结果登记的医生,发现一次扣人民币20元.二、登记项目不全,每缺一项,每次扣人民币5元,漏登一例,扣人民币20元。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放射科工作特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2)制定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3)对放射科医院感染工作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4)开展放射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
(5)负责放射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2)对医疗器械、物品进行彻底消毒、灭菌,确保使用安全。
(3)定期对放射科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2. 加强个人防护:(1)工作人员进入放射科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
(2)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暴露于辐射。
(3)严格执行放射性废物处理规定,确保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
3. 严格执行患者管理:(1)对疑似或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做好患者就诊登记、病历记录等工作,便于追踪和管理。
4. 加强药品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对过期、失效、变质药品及时处理,防止患者使用。
(3)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四、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包括病例报告、感染率统计、消毒效果评价等。
2.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相关部门。
3. 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五、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放射科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13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3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13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1.管理目的1.1 目的:为了加强对放射科传染病的管理,及时监测和汇总相关数据,做好登记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1.2 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登记管理。
2.主要职责2.1 登记制度:建立放射科传染病的登记制度,包括病例登记、疫情通报、数据统计等。
2.2 病例登记:对所有放射科传染病患者进行登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治疗情况等内容,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2.3 疫情通报:根据登记的放射科传染病病例情况,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通报,做好信息的沟通和汇总。
2.4 数据统计:定期对登记的放射科传染病病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发现疫情趋势和异常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登记流程3.1 病例登记流程:a) 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后,及时开展病例登记工作,填写相关表格;b) 根据患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进行资料登记;c) 对患者病情进行描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进行记录;d) 若患者属于被感染的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协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防控工作。
4.相关责任人及权限4.1 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实施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监督和协调各项工作。
4.2 医务人员:负责具体的登记工作,包括病例登记、数据统计等。
4.3 行政人员:负责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病例登记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工作。
5.相关附件5.1 放射科传染病登记表格法律名词及解释:1.传染病:指能够在人或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肺结核、登革热等疾病。
2.疫情防控:指对传染病的预防、检测、报告、隔离、治疗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一、引言传染病的检测和管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医疗机构中关键的科室之一,检验科放射科在传染病的登记和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科室内传染病的登记工作,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检验科放射科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与报告相关传染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检验科放射科的相关职工,在传染病登记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
三、定义1. 传染病:指由感染源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2. 登记:指将传染病相关信息进行记录。
3. 管理:指对登记信息进行分析、报告和防控的过程。
四、职责和义务1. 检验科放射科负责人(1)负责制定并组织执行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2)确保传染病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负责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防控工作;(4)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 科室职工(1)自觉遵守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2)及时上报传染病相关信息;(3)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培训;(4)配合科室负责人进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三、传染病登记管理流程1. 传染病登记(1)职工在发现可能患有传染病的病例时,应立即将相关信息填写登记表,并上报给负责人;(2)职工应保证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病情等基本信息;(3)登记表应保存至少两年,在保密的前提下提供给相关部门查阅。
2. 传染病报告(1)负责人应及时向卫生局或相关部门报告登记的传染病病例;(2)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传染病类型、病情、防控措施等重要信息;(3)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 传染病防控(1)接到传染病报告后,负责人应立即启动传染病防控措施,包括封控病区、隔离病患等;(2)协助相关部门对病患进行诊疗、管理和疫情调查;(3)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培训,加强职工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检验科、放射科医务人员均为法定责任报告人。
二、法定责任报告人必须掌握国家规定的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流程和时限。
三、医务人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特种传染病时,要求立刻报告卫生院分管院长和防保科。
四、检验科、放射科要建立工作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要求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对诊断的传染病患者逐一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至经治医生手中。
五、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检验科、放射科工作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进行督导和检查,按《传染病及疫情报告自查及奖惩办法》进行奖惩,对因迟报、漏报、瞒报传染病及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者,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