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2、容闳《西学东渐记》3、科学哲学4、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5、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6、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7、张君劢人生观8、性体中国哲学牟宗三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①②④2、①③④3、①4、④5、①②③6、①7、②③8、③9、②③10、①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上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

(2分)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3分)2、充分西化“充分西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化思潮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胡适。

(1分)胡适曾主张全盘西化,但这只是他的出发点,或手段。

其目的其实是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来打磨改造确立“中国本位文化”。

所以其所主张的“全盘西化”并非百分百的西化,而是“充分西化”。

(3分)其立论的基础是“文化惰性论”。

(1分)3、觉解觉解,是冯友兰人生哲学核心概念之一(1分)。

解是指了解,觉是指自觉,觉比解更进一步。

(2分)了解是一种活动,自觉是一种心理状态。

(1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了解,有赖于我们觉解程度的深浅。

(1分)4、两层存有论是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1分)在存有论的领域,牟氏从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别出发,提出了两层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执的存有论。

(2分)牟宗三将佛家消极意义的“执”转为积极意义的“执”,认为在无执的存有境界,执是不存在的,而在执的存有论中,执是绝对需要的。

两层存有并非隔绝的,而是可以通过“坎陷”来沟通。

(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1)政治意义: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中国哲学史题库

中国哲学史题库

中國哲學史(三)期末試題題庫周敦頤(濂溪)一、試分析區別周濂溪所著〈太極圖說〉中所依據之儒家與道家思想。

二、試闡釋周濂溪《通書》中的本體論與工夫(修養)論思想。

三、試說明周濂溪《通書》面對佛教的挑戰,如何融合《易傳》的「乾元」與《中庸》的「誠」,為宋明理學建立了本體宇宙論的堅固理論基礎?四、周濂溪《通書》主張:「幾善惡」,朱子釋之云:「幾者,動之微;善惡之所由分也。

蓋動於人心之微,則天理故當發現,而人欲亦萌乎期間矣。

」請闡釋其道德義涵並加以評論。

邵雍(康節)一、試說明邵雍「元會運世」之歷史生滅觀及世界觀,並評論之。

二、何以說邵雍是心學?理學?觀物之學?試說明其理由。

三、試舉一生活實例說明邵雍〈觀物內篇〉「以物觀物」的認知意義與修養工夫。

張載(橫渠)一、張橫渠的〈西銘〉如何開發儒家的「仁」的精神境界?二、試闡釋張橫渠「虛氣相即,神化一體」的本體宇宙論。

三、張載如何批評佛教存有思想?試評論之。

四、張載之「成性」思想如何承傳自《易傳》而發揮之?五、張載〈大心篇〉如何表現其心學色彩。

六、張橫渠如何開發儒家「成德之學」「德性所知」之道德理性?你認為張橫渠的心性論是否能充分開顯儒家哲學之道德主體性?程顥(明道)、程頤(伊川)一、明道主張:「天下善惡皆天理」,如何能成立其說?請嘗試闡釋其原由並評論之。

二、明道之〈定性書〉或〈識仁篇〉對於現代人生或現代社會可能有何正面意義?請擇一闡釋之。

三、試比較明道與伊川對於儒家所論「仁」的涵義之闡釋有何不同?四、試比較明道與伊川對於儒家所論「敬」的涵養工夫之講求有何不同?五、試說明伊川如何創造性地詮釋《論語》:「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並評論之。

六、試評論伊川「理/氣」,「性/情」,「仁/愛」、、每每形上形下「同一整體而體用二分」之思想型態對於儒家思想義理的開展有何意義?七、試評論伊川「涵養須用敬」與「進學在致知」並重的修養論有何現代意義?。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中国哲学史自个儿整理,全靠编,挑选背,请给我点赞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内涵: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全然的有三条:一是“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忠恕”之道。

1.孔子所谓的“爱人”,一方面是讲,人是最重要的,因而应当“爱人”。

另一方面是讲,在社会日子中,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相亲恩爱。

总之,人人都应该做到“己所别欲勿施于人”,人们之间相安无事,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2.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算是约束自个儿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说的是“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很重要的概念,包括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3.“仁”的精神具体贯彻于行动,算是“忠恕”之道。

所谓的“忠”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讲的,也算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个儿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脚,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脚;所谓“恕”从消极方面来讲,算是“己所别欲,勿施于人”,即自个儿别情愿的事,也别要强迫他人同意。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规范人们的伦理道德。

意义:1.孟子以仁进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别要过分剥削使老百姓能保持一定的日子水平,2.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非常大的妨碍,很多清官良吏在推行他们那些有利于社会进展的改良政策时遵循的算是仁政的主张3.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信条,成为中国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的精神力量。

特点:其特点一是突出强调从政治的角度明白仁,即惟独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干叫做仁。

周礼是建造在宗法制度“亲亲”的基础上,因此他很重视孝、悌,强调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最基本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其特点二是为仁由己而别由人,即具有仁的德行的行为是自觉、主动的。

孔子强调实行仁的自觉性,目的是要人们自觉地去使自个儿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

其特点三是仁的行何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的符合周礼,这是说仁的品德的全面性,也是讲仁是一具人的日子的最高准则,是一具人的世界观的全面修养的成果。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中国哲学史》期末作业及答案1.荀子的性恶论(1)荀子反对孟子宣扬的天赋道德观念的“性善论”,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性恶论”。

(2)荀子以自然资质为“性”,认为“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这种天就的、自然禀得的性与欲相连,是恶的,所以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等。

