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06西方行政学前沿理论

06西方行政学前沿理论
官僚价值——注重:稳定、纪律、可靠性、效率计算; 社会价值——注重:自由、正义、公平性、人文关怀;
(3)官僚制度用内置于人们精神和心灵之中 的等级制度和劳动分工等组织结构,来控制人 们的行为,把官僚(公务员)变为没有良知的 执行工具,只以上级领导的意志,来判断是非; 以组织认同取代自我意识。
16—4
16—9
二、古德塞尔对官僚制的辩护
• 4、文化精英形成的理想政府形象与公众每天 接触具体的政府机构形象之间存在着差距,这 仅只是表明目标与任务的差距,而不代表官僚 制度的失败。应当根据公共官僚的努力程度来 评价这一制度本身,而不是根据管理机构是否 能决定目标的完全实现,来评价官僚机构。 • 5、非官僚机构不能取代官僚机构的政府组织 绩效。不能以官僚制某一侧面的病态表现,来 否定官僚制对现代社会管理的作用。
16—11
三、唐莱威——重塑官僚制模型
• 2、制度公共选择理论对官僚制组织的效用范 围定义过于宽泛,将本不属于官僚制效用管辖 范围内的社会责任“不到位”现象,也归结于 官僚制本身。 • 3、制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所有的官僚行为 都是相同的,因而,不能理解不同的官僚机构 目标与策略的差异性。从而,将对某一官僚机 构的分析简单地扩大为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分析。
(二)内容:
1、当前盛行的行政学术文化对官僚制的批判集 中于:官僚制提供的公共产品,效益(质量) 低下;官僚制回应公民的需求时,没有反应。 实际上是这对官僚制度的误解。因为,大多数 公民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都主动找寻政府官 僚机构,来解决该问题,这本身就表明:官僚 机构享有较高的公众信任。
16—8
二、古德塞尔对官僚制的辩护
• 2、学术界对官僚制的批评,集中的第二点是: 官僚制机构臃肿,在追求权力扩张和管理范围 时,贪得无厌。但是,如果根据工作能力(效 果)来计量,官僚制管理机构(的规模)较之 于社会其他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小。 • 3、应当根据官僚的行政责任和工作能力(效 果)来测量官僚制度的政府规模。公共支出不 是测量政府规模最适宜的方法。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大纲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西方行政学学说史的LI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西方行政学说从兴起到当下的发展过程,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的学说与理论。

本课程在教材之外,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行政学名著,通过阅读、思考与讨论等方式,对西方行政学说的脉络有基本理解。

2.设讣思路: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在拥有一定学科基础的前提下,深入地分析各个流派行政学说的核心内容,从而揭示行政学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以及不同的解答。

课程内容以时间顺序为纲,针对各个行政学家分别进行解析。

对于每一位行政学家的介绍,都将分为背景、主要思想与评价三个部分。

背景是指相关行政学家提出其学说的主要历史与社会环境,主要思想是相关行政学家的理论, 评价是同行以及社会各界对其思想的认识。

1、背景。

行政学说包括行政学本身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每一种行政理论都立足于当时的背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特定的问题而阐发,因此必须对相关背景问题有所了解,才能够理解特定行政理论的内涵,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2、主要思想。

包括对于行政的整体理解,对于特定行政现象的解读,理解行政行为的视角,以及对于行政体系改善的建议等方面内容。

集中于特定行政学家的主要思想,特别是那些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并拥有持久主命力的思想。

3、评价。

学术在批判中进步,任何理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每一种行政理论都面临着批判。

通过对比相关的行政理论以及其学术批判,可以诱发学生的理论思考,对于理论的思考更加全面。

二、课程目标西方行政学说史作为行政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英语语法课作为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程,其口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论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1)对于行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主要人物与理论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主要行政学理论有大致的了解。

(2)了解行政学所关注的一些核心问题,以及不同流派对于这些问题的解读。

(3)在课程完成之后,形成自己关于行政学理论的见解。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汤惠琴课程中文名称: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Administrative Theories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学,行政学原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黑体五号)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把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使学生打好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各阶段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背景、代表性著作、主要思想以及其特点;并能够运用前人的行政学理论分析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黑体五号)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一篇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第一讲: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一、威尔逊生平与著述二、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三、威尔逊的主要行政思想(一)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二)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三)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四)行政学研究的方法论(五)行政的实质(六)威尔逊人事行政与行政监督思想四、对威尔逊行政思想的评价本节重点讲授威尔逊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产生背景及其对整个行政学说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第二讲:古德诺的行政学思想一、威尔逊生平与著述二、古德诺主要行政思想: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一)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思想的进一步阐释(二)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途径与方法(三)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改革三、古德诺行政思想的评价本节重点讲授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两分法思想及其对整个行政学界的影响。

