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 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练习题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练习题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练习题2020.2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青春是一首酣畅的山歌,青春是一篇甜美的乐章。

在青春时期,我们渴望()①拥有健美的身躯②拥有充实的大脑③自由和飞翔④有更多的时间挥霍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增强发展的信心很重要。

下列名言警句能鼓舞我们的信心的有()①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③人心齐,泰山移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某著名心理学家认为,作为母亲,从小就要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

根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要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价值。

据此回答3~4题。

3.“从小就要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这是因为()A.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助于成功B.有自信就一定能成功C.要想成功,就要先成为心理学家D.只有小时候自信才能成功4.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因为自信的人()A.认为自己什么事都能办成,有一股动力,所以容易成功B.什么事都不怕,易于成功C.不会遭遇失败D.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这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5.佳明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提升,这让他很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班主任老师发现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便让他参加班里黑板报的编写工作。

在看到漂亮的板报后,同学们都对他大加赞扬。

从那以后,佳明变得有自信了,成绩也在一点一点地进步。

下列对佳明的进步认识错误的是()A.有自信,才能有进步B.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自信,促使他进步C.他的进步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D.进步为他带来喜悦,成为他前进的动力6.子琪、浩然、明宇、悦鑫在学习了“青春飞扬”这一课后,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们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有()①子琪:我弱点太多,要自强很难②浩然: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自强的过程③明宇:虽然我有一些弱点,但只要能克服,我就能自强④悦鑫:我们还是学生,不需要自强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7.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优.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优.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优.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一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习题作业与答案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一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习题作业与答案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一节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图式2.同化3.顺应4.最近发展区5.关键期6.支架式教学二、填空1.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 。

2.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 、 、 。

3.皮亚杰认为平衡具有三个特征: 、 、 。

4.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 和 。

三、判断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获得“守恒”概念是在前运算阶段。

四、简答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五、论述1.有人认为维果茨基关于“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对儿童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必须要以儿童的发展为起点,据此,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个体通过图式在智力层面上去适应和组织环境。

2.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作同化,通过同化,人们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图式中。

3.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作顺应。

“被迫”改变自己的图式适应新的刺激,个体创造新图式或者改造旧图式。

4.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5.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

6.支架式教学: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上,布鲁纳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其本质是教师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儿童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使儿童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支架式教学分为三个环节:预热环节、探索环节、独立探索环节。

二、填空1.适应。

2.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3.稳定性、补偿性、主动性。

4.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三、判断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获得“守恒”概念是在前运算阶段。

小学生自我认知第3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生自我认知第3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生自我认知第3阶段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人的大脑是由以下哪一部分组成?A. 大脑皮层B. 小脑C. 大脑皮质D. 额叶答案:A2. 下面哪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是属于非语言表达?A. 说话B. 手势C. 写字D. 眨眼睛答案:B3. 当你遇到挫折时,最好的选择是:A. 放弃B. 寻求帮助C. 哭泣D. 骂人答案:B4. 自我认知是指:A. 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B. 对他人的了解和认识C. 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D. 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答案:A5. 下面哪个例子属于积极的自我认知?A. 我总是失败B. 我善于解决问题C. 我没人喜欢D. 我总是犯错误答案:B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要说明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是大脑的表层,是控制和协调人类思维、感知、记忆、研究、语言和决策能力的区域。

它负责处理和分析感官输入以及响应各种认知任务。

2. 什么是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的能力。

它包括对自己的情绪、能力、行为和价值观的认知。

自我认知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挫折。

3. 自我认知对小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自我认知对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且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我认知还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制定目标,并且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

4. 请列举一些帮助小学生发展自我认知的方法。

- 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 提供给小学生不同的研究和探索机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 鼓励小学生接受挑战和面对困难,学会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

- 借助教育游戏和活动来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希望以上练题和答案能帮助小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有所提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本节课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

2.身体意向——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

3.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知识教学的心理基础。

4.假想观众——这是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表现之一,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

5.情感素质——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6. 自律道德——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 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

9.学习方式——青少年学习的普遍的学习方法,比较流行的是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我国新课改正在推广的是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10.同一性延缓——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中,但没有给予他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进行了模糊的定义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5分)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

A.减少B.增多C.不变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 D )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B.胆固醇C.五羟色胺D.激素3.进入(B )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4. 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 C )阶段。

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三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三讲

一、认知发展的概述

(一)什么是认知 认知(cognition)也称认识过程,是指 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认识结 果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具体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 维等一组相关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发展的内涵
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个 体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 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 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举例:问一个四岁的男孩



问:你有兄弟吗? 答:有。 问:他叫什么名字? 答:叫吉姆。 问:吉姆有兄弟吗? 答:没有

3.具体运算阶段(7-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 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物体某方面 的特征不会因为其他方面特征的改变而有所改 变。 多维思维:从多个维度对事物归类; 思维的可逆性:守恒概念出现的关键;运算思 维的本质特征之一; 去自我中心:青少年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 人的所思所想,有助于他们采纳别人的观点。 儿童与别人顺利交往,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集中化倾向 :知觉集中倾向,只反映静 止的知觉状态,而忽略了过程的改变。 守恒即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 改变 不可逆性: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只注意主观的观点, 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 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 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守恒概念的形成


(四)智慧的本质 皮亚杰认为,智慧就是适应。他把智力的 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 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 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五)心理发展的阶段


青少年发展与辅导题目(兴大整理)

青少年发展与辅导题目(兴大整理)

