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干燥教案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化工原理中,干燥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干燥是指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出去的过程,以达到降低物料含水量的目的。

干燥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干燥实验,可以了解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为工业生产中的干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实验目的。

本次干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干燥实验,掌握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提高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干燥是通过热量传递,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出去的过程。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风干、日晒干、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

不同的干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料和工艺要求,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物料样品,如粉状物料、颗粒状物料、纤维状物料等。

2. 分别采用自然风干、日晒干、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进行实验,记录每种干燥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关键参数。

3. 观察并记录不同干燥方法下物料的干燥效果,包括干燥时间、干燥后的含水量、物料的外观和质地等。

4. 分析比较各种干燥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不同干燥方法适用的物料范围和工艺要求。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干燥方法下物料的干燥效果数据,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缺点,了解不同干燥方法适用的物料范围和工艺要求,为工业生产中的干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干燥实验,我们掌握了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了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

同时,我们也对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缺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

这对于化工生产中的干燥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干燥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安全防护。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数学模型3. 了解干燥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影响4. 能够分析实际干燥过程并优化干燥方案二、教学内容1. 干燥的基本概念:干燥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 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湿空气的性质、干燥速率、干燥曲线3. 干燥设备的类型和选择:流化床干燥器、滚筒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等4. 干燥操作条件的影响:温度、湿度、风速、干燥时间等5. 干燥过程的优化:干燥工艺参数的选择、节能和环保考虑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物理机制和干燥设备的原理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干燥过程,讨论干燥方案的设计和优化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4. 实验操作:安排干燥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干燥过程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工原理教材或相关干燥书籍2. 教案:详细的教案和教学笔记3. 投影片:干燥过程的图示和示意图4. 实验设备:干燥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相关材料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的情况2. 作业:布置干燥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干燥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4. 期末考试:包括干燥原理、设备和操作条件的选择和应用题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干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干燥的基本原理、物理机制和数学模型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干燥过程,让学生了解干燥在工业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干燥过程的优化方案,分享各自的成果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干燥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教材或相关干燥书籍2. 教案:详细的教案和教学笔记3. 投影片:干燥过程的图示和示意图4. 实验设备:干燥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相关材料5. 网络资源:介绍干燥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布置干燥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干燥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九、教学拓展1. 干燥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干燥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2. 干燥设备的研发:介绍新型干燥设备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3. 干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讨论干燥过程的节能措施和环保问题4. 干燥技术的国际化:探讨干燥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十、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课程内容完善: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4. 自身能力提升: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补充说明:在案例分析环节,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干燥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深入理解干燥原理和操作条件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洞道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洞道干燥实验
(2)实验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是否变化?为什么?
(3)恒定干燥条件是指什么?
(4)如何判断实验已经结束?
注意事项
必须先开风机,后开加热器,否则,加热管可能会被烧坏。
传感器的负荷量仅为200克,放取石板时必须十分小心以免损坏称重传感器。
实验报告要求
(1)绘制干燥曲线(失水量~时间关系曲线)。
(2)根据干燥曲线作干燥速率曲线。
(3)读取物料的临界湿含量。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思考题
(1)石板含水是什么性质的水分?
(4)学会有关测量和控制仪器的使用方法。
授课内容及方式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实验原理的讲解要结合教材;
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构造与操作
难点
设备结构与实验操作;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授课内容
实验九洞道干燥实验
授课对象
化学(精细化工)、制药工程专业
学时安排
4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常压洞道式(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
(2)测定在恒定干燥条件(即热空气温度、湿度、流速不变、物料与气流3)测定该物料的临界湿含量X0;

化工原理实验一-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一-干燥实验

化⼯原理实验⼀-⼲燥实验化⼯原理实验⼀-⼲燥实验实验⼋⼲燥实验⼀、实验⽬的1.了解洞道式循环⼲燥器的基本流程、⼯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法。

3.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量X C,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物料与空⽓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法。

