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平台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报告(三方确认版)(仅用于学习的参考模板)

系统测试报告一、概述1.1编写目的编写本文档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大数据平台软件的评价;为纠正软件缺陷提供依据;分析测试过程,评估测试执行情况,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大数据平台软件质量状况,为软件的发布和完善提供参考。
测试报告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人员。
1.2名词解释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二、测试环境说明2.1硬件配置2.2软件配置三、测试策略3.1测试场景本次测试严格按照测试计划中的功能模块设计测试用例并执行,确保了功能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并对所有缺陷进行回归测试,确保产品质量。
覆盖的功能列表如下:四、测试结果4.1版本兼容性测试结果测试目标主要是对各大主流的浏览器、不同版本的浏览器进行兼容性测试测试范围浏览器技术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分析,错误猜测方法开始标准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后完成标准所有测试用例都被执行并通过;所有发现的缺陷都被修正并回归测试过;功能要求符合标准程序是否符合外部规格说明测试重点和优先级测试结果测试通过4.2.1测试结果统计4.2.1.1缺陷密度分布4.2.1.2缺陷等级分布从需求上看:系统实现了所有所需的功能,并以最合理的方式表达实现,用户体验满意度高。
企业内网的测试报告

企业内网的测试报告1.引言1.1 概述企业内网是指一个机构或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用于内部员工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企业内网在企业内部的作用日益重要。
企业内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对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企业内网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针对企业内网进行详细的测试分析,通过对企业内网的稳定性、数据传输速度、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企业内网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实质性的参考意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企业内网测试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重点探讨企业内网测试的重要性、测试环境的准备以及测试的方法和过程。
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测试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将全面介绍企业内网测试的相关内容,为企业内网测试提供全面、有效的测试报告。
1.3 目的:本测试报告的目的是对企业内网进行全面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企业内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通过本次测试,我们旨在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性能瓶颈,为企业内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通过对测试方法和过程的详细描述,希望能够为今后企业内网测试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企业内网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
2.正文2.1 企业内网测试的重要性企业内网测试的重要性:企业内网是企业内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其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企业内网进行全面的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企业内网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包括网络漏洞、数据泄露等问题,进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
其次,测试可以评估企业内网的性能,包括网络速度、响应时间等指标,从而找出性能瓶颈,优化网络架构,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测试还可以验证企业内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故障,防止因网络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
交换机检测报告

交换机检测报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换机作为网络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网络设备的关键角色。
然而,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如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交换机的检测进行探讨,并详细介绍检测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一、交换机性能检测1.1 交换机性能指标交换机性能检测是评估交换机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劣的重要手段。
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吞吐量、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等。
吞吐量,指交换机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
它代表了交换机的数据传输能力,一般以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bps)来衡量,常见的值有10Mbps、100Mbps、1000Mbps等。
转发能力,指交换机每秒钟处理的数据包数量。
它反映了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速度和处理能力,通常用PPS(每秒传输的数据包数)来表示。
时延,指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进入交换机,到从另一个端口出去所需要的时间。
时延可以分为传输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其中传输时延主要取决于物理链路的长度和传输速率,处理时延则由交换机的转发能力决定。
丢包率,指单位时间内丢失的数据包数量与传输的总数据包数量之比。
丢包率的高低反映了交换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 交换机性能检测方法交换机性能检测可以采用直接测试和间接测试两种方法。
直接测试是通过物理连接交换机的测试仪器,对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转发速度等性能指标的测量。
这种方法消耗资源较大,一般适用于对特定交换机进行详细评估。
间接测试是通过网络探测工具对交换机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种方法能够在实际网络环境中测试交换机的性能,并提供一些重要的指标数据。
二、交换机检测报告的内容交换机检测报告是根据交换机性能检测结果生成的一份结构化的文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检测概况检测概况介绍了检测的目的和范围,包括被检测的交换机型号、配置信息等。
2.2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列出了交换机性能指标的具体数值,包括吞吐量、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等。
对于每个指标,报告会给出对应的理论标准值,并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该交换机在各方面的表现优劣。
交换机检测报告

