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试题1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中国哲学发端于()A. 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B.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 秦汉大一统思想整合D. 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答案:A。
解析:原始宗教蕴含古人对天地神灵、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思考,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投射出先民对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的想象与追问,奠定哲学思辨雏形,是中国哲学思想源头。
2. 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在于()A. 统治者以身作则,凭借道德感召力治理国家B. 用严苛刑法约束百姓,维持社会秩序C. 倡导百姓自我修养,忽视官方引导D. 以物质赏赐换取百姓的忠诚与顺从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要修身正己,做道德楷模,以仁德风范引领百姓,使民众心悦诚服,自发遵循政令,摒弃严刑峻法,契合“德治”本意。
3. 老子“柔弱胜刚强”理念体现的哲理是()A. 力量弱小者总能战胜强大对手B. 以柔为表象,暗藏韧性与持久力,伺机而动C. 否定刚强的价值,一味追求柔弱D. 柔弱只是暂时妥协,目的是积蓄力量发动强攻答案:B。
解析:老子洞察自然与社会规律,深知柔能克刚,如水滴石穿。
柔弱并非真弱,而是蕴含内敛韧性、持久耐力,遇强不硬拼,顺势迂回、隐忍蓄力,待时机成熟再破局反击。
4. 孟子“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依据是()A. 人生来就有完备的道德观念B. 人在后天教育中逐渐养成善良品性C. 人天生具备“四端”之心,可发展为美德D. 社会环境促使人性向善,摒弃恶念答案:C。
解析:孟子提出人天生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之心,见孺子将入于井,人下意识生恻隐欲施救,是“仁之端”;借此扩充、涵养,能转化为仁义礼智等完备美德,为“性善论”关键证据。
5. 庄子倡导“齐物论”,目的是()A. 抹杀万物差异,追求绝对统一B. 让人们摒弃主观偏见,平等看待万物C. 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陷入虚无主义D. 建立统一标准,衡量世间万物价值答案:B。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考试题1. 什么是中国哲学?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有哪些?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区别和联系?4.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哲学的两位重要思想家,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二、试题答案1.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哲学思维和理论。
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治国平天下”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谐;“治国平天下”强调国家的治理应以天下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论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和谐、平衡,对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较为包容和灵活。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分析、理性和实证,强调个体、竞争,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以及礼制等。
孔子强调个体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通过人伦关系的和谐可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以及反思社会规范等。
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5. 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借鉴。
其次,中国哲学注重人的内外修养,倡导正直、勇敢、宽容、谦虚等美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意识的公民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集体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与当代多元文化相适应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三、总结通过对中国哲学试题的解答,我们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仁”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2.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庄子C. 列子D. 鬼谷子3. “知行合一”是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4.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哲学流派中?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以下哪部著作是墨子的主要思想来源?A. 《墨子》B. 《道德经》C. 《孟子》D. 《荀子》6. 宋明理学中,提出“格物致知”的哲学家是?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7.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易传”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8. “非攻”和“兼爱”是哪家学派的基本主张?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9.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10. “中庸之道”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以德报怨D. 天人感应2. 以下哪些是儒家“礼”的内容?A. 五伦B. 八德C. 社会等级制度D. 音乐教育3. 法家代表人物包括哪些?A. 韩非子B. 商鞅C. 李斯D. 墨子4. 以下哪些是《周易》的主要思想?A. 阴阳变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八卦预测D. 人生哲理5. 以下哪些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A. 知行合一B. 心外无物C. 良知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2. 老子的“道”是一种超越世界的绝对存在,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包。
()3. 墨子主张的“兼爱”和“非攻”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社会的不公。
中国哲学史题目与答案

1、我们的祖先大约在黄帝时已开始向文明时代过渡。
从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商和西周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2、(理解)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使用国家机器外,还把原始的宗教迷信加以改造,使它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夏代的统治者已利用宗教迷信和天命论来欺骗人民了。
