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名词解释
2020年什么是社交礼仪.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什么是社交礼仪
《什么是社交礼仪》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本页。
什么是社交礼仪呢?
所谓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
如你到老师办公室办事,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的。
社交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社交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裁,为此,社交礼仪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第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
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TOP100范文排行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第三,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社交礼仪规范建设。
第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
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社交礼?*娣毒筒灰欢ㄊ视昧恕H缭诠渤∷┩闲鞘Ю竦模诩掖┩闲蚴钦
5摹?/p>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社交礼仪、社会、尊重、规范、正常、目的、交往、生活,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社交礼仪名词解释

社交礼仪名词解释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以维护社交秩序,提升个人素养,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社交礼仪名词的解释:1.问候礼仪:包括打招呼、握手、鞠躬等行为,体现尊重他人和友善的态度。
2.交际礼仪: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言谈举止,包括说话礼貌、表达观点的方式和场合等。
3.餐桌礼仪:指在用餐过程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如正确使用餐具、懂得适时饭后交谈等。
4.穿着礼仪:指人们在社交场合的穿着、形象的处理,包括搭配合理、注意着装的场合等。
5.礼貌礼仪:包括对他人的称呼、请、谢、对不对等礼貌用语的使用,以及对他人提供帮助和关心的态度等。
6.场合礼仪:指不同社交场合下遵守的行为规范,如婚礼、葬礼、商务会议等,体现对场合的尊重和仪态。
7.礼品礼仪:指赠与礼物的礼仪规范,包括选择合适的礼物、包装和赠送方式等。
8.电话礼仪:指在电话交流中遵循的规范,包括礼貌回答电话、自我介绍、保持友好态度等。
9.电子邮件礼仪:指在电子邮件沟通中应遵循的规范,包括正确使用抄送和密送、礼貌用语和格式等。
10.行为礼仪: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应该注意的行为举止,如保持良好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空间等。
11.派对礼仪:指在派对和社交聚会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合理安排时间、参与活动、与人交流等。
12.结交礼仪:指通过介绍或自我介绍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应遵循的规范,如自我介绍、适时表达兴趣等。
13.道歉礼仪:指在道歉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如诚恳道歉、承担责任、听取他人意见等。
14.社交媒体礼仪: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隐私、避免恶意攻击和谣言等。
这些社交礼仪的名词与行为规范紧密相连,遵循这些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和友好的社交关系,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形象。
社交礼仪知识(精品)

社交礼仪知识(精品)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
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基本内容一、索要对方名片的方法1、交易法。
就是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
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来而不往非礼也。
社交礼仪2、明示法。
明示法,就是明着说明自己的本意:“某先生(女士),认识您很高兴,能换一下名片吗?”3、谦恭法。
倘若这个人地位比较高,身份比较高,你可以给他先做个铺垫:“……听你刚才这个讲座很受启发,我本人也深感自己在交往艺术方面有待提高,跟你相见恨晚,现在知道你很累了,不便打扰你,你看以后有没有机会继续向你请教?”二、交往法则1、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交往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什么。
2、在人际交往中,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两个要点是你不可以忘却的。
第一个要点,就是互动即“换位思考”。
交往以对方为中心,所以你和外人打交道,你和别人聊天,最佳的话题是对方所擅长的问题。
第二个要点,是有效沟通。
一般而论,女性对自己相貌的都是正面的。
说白了,就是女人一般都认为自己长得不错。
但是她有的时候她跟老公、跟男朋友假谦虚,她往往跟她的他说:“我长得也就是一般人。
”其实她要的答案是否定之否定。
3、人际交往中距离有度。
(1)亲密距离。
它是家人、夫妻、恋人的距离。
(2)交际距离。
半米到一米半之间。
你在公共场合和任何陌生人相处,这是最佳的距离。
(3)礼仪距离。
又叫做尊重的距离,比如我现在讲台和我们现场的听众的距离,就是礼仪距离。
交往双方间距在一米半到三米之间。
三、仪表礼仪1、和别人说话拿手指指点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
老师讲课可以指,但那是空指,不能实指。
指着别人身体有教训之嫌,指着别人鼻子和头有侮辱之意。
应该这样:手从下往上翻,掌心向上,手指并拢,这样,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就比较好看。
实用的社交礼仪常识解析