交换机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编号]
报告日期: [日期]
1. 检测目的
本次交换机检测旨在确认交换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性能。
2. 检测对象
交换机型号: [型号]
交换机序列号: [序列号]
3. 检测内容
3.1 确认交换机网络连接正常,包括电源连接、网络线连接等;
3.2 测试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性能,包括吞吐量、延迟和丢包率等指标;
3.3 检查交换机的设备操作功能,包括变速风扇、温度和端口状态等。
4. 检测结果
4.1 交换机的网络连接正常,所有电源连接和网络线连接均良好;
4.2 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性能测试结果良好,吞吐量达到了预期的水平,延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丢包率很低;
4.3 交换机的设备操作功能正常,变速风扇工作正常,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所有端口状态正常。
5. 建议和改进措施
鉴于本次检测结果显示交换机正常工作,未发现明显问题,建议继续监控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6. 结论
本次交换机检测结果显示交换机的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设备操作功能均正常,符合预期要求。
建议继续监控和维护交换机,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有其他问题或需进一步了解检测报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三层交换实验报告

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三层交换网络,探究其在数据传输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网络性能的提升。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
三层交换机采用了Cisco的Catalyst系列,路由器采用了Cisco的ISR系列。
PC机作为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三、实验过程1. 配置三层交换机首先,我们需要在三层交换机上进行基本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这样,交换机就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 配置路由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进行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此外,我们还需要配置路由表,以便路由器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3. 连接设备在完成配置后,我们需要将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进行连接。
通过使用网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局域网。
在局域网中,三层交换机负责交换数据包,路由器负责转发数据包,PC机作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测试网络性能在搭建好网络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发送大量的数据包,我们可以测试网络的吞吐量和延迟。
三层交换机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目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而传统的二层交换机只能根据MAC 地址来转发数据包,效率较低。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三层交换机在数据传输中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能够更快地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此外,三层交换机还支持更多的网络协议,可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三层交换机在现代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三层交换机应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数据中心等场景,以满足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交换机检验报告

交换机检验报告一、检验目的本次对交换机进行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其性能、功能和可靠性,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为采购决策、系统集成和网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验依据1、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GB/T 156293 2014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 3 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等。
2、交换机产品规格说明书和技术参数表。
3、采购合同中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约定。
三、检验环境1、温度:20℃ 25℃2、相对湿度:40% 60%3、电源:稳定的交流 220V 电源四、检验设备1、网络性能测试仪2、以太网协议分析仪3、示波器4、万用表五、被检验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品牌:_____型号:_____序列号:_____生产日期:_____六、检验项目及结果1、外观检查交换机外壳无明显划痕、变形和破损。
端口标识清晰,指示灯正常显示。
散热孔无堵塞,风扇运转正常。
2、端口功能测试对每个端口进行连接测试,均能正常建立以太网连接。
全双工/半双工模式切换正常,自适应功能有效。
端口速率设置准确,符合产品规格。
3、性能测试吞吐量测试:使用网络性能测试仪,在不同帧长下对交换机进行吞吐量测试。
结果表明,交换机在 64 字节、128 字节、256 字节、512 字节、1024 字节和 1518 字节帧长下的吞吐量均达到或超过产品标称值。
延迟测试:测量数据包在交换机中的传输延迟。
平均延迟在规定范围内,且延迟抖动较小,满足实时性要求。
丢包率测试:在满负载情况下,持续发送数据包一段时间,丢包率为零,表明交换机的数据传输稳定性良好。
4、功能测试VLAN 功能:创建多个 VLAN,并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隔离效果。
结果显示,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被有效阻止,VLAN 配置和切换功能正常。
链路聚合功能:将多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链路,测试聚合后的带宽和冗余性。
交换机配置实验报告

Switch#show vlan
VLAN 1的默认名称是什么?___default_________
此VLAN中有哪些端口?___1 1002 1003 1004 1005_______
VLAN 1是否处于活动状态?___是_________
什么类型的VLAN是默认VLAN?_______active _________
S1#exit
S1 con0 is now available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Unauthorized acces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S1>
使用哪些快捷键可从全局配置模式直接转换到特权EXEC模式?
____ Ctrl+Z _____
e.检查SVI VLAN 1的IP属性。
Switch#show ip interface vlan1
您看到的输出是什么?
答:_ Vlan1 is administratively down, line protocol is down
Internet protocol processing disabled_.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在第1部分,您将设置网络拓扑并检验默认交换机设置。
第 1 步:建立如拓扑图所示的网络。
a.建立如拓扑图所示的控制台连接。此时不要连接PC-A以太网电缆。
注意:如果您正在使用Netlab,您可以关闭S1上的F0/6,该操作与不将PC-A连接到S1的操作具有相同的效果。
b.使用Tera Term或其他终端仿真程序从PC-A创建到交换机的控制台连接。
a.假设交换机没有配置文件存储在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器(NVRAM)中,您将使用Switch>提示符处于交换机的用户EXEC模式提示符中。使用enable命令进入特权EXEC模式。
交换机实验报告