到了商代,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奴隶主贵族便按照地上最高统治者的模样,炮制了一个他们称为“帝”或“上帝”的最高主宰,编造了政权神授的谎言,说“帝立子生商”。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上帝的意志和命令呢?其办法是通过“卜筮”。
“卜”“筮”都是一种预测吉凶祸福的迷信活动。
西周统治者承继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永恒性,又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尚书召告》说“惟天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3、(小题)周朝奴隶主所谓的“德”,其具体内容是:一是“敬天”,二是“保民”,三是“孝祖”。
4、中国古代哲学的真正诞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早期的阴阳说可以追朔到《易经》。
现存《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经》,另一部分是所谓《传》,记录了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
5、《易经》大概是在殷周之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卜筮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而编纂成的一本书,以供人们卜筮时参考。
《易经》64卦是由八卦重叠组成的,而八卦又是由“一”“一一”两个符号排列组合而成。
《易经》中包含有由对立而引起变化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如乾()卦。
泰()卦,九三爻卦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把互相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指出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早期五行说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篇。
《洪范》说:“五行。
”水、火、木、金、土。
6、阴阳说和五行说在西周时期又有了发展?A 、周幽王时,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失调来解释地震现象。
B、西周末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中国哲学通史 现代卷

1、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哪一位哲学家提出了“生活儒学”的概念,强调哲学应回归日常生活?A. 冯友兰B. 牟宗三C. 李泽厚D. 杜维明(答案)2、下列哪位思想家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现代化阐释?A. 陈独秀B. 胡适C. 梁漱溟D. 鲁迅(答案)C3、《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的作者是谁,该书对东西方哲学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A. 钱穆B. 季羡林C. 冯友兰(答案)D. 任继愈4、现代中国哲学中,“科玄论战”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A.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B.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答案)C.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D. 科学与政治的关系5、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哲学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探索?A. 邓小平B. 马克思C. 高尔基D. 萨特(答案)注:此题设问基于广泛的文化影响理解,实际上“哲学三问”并非特定哲学家的直接提出,但常被归于哲学探讨的范畴。
6、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中,哪一思潮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回归传统和自然?A. 存在主义B. 实用主义C. 道家复兴思潮(答案)D. 结构主义7、下列哪位学者是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人物,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深入研究?A. 艾思奇(答案)B. 陈寅恪C. 费孝通D. 赵元任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哲学界开始反思并重建哲学体系,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A. 百家争鸣的兴起B.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答案)C.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9、现代中国哲学中,哪位哲学家以“境界说”著称,强调人生境界的提升?A. 朱熹B. 王阳明C. 熊十力(答案)D. 康有为10、下列哪部作品是现代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特质?A. 《论语》B. 《道德经》C. 《中国哲学大纲》(答案)张岱年著D. 《孙子兵法》。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什么?A.规律B.道德C.理念D.自然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下列哪位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A.孔子C.庄子D.韩非子4、下列哪一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5、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理学大师”?A.周敦颐B.张载C.程颢D.王阳明6、“五行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B.孔子C.庄子D.邹衍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所包含的内容?A.金生水B.水生木C.木生火D.火生土8、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是指什么?A.万物的本原B.宇宙的中心C.天地万物发展的总规律D.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9、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性善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0、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晚的一部重要著作?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荀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12、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知行合一”思想。
一年级数学入学考试试题一、我会填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3,(),(),(),1,2,3,4,5。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2个苹果重500()。
3、我会算。