实用的社交礼仪常识解析
社交礼仪是指在日常社交场合中,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修养,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秩序。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社交礼仪常识解析:
1. 相互尊重: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和感受,不要干涉或侵犯别人的权益。
2. 礼貌用语:在与他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可以展示我们的尊重和礼貌。
3. 注意言辞:避免使用粗俗、冒犯或攻击性的言辞,尽量保持谈话的温和友好。
4. 恰当着装:根据不同场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服装和形象,以展示自己的尊重和对场合的重视。
5. 注意态度和表情:保持微笑和积极的态度,在与他人交流时注重他人的感受,避免表现出傲慢或不耐烦的态度。
6. 听从主人安排:在参加社交聚会或活动时,遵守主人的安排和要求,不随意离开或改变计划。
7. 礼物赠送:在特殊场合如生日、结婚等,赠送贴合受礼人兴趣和需求的礼物,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关怀。
8. 尊重隐私:不轻易询问他人的隐私或私人事务,保护他人的隐私权。
9. 手机礼仪:在社交场合中,合理使用手机,避免过度使用或打断与他人的交流。
10. 谢场礼仪:在离开场合时,应当礼貌地向主人道别,并表达感谢之意。
总而言之,社交礼仪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交环境。
通过
遵守这些社交礼仪常识,我们可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敬意,同时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摘要: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
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来越社会化,人们也就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
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社交礼仪是一门学位,也是一门艺术。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人生要做很多事怎样才能把事办的更好、更漂亮,外在穿着打扮,内在言行举止,接人待物,人际沟通等等,这就涉及到礼仪的内容。
关键词: 主要功能日常礼仪常用语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
如你到老师办公室办事,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的。
社交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社交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2],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裁,为此,社交礼仪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第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
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第三,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社交礼仪规范建设。
第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
社交礼仪的名词解释有哪些社交的礼仪常识

社交礼仪的名词解释|有哪些社交的礼仪常识社交礼仪的名词解释: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社交礼仪的常识:仪表礼仪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和与自己气质、脸型、年龄等特点相符的化妆方法,选择适当的发型来增添自己的魅力。
①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
②不要在公共场所化妆。
③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妆。
④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
⑤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⑥男士不要过分化妆。
服饰礼节1.要注意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精神;2.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3.应符合自己的体形白领女士的禁忌:禁忌一:发型太新潮禁忌二:头发如乱草禁忌三:化妆太夸张禁忌四:脸青唇白禁忌五:衣装太新潮禁忌六:打扮太性感禁忌七:天天扮“女黑侠”禁忌八:脚踏“松糕鞋”举止礼仪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
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
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
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谈吐礼仪1、使用文明交际用语;2、注意在交际中令人讨厌的行为;3、注意在交际中善于运用空间距离。
人们所在空间分为4个层次:①亲密空间15-46cm,这是最亲的人,如父母、恋人、爱人;②个人空间460cm-1.2m,一般亲朋好友之间,促膝谈心,拉家常;③社交空间1.2m-3.6m,社交场合与人接触,上下级之间保持距离,保持距离,会产生威严感,庄重感;④公众空间>3.6m,社交场合与人接触,上下级之间保持距离。
社交礼仪的目的: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
社交礼仪名词解释

15、公务注视区间答:指在进行业务洽谈、商务谈判、布置任务等谈话时采用的注视区间。范围是以两眼为底线,以前额上部为顶点所连接的三角区。
16握手礼答:是交际中最常见的礼节,通常表示祝贺、感谢、相互鼓励,一般用于见面或告别之际。
邀舞时一旦遭到女士拒绝,不要生气和灰心,只需稍稍退后一步,说一声:“对不起”,便可转身离开另找舞伴。
在舞场,切忌叼着香烟请人跳舞,一曲完毕,男士应向女士道谢,并把女士送回到原来的座位,女士落座后,男士应再次道谢,女士也应含笑答礼。
2.请解释正装的“三色原则”。要求正装色彩以少为佳,最好将其控制在三种色彩之内,以保持庄重。一般应为单色、深色,并且无图案,最标准的套装色彩是蓝、灰、黑、棕。
(2)为他人着想。在公共游泳池游泳时,最好按照一定的路线前进,不要突然急转弯,以免碰到他人。
(3)注意安全。在游泳池嬉戏,要注意安全,尽可能避免出现呛水或身体碰撞等情况。
7、简述社交场合的介绍两人认识的顺序。
答: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要坚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的原则,即:(1)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2)先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3)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4)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5)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8、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9、三应,指的是应事、应己、应制。(1分)应事,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具体场合;应己,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自己的特点;应制,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约定俗成的各种规范。(3分)三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1分)
社交礼仪概念

