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法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9.垃圾成灾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

(二)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

2.综合性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则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3.科学技术性

它不仅反映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还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

4.公益性

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事业已成为公益性事业

五、可持续发展

(一)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

思想)

(二)含义:

1.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穷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可持续发展认为,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

4.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5.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6.可持续发展还非常强调人类必须改变对自然界功利主义的传统态度,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1.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

2.变革社会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消费模式

3.开发同环境友善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

4.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5.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

六、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

(一)目的:

是指环境立法目的,即立法者希望其所制定的环境法律所达到的目标或实现的结果。

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3.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

4.保障人体健康

5.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用:

亦称环境法的功能,表示环境法存在的价值,环境法最基本的作用是调整因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所发生的环境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1.国家进行环境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

2.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质量的法律武器

3.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4.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教材

5.处理环境国际关系,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

七、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是指环境法的规定和实施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是指环境法律所规制的行为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律关系是环境法律调整现实的人和人的

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结果。(课件:是指由环境与资源法所调整的各种关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定或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称为环境资源社会关系。)

(二)特征:

1.环境法律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仅仅指人与人的关系

2.环境法律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

3.环境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由法律确定,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法律中有不同的规定

4.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引起或形成环境法律关系的环境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5.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关系

八、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又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环境责任原则

1.规定了环境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关系

2.核心:可持续生产、消费和管理方式

3.关键: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强调在预测人为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增加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环境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