4+()=10-()二、我会选。
1、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17B. 19C. 28D. 342、下列哪个图形是三角形?()A. B. C. D.三、我会判断。
1、一个苹果重100千克。
()2、9+8=17()3、下列哪个是轴对称图形?()A. B. C. D.四、我会解决问题。
1、小华有6个气球,小红有4个气球。
小华给小红几个气球,他们两人的气球一样多?2、补充问题:我们班有男生36人,女生48人。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章节题库(论述题)【圣才出品】

四、论述题1.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思想有什么意义?答: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出现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的思想。
(1)观念的变化①“以祖配天”转变为“以德配天”,从血缘性的祖先崇拜变成政治与道德性的祖先崇拜;②将外在性的天神崇拜逐步内在化、道德化,认为惟德是辅;③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周公的天命观与商人的有分别;④将商人的上帝和宗祖神结合的一神论分离为三神论;⑤由天不可信的思想转化为对天的怨恨。
(2)以德配天小邦周取代大殷商以后,周代初期呈现出一种人文觉醒,这源于他们以小邦而承受大命,却又面临内忧外患。
他们总结了夏、殷两代“天命”得而复失的教训,得出“天命靡常”的观点,因而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忧患意识。
在《尚书·康诰》中,周公告诫康叔“惟命不于常”,命运转变的关键在于主政者“明德”“敬德”。
夏、殷正是由于“不敬厥德”,违背天道,才丧失了天命。
周公等人将夏、殷两代的王权神授论加以改造,创造了天子说,假天神权威论证了王权的合理性;还创造了天命转移论,假天神权威来限制和约束君主的权力。
(3)敬德保民周公提出了一系列人道主义思想,特别是“敬德保民”“敬德安民”意义深刻,在社会实践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周初的统治者认识到人民的生命、生活和意志、意向的重要性,于是将其提升到与天命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统治者通过人民去了解天命,即“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殷周之际的变革,使传统的天命论得以新生,增添了敬德保民、努力人事、谨慎尽责的内容,把民意抬高到天命的高度,从而给中国早期人文精神打上了道德自主性和内在性的烙印。
2.试论孔子“仁”学思想的要旨。
答:“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点,还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1)孔子之“仁”的多层涵义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可以通过孔子与当时人的谈话来体会“仁”的多重涵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简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中庸
周礼
无为而无不为
八卦
六经
三纲五常
名教即自然
四谛
三法印
民胞物与
理一分殊
二、简答题:
1、孔子“仁”的内容?
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3、庄子体道逍遥的方式?
4、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5、王弼论“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6、二程“存天理,灭人欲”?
三、论述题:
试析先秦儒学、汉代经学、宋明理学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周礼: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
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
无为而无不为:遵守“自然”的法则,在处己、待人、应物上定能做到因道而动、循道而行。
八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六经:•《易》、《诗》、《书》、《乐》、《礼》、《春秋》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名教即自然:郭象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统治秩序,还把封建名教规定为人性中所固有者,他认为,服从名教就是服从天理自然的本性:
四谛:即“苦、集、灭、道”,“谛”是真实不虚之义,亦即佛教中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或真理。
三法印:“三法印”是小乘佛教的三个基本教义,它的具体内容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民胞物与:张载认为,如果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性是与一切人一切物相同的,就会泛爱一切人一切物: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都是我的同伴。
理一分殊:万物各有其理,但在根本上,万物之理只是一个理。
二、简答题:
1、孔子“仁”的内容?
(1)克己复礼为仁
(2)孝、悌
(3)为仁之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1)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是循环的)
①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的关系。
②对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面的特点。
③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
(2)弱者道之用(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①柔弱胜刚强
②弱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庄子体道逍遥的方式?
心斋
坐忘
见独
4、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5、王弼“得意忘言”?
语言是表达物象的,物象是包含义理的。
但是,语言不等于物象,物象不等于义理。
要得到物象要抛弃语言,要得到义理要抛弃物象。
6、二程“存天理,灭人欲”?
二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应该克服人欲,保持以天理为内容的本性,天理和人欲势不两立。
三、论述题:
试析原始儒学、汉代经学、宋明理学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更具有血缘基础,生发于亲情、伦理,尚未构成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汉代经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儒学在先秦虽为“显学”,但仅作为诸子百家的一派而存在。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号称“经学”。
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用阴阳五行学说改造传统儒学,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特征的经学体系,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宋明理学以一种精致的思辨的哲学体系,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论证为永恒的天经地义、世界的根源、宇宙的本体,来替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辩护,成为后期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