第三讲: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泰勒生平与著述二、泰勒当时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作业管理方面(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二)、组织管理方面(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理、例外原理)(三)、管理哲学方面(倡导劳资双方合作,共同追求效率优化)四、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及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影响本节重点讲授泰勒关于管理中的科学精神及其追求效率优化的思想第四讲: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一、约尔生平与著述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二)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十四原则(三)进行管理教育与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三、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本节重点讲授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与管理的十四原则。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西方行政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把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既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1.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各阶段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背景、代表性著作、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并能够运用前人的行政学理论分析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4.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考虑到电大学生主要是成人,具有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因此,应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PDF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PDF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PDF公共行政管理是指政府组织和管理资源以实现公共目标的过程。

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和多元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精要,包括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组织理论等内容。

一、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学派和公共行政学派。

行政管理学派强调组织管理和事务管理,其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等。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管理来提高效率;韦伯则提出了官僚理论,主张依法行政和职业化管理。

公共行政学派则关注政府组织和行政管理的特殊性质,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和弗兰克·古德诺(Frank Goodnow)。

威尔逊提出了“行政政治”的概念,认为政府以行政为主导,政治为辅助;古德诺则强调了行政的法律性和科学性。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化和效率,其代表人物有哈沃德·纽斯巴姆(Hughes Nuissbaum)和克里斯托弗·霍德克(Christopher Hood)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政企联姻”、“竞争性服务”等概念,主张增加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也强调了绩效评估和结果导向的管理。

三、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市民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参与。

其代表人物有Robert B. Denhardt、Jan Kooiman等。

公共治理理论主张民主决策和多元治理,通过建立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实现公民和社会团体的参与和监督,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公共治理理论也强调了公共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协调。

四、组织理论组织理论关注公共组织的内部运作和管理方式。

2011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第29章)(登哈特)(简化版)

2011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第29章)(登哈特)(简化版)

第29章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29.0 生平与著作作为国际著名的行政学家,登哈特博士不仅出版了《新公共服务》等16本学术专著,并在《公共行政评论》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而且荣获包括美国行政学会沃尔多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大奖。

中译本:[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于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管理的两个理念:(1)管理的自由化;(2)管理的市场化取向。

“公共行政”重心前移!29.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1. 公民权理论2. 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3. 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学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29.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在登哈特看来,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具体来说,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1.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 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4. 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 责任并不简单6. 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7. 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29.3 简评通过前述内容的描述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登哈特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

在他看来,这个被称为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建立在对公共部门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备选方案,它既可以替代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又可以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行政管理模式。

最新整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ppt

最新整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ppt
去对公共行政加以研究ຫໍສະໝຸດ 二、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趋势
1. 从演绎分析转向归纳分析 • 传统的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注重演绎分析,从已经确定的基本原则出发,
将之作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规范标准,此种研究方法过于形式主义 • 现代的西方公共行政研究注重归纳分析,从现实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
出发,收集有关行政活动的大量事实材料,分析和澄清各项事实和数 据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行政原则和观念,用来指导行政活动、分析 行政现象
最适应这一社会的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模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改革时代,社会处于快速变革中,对公共行政提出了 新的要求,也推动公共行政理论朝着更加符合现实需要的方向发展
5. 从间接分析转向直接分析 传统的研究较多采用间接材料,依据已有文字材料作理论分析 现代西方公共行政学注重收集和分析直接的材料,注重分析行政过程人们 的具体行为和结果,收集一手资料,以揭示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的规则和 原则
6.从单科分析转向多科分析 • 传统的研究方法十分有限,限于行政体制研究,将之作为孤立现象加以
6.从单科分析转向多科分析 • 传统的研究方法十分有限,限于行政体制研究,将之作为孤立现象加以
研究 • 现代公共行学强调各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从文化、社会、心理、经济
政治等各个角度研究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趋势
7.从比较分析转向生态分析 • 传统的研究注重分析行政的历史发展,然后转向空间上的比较分析 • 现代公共行政学转向对不同生态条件的社会加以分析,从而发现和寻求
研究 • 现代公共行学强调各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从文化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
各个角度研究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趋势
5. 从间接分析转向直接分析 • 传统的研究较多采用间接材料,依据已有文字材料作理论分析 • 现代西方公共行政学注重收集和分析直接的材料,注重分析行政过程人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pdf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pdf
教学要求
了解维尔达夫斯基其人其事;维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理论的缘起。 理解维尔达夫斯基及其理论的基本评价。
8
掌握维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理论的主要内容:预算的概念和本质;预算的策略;预算体 制的改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维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理论的缘起 第二节 预算及其政治本质 第三节 预算的策略 第四节 公共预算体制的改革
第十章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林德布洛姆其人其事;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 理解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掌握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 第二节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维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第九章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教学要求
了解西蒙其人其事。 理解西蒙的历史地位。 掌握西蒙行为主义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行政决策论;行政组织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行政决策论 第四节 行政组织论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通过多种学习资源的综合学习与使用,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西方行政学的 基本理念、方法和发展历程,弄清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理论和思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具备 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基本理念、方法和发展历程的学习,把握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对西方行政学发 展的影响,厘清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使学习者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3
网络课程总体上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理论,遵循远程教育规律,合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给学习者提供完全开放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网络课程的设计以 “整合资源、满足需求、体现服务、寻求创新”为基本出发点,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 辅导教师为核心、学习活动引领兴趣、交互共享、简单易用”的原则。坚持课程体系的科学 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兼顾学习者的特点及需求,将资源整合优化、教学学习交互、过程跟 踪监控、教学有效管理融为一体,用合理的结构安排使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方便学 习者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关键性基础作用。