⼆、实验内容1.在空⽓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量,并了解其影响因素。

2.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和传质系数K H。

三、基本原理⼲燥操作是采⽤某种⽅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分蒸发分离的操作。

⼲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且涉及到湿分以⽓态或液态的形式⾃物料内部向表⾯传质的机理。

由于物料含⽔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分传递速率的⼤⼩差别很⼤。

概括起来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量、含⽔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的⼤⼩;热空⽓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式。

⽬前尚⽆法利⽤理论⽅法来计算⼲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物质外),因此研究⼲燥速率⼤多采⽤实验的⽅法。

⼲燥实验的⽬的是⽤来测定⼲燥曲线和⼲燥速率曲线。

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燥实验是在恒定的⼲燥条件下进⾏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量空⽓⼲燥少量的物料,且空⽓进出⼲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速以及空⽓与物料之间的流动⽅式均恒定不变。

本实验以热空⽓为加热介质,⽢蔗渣滤饼为被⼲燥物。

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变化,实验进⾏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

物料的含⽔量常⽤相对与物料总量的⽔分含量,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分含量,⽤ω来表⽰。

但因⼲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以⼲基料为基准的含⽔量X 表⽰更为⽅便。

ω与X 的关系为:X =-ωω1 (8—1)式中: X —⼲基含⽔量 kg ⽔/kg 绝⼲料;ω—湿基含⽔量kg⽔/kg湿物料。

物料的绝⼲质量G C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燥箱中⼲燥到恒重时的质量。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 了解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4. 能够分析和解决干燥过程中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 干燥的基本概念干燥的定义干燥的必要性干燥的方法和分类2. 干燥原理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干燥平衡和干燥曲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工原理相关教材2. 课件: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等3. 案例材料:实际干燥案例的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干燥现象,引发学生对干燥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干燥的定义、必要性、方法分类等,让学生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介绍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干燥平衡和干燥曲线等,让学生掌握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干燥技术和方法。

5. 问题解决:提出干燥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干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干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干燥过程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干燥过程问题的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干燥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干燥设计

学校代码: 10128学号: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干燥涂料的气流干燥器设计学生姓名:@@@@学院:化工学院班级:@@@@指导教师:@@@@二零一一年@月@ 日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院:化工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学号:@@@@_ 指导教师:@@@前言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必修的三大环节(化工原理理论课、化工原理实验课以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一,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某一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

在当前大多数学生结业工作以论文为主的情况下,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就更为重要。

化工课程设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环保、法规等诸多方面,而且还会涉及多专业及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和相互协调,是集体性的劳动。

先进的设计思想、科学的设计方法和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工程设计人员应坚持的设计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在化工课程设计中,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是整个化工过程和装置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并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作为化工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熟练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目录第一章干燥器设计基础 (1)干燥技术概论 (1)干燥器的分类 (1)1.2.1厢式干燥器(盘式干燥器) (1)1.2.2带式干燥器 (1)1.2.3气流干燥器 (1)1.2.4沸腾床干燥器 (1)1.2.5转筒干燥器 (1)1.2.6喷雾干燥器 (2)1.2.7滚筒干燥器 (2)干燥器的设计 (2)1.3.1 干燥介质的选择 (2)1.3.2 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 (2)1.3.3流动方式的选择 (2)1.3.4 物料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 (3)1.3.5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时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3)第二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基础 (4)气流干燥器概述 (4)干燥过程及其对设备的基础 (4)2.2.1干燥流程的主体设备 (4)2.2.2 提高干燥过程的经济措施 (4)气流干燥的适用范围 (5)气流干燥装置的选择 (5)颗粒在气流干燥管中的传热速率 (5)2.5.1加速运动阶段 (5)2.5.2等速运动阶段 (6)气流干燥管直径和高度的其他近似计算方法 (6)2.6.1费多罗夫法 (6)2.6.2 桐栄良法 (7)2.6.3 简化计算方法 (7)第三章气流干燥管的设计计算 (8)已知条件 (8)干燥管的物料衡算 (8)3.2.1干燥管的物料平衡 (8)3.2.2干燥管的热量平衡 (9)加速运动干燥管直径及高度计算 (10)3.3.1干燥管的直径计算 (10)3.3.2干燥管的高度计算 (10)计算气流干燥管的压降 (11)3.4.1气固相与干燥管壁的摩擦损失 (11)3.4.2克服位能提高所需要的压降 (12)3.4.3颗粒加速所引起的压降损失 (12)3.4.4其他的局部阻力损失引起的压降 (12)风机选型 (12)预热器的选型 (13)主要符号和单位表 (14)课程设计总结 (16)主要参考文献 (17)第一章干燥器设计基础干燥技术概论干燥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除挥发性湿分,而获得一定湿含量的固体的过程。

