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仍将持续……
读图与分析
反馈训练
1 .在图中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D__ 判断的依据是_中__心_岩__层_较__老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新___________。
2 .C地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_向_斜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中__心_岩__层_较__新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老_______________。
(三)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地下深处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受热 大理岩
页岩
受挤压
板岩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课 堂
(一)岩浆活动

(二)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1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褶皱 类 型
2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研究意义
(三)变质作用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 磐石”,“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 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运动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 到的地壳表面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 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背斜

岩层受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v-PPT精品文档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v-PPT精品文档

2、分类: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低 起伏
太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使地表趋于 平坦 固结成岩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同时进行,以内力 作用为主。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 平,外力—趋近平坦。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断 裂!
(2)、断层与地貌
图中展示的是什么构造运动? 什么是断层? 断层:岩层受到强大 压力或张力,超过 岩石的强度,岩体就 会断裂,断裂面两 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 位移,叫做断层。
褶皱 断裂 断层
A.断裂构造
B.有明显相对位移
断层受水平方向上的挤 压力或拉张力,岩层错位 而形成
断层组合与地貌 此图有几条断层线?
侵入岩:花岗岩
岩 浆 岩
返回
花岗岩
玄武岩
岩浆岩
火山的结构
(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思考:人们如何判断地壳曾经运动 过? 依据何在?
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
A
褶皱
B
思考:当地壳物质作相向运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 当地壳物质作相反运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 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岛弧; 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思考:当地壳物质作垂直 运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 变化?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引起地壳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地质作用
地壳物质变化 自然力 内部结构变化 地壳变动
地表形态变化
一、地质作用
1.概念: 地球上由于自然力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 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 地质作用。
练习: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 的是:( BD )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层的断裂、错位 D、荷兰的围海造 田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ppt课件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ppt课件

分布

适合建大型工程的基础工程水
库、大坝等
ppt课件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29
30 ppt课件
4、地壳运动 1)运动形式: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2)存在证据:地质构造---①褶皱
②、断 层
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等。
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低地或谷地。
地堑: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汾 河 渭河
秦岭 华山
35 ppt课件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4、地壳运动
(1)形式:水平运动 和垂直运动 (2)证据: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形变位
褶皱和断层
(3)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36 ppt课件
全球构造理论(盛行)---板块构造
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 断运动,其边界分为: 生长边界即张裂区
42
课堂·要点探究
迁移应用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N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 背斜 ,C 断层 。 (2) 在地貌上B表现为_山__岭___,其成因___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属于图中的处地貌_ D__。
43 ppt课件
课堂·要点探究
ppt课件
14
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反映 的是哪个成语?
4、地壳运动 由来自地球内部的强大力量引起地壳发生
变形和位移的构造运动。
它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15 ppt课件
水平运动 3.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基本形式 运动方向 对岩层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 两者关系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教学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教学课件

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可分为: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并可循环转化
沉积岩有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 史的“书页”和“文字”
岩石(层)的年龄:上新下老。背斜—中 老侧新,向斜—中新侧老。 大洋海底—海岭处新,向两侧渐老。
知识结构
地 内力作用 质 作 用 外力作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地貌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变质作用---变质岩
地 壳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沟
运 动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形态特征 构 造 地 貌
褶 背 岩层向 常成山岭,但因顶部受 斜 上拱起 到张力有被侵蚀成谷
(A)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例5. 读下图,回答:
1)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关系排列应

