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矛盾观小角度背书资料

合集下载

第九课矛盾观

第九课矛盾观

【易错易混点拨】 1.矛盾就是斗争 。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 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因 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 的多少为标准来判读是好还是坏,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 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不足之处有两点①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 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 这种关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三种表现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同化 异化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教学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区别
矛 盾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同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统 一 一个统一体中。 一 性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个性(特殊性)
水果:能吃的水分多的植物的果实 共性(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 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苹果、三华李、菠萝等不同类别、 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 都具有共同的东西(水果的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生 苹 水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植 物 果 果 物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到第十二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到第十二课知识点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就在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讲义(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讲义(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第九课矛盾观一、基础自查1.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辩证唯物论的知识2.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教材P67前言部分)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观的主要知识:8选n(1)矛盾的含义+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④(总分式)+方法论(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方法论(承认、分析、揭露、寻找)(4)矛盾的特殊性:含义、情形+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一一对应)(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一一对应)(8)两点论与重点论:含义+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归纳总结:①“一分为二”也可以看作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

②“答题常用语言”《步步高》P257思维建模系列(1)—(7)4.对比区分(1)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某事、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某事A与B的关系(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法:见《步步高》P256图示(4)dut 与put(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②特殊性③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put;离不开)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极少用)(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范畴、原理、含义、要求)(7)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步步高》P256图示 + P257 失分点图表(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P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P83三、典题回顾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指出,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

第九课矛盾观复习[1]

第九课矛盾观复习[1]
2013年11月2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中国和德国)在瑞士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过去十年来有关 伊朗核问题谈判僵局取得重要突破。这表明(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 物发展的进程 C.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 发展的环节
②具体分析矛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
C.②④
D.③④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互区别,相互联结; 学会从特殊到普遍,
矛盾的普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
矛盾的 遍性和特 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 殊性辩证 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 关系原 理 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 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

[2014· 广东卷] 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 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 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 “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 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 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部分”的关系。 (2)不能认为“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也不能认为“普 遍性包含特殊性”。
1、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所以,我们可以多制造矛盾。 2、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了事物的发 展。 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 即都有优点和缺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第九课矛盾观知识整理

第九课矛盾观知识整理

第九课矛盾观知识整理第九课矛盾观知识整理一、基础理论(一)对立统一关系原理或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1)【总体】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要坚持全面的看问题,反对片面的看问题。

(2)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3)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联结。

一方面相互依赖;另一方面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5)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6)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总体】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常用)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辩证关系】二者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的方法论)具体要求: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立足……实际(特殊性),采取措施与取得成效——总结出……的普遍性经验——为(其他地区、企业--特殊性)提供重要借鉴——推动…的发展②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件矛盾观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件矛盾观

100%
改革创新
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 矛盾的过程,运用矛盾观可以更 好地认识和解决改革创新中的问 题,推动事业发展。
80%
维护稳定
在社会稳定方面,运用矛盾观可 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矛盾观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
提高自我认知
通过学习和运用矛盾观,可以 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 优点和不足,促进个人成长。
02
矛盾的解决方式
矛盾的转化与解决
矛盾的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由对立走向统一。
矛盾的解决
解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 泉,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化解矛 盾。
矛盾的调和与调和方式
矛盾的调和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调和, 实现共存和共赢。
调和方式
通过协商、妥协、利益平衡等方式实 现矛盾的调和。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总结词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详细描述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 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主要矛盾方面。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 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分析矛盾观的实践意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是最为 常见的一种社会矛盾,它大量地表现为 人民内部不同利益要求之间的矛盾。
增强心理素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课件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考纲要求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方法论: (1)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⑵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例1] (2011·广东高考)观察
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
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
标题,最贴切的是( )
A.目标:奋斗的方向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2、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 智。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相互贯通,一定条件 下);
3、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考点一:矛盾的概念
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 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 立统一。
2、方法论: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但不能说都分优点 和缺点。(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优缺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区别
同一性
斗争性
含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第九课知识总结

第九课知识总结

(10)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 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主要矛盾要求抓重点、抓中心、抓 关键、抓决定全局的东西。关键词:“重 点”“中心”“关键”“突破口”“首要 任务”“第一(要务)、首要(问题)、重心、 重中之重、根本途径、主题、核心”。 (2)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抓本质、抓主 流、把握大局。关键词:“主流”“方 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 “利大于弊”、“本质”、“机遇大于挑 战”、“大多数”等等。
(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 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反对回 避、否认和掩盖矛盾,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 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反对一刀切。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 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 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 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 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第九课的原理整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 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 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 两点论、两分法。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 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 (2)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 进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变。
9.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 好的一面。 10.矛盾具有普遍性,意味着矛盾永远不可能解决。 11.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 中。 12.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次要方面无关。 1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1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 1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既要求我们要求全 面的看问题,又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小角度背书1、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立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方面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另一方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关系)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结论)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系)
(2)两者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要求我扪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3)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试点)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知识
①矛盾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4、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知识
(1)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在认识一个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
(2)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抓主要矛盾;在认识一个矛盾时,要抓住主流
(3)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4)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
(1)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

②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求我们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7、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本质和主流。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求我们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支流)。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