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石雕牌坊上的装饰纹样

合集下载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徽州祠堂门楼是徽州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门楼上的砖雕艺术更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义,成为中国古代砖雕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一、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特色徽州祠堂门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通常由门楼、照壁和祠堂三部分组成,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

而门楼作为祠堂的入口,是祠堂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而门楼上的砖雕艺术则是徽州祠堂门楼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在题材上通常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传记等等,内容丰富多样,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在造型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层次的分明,雕刻出的人物形象或图案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雕刻技术和惊人的艺术水平。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在风格上注重对称与谐调,整体布局严谨有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不仅在艺术性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建筑文化中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砖雕艺术的杰作,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雕刻艺术和民俗文化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给当代的启示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是可以启示当代的。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好传统文化,使之在当代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使文化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徽州牌坊介绍

徽州牌坊介绍

徽州牌坊介绍
徽州牌坊是古代徽州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徽州牌坊一般由四根直柱和四根斜柱构成,建筑形式独特,非常别致。

牌坊一般用于表示居民家族的地位、产业和荣誉,也有些用于纪念历史伟人。

徽州牌坊的建筑特点是门楼高大、结构简单、彩绘精美、装饰丰富。

门楼的四面都有彩绘图案,这些图案寓意深远,内容丰富,象征着家族的历史、荣誉和家族成员的故事。

彩绘图案通常采用的色彩有红、黑、黄、绿等,非常鲜艳、绚丽。

整个牌坊都十分精细,每一个构件都经过精雕细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徽州牌坊建筑历史悠久,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牌坊在当地被认为是家族荣誉的象征,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骄傲和自豪感,也为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

论徽州古建筑“三雕”之美

论徽州古建筑“三雕”之美

徽 州古建筑 雕刻装饰从中国传 统文化 出发, 是儒 家思想渗 透 的结晶, 有丰富的象征 意义, 装饰 教化 的目的。如 “ 起 岳母 刺 字” 二十四孝 ” 、“ 等教育人们要做 到仁义礼智信。三雕 主要用于
民居 、 堂 、牌 坊 的 装 饰 , 要 表 现 手 法 是 浅 浮 雕 、高 浮 雕 、圆 祠 主 雕 、 空 雕 和 线 刻 等。艺 术 表 现 上 受 徽 州 的 版 画 、 石 、 剧 和 镂 金 徽
主题以福寿为主, 上厅额枋上雕 的是 “ 郭子仪上 寿图” 下厅梁 ,
枋 上雕 的是 “ 九世 同堂 图 ”, 在 后 厅 两廊 雕 刻 有象 征 主 人福 寿 而
绵绵的葡萄挂络木雕 等。此外如宏村附近的卢村 “ 木雕楼”, 也
为徽 州 木 雕 艺 术 的 极 品 , 说 由两 位 工 匠花 2 年 时 间精 雕 细 刻 据 O 而成 。著名 的 黄梅 剧 《 州女 人 》 是 以 木 雕 楼 为场 景 搬 上舞 台 徽 t 就 的。另外 如 西递 的 东 园厅 堂 两 厢 的 “ 裂 图 ” 五 蝠 图 ” 冰 、“ 木雕 , 绩 溪 上 庄 的 胡 适 旧宅 1 幅 隔窗 上 的 木 雕 “ 0 兰花 图 ”都 堪 称 木 雕 ,
典型, 宽宏大气 , 精美绝伦, 整个梁体上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
出精美 的人物故事 , 其木雕 是徽州木雕 中的杰作 。厅堂及 天井 部位是整个住宅的活动中心 , 也是木雕装饰的重点区域 ,“ 前厅 的 ‘ 唐肃宗宴官图’ 在高I , 尺、宽约6 尺、厚1 尺多的空间里, 四 组3 多个人物, O 各依琴、 、 画构成 以唐肃宗为中心 的画面, 棋 书、 外外, 前后 后共 有七八层 , 前 层次分 明, 后面人物 的靴鞋都可 以 看得清清 楚楚” 3 。[ 在封建社 会, ] 步入仕途 , 官发财是多数人 升 的向往。从中门而入的贵客 , 抬头看见 “ 宴官图”, 无不认 为是吉 利双全 。中门上方 的 “ 百子 图” 个个神 态各异 , , 儿童的天真活