干燥教学案

干燥教学案

1干燥作业一1.化工中常用的除湿方法有 、 、 。

2.干燥是利用 的单元操作,干燥的目的是。

3真空干燥适用于 的物料。

连续干燥具有 等优点。

间歇干燥适用于处理 的物料。

4.对流干燥流程(1)干燥介质可以是 、 、 。

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热能以 的方式由 传给 ,使物料中的 ,物料内部的水分以 或 形式 至物料表面,然后汽化的蒸汽从表面 至热空气中,再由热空气带走。

4.对流干燥原理5.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对流干燥的特点: (1)在对流干燥中,干燥介质即是 又是 。

干燥过程是物料的 过程,也是介质的 过程。

(2)对流干燥是 同时进行的过程,传热的推动力是 ,传质的推动力是 。

(3)水分传递过程包括 的传递和的传递。

干燥速率同时由 和 共同控制。

6.干燥的必要条件: ,两者差别越大,干燥操作进行的越。

干燥作业二1.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干燥操作是()A.传导干燥B.对流干燥C.辐射干燥D.介电加热干燥2.欲使干燥能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A.空气的湿度小于物料的含水量B.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气的压力大于等于空气中的水汽分压C.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尽可能低D.物料表面产生的水汽压力大于空气中水汽分压3.关于干燥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干燥的目的是使物料中的水分全部除去B.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不断提供热量,并及时除去水蒸气C.工业上常用的干燥操作是对流干燥,又称直接加热干燥D.介电干燥是利用电磁波来干燥物料的4.真空干燥的主要优点是( )。

A.省钱B.干燥速率缓慢C.能避免物料发生不利反应D.能避免表面硬化。

5.干燥是()过程。

A.传质B.传热C.传热和传质D.以上都不是6.干燥是利用除去的单元操作,干燥的目的是以便于贮存、运输、加工和使用。

7.对流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既是又是。

8.对流干燥中,干燥介质一般为,干燥介质将热能传给湿物料为过程,湿物料将汽化的湿分扩散给干燥介质为过程。

9.干燥操作按热能传给湿物料的方式分为、、、、。

化工原理干燥

化工原理干燥


tastcrH 0 HasH
可见 tasf, (t,H )
tas
湿空气
t ,H I 1
Ic a c w 《H 化工t原 理》r 0 电H 子教案/第十三章绝 热 饱 和 塔 示 意 16图
一.湿空气的性质 twtkH rwHwH
湿球温度tw与绝热饱和温度tas的异同:
tastcrH 0 HasH
Hs H
t t d tw (tas )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P/=第1十a三tm章时)
23
三、湿度图的应用
2.表示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加热过程 (2)冷却过程
(3)干燥过程
等焓 焓减小
增湿、降温 焓增大
24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三、湿度图的应用
2.表示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加热过程 (2)冷却过程
因为pw最大只能达到总压P。
6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2.湿比容H
一.湿空气的性质 比容的一般定义:
比 容
1kg物 质 的 体 1kg物 质