人性是恶的,若顺其自然发展,就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残杀,导致社会混乱。

(3)“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观。

荀子明确了“善”“恶”的含义,认为“善”即是一切行为都符合封建的道德规范,服从封建礼仪制度,“恶”即是破坏封建统治秩序。

正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才需要圣人去引导、教化。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有“善”是人为的结果。

人的本性只是一种原始的质朴材料,而人为则是用礼仪道德加工后的成品。

没有礼仪道德的加工,人的本性也不能变得完满美好,圣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地结合起来。

“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4)“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

荀子认为道德的最高要求便是“成圣”。

他认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君子与小人无异,君子之所以能成圣,在于后天的努力。

荀子在强调要努力修习“成圣”的根本途径的同时,也强调了以礼义去导化百姓的巨大作用。

(5)荀子的性恶论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又企图把它说成是具有超阶级性的。

2.荀子的认识论(1)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即先有人的形体,然后才有人的精神活动。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依赖于“耳目鼻口形”和“心”等器官。

肯定了人具有认识能力,客观事物可以被认识,“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可知论)(2)他肯定了知识、才能来自客观,人只有与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构成知识和才能。

他把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初步的认识,并重视经验知识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次,通过“心”的思维作用,对感官得到的初步知识加以综合、分类、整理。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
B)“元气”的聚散分合,构造了自然万物的生灭变化。由元气凝聚而成的万物和人,有生有死,而元气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存在的,人和物的生是由于气的凝聚,人和物的死是由于气的消散。
C)“气”的厚薄精粗的差异,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万物。王充还从元气一元论的观点出发,解释了元气产生的具体事物为什么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人由元气构成,所以高矮胖瘦也是因为禀受的元气不同而形成的。
3.简述孟子的政治哲学
1)政治上: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
A)民贵君轻论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说明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这也是他仁政思想的核心。也是他认为政治权运作是否成功的基本尺度。
B)暴君放伐论
孟子坚决反对一切暴政,他明确提出对不施仁政的暴君,可以不服从,而且还可以推翻他的统治。
15致虚守静:要认识道,应该使内心清静,虚寂达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各种事物尽管复杂纷纭,但是循环往复总是要回到本始状态,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道。
16名于天人之分:这是荀子的观点,天是自然之天,人可以制天、胜天,这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天与人各有各的职能和领域,互不干预
17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时代变了人们所需要处理的问题就会发生变化,要处理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也必然让人们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
23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
24尚贤:打破贵贱界限,从各个阶层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委以重任,任人唯贤
25尚同:只希望人们的意愿逐层统一于人们推举出来的首领,最终达到天下之百姓皆尚同于天子
18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民族地域都可以接受教育。在教育对象上不分民族地域和国别,不论贵贱与尊卑,只要虚心求教都一视同仁,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2、仁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

《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

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什么?A.规律B.道德C.理念D.自然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下列哪位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A.孔子C.庄子D.韩非子4、下列哪一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5、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理学大师”?A.周敦颐B.张载C.程颢D.王阳明6、“五行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B.孔子C.庄子D.邹衍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所包含的内容?A.金生水B.水生木C.木生火D.火生土8、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是指什么?A.万物的本原B.宇宙的中心C.天地万物发展的总规律D.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9、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性善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0、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晚的一部重要著作?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荀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12、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知行合一”思想。

一年级数学入学考试试题一、我会填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3,(),(),(),1,2,3,4,5。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2个苹果重500()。

3、我会算。

4+()=10-()二、我会选。

1、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17B. 19C. 28D. 342、下列哪个图形是三角形?()A. B. C. D.三、我会判断。

1、一个苹果重100千克。

()2、9+8=17()3、下列哪个是轴对称图形?()A. B. C. D.四、我会解决问题。

1、小华有6个气球,小红有4个气球。

小华给小红几个气球,他们两人的气球一样多?2、补充问题:我们班有男生36人,女生48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C
一、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

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点有()
A.天人合一D、注重辩证逻辑
B.天人相分E、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一致
C.注重形式逻辑
2.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
A.学思结合D、效验
B.格物致知F、是非无定质
C.三表法
3.魏晋时期的“三玄”是()
A.《鬼谷子》D、《庄子》
B.《列子》E、《周易》
C.《老子》
4.佛教哲学的“四谛”是()
A.真假空中D、贪嗔痴忍
B.真假空幻E、地水火风
C.苦集灭道
5.华严宗的四法界是指()
A.事法界D、事事无碍法界
B.理法界E、理事无碍法界
C.心法界
6.提出“无情有性”观点的是()
A.法藏D、玄奘
B.湛然E、窥基
C.惠能
7.张载的主要著作是()
A.《张子正蒙注》D、《太极图说》
B.《四书集注》E、《正蒙》
C.《大学解》
8.下面哪些观点属于二程()
A.天即理D、心即理
B.理先气后E、理依于气
C.理本气末
9.陆九渊对“格物”的理解是()
A.到那般所在D、实际接触物
B.正物E、减担
C.穷理尽性
10.戴震对理的规定有()
A.真理D、分理
B.条理E、整理
C.情理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

每题2分,共20分)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学说。

()
2、墨提出了性恶论的思想。

()
3、孟子的哲学思想是相对主义。

()
4、王充提出了重效验的理论。

()
5、郭象著有《崇有论》。

()
6、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玄奘。

()
7、八识说是法相宗的主要思想。

()
8、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9、王守仁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良知”。

()
10.王夫之坚持心外无理的观点。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克己复礼
2、天人感应
3、明心见性
4、心外无物
5、以理杀人
四、简单问答(每题8分,共24分)
1、荀子天人相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述佛教的主要修持方法。

3、二程理气观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试论王夫之的道器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