( C)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2)如果在③ 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
(3)在A、B、C三地中,在 C 地可能找到
有色金属矿。
(4)A、B、C三地中,
在 地C与 地B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
例3. 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2005年
广东地理卷)
(C )
A. 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 是化学作用的结是
C. 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堑
图示
岩层变化 地形及举例 向上拱起 高大山地:阿
尔卑斯山
向下凹陷 谷地
相对上升 块状山地:华
山、庐山
相对下降 狭长凹陷地带:
渭河平原
12
构造地貌实践意义
地壳运动和变化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及依据
修建工程隧道
结构稳定,利于防止水渗漏
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岩层封闭,不易挥发,利于储藏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05江苏文综卷)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等。
-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5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 三角洲的成因。(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 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形成三 角洲。
-
6
-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4 中图版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4 中图版
举例:大理岩、板岩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风、流水、等外 力作用将岩石碎 屑物由高处搬运 到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岩浆
岩浆岩 重冷 融却 再凝 生固
岩浆
沉积岩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岩
变 质 作 用 (高温、高压)
月球上 哪一类岩石 不可能形成? 为什么?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沉积岩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化石
地球演化史的记录-地层和化石
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地层中还保 存有各种化石,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恢复地球历史 确定地质年代.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 (上新下老)
流纹岩是一种 相当于花岗岩 的火山喷出岩。 大多数流纹岩 都具斑状结构
岩浆岩在生活中的应用:
(1).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 常用做建筑材料.
(2).喷出岩形态各异,常用来制作观赏石材,如 玄武岩制作的盆景.
(3).经过了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沉积岩的形成及特点
第四章: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 形 态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复习:
地球的圈层结构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 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以上)的部分, 由岩石组成
第1节: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二、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特点
三、地壳物质的循环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优秀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优秀课件
思考:
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 有鱼类、海螺、海藻的化石。
这 是 为 什 么 呢 ?
1、地质作用: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 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能部量的来热自能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

表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分别形成什么 地形?
背斜和向斜构 造的实际应用
●● ● ● ●

FC A B D
E
地 形 倒 置
褶皱的基本形态
岩层 岩层关 地表 地形倒 实际应用 形态 系 形态 置后
背斜 向上 中间老 山岭 谷地 拱起 两翼新
储油、储气 、修隧道
向斜 向下 中间新 谷地 山岭 储水 弯曲 两翼老
习题1: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花玄 岗武 岩岩
什么是变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移动,称为地质构造,所 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A
新岩层
(在上)
B
老岩层
(在下)
怎么形成褶皱的? 什么是背斜? 什么是向斜?
褶皱由褶曲组成;
褶曲分为背斜、向斜
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 的挤压力变形而形成
变质岩
板岩类、千枚岩、 片麻岩、大理岩
习题3: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完成下列几个小题
岩 ①
浆④
④ ②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 岩
(1)在图中方框中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
1栏0 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3-13 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据图 分析: (1)图中体现的地质作用有哪些? (2)侵入型岩浆岩与喷出型岩浆岩的区别有哪些? (3)简单绘制一幅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略图。
.
1栏1 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思考感悟 1.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 异同? 【提示】 均为流水作用,前者为侵蚀而成, 后者为沉积而成。 2.“水滴石穿”与“飞沙走石”分别是哪种外 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 水的侵蚀作用、风力的搬运作用。
.
栏8 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1.主要类型 (1) 风 化 作 用 : 岩 石 在 温 度 变 化水、 __大__气、 _____ 及生物的影响下发风生的破流坏水作用。 (2)侵蚀作用:_____、______、冰川、海水 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
栏6 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成冰碛地貌 地区
波浪 作用
海蚀陡崖、
海蚀柱、海 蚀穴、海蚀
物质迁 移
形成沙滩等 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平台
.
1栏7 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外力 作用
形成地貌
侵蚀
搬运
沉积 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 (堆积)
风化 作用
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 屑物残留原地,形成风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一般要测出六段位移x1、x2、x3、x4、x5、x6.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
a1、a2、a3的值,(注意T=0.1 s)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小 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双 基 精 练 自主探究·基础备考
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 列关于纸带上点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4)安装纸带时,纸带位于长木板中间,并保证运动时纸带不与 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摩擦.为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往往舍弃纸 带开始那些比较密集的点,从间距较大的点开始取计数点. 有时采用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方法,这时相邻两计数 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0.02 s=0.1 s.在实验操作中,要在钩 码落地处垫上软垫,防止砸坏地板;当小车即将运动到长木 板的定滑轮处时,立即用手将小车接住,以免小车与定滑轮 碰撞.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变质作用---变质岩
地 壳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沟
运 动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形态特征 构 造 地 貌
褶 背 岩层向 常成山岭,但因顶部受 斜 上拱起 到张力有被侵蚀成谷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与地貌
沉积作用与地貌
流 沟谷、峡谷、瀑布 水 例如造成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貌
①山前形成冲积扇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 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 沟谷、洼地、城堡、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
力 蘑菇、戈壁、雅丹 沙垄.如黄土高原
冰 角峰、羊背脊、冰斗 湖泊、丘陵、平原