徽派门楼介绍

徽派门楼介绍

徽派门楼介绍
“徽”是我国的一个地方,徽州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安徽,
在这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而徽派建筑也是我国一大特色,其中
门楼就是徽派建筑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牌坊式建筑,门上通常会
有很多雕刻的花纹。

门楼就是用来区别宅院的,一般在宅院大门处建造一个门楼,而门楼上会雕刻有许多精美的图案,还有一些特别的字样,如“某某人之宅”“某某之第”等等。

所以说门楼是区分宅院的标
志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徽派建筑中那些美丽而精致的门楼吧。

牌坊:牌坊又叫“牌楼”,是古代社会中一种用来表彰功劳、德政、贤能、贞节、孝义等行为的建筑物。

徽州牌坊种类繁多,
主要有四柱三间、五柱九间等形式。

牌坊通常修建于官宦人家或
大户人家,其主要作用是彰显主人地位显赫或有德政之举。

门楼:门楼就是用来区分宅院的标志之一,一般在宅院大门
处建造一个门楼。

—— 1 —1 —。

徽州古建筑的雕饰艺术

徽州古建筑的雕饰艺术

徽州古建筑的雕饰艺术摘要:由于各种地理、人文因素,徽州古建筑的雕饰艺术形成了以砖、木、石雕和彩绘为主,富于曲线柔和韵味的艺术特色,蕴含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雕饰艺术前言:徽州古建筑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遗留下来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徽派雕刻之美为徽派建筑增添了无限的光辉,各种部件上雕刻的动物、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

1.徽州古建筑雕饰艺术的成因1.1地理因素徽州地处安徽的南部,有许多的名山风光秀丽,如黄山、齐云山等,曾有人这样形容徽州“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因群山环绕,徽州位于山区,所以交通不便,但民风淳朴,战事也少,吸引了许多北方人人到这里来避乱,形成了徽州村落。

大批中原望族的南迁为徽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建筑工艺。

徽州是朱熹的故里,儒学由此深入到民间,出现了“十户之内不废诵读”的景象,儒学从此成为徽州文化的精神支柱。

再加上徽州地处山区,耕地较少,许多徽州人外出经商,衣锦还乡之时在家乡大兴土木,以光宗耀祖。

明清时期由于徽州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徽州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先后出现了陶行知、胡适等大学问家,徽学从此兴起。

1.2人文因素1.2.1与自然相结合在我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生活节奏与春夏秋冬四季相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微妙的关系,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深层次的哲学观念,即天人合一。

徽州古建筑不论是村镇的选址、空间形态还是局部雕饰,都体现了这一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民间的雕饰艺术喜欢用龙、凤为题材,龙、凤是中国原始图腾发展的代表,用于装饰中,它们的身躯长短、繁简都可以随意变化,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装饰。

而徽州古建筑也同样多用龙、凤为题材,并与各种纹样组合。

徽州古建筑的装饰纹样并不是以圆形、方形等这种单纯的几何图形构成,而是将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引入装饰纹样,例如植物、动物、山水等。

这些图形不仅曲线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3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3