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自1887年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主张以来,西方行政学在初创、演进、深化、扩展等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并对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演化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而且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均得益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也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指导着具体实践,所以该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同时,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管理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该课程讲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中有代表性学者的理论,主要是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怀特、古利克、厄威克、福莱特、巴纳德、西蒙、林德布罗姆、威尔达夫斯基、帕金森、麦格雷戈、沃尔多、黑迪、德罗尔、彼得、里格斯、弗雷德里克森、德鲁克、奎德、布坎南、法默尔、库珀、霍哲、奥斯本、登哈特和罗森布鲁姆的主要行政思想与观点,并给予客观的、历史的简要评述。

(二)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主要是:
1.威尔逊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古德诺对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及有关行政协调的理论;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5.古利克关于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及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6.厄威克对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7.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8.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9.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0.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11.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12.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重要启示及缺陷;
13.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15.费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16.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
17.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8.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观点。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1.重点掌握威尔逊、古德诺、韦伯的理论思想,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福莱特的动态公共行政理论、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和帕金森定律,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启示,以及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奥斯本企业家政府理论和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2.理解和把握泰勒和法约尔所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发展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古利克、厄威克、巴纳德、麦格雷戈、沃尔多等人的行政学思想及其地位和贡献,德鲁克目标管理的核心理念、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和黑迪的比较行政学理论,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霍哲的绩效管理理论,以及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

(二)能力要求
该课程旨在通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背景和历史脉落的梳理和展示,让学生了解西方行政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理解和把握其经典行政管理原则和方法的意涵,并通过案例教学环节,把西方行政理论原则方法和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基本行政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素质要求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把西方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使学生打好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强化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素质。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
(一)教学模式
(1)介绍每位学者的简历及理论的历史背景。

(2)把新实践和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

实现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具生命力。

注重运用西方各个时期行政管理理论来分析分析我国在改革和社会转型中遇到的最新行政管理问题,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理论发展的前沿,关注行政管理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习理念与习惯。

(3)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运用案例分析、课堂演讲等教学方法,增强公共行政理论知识的可接受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系统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自觉掌握实践技能和方法。

(二)作业要求
要求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勤于思考,鼓励学生提问。

完成两篇小论文(读书笔记),要求是概括出理论要点,并进行评论和发挥,字数在2000字以上。

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卷面(%)+平时测验(%)+课程论文(%)+平时与作业(%))
卷面(60 %)+平时测验(10 %)+课程论文(20%)+平时与作业(10 %)
七、学生学习建议
(一)先修课程
《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

(二)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应对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并且要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主动利用所学理论思考现实问题。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为学生制定了完善的参考书目,分为基本参考书目和进一步阅读书目。

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指导,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基本参考书目类:
1.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
2.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3、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30周年纪念版),王永贵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R·斯蒂尔曼编著:《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戴维·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造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詹姆斯·布坎南〈宪法秩序的经济学与伦理学〉,商务出版社,2008
7.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与R·托里森合著,1972
8.R·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
9.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珍尼特·V·登哈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雷格斯著,金耀基译:《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5
12.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13.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竺乾威、马国泉教授选编的《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5.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