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中历史错题笔记-错题重做错题-河北衡水中学学霸-2016高考状元笔记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错题本”你做对了吗?素材

“错题本”你做对了吗?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还是错了,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
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
因而整理错题集不失为一剂良策。
“错题本”,也叫"摘错本"、"纠错本"、"改错本",“错题集”。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作业本。
说宽泛点,错题本其实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创造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
而很多同学并没有引起重视,其实,是对“错题本”理解有误区,“错题本”上不一定只是“错题”,它应该包括“错题”“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应该是对知识的梳理,是重点尤其是难点、精点的集合,是系统学习基础上的重点解析,使得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常见的“错题集”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新型的“错题集”——活页型错题集,其整理步骤为:1.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2.记录方法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在高考历史的战场上,许多同学都曾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而错失分数。
了解并纠正这些常见失误,对于提升成绩至关重要。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的失误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基石,然而不少同学在这方面存在问题。
1、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背景等关键要素记忆模糊。
比如,分不清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间顺序,或者记错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家。
这种失误会直接导致在选择题中选错答案,或者在材料分析题中无法准确引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2、对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彻。
例如,不清楚封建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概念的内涵和区别。
这使得在解答概念辨析类题目时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
改进方法:1、制定系统的复习计划,按照时间轴或者专题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
2、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口诀、与同学互相提问等,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3、结合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生动的形式,增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阅读和分析材料能力不足高考历史题目中的材料类型多样,包括文字、图表、地图等。
1、阅读速度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理解材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这导致在答题时花费过多时间在阅读材料上,影响了后续的思考和作答。
2、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结合。
比如,看到一段关于古代经济发展的材料,却无法从中总结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和相互关系。
改进方法:1、平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材料的结构和逻辑,抓住关键词、句,总结材料的中心思想。
3、多做材料分析题,积累经验,提高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应对能力。
三、答题思路不清晰1、没有明确的答题框架和逻辑,想到哪写到哪。
在论述题中,表现为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论证过程混乱。
2、答题角度单一,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
例如,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时,只看到了积极方面,忽略了消极方面。
改进方法:1、学习和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模板和思路,如原因类、影响类、比较类等。
上海优宝教育2016年全国60位高考状元学习经验大总结

60句话总结60位高考状元的学习秘笈俞笑北京四中北京市文科状元,高考成绩700分1善于做计划,不读死书。
周展平人大附中北京市理科状元,高考成绩715分:语文141,数学150,英语148,理综2762对名著的阅读能引人思考,看得多了,思考的维度就慢慢多了,思考的深度也慢慢有了,对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也就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出来。
”李晓彤白银市第十中学甘肃文科状元,高考成绩638分3上课时认真听讲,疑点难点当堂当天解决。
每科都有一个“改错本”,就是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疑难的题、不会的题抄贴在“改错本”上,然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把它们消化掉。
在考试时,心态要放轻松、摆端正,以平常心待之。
胡明源甘肃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理科状元,高考成绩690分:语文108,数学147,理综290,英语1454参加数学竞赛跟小说中的江湖很像,既开阔视野,又锻造意志。
曹洁怡武汉市第二中学湖北文科状元,高考成绩652分:语文131,数学133,英语142,文综2465文科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有些还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课外要多看书多积累。
而且兴趣也很关键。
梅知雨武汉市第三中学湖北理科状元,高考成绩707分:理综295,英语146,数学139,语文1276参加高考应该更注重基础而不是尖、难、偏的东西,要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
很多人都有错题集,我不建议收集很多的错题,而是要搜集最有价值的错题。
我三年下来每学科就只有1本‘错题集’”。
张丽坤呼和浩特市二中内蒙古文科状元,高考成绩646分7我平日的学习就是多积累、多用心,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学习和储备更多的知识。
唐博识林东第一中学内蒙古理科状元,高考成绩718分8要归功于学习的专注和对各类知识的广泛爱好,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归纳积累。
胡煜新余一中江西文科状元,高考成绩643分9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晚上回家后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
历史错题反思模板高一

