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之传统“礼治”文化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当代价值。
传统礼仪文化以尊崇周、尚礼乐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尊重,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人伦关系的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
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注重以人为本,主张尊重他人和自己,强调礼貌、谦逊、谦让和诚信。
这种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的原则,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建立信任和友谊。
传统礼仪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将家庭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
在家庭中,家长教育子女要注重礼仪,使得子女懂得尊重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形成亲情和睦的家庭关系。
传统礼仪文化注重仪式和礼仪的观念。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一定的仪式感,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矩。
这能够使人们具备自律的品质,使得人们有秩序感和规划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与环境的和谐。
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
传统礼仪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人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传统礼仪文化的倡导可以弥补这种缺陷,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人,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可以使人们具备这些能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传统礼仪文化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传统礼仪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保护和传承传统礼仪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礼仪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追求效率和效能,往往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对传统礼仪文化造成了冲击。
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和挖掘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适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当代价值。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人对于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精神追求,这些思想内涵成为当代社会建设和个人发展的宝贵财富。
首先,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
例如,家庭中的长幼有序、师生尊重、君臣之义等,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乐观、和谐、尊重的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升个人素养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传统礼仪文化注重道德修养的价值追求。
在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人们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弘扬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恭敬有礼等美德。
这体现了传统礼仪文化对道德规范的重视与追求。
在当代社会中,道德失范、道德沦丧等问题仍然存在,传统礼仪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可以借鉴和发扬,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传统礼仪文化重视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人们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体现了我国古人对于社会秩序的关注与维护。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建设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社会秩序观念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经验与智慧。
最后,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仪式的意义与作用。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人们注重仪式的举行,认为仪式可以凝聚人们的情感、表达人们的敬意和祝福。
这体现了人们对于仪式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过于注重实际效益,忽视了仪式的意义与作用。
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仪式观念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仪式,使仪式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具有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伦理观念。
传统礼仪文化重视孝道,倡导家庭和睦、尊重老年人,表达了对家庭的关爱和尊重,以及对家族传承精神的重视。
它还强调悌道,鼓励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团结合作,强化家庭的凝聚力。
礼仪文化中注重君臣之义和友谊之道,提倡尊敬和团结上下级、师生之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这些思想内涵的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社会中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道德沦丧的问题,而传统礼仪文化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在社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商业交往中,遵守商务礼仪可以增加合作双方的信任度,提高业务合作的成功率;在家庭关系中,弘扬孝道和悌道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减少家庭冲突。
在公共场合中,遵守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传统礼仪文化还具有塑造文化形象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功效。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正逐渐走向世界,如何以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所体现的家庭和睦、尊敬和团结的价值观念,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
通过在国际交往中遵循礼仪规范,中国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友善、宽容和包容的一面,推动世界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道德观念,还具有塑造文化形象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
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塑造中国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当代的重要价值。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当代的重要价值。
本文将围绕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当代的价值进行探讨。
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包括礼、乐、道、德等方面,其思想内涵体现在多个方面。
传统礼仪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忠、诚、信等美德一直是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这些美德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传统礼仪文化还体现了尊师重道的思想。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尊师重道被视为是一种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强调对长辈和师长的尊重和孝敬,认为这是一种道德的表现和修养的体现。
传统礼仪文化还强调了礼貌和谦逊的品德。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貌和谦逊一直被视为是处世的准则,认为只有具备了礼貌和谦逊的品德,才能做到与人相处融洽,做到心平气和。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
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