沟谷、峡谷、峡湾海 岸(挪)、湖泊、平原
则③ 岩层可能是
( )C
A、玄武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3)若Q点发生地震,且甲、乙两地的房屋
牢固程度相同,则两地的烈度
(A)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等于乙
D、无法判断
[例6]右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
的地球剖面示意。读图回答1-2题。 1.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B)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 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 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 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0.1 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A,依次标为B、C、D、E……(这 些点叫做计数点).
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 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 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 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 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解析:(1)由图中所标纸带每段位移关系,可知在相邻相等时间 内的位移差Δy近似相等,考虑误差原因后,可近似认为Δy=8
cm.
(2)以图中的x轴作为时间轴,以纸带的宽度表示相等的时间间
隔T=0.1 s,每段纸带最上端中点对应v轴上的速度恰好表示
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由纸带上打 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 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小 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 一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依次贴 在坐标系中,求:
(1)仔细研究图,找出小车在相邻时间内位移存在的关系. (2)设Δt=0.1 s, 请画出该小车的v-t 图象. (3)根据图象求其加速度. 答案:(1)相邻时间内位移差为8 cm (2)见图1-4-4 (3)8 m/s2
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n
xn
xn1 2T
,
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作出
v-t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
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0._1_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0._80_m/s2,方向___A_→_B_(填A→B或
B→A).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0_.3_2_m/s,方
向___B_→_A_(填A→B或B→A).
疑 难 精 讲 名师解疑·能力备考
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
岩浆是地下深处地慢、地壳部分熔融产物, 是富有气体、含有晶体、以硅酸盐为主的 高温熔融体。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岩浆活动。岩浆冲破地壳喷溢地表,或气 体爆炸使岩浆与岩石碎成碎屑堆积地表而 成的山,称为火山。
断层构造
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
a.震源 b.震中 a-b震源深浅 b-c震中距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若干烈度.震级相差 一级能量相差30倍.
疑难点一.本实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请简述. 名师在线:(1)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
时器稳定工作后,再释放纸带. (2)细绳尽可能与木板平行,以确保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不变;小
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以能 在纸带上长约50 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电火花计时器利用高压脉冲火花放电“打点”,放电针与 纸带没有接触,因而不会干扰纸带运动,相对来说阻力很小, 所以有条件最好用电火花计时器.
设x1、x2、x3……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 Δx=x2-x1=x3-x2=x4-x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根据x4-x1=x5-x2=x6-x3=3aT2,求a1、a2、a3,再算出a1、a2 、a3的平均值即为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 度.
A.点痕记录了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答案:ABD
2.如图所示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从0 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 次编为1、2、3、4、5、6,测得x1=5.18 cm,x2=4.40 cm,x3=3.62 cm,x4=2.78 cm,x5=2.00 cm,x6=1.22 cm.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比较K、L、M、
N四地洋底地壳的
地质年龄 (D)
A.L>N B.L<N
C.L>K D.M>N
§1.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 识 精 要 高效梳理·知识备考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 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 质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内部,主 地壳运动、岩浆
内力作用 要是地球内部的 活动、变质作用 热能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 风化、侵蚀、搬运、 主要是太阳能 沉积、固结成岩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同时进行,以内力作用为主。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趋近平坦。
(杂乱堆积,无分选)
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过程:岩浆——各种岩石——岩浆——新岩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冷却凝固)
岩浆
岩浆岩
(侵蚀、
(高温 熔化)
变质岩
(变质作用)
搬运、 沉积、 成岩)
沉积岩
侵蚀、 搬运、沉积和成岩
过程:岩浆——岩石——新岩浆——新岩石,
(4) 图 中 五 个 部 位 不 宜 建 地 下 隧 道 的 是
_ C ,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D 。
【例2】读右图,回
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 盆地 ,判断理由是 _等__高__线__周__高__中__低__。
(2)A、B、C三地中,
在 A 地有可能找到
岩溶风景区,理由是有可溶性石灰岩分。布
(3)在A、B、C三地中,在 C 地可能找到
有色金属矿。
(4)A、B、C三地中,
在 地C与 地B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
例3. 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2005年
广东地理卷)
(C )
A. 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 是化学作用的结是
C. 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

D. 形成于各地带的石岩地区
和地貌名称
流水沉积
三角洲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千沟万壑
【例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
是D。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山岭 ,形成原因 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坚实,不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