-----1kg干空气对应的湿空气的体积,单位为m3湿空气 ⁄ kg干空气
H1k干 g 空 1k气 干 g的 H 空k 水 体 气 g 气 积体

1kg
第五节 干燥器
一、常用工业干燥器
第十三章 小结
第三版第18次印刷的教材更正
2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目录
第十三章 干燥
第一节 概述
湿分
湿物料:
湿分----水分或其它液体 除湿方法:
湿物料
(1)机械分离法-----即通过压榨、过滤和离心分离等方法去湿。 这种方法无法彻底去除湿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w a H υυυ+=273273773.027********.22tt a +⨯=+⨯=υ 273273244.12732731841.22t t w +=+⨯=υ),(273273)244.1773.0(t H f tH H =++=υ另一关系:⎪⎭⎫ ⎝⎛+⎪⎪⎭⎫ ⎝⎛=⎪⎭⎫⎝⎛+⎪⎪⎭⎫ ⎝⎛-=273273184.22*273273294.22t p p H v t p p pv W H WH (四)温度类性质 1. 干球温度 t干球温度t 是用普通温度计测得的湿空气的真实温度。

2. 湿球温度w t湿球温度计:温度计的感温球用纱布包裹,纱布用水保持湿润,这支温度计为湿球温度计。

湿球温度(w t ):湿球温度计在温度为t 、湿度为H 的空气流中,在绝热条件下达到稳定时所显示的温度。

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w t 低于干球温度t 。

)(H H r k t t r k t t H H w wH w w H w w --=-=--αα第二授课单元教案容备注* 一.教学目的1.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2.熟悉空气湿度图的绘制方法3.掌握空气湿度图的用法二.教学内容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图的绘制、空气湿度图的用法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重点空气湿度图的用法2.难点及其处理方法空气湿度图的绘制、某些用法四.教学方法、手段讲解、练习五.板式设计第一节湿空气的性质与湿度图(续)一、湿空气的性质(续)3. 绝热饱和温度as t定义:空气绝热增湿至饱和时的温度。

绝热饱和器工作原理分析: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的显热与汽化水分的潜热相等。

第三授课单元(一)热量衡算进出LI0(注:I = c H t + r0H)G2c M2t M1(注:0 ºC物料焓为0)Wc l t M1(注:0 ºC液态水焓为0)Q pQ d(最后两项为”支付”热)LI2G2c M2t M2Q l由上列衡算表得:Q p+Q d=L(I2-I0) + G2c M2(t M2-t M1) -Wc M l t M1 + Q l另一表示法:()()[]()lMMMMlHdPQttcGt ctWttLcQQ+-+-++-=+1221222249288.1加入干燥系统的全部能量有四个用途:加热空气、蒸发水分、加热物料和热损失。

(二)干燥设备的热效率()[]%10088.12492%10012⨯+-+=⨯=dPMlQQt ctWQQ输入干燥设备的总热量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气化η思考:一般,η=30~60%;那么,损失到哪里去了?如何减小损失,提高热效率?(用上图)影响热效率的因素:2H提高、2t提高、l Q降低,则η提高。

此外,尽量利用废气中的热量,例如用废气预热冷空气或湿物料,或将废气循环使用,也将有助于热效率的提高。

(三)理想干燥过程和实际干燥过程理想干燥过程(又称等焓干燥过程)l M M d M M Q t c G LI Q t c G LI ++=++22112211lM M d M M Q t c G Q t c G +=+221121若通常d Q =0、l Q =0、物料带进、带出的热量均可忽略不计。

故有21I I =实际干燥过程(1) I 2>I 1 (2) I 2<I 1上图为干燥过程的图示。

BC 、BC’、BC”各线斜率的确定: 针对蒸发的每1kg 水作物料衡算:L d l q t t c W G q t c I I l M M M M ---+=-)()(1222112由:121212)(H H I I I I l --=-=∆L l q t t c W G q M M +-=∑)(122则有: ∆=∑-+=--q q t c H H I I M d l 11212将2021210111,H r t c I H r t c I H H +=+=()12H H c c ≈代入上式得∆=∑-+=--+-q q t c H H H H r t t c d M H 112120121)()(l第四授课单元水分在空气与物料间的平衡关系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度干燥速度曲线----干燥速度与物料含水量的关系ABC 段:恒速干燥阶段 AB 段:预热段 BC 段:恒速段 CDE 段:降速干燥阶段 C 点:临界点 X C :临界含水量 E 点:平衡点 X *:平衡水分 (二)恒速干燥阶段前提条件:物料表面 全部润湿。