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包括了诗、书、画、礼、乐等方面的精华,这些文化传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礼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有助于提升国民的品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观可以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化解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处。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中。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本文将从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仁爱、礼让、忠诚、孝道和和谐。
仁爱是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核心之一,指的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礼让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规则,使各个社会成员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
忠诚是指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追求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尊敬父母、关心家庭,尊重老人,实践家族的道德要求。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
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宽容,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减少了矛盾与冲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传统礼仪文化可以增强个人的道德自觉。
在当代社会,道德观念淡薄和个人主义思潮盛行,人们趋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和社会的需求。
传统礼仪文化重视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个人道德自觉和责任感。
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
在当代中国,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社会和企业最需要的。
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了人的品质和素质,注重培养健康、有礼貌、有道德的人才,提升了人们的综合素养,使人们更具竞争力。
传统礼仪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树立民族自信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思想内涵体现了古代智慧和道德观念。
在现代社会,传统礼仪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传承并发挥其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思想内涵1. 尊重天地、弘扬仁爱之道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中强调尊重天地,认为天地是人类生命的源头和根基,因此人类必须敬畏天地,保持谦恭和虔诚的心态。
同时,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道,认为人类应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这种思想体现在礼仪文化中,表现为注重礼仪之道,以礼待人,以礼相处,以礼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2. 重视孝道、强调家庭观念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孝道。
孝道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的一种观念,认为子女对父母应该怀着感恩、尊敬和爱戴的情感,尊重老人,关注老人的生活和健康。
家庭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关心、支持,凝聚社会的力量。
3. 尊重礼制、注重仪态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重视礼制、注重仪态。
礼制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规范,礼制规范了人们的言行举止,规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流程。
仪态则是一种文化形式,是人们通过言行举止、造型等艺术手段来展现个人的社会形象和文化修养。
通过尊重礼制、注重仪态,可以使人们学习到正确的交往方式和流程,同时也可以提升人的文化修养和自我素质。
4. 保持谦逊、强调自我修养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还强调谦逊、自我修养。
谦逊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珍贵的一种品质,认为人应该具备谦虚、守礼、正直、诚实的品德。
自我修养是指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道德、风度、气质等方面的修养,以成为优秀的人物。
通过保持谦逊、强调自我修养,可以使人们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形象,成为社会中值得尊敬的人物。
二、当代价值1. 弘扬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在当代社会,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当代价值。
传统礼仪文化是指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仪式、礼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实践和相互积累的成果。
本文将从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浅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思想。
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人际关系的和睦、亲密和友善,强调社会的和谐稳定。
古人常说:“礼以行之,善以人之”,即通过礼仪来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与社会关系的稳定。
二、中庸思想。
传统礼仪文化弘扬中庸之道,崇尚平衡和适度的原则。
中庸思想强调不偏不倚、不极端、不过分,要求人们在言语、行动、生活中保持平衡,不偏离中道。
三、敬老尊贤思想。
传统礼仪文化推崇尊敬老人和尊重贤者,认为老年人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贤者则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非凡的才干。
敬老尊贤思想教育人们要学会尊敬老人、尊重他人,追求道德和智慧的修养。
四、忠孝思想。
忠孝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忠孝思想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国家的忠诚。
忠孝思想教育人们明辨是非、坚守道义、履行义务,具有深厚的道德意义和伦理智慧。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和创新。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保护和传承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传统礼仪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传统礼仪文化强调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与弘扬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人情关怀和道德修养。
传统礼仪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人们要懂得人情世故,以礼待人,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传统礼仪文化也强调人们要修身养性,追求个人道德素养的提高。
深入解读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

深入解读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中国古代礼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
从古代的封建社会到现代的社会风貌,礼制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解读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探讨其由来、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首先,礼制文化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那个时代的人们追求和平与团结,所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礼节来维持社会秩序。
这种礼节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公共行为准则,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代王朝的更替,礼制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被用来约束人民的行为,维护统治秩序。
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礼制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尊卑有序,长幼有尊,兄弟之间有亲,夫妻之间有贤、孝、忍等关系观念是礼制的重要内容。