3、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齐云山作为道教圣地,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修炼传法;虽无建迹,却留下道教遗踪。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自黟北(黄山)游至齐云山天门岩,得潜师天谷子印记“宜我室此”,遂拜请于居士金安礼、金士龙,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此后云游道士纷至沓来,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纷纷献地输财,筑祠建观,香火日盛,从而创立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明代中后期,齐云山道教进入鼎盛时期,龙虎山正一派的第四十八代天师张真人在齐云山为嘉靖皇帝建求子应验,皇帝龙心大悦,下旨醮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从此更加声明远播。明嘉靖帝等多次派使臣来山朝拜,并且亲自为宫观撰写碑铭、匾额,一时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中心,来自皖、浙、赣等地的香客达三千之众。古今往来,齐云山以它的香火鼎盛,奇观圣景与神秘玄奥,吸引了众多虔诚的教徒以及文人雅士。朱熹、王阳明、徐霞客、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宏道、郁达夫等都曾造访。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乾隆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留下了“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语,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无疑肯定了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
4、 朱权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 太和正因谱 》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 目连救母 》,又名《劝善记》。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吴富体:唐代散文家吴少微,新安人。唐中宗时他与富嘉谟同朝为官且交谊深厚。两人文风相近,力矫徐庾余风,名重一时,号“吴富体”(也作“富吴体”)。《新唐书》中言:“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竞,独嘉谟、少微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这里概括了“吴富体”的特点:以经典为本,典雅雄厚,气势豪迈。“吴富体”作为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的散文文体,对古文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徽州古城八角牌坊简介

徽州古城八角牌坊简介

徽州古城八角牌坊简介
徽州古城八角牌坊是位于中国安徽省徽州古城景区内的一座古代牌坊,也是徽州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徽州古城八角牌坊建于明代,原有两座,分别位于徽州古城的南门和北门,是徽州府的象征之一。

该牌坊采用徽州乡土材料花岗岩建造,八角形结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牌坊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饰,包括龙凤、麒麟、狮子等吉祥物,以及山水、花卉、人物等形象。

徽州古城八角牌坊是徽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代表着徽州府的地位和荣誉,也是对徽州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如今,徽州古城八角牌坊已成为徽州古城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徽州牌坊大全(歙县城里崇祯)

徽州牌坊大全(歙县城里崇祯)

歙县城⾥⽃⼭街内⾘绣重光坊:歙县城⾥⽃⼭街内黄⽒节烈门坊位于歙县徽城镇⽃⼭街上。

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

三间三楼,砖砌,⾼7.5⽶,宽6.4⽶,雀替砌成垫⽊式,叠涩出檐,现檐已毁。

字板上书有“旌表故儒童吴沛妻黄⽒节烈”。

事迹据《歙县志》载黄⽒以“夫亡绝粒以殉”。

⽃⼭街⼊⼝叶⽒⽊牌坊:叶⽒贞节⽊门坊位于徽城⽃⼭街道13号,明洪武⼆⼗四年(1391年)⽴。

上盖⼩⽡,檐枋墨书“旌表江莱甫妻叶⽒贞节之门”。

上有“圣旨”牌,是乾隆间维修时题写,现保存尚好。

叶⽒贞洁⽊牌坊极可罕见,因可牌坊横额上题有“双龙圣旨”、“⽟玺印”和“旌表江莱甫妻叶⽒贞洁之门”⼀⾏⼤字,。

叶⽒16岁就嫁给歙县⽃⼭街的江莱甫,26岁便死了丈夫。

因江莱甫⽆后就过继了侄⼉来抚养。

元朝末年兵荒马乱之时,她带着婆婆避难于⼭⾕中,权尽孝道。

明洪武⼆⼗四年(1391)已85岁的叶⽒受到了朝廷旌表。

她寿逾百岁⽽终,是⼀个地地道道的⽼寿星。

守节七⼋⼗年的百岁⼈瑞,令⼈敬服。

歙县城⾥许国⽯坊中国牌坊史上的巅峰之作,其有三绝:⼀、⼋脚牌坊,许国为造此牌坊,不惜犯上作乱,逾越规制,被天⼦笑批“下不为例”,中国绝⽆仅有;⼆、⽣前建造,中国绝⽆仅有;三、⽯刻技术,仿⽊接榫,中国绝⽆仅有。

许国⽯坊位于徽州府歙县,属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位于歙县城内,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坊建筑,⽴于万历⼗⼆年(1584年)。