汽化速率(传质速率):U H H k G =-=)(w H w传热速率:wwwArGttAQ=-=)(α所以:)()(HHkttrUw-=-=wHwα同条件下, 各种物料, 恒速阶段, 速度接近。

恒速干燥特点:1. U=U C=Const.2. 物料表面温度为t w(绝热干燥时)3. 去除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4. 影响U 的因素:恒速干燥阶段——表面汽化控制阶段主要与空气的条件有关,而与物料种类关系不大↑-↑→)(wttt,↑-↓→)(HHHw,↑↑↑→Hku,α则:)(↑↑UUC(三) 降速干燥阶段实际汽化表面减小,汽化面内移降速干燥阶段特点:1.↓↓↑→UX,θ2. 物料表面温度,w tt>物表3. 除去的水分为非结合、结合水分4. 影响U的因素:与物料种类、尺寸、形状有关,与空气条件关系不大。

(四) 临界含水量X C散程度、空气状态)(物料结构、厚度、分fX=C1. 物料层越薄,X C越低(一)图解积分法(了解) (二)近似计算法(重点)**--=X X X X U X U C C)(dXX AU G X X ⎰=CC2)(2θ()***---=X X X X AU X X G C C C C 22lnθ六. 思考题 补充思考:影响恒速阶段干燥速率的因素有那些? 恒速阶段除去的是什么水分? 降速阶段除去的是什么水分? 影响临界含水量大小的因素有那些?七. 作业第五授课单元干燥时间计算(2)计算用)()(H H k t t r U -=-=w H w w C α求取α经验关联式:(a)气体流动方向与物料平行8.00204.0G =α,G 为质量流速,kg/m 2hr(b)气体流动方向与物料垂直:37.017.1G =α, G 为质量流速,kg/m 2hr恒定干燥条件下降速阶段干燥时间时,进入降速干燥阶段当C X X <dX AU G d X X ⎰⎰-=2CC 20τθ dX AU G X X ⎰=CC 22θ(一)图解积分法(了解)(二)近似计算法(重点)**--=X X X X U X U C C )(dX X AU G X X ⎰=CC 2)(2θ()***---=X X X X AU X X G C C C C 22ln θ第六授课单元干燥设备二、盘架式干燥器适用场合:任何形状的物料。

优点:对物料的适应性强。

缺点:物料得不到分散,干燥速率低,热利用率较差、且产品质量不均匀。

产量不大。

注:间歇操作。

三、洞道式干燥器适用场合:处理量大、干燥时间长的物料优、缺点:同厢式干燥器注:连续或半连续四、转筒干燥机适用范围:可干燥粉状物料、颗粒物料、块状物料等等。

优点:生产能力大,物料适应性强,可连续操作,操作机械化,操作弹性大。

缺点:笨重。

五、气流干燥器适用范围:小颗粒物料、特别是热敏性小颗粒物料。

优点:干燥时间短,干燥效率高。

缺点:系统的流动阻力大,要求的厂房高,对除尘设备要求严。

六、沸腾床干燥器(又常称流化床干燥器)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干燥晶体和小颗粒物料优点:气、固接触良好,传热传质速度快,床内温度均匀,固体可“流动”(容易连续化)。

七、喷雾干燥器适用范围:热敏料液。

优点:雾低小、因而干燥面积极大,因此干燥快、适合热敏物料的干燥。

可由液体直接获得粉装固体产品---省去蒸发、结晶、粉碎等操作。

避免干燥过程中粉尘飞扬现象。

实现连续化、自动化。

缺点:体积大、耗热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