社交礼仪概念社交礼仪概念社交礼仪的概念【1】一、社交礼仪的概念1、礼仪的涵义从广义的角度讲,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言行规范和待人接物的标志。
从狭义的角度讲,礼仪指的是国家、政府机构或人民团体在一种正式活动和一定环境中采取的行为语言等规范,是指在较大或较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重、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是社会交往中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礼貌、礼节要求,一般通过集体的规范仪式和程序行为来表示。
2、什么是社交礼仪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具体来说,就是指交往的双方或多方借助语言、仪表、仪容、仪态、表情、举止动作等形式,向交往对方表示重视、尊重、敬意、和友好,塑造自身真、善、美的形象。
社交礼仪通常包括:见面与介绍、拜访与接待、交谈与交往、宴请与馈赠、舞会与沙龙等方面的礼仪。
二、社交礼仪在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其次是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其具体表现如下:(一)社交礼仪能够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1、礼仪是道德的一种示范,它代表着社会道德观念和文明程度在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以礼仪作规则,礼仪渗透人们的社会生活,指导人们的交往行为。
比如在家庭成员之间,少敬长、长爱幼、夫妻相敬,这是礼仪的道德观念所形成的天伦之乐。
在公共社交场合,待人以礼、与人为善、时时事事不忘礼节。
可见,社交礼仪可以调整社会生活、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社交礼仪在生活中是一种善良的道德,用以培养人们的善恶标准和美的心灵。
不论在何种社会,注重社交礼仪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维护人们尊严和社会道德面貌的规范。
保持举止得体、谈吐优雅的状态,使文明智慧的气息、伦理道德的氛围得到强化,从而有益于保持人际交往关系的纯洁性,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礼仪名词解释
社交礼仪名词解释2011年06月25日星期六下午08: 58
名词解释:?xml: namespace prefix=o ns="urn : schemas-microsoft-com office : office"/
1、尊称、敬称:敬称,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相称。
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则可称为"你"。
以"您"称呼他人,是为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
2、自我介绍:指在必要的社交场合,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达到使对方认识自己的目的。
3、集体介绍:系他人介绍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指介绍者在为他人介绍时,被介绍者其中一方或者双方不止一人,甚至是许多人。
由此可见,集体介绍大体可分为两种,其一,为一人和多人作介绍;其二,为多人和多人作介绍。
4、握手礼:在交际应酬之中,相识者之间与不相识者之间往往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刻向交往对象行礼。
如果采用相互握手,以示自己的尊重、友好、关心、敬意,此种礼仪叫握手礼。
5、交谈: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
6 "通话三分钟法则"主要含义是:在打电话时,发话人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的长度限定在3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这一限定。
7、"铃响不过三声法则"含义是:接听电话时,以铃响三次左右拿起话筒接听最为适宜。
在日常生活里接听电话时,应遵守这一法则。
8、"五C法则"在写信时,写信人应注意尽可能的使书信礼貌、完整、清楚、正确、简洁。
因以上这五个单词在英文里均以字母"C'开头,故又称"五C法则"
9、赠言:主要指为了惜别留念或相互勉励,而为别人所题写下来的一段文字。
在
一般情况下,它主要适用于私人交往的场合,尤其多见于相互关系较为密切的亲朋好友之间。
10、花语:是指按照人们的一般看法,某一种鲜花依其品种、色彩、数目、搭配的不同,而表示什么意图或具有何种含义。
11、市花:指的是用来代表本市,作为本市标志或象征的某一种鲜花。
12、聚会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从事某种活动而聚集会合在某一地方。
实际上,聚会就是人们所进行的集体活动。
13、集会通常指人们集合在一起,有议题、有组织、有步骤、有领导地研究、讨论、商议有关冋题。
14、晚会一般是文艺晚会的简称。
指在晚上所举行的以演出文娱节目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聚会。
15、舞会一般指以参加者志愿相邀共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娱性社交聚会。
16、赛会是为举办体育竞赛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专门性的聚会。
17、宴会通常指出于一定的目的,由机关、团体、组织或个人出面组织的, 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餐会。
18、家宴指在家中所举行的宴会,它是宴会的一种特殊类型。
19、分餐指的是在用餐过程中,为每一位用餐者所上的主食、菜肴、酒水, 以及所提供的其他餐具,一律每人一样一份,分别使用,不混杂、共用或共享。
20、西餐是对西式饭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统称。
21、敬茶指以茶敬客的一种礼仪。
22、酒水在一般情况下是对用来佐餐、助兴的各种酒类的一种统称。
简单说,酒水指的就是酒。
23.酒会是便宴的一种形式。
它是一种形式比较简单的,略备酒水、点心款待来宾
的招待会。
24.祝酒亦称敬酒。
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为了某种事由而一同饮酒。
25.公共礼仪是指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个人行为规范。
它的基本要求是:独善其身,礼待他人。
26.公共场所是指人群经常聚集,供公共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
27.交际距离当两人相距在0.5?xml : 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 :
schemas-microsoft-com : office : smarttags"/?xml : namespace prefix=st1/-1.5 米之间时,即为交际距离。
主要适用于交际应酬之时。
28.礼仪距离当两人相距在1.5-3米之间时,即为礼仪距离。
29.公共距离当两人相距在3米开外时,即为公共距离。
30.礼仪--指的是一定地区、民族、国家或群体在共同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和共同遵守,并以确立、维护和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道德要求的社会交往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器物、标志、服饰、象征等的总和。
31."散点"--是指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主要落在别人的脸部,最好是在鼻尖以上,眉以下,两个外眼角以内的区域中。
"正视"是指投注到别人脸部的目光应保持一个比较正直的角度,不要用斜视、扫视、瞟、瞥等不礼貌的眼神。
32."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出自《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言传即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即以行动示范。
言传身教是指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
33.涉外通则--是指中国人在接触外国人时,通常都必须遵守并加以运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
它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高度概括,对于参与涉外交际的中国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