程控交换机试验实验1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交换系统总体介绍图1-1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方框图,图1-2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图1-1 交换系统方框图1 2 6 CPLD 可编程器件5 C P U 中 央 处 理 器10液晶显示 12中继通信接口11工作电源 10键盘输入电路 12计 算 机 通 信 接 口13交换工作状态指示电路PC12出局9话路交换控制器二次开发7 交换网络系统2 PCM CODEC4 PCMCODEC1 PCMCODEC3 PCM CODEC2 用户线接口电路4 用户线 接口电路1 用户线 接口电路3 用户线 接口电路甲(一)甲(二)乙(二)乙(一)8 记发器9 话路交换控制器 14 双音多频接收图1-2 R Z 8623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程控交换系统由14个电路模块组成,各模块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1.模块1~4:模块1~4分别是电话机甲(一)、甲(二)、乙(一)、乙(二)的用户线接口电路和PCM编译码电路。
具体叙述如下:(1) PBL 38710用来实现二/四线变换,摘挂机检出,铃流驱动和用户话机接口等功能;(2) TP3067主要实现PCM编译码功能;(3) MT8870(甲方或乙方的两个话机合用一片)用来接收双音多频信号,把检测到的被叫用户电话号码,送给记发器CPU以便控制交换网络接通被叫用户话路。
2.模块5:模块5是中央处理器电路,主要由U102(AT89C51)组成,完成键盘扫描和液晶显示、工作状态指示与显示、交换命令的转接和控制接收学生的下载程序。
3.模块6:模块6是CPLD可编程模块(U101),它产生并输出下列信号:(1)500Hz连续方波(即拨号音信号)(2)忙音脉冲,即0.35秒通、0.35秒断的周期方波(3)回铃音脉冲,即1秒通、4秒断的周期方波(4)25Hz周期方波(振铃信号)(5)PCM编译码器的时钟信号电路,它提供四片TP3067所需的2048KHz及8KHz的时钟脉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交换平台测试总结报告
XX科技测试组
版本历史
1.概述
根据《关于XXXXXX系统数据联网的技术方案》的要求,本文档主要是解决如何从省运政系统相关数据表中导出数据到省厅前置机上,按交通部《XXXXXX信息系统联网试点前置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库结构及接口开发要求》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建立的数据库(YZXT440000)中,根据《关于开展XXXXXX信息系统联网试点上传数据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数据库结构修改要求调整有关交换程序,并根据《通知》附件《附件1-XXXXXX信息系统联网试点数据交换指标调整及校验规则》对程序进行调整。
1.1项目概述
本次数据转换涉及到省运政系统的经营业户、营运车辆、客运线路、从业人员、稽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数据对应关系见附表),需将所涉及数据转换到前置机的YZXT440000数据库(根据部要求所建立,表结构按部文件要求)中。
程序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自动从指定的数据库服务器上把相关数据转换到前置机上。
根据部文件建议,考虑到对省运政系统
的影响,现暂定为一天转换一次数据,但亦可通过有关参数进行控制更新时间及次数。
前置机上YZXT440000的数据一经导入后,不允许删除原有数据,只能更新已存在数据,导入新增的数据。
数据导入后,需统一更新主键表中对应的主键值。
程序(自动执行)简单主线为:主程序运行→程序初始化(从TrafficDataExchange.ini获取有关参数)→①时间控件(TIMER)激活以进行定时判断→②判断是否可以启动转换程序(是否更新时间,当天是否已更新完毕)→③停止TIMER控件触发,从运政系统获取数据并进行转换到前置机(根据对应关系)→④更新主键表→⑤重新激活TIMER→①(注,在程序过程中均通过日志文件进行记录,考虑文件大小原因,文件将分为一个月一个文件,文件名为YYYYMM.log,如200704.log)