Ch7(20題)Ch8 Ch9 Ch1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題目(興大整理)Ch6青少年發展題目ch6(D)1、多因論者認為智力是許多能力的組合,最早的多因論者桑代克認為智力有三種,請問下列何者為非?(A)社會智力(B)抽象智力(C)機械或實作能力(D)個體智力(C)2、史登伯格倡導智力三元論認為智力應包括三部分,下列何者不是?(A)組合性能力(B)情境能力(C)創作性能力(D)經驗性能力(B)3、最新的結構論者中,基爾福認為智力可分為三個層面,不包括下列何者?(A)內容(B)語意(C)運思(D)成果(C)4、下列哪位學者於1920年代末期利用統計學方法提出雙因論:推斷人類的智慧包含了普通因素及特殊因素?(A)賽思通(B)桑代克(C)史比爾曼(D)葛登納(A)5、請問將智力看成是個人整體適應環境的能力的學者是哪位?(A)比奈(B)推孟(C)魏克斯勒(D)奧迪斯(B)6、將智力結構模型設計成180塊立方體小方塊的智力結構圖的美國學者是誰?(A)史登柏格(B)基爾福(C)霍恩(D)佛諾(D)7、依思考能力而言,下列何者並非基汀(Keating)所認為的青少年五大特徵?(A)可能性思考(B)透過假設作思考(C)超越舊限制的思考(D)沒計畫的思考(C)8、依照艾爾楷(Elkind)的論點,下列何者是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義的特徵之一?(A)不存在的觀眾(B)同儕的神話(C)假裝愚蠢(D)隱藏的偽善(C)9、關於智能不足者的認定,依照美國智能不足協會的界定,下列何者錯誤?(A)智慧功能低於平均值(B)適應行為頗有缺陷(C)IQ是智力不足的唯一依據(D)超過18歲的智能不足者可能是腦傷或情緒困擾所產生(D)10、創造力研究的大師托浪斯認為創造力具有四大特性,下列何者不是?(A)精密性(B)流暢性(C)獨創性(D)不可變通性青少年發展題目ch7(B)1、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事實上根源於(A)青少年(B)嬰幼兒期(C)兒童期(D)少壯期。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练习题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练习题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练习题第三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3.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4.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7.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9.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10.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

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

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__C__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_AC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3.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4.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7.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9.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10.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

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

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__C__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_AC__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_B__.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4.进入___B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三、填空题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图式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最近发展区__、__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__ 和_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___。

3.发现性思维的的特点是__流畅性____、__变通性__、__独特性_。

4.初二是_经验型水平__向_逻辑型水平_过渡的转折时期。

四、判断正误1.皮亚杰认为,客体永久性形成于前运算阶段。

(正确)2.在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他提出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正确)3.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

(错误)4.“此矛锋利,无坚不摧”,“此盾坚固,任刺不入”。

违反了逻辑法则中的矛盾律的原理。

(正确)4.创造性思维过程有五个阶段:定向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

(正确)五、简答题1.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

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个体的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又有质的飞跃。

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个体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

所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由于人类个体在脑的发育、生理机能的发育以及认知活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过程和阶段性,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认知发展年龄特征具有较普遍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不同个体间认知发展的各阶段顺序是一致性的,每一阶段经历相似的变化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速度彼此接近。

但是,社会教育条件的差异以及社会教育条件对不同个体的作用不同,因此,不同个体在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有一定的差距,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可变性。

2.认知发展的条件都有哪些。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

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

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

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

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

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

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当然,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

例如,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个体(如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水平,但其认知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人类个体。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认知发展就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

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4.比较皮亚杰的“自我中心的语言”和维果斯基的“私语”概念。

自我中心egocentrism是指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即私语private speech。

皮亚杰最早发现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的语言”但二人对私语现象的解释不同。

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进行观点采择的结果。

而维果斯基认为自言自语有助于个体将共享的知识变成个人的知识是复杂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

当幼儿遇到有困难的任务时会不断地对自己说话这是在重述他人以前提供给他们的帮助和建议。

随着个体的发展自言自语会变成无声的但它仍很重要。

事实上近来的研究表明使用自言自语的儿童在学习复杂任务时要比其他儿童更有效。

维果斯基指出儿童是通过结合他人与自己的言语利用自身的言语来解决问题。

因而对话和讨论是儿童用来学习的重要方式5.简述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①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②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③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④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6.简述青少年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

①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②理解识记逐渐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③抽象记忆占优势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阐述青少年认知发展对教学的意义。

一、认知发展与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1)认知发展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所谓教学目标包括通常所说的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也就是教学活动中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理解选择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选择要符合并促进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尤其是认知发展的水平。

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摘得到”。

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

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教师的适时适当的指导也很重要。

其次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在选择教学目标时不能跨越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或者忽视认知发展的顺序性与系统性。

再次要能根据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选择适时促进相应认知能力的发展的目标。

(2)认知发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教育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

影响教育内容的因素有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需要、文化教育传统、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动向。

其中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占有绝对的优势这对学习各种理论是有利的。

因此对高中生可以较多的教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他们能运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各种事实材料从而扩大自己的认识领域。

由于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现实性所以将科学知识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相结合显示出抽象知识的现实实用性这更能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创新性培养方面就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真理性一面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但也要又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留有一些悬念的问题不能只在习题的“摆布”下游曳于教材所限定的各知识点之间所学的科学知识只是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僵死”的现成结论学生就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求知的乐趣。

更不用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实和事例中精心选择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

比如在介绍水的性质除了介绍一般条件下的水以外还可以介绍在高压下包括地表下太空中水的形态和它的特殊性以及已发现的问题和用途不仅内容本身多了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认知发展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中学教师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青少年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观察的持续性也有了很大发展他们有较高的自觉性能主动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根据这些认知发展的特点在对青少年的教学中可以大量使用言语符号、视觉符号等方式来传递知识。

想象、动作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又能帮助青少年完成相应的实验如初、高中的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演化为实物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