一、引言历史作为一门记忆性极强的科目,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然而,在近期历史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在历史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我对错题的反思,希望能帮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二、错题分析1. 填空题(1)人名、地名、时间记忆不牢固,导致填空错误。
(2)对历史事件发展脉络掌握不清,导致填空错误。
2. 选择题(1)对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选择错误。
(2)对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因果关系等方面的分析能力不足,导致选择错误。
3. 主观题(1)对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方面的描述不够准确,导致得分不高。
(2)对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导致得分不高。
三、反思与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记忆(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历史知识。
(2)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卡片等方式,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3)关注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方面的细节,避免出现记忆错误。
2. 提高分析能力(1)多阅读历史书籍、文章,拓宽知识面。
(2)学会从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因果关系等方面分析历史事件。
(3)多与同学讨论历史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3. 提高写作能力(1)多练习历史主观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学会运用历史术语,准确描述历史事件。
(3)关注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方面的评价,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
4. 注重学习方法(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2)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通过对历史错题的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历史学习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争取在历史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历史

三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三三三三三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三
三三三三三三
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衡水中学4-7月高考复习规划+各科备考指南!太实用了转给高三生

衡水中学4-7月高考复习规划+各科备考指南!太实用了转给高三生总体规划第一轮复习:抓住最后的时间高考第一轮复习,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
在一轮复习中,查看你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1.不要看着题目简单就不动手去写,你未必真的会做这道题,而且解题过程的书写在考试中也非常重要。
2.不要懒得做题。
充足的题量是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保障。
通过做题,见的题型多了,脑子里积累的解题方法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分数也就上去了。
有句话说得好,“量变引起质变”,因此,高三党在学习中,尤其对数学和理综,一定要保证题量,才能充分消化所学知识点。
3.遇到不会的题目,经过老师或同学的讲解,你会了,这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目?到底要考哪方面的内容?本题的解题思路,我是哪个地方没有想到;从这道题里我能得到哪些启发、收获或提高?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该怎么做。
要学会举一反三,重视做题质量。
4.生活和学习都要有规律。
良好的生物钟,能够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复习的时候精力充沛,效率大大提高。
该学习时就好好学习,该休息时就好好休息。
不要挑灯夜战、废寝忘食,而要坚持适度的锻炼。
第二轮复习:给自己吃七个“定心丸”寒假开学后将全面开始二轮复习,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看淡分数。
别人考得好,说明他的问题在这次考试中没有暴露出来,任何一次考试的名次都代表不了高考的名次。
高考前,自信是最终胜利的保障。
2.抓纲靠本。
抓纲,就是重视考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同学们备考最重要的文件!靠本,指的是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注意抓基础,回归教材。
3.仔细演练真题。
在演练真题后,要仔细对照答案,了解参考答案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做的,对每一个答题步骤及给分情况都要多动脑,多思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成绩。
做过几套真题后,你就会感到,高考题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儿。
这样,在真正高考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高考历史选择题错因分析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错因分析及答题技巧(719400)陕西省府谷中学张挨平主题词:选择题、类型特点、错因分析、答题技巧作者简介:张挨平,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并获奖。
现供职于陕西省府谷中学。
无论文科综合考试还是分科考试,选择题以其知识覆盖面广、分值比重大、考察灵活和考察功能强、区分度好、误差小信度高等特点,为广大师生所重视,选择题每题分值大且易发生失误,对高考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
选择题变化多端又没有固定的解题格式,考生常感难以应对,虽大量练习仍不得要领。
今结合自己多年课堂教学经验及几次高考阅卷经历,对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和特点、错误原因及答题技巧谈点看法。
所举实例皆为2006年全国各省文综卷的历史试题,以期对2007年高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的类型、特点、错因分析1、概念型选择题题干中提出基本概念,选项是对该概念涵义的注解或阐释,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程度。
例1:(全国卷Ⅱ第12题)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它列强从中国掠取的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学生做错的原因在于概念不明,对“最惠国待遇”涵义不清,凭感觉想当然的去猜题。
因此在听课和阅读教材时,对基本概念和名词术语要务求精确掌握。
2、材料式选择题。
题干提供文字性材料(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艺作品等)或者图表材料(历史地图、图画、照片、统计数据、函数曲线等),这些材料大多在教材中未出现,但其材料中心信息必然显性或隐性蕴含于教材中,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核心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它实际上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例2:(天津卷第17题)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高一历史错题、好题、难题(含答案,精心制作,原创佳品)

整理人:徐荣先高一上册历史错题一、选择题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 强化专制集权B. 巩固宗族团结C. 稳定统治秩序D. 维护社会和谐2.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4.“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5.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该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7.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
可见,当时的内阁()A. 已成法定机构B. 开始统领六部C. 握有军政大权D. 严重威胁皇权8.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