程序(手工执行)简单主线为:主程序运行→程序初始化(从TrafficDataExchange.ini获取有关参数)→①手工启动‘立即数据交换’进行手工执行程序→②判断是否可以启动转换程序(是否在更新时间范围内),如非退出操作,返回主界面→③如果是在允许更新时间范围内,则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已执行更新,并提示最近执行更新时间,询问用户是否还继续手工更新,如非退出更新,如是执行手工转换;停止TIMER→④更新主键表→⑤重新激活TIMER→①。
1.2术语与缩略语
无。
1.3参考与引用文档
部省数据交换实现方案及详细设计
部数据交换指标对应关系表
数据交换平台前置机数据库接口定义
XXXXXX信息系统联网试点数据交换指标
2.测试机构、人员及测试安排
测试机构:丛文科技神州运通事业部测试组
负责人:马明
测试人员:贺开红
测试时间:2009/10/27-2009/11/02
测试工作量:4人.日
实际测试环境:
服务器端:Windows server 2003
服务器IP:10.0.64.151
客户端:windows XP
客户端IP:10.0.80.132
待测模块版本号:
3.测试内容
(1)前置机上YZXT440000的数据一经导入后,不允许删除原有
数据,只能更新已存在数据,导入新增的数据。
数据导入后,需统一更新主键表中对应的主键值。
(2)程序(自动执行)简单主线为:主程序运行→程序初始化(从TrafficDataExchange.ini获取有关参数)→①时间控件(TIMER)激活以进行定时判断→②判断是否可以启动转换程序(是否更新时间,当天是否已更新完毕)→③停止TIMER控件触发,从运政系统获取数据并进行转换到前置机(根据对应关系)→④更新主键表→⑤重新激活TIMER→①(注,在程序过程中均通过日志文件进行记录,考虑文件大小原因,文件将分为一个月一个文件,文件名为YYYYMM.log,如200704.log)
(3)程序(手工执行)简单主线为:主程序运行→程序初始化(从TrafficDataExchange.ini获取有关参数)→①手工启动‘立即数据交换’进行手工执行程序→②判断是否可以启动转换程序(是否在更新时间范围内),如非退出操作,返回主界面→③如果是在允许更新时间范围内,则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已执行更新,并提示最近执行更新时间,询问用户是否还继续手工更新,如非退出更新,如是执行手工转换;停止TIMER→④更新主键表→⑤重新激活TIMER→①(4)检查目标数据库是否有遗漏的数据未被交换。
4.测试结果
10月27日开始数据交换,设置开始交换数据时间为2009-08-26日。
共交换业户数据17625条,出错2条,出错原因:执行Sql[TA01_OWNER: 303361]错误:'86051380' 附近有语法错误。
交换客运业户表数据50条,未出错误。
10月28日交换货运业户数据18293条。
未出现错误,交换客运站业户表数据10条,交换从业人员数据表数据878条,未出错,交换稽查数据表数据9175条出错2条,出错原因:执行Sql[TF01_JC_NEWCASE: 148329]错误:将截断字符串或二进制数据。
交换省际客运线路数据时出错:执行Sql[TC02_KY_BASICROUTE: 440000100000036684]错误:INSERT 语句与 FOREIGN KEY 约束"FK_TC02_KY__RL_4_TA01_KYO"冲突。
该冲突发生于数据库"YZXT440000",表"dbo.TA01_KYOWNER", column 'ID_OWNER'。
10月28日交换客运经营线路数据57条,交换省内客运经营线路数据871条,未出错误。
10月29日开始交换车辆表数据79031条直到10月30号结束。
出错30条,出错原因:
执行Sql[TB01_VEHICLE: 2170137]错误:将 numeric 转换为数据类型numeric 时出现算术溢出错误。
执行Sql[TB01_VEHICLE: 1893338]错误:将截断字符串或二进制数据。
10月30日交换涉外业户表数据1条,涉外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数据1036条。
5.测试结论
测试不通过。
暂不能发布,需要继续修改。
6.存在问题及建议
通过测试,测试组对本次测试内容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涉外危险货物运输业户数据交换不完全,有业户数据遗漏。
不判断车辆、业户的经营范围。
已修改程序。
2.程序有算术错误,和语法错误。
已修改程序。
3.危险货物运输业户的经营范围中有部分的业户出现了危险货物运输(?
类?项),并有些业户出现了经营范围分隔出现了2个逗号分隔。
需修改数据。
4.部分涉外车辆没有被交换,主要原因是因为涉外车辆在原始表中只区分了出入境货物运输,并没有出入境危险货物运输这个分类。
不判断经营范围。
已修改程序。
5.目标数据库中车辆表的车辆类型数据项,有些用数字表示车辆类型,有些用中文标明:如市际班车客运,有些用数字标明:如:01200,前后不一致。
以前用代码,现在用中文。
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