其次,礼制强调的是个人的自我约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去履行,有礼有节。
再次,礼制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规范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制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礼制为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封建社会中,礼制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秩序的工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其次,礼制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了人们对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意识。
这种关系观念对于社会团结和和谐至关重要。
再次,礼制培养了人们的自我约束和自律意识,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这对于社会公德建设和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礼制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尤其在现代社会,礼制的观念逐渐被新的价值观所取代。
虽然礼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但它已经不再是社会行为的主导准则。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个性的表达,个人的利益和权利更加被重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是一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强调公共行为准则和自我约束的文化现象。
它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人们的道德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之传统“礼治”文化
作者:王海强
来源:《祖国》2017年第05期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治文化对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国家发展市场经济,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从中国文化实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伦理文化礼治与法治
一、中国文化的地理因素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内容和影响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人类对地理环境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挖掘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有一定意义的决定性作用,当人类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越高这种作用越能体现的明显。
中国疆域辽阔,且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距离印度洋不远,季风优势明显,中国大部分领土处于中纬度属于温带地区,这些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盛的热带,而是温带”。
中国的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和长久不衰。
中国农耕经济的自给自足一方面造就了一种小农意识,为中国乡土之“礼治”提供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使中国在历史的长期一段时间内处于封闭状态,在西方近代文明兴起之前,交通不甚发达的人类社会,中国一直处于自给自足,无求于人的状态,是世界上强大且富足的国家。
这种经济形态造就的封闭状态,是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人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政治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意识基础的儒家学说。
于是中国人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文明,并将外国人视为‘野蛮人’。
当第一批西方人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时,中国人认为从这些奇怪的‘大舁子野蛮人’身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学习”,当然中国人历史上的自信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近代中国人的夜郎自大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实人类学家的所说的“遏制领先原则”,更适合解释中国近代落后的这个现象,该法则认为,在转变时期起先最成功和最发达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将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则可能更适应变化,并在转变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长盛不衰,这给中国文化的持久性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和凝聚力。
中国农耕经济的这些特点对于中国社会的“礼治”文化有决定性意义。
二、中国之伦理社会文化
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下孕育的农耕经济形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决定性意义,在小农意识的作用下,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家是中国人的归属,以此外延才是国
家,然而国家也是在家的框架下来治理,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这便形成家国一体的意识。
由此产生的中国文化便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蔡元培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伦理。
中国的这种伦理社会文化注重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在一点上当属儒家最博深切明,儒学以修身为起点,对于个人来讲一面教人应该做什么事,一面教人如何去做,追求“内圣外王”,而应用于社会治理便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是“礼治”的社会,孔夫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是道德原则的本原,“天命”是人精神的最终归属,对于大自然没有征服与不征服,讲究一种和谐状态。
由此在中国便形成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礼”便成了约束中国人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意味着“法治”屈居于“礼治”之下。
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中国是产生不了发达的自然科学,指南针用来测风水、定吉凶而不是航海,火药用来制作鞭炮增加节日的氛围而不是用来制造枪炮等等,这些归根到底在于中国文化是注重人与人关系的伦理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如梁漱溟先生说的“假使西方文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同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亦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产生出来”。
中国这种伦理文化在人性上偏向于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对于物质欲望提倡“寡欲”即欲望的合理满足,既不过也不犹,坚持中庸的态度。
如何做到“寡欲”方法便是“修身”,在儒家看来,道德完全是自律的,所谓“圣人”便是人格的高度道德化。
这亦是“礼治”能够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实现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中国,“法治”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因为“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需要法律的强制性约束。
同时“法治”更有利于国家的成员平等、自由的追求,更能发挥人的能动性,也更能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好地征服和利用大自然,这些恰恰是“礼治”社会所不能产生的,约束权力绝对不能靠具有舆论作用的道德,而要靠具有强制性的法律。
但是建立法治社会一定要从中国传统礼治文化这个中国实情入手,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国乡村是“礼治秩序”维持的社会,中国的法制建设亦要从中国的这个实际出发才行。
所以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从传统的以礼治为主的社会转到以法治为主的社会,这需要人的思想意识的转变。
这也是我们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社会治理之道的原因之一吧!
参考文献:
[1]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海强,西藏大学思想理论教学部研究生,专业:马克思民族理论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