许国⽯坊四坊架连,⼋脚并⽴,俗称“⼋脚牌坊”,它以中华独⼀⽆⼆的雄姿成为举世瞩⽬的“国宝”,被誉为“东⽅凯旋门”。

⽯坊四⾯⼋柱,“⼝”字形,故俗称“⼋脚牌楼”。

南北长 11.54⽶,东西宽6.77⽶,⾼11.4⽶,⾯积78.13平⽅⽶。

许国⽯坊是仿⽊构造建筑,有脊、吻、⽃拱。

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坊组成。

⽯料全部采⽤青⾊茶园⽯,⽯料质地坚硬,粗壮厚度,有的⼀块就重达四、五吨,⽯坊雕饰艺术更是巧夺天⼯。

每⼀⽅⽯柱、每⼀道梁坊、每⼀块匾额,每⼀处⽃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石雕牌坊上的装饰纹样
徽州民间石雕牌坊上的装饰纹样的象征美,“中国人在进行信息、说话的交流中,常常会用到第二种语言形式,就是象征;由于象征语言的表达,蕴含着更加丰富和形象的意义,可以使得信息和语言的交流产生一种更加婉转生动的效果”。

象征实际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非常普遍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本身的意思为:通过某一个普通事物的具象形象,来暗示另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或理想意义,也可暗示另一种事物现象。

象征对于徽州石雕牌坊装饰艺术研究来说是重要的部分。

徽州石雕牌坊的装饰艺术中体现着徽州地域的宗教文化,渗透着封建社会下的儒家礼教、程朱理学等传统思想,包含着“祈福求祥”等传统观念。

徽州牌坊上雕刻的纹样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深刻的象征意义。

人们更多的将象征的装饰手法运用于徽州的节孝牌坊和功德牌坊上,一方面雕刻的鳌鱼、石雕麒麟、仙鹤等动物及花卉中各式纹样,象征着对牌坊主人的品格的歌颂和宣传教化,节孝牌坊和功德牌坊歌颂的是一种道德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儒家的伦理思想观念,从美学上说,这是可以使观赏者激励自己而将精神境界提高,达到高尚自由的心灵教化作用。

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共同认同的表现和表达,牌坊将当地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封建儒家道德审美倾向被蕴涵于动植物形象之中的产物。

还有的牌坊上雕
有石雕狮子。

石雕狮子有着镇宅、辟邪、化煞、招财、纳福等吉祥的寓意。

象征意义的主要造型形式:谐音、喻意和符号。

谐音的运用体现在图案中有:年年(鱼占)有余(鱼),因年与贴、鱼与余谐音,因此,图案中为童子抱两条首尾相连的站鱼,表示生活富裕,年年有结余;五福(蝙蝠)捧寿,五只蝙蝠合捧一个寿字;喜(喜鹊)上眉(梅)梢、事事(柿)如意等等。

喻意,通常指将事物或画面表达出美好的意义。

如:福寿双全,以蝙蝠喻意为福,表示希望幸福和长寿;鹤鹿同春,神话故事中称鹿为仙兽,鹤、鹿、松树组成画面,喻意富贵长寿之意。

还有瑞和祥云等等。

徽州石雕牌坊装饰中常用的符号有万字纹“卍”、盘长、古铜钱等纹样。

万字纹象征吉祥、神圣、幸福等,一直受到古人的喜爱。

盘长为中国结的形象,象征连绵不断、万事通顺,吉祥如意。

古铜钱的符号通常与寿字组合,表达吉祥福寿的意义。

石雕牌坊装饰艺术的象征意义就在于形式本身的理解,这种被装饰对象的图形反映着装饰的文化象征功能和审美思想。

徽州牌坊装饰艺术与其它大部分民间美术一样,都有寓意象征的特点。

谐音、寓意、符号这些造型语言以其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普遍呈现在徽州牌坊雕刻中,构成了徽州牌坊装饰艺术重要部分。

牌坊建筑的意境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