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合集下载

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

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

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摘要】急诊护士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风险,但现有的防护策略存在不足。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新型防护设备和培训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新技术的介绍也提供了更全面的防护手段。

针对急诊护士的实际需求,本研究结合临床实践中的效果评估,对新进展进行全面分析。

新进展不仅提高了急诊护士的工作安全性,还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医疗事故具有积极作用。

未来研究应加强对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验证,同时加强急诊护士的实际操作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结语我们相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将迎来更加乐观的未来。

【关键词】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研究、现有策略、新型设备、培训、教育、技术、临床实践、影响、未来方向、结论、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诊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面临较高风险的群体之一,其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经常需要处理各类急诊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急诊护士可能会遭遇针头刺伤等意外伤害,这不仅影响护士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也可能导致感染传播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至关重要。

当前,针刺伤已成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一大风险之一,而急诊护士由于工作特点,更容易发生此类意外。

现有的针刺伤防护策略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包括防护设备不够便捷、防护措施不够完善、培训教育不够全面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水平,有必要开展新的研究和探索,寻找更有效的防护方法和技术。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的新进展,希望可以为急诊护士的工作安全和个人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促进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急诊护士是医务人员中针刺伤风险最高的群体之一,针对针刺伤的预防和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旨在通过全面了解现有防护策略的不足,研究新型防护设备的应用和培训教育的重要性,介绍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技术,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从而为提升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分析护士针刺伤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分析护士针刺伤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分析护士针刺伤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摘要】目的:探究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工作的40名护士,对发生针刺伤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结果:相比于对策实施前(25%),对策实施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5%)较低(P<0.05)。

结论:导致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十分复杂,为促进针刺伤发生率降低,需要促进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同时还需要对护士实施职业安全培训。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原因;对策在护理工作中,针刺伤属于一种职业伤害,尤其是HIV、HBV感染会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护士无心工作,降低工作热情,导致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影响[1]。

因此需要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以积极规范各种危险因素,促进护理质量有效提高。

本文主要探究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工作的40名护士,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5:35;年龄为(32.15±7.15)岁。

工作年限小于3年、3-5年、6-10年、10年以上的人数分别为21人、11人、6人、2人。

职称:护师、护士分别为15人、25人。

1.2分析护士针刺伤的原因(1)未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人员对相关操作违规进行是导致针刺伤出现的主要原因,没有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部分护理人员存在较为薄弱的责任意识。

同时部分护士存在十分淡薄的安全防范意识。

(2)未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各个科室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某些科室存在比较繁重的护理任务和较为复杂的护理技术操作,因此存在较高的针刺伤发生率。

(3)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低年资护士没有熟练掌握业务技能,临床经验比较缺乏,对评判性思维不能有效运用,且存在较高的心理紧张度,因此容易出现操作错误。

1.3防范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对策1.3.1对针刺行为进行积极规范导致职业性感染HCV、HIV及HBV等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针刺伤。

护理针刺伤PDCA

护理针刺伤PDCA
护理针刺伤DCPA案例汇报
汉中市中心医院骨一科 刘霜梅
目录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论(abstract) 计划(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效果评价(action)
第一节
概论
• 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造成的意外伤害,造 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针刺 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
• 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丙
型肝炎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重要途径。 • 因此,预防和控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 染性疾病,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
• 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如穿刺中与拔管时;传 递锐器;双手回套针帽和处理用物等。 • 为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关人士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 防范意识与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我国现已 经制定出一系列针刺伤发生的急救措施,通过此程序能降 低针刺伤对临床工作者的危害,同时也提醒相关部门分析 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 理服务满意度。
5月
6月
马秀 琴
全体 护士
治疗用物 物品摆放杂 规范治疗用物布局 位置不恰 乱 当 针刺伤培 不够重视 训不够
建立严格针刺伤上 报制度
刘霜梅
5月
6月
马秀 琴 马秀 琴
全体 护士 全体 护士
刘霜梅
5月
6月
问题点一
• 新护士上岗前由科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利用一周 时间对新护士进行科内常见操作及职业防护和职 业安全培训,尤其让其了解针刺伤的危害性。
第 三 节 检 查
• 由科内两名骨干护士每天对在班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检查 及规范,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改正,每周进行 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及措施,下个循 环开始实施,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减少护理操作 中的针刺伤事件。

PDCA循环法在降低急诊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降低急诊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

・110・Modem Nurse,March,2021,Vol.28,No.9 PDCA循环法在降低急诊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罗如乔李盛桃焦佳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防范急诊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发生。

方法选取2017年一2018年度急诊护士(包括急诊轮科护士120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临床工作,指导护士分析针刺伤的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找预防对策,针对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起到降低急诊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发生率的作用。

结果实验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PDCA工具运用在降低急诊护士针刺伤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持续予以改进,不断提升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急诊护士;针刺伤针刺伤指由一种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⑴。

急诊科作为收治危重症患者一线,其收治患者病情危重,抢救任务重,突发状况较多,护士需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采集血标本,完善各项抢救措施,为快速救治患者,急诊科护士往往忽略自身防护,使得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风险较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危害更大⑵。

急诊护士极易忽略自身的职业安全与防护,其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临床部门。

PDCA循环包括计划(plan)、实施(d。

)、检查(check)、处理(action),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又称为戴明循环,现已广泛用于医院护理的质量管理"W。

为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急诊职业防护的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2月急诊科护士(包括急诊轮科护士60名),实施常规管理,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选取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48岁,平均(31.65±4.04)岁,选取2018年1—12月急诊科护士(包括急诊轮科护士60名)作为对照组,采取PDCA管理,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9岁,平均(32.05士DOI:10.19793/ki.1006-6411.2021.09.043工作单位:410005长沙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罗如乔: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9-06-214.25)岁。

针刺伤pdca循环案例汇报

针刺伤pdca循环案例汇报
2018年5月1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注册护士总 数超过380万人。预计每年护士的注射操作约在80亿次,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严格 的报告及跟踪调查制度,以及对针刺伤害重视不够,仅有10%护士被针刺伤后主动上 报。 2018年1月至2018年 9月,我科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 5起。
对策四
建全不良事故上报制度
建立科内质量小组加强监管。 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在抢救及高峰期时酌情加派人员,保证工作秩序。 建全不良事故上报制度,严格执行护士职业暴露的上报、追踪。定期学习针刺 伤及院感知识,提高警觉。 一旦发生针刺伤,严格执行院感科针刺伤流程处理,报告护士长,填写相关登 记表上报。
对策二
规范护理操作,加强人员沟通协作
规范护士操作。(操作中针刺伤由操作者自己造成的占80%,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与工作粗心及技术不熟 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对烦躁病人实施注射时应有另一名护士协助,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行 为操作。
对策实施
对策三 规范治疗用物布局
正确处理医疗用物。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科医疗垃圾处理的流程及分类,使用处 理的工具,规范护士行为,锐器盒及医疗垃圾应满2/3时由专人转运。及时处 理医疗用物,规范护士操作习惯,及时废弃医疗用物。改善操作环境,清洁整 洁,布局合理,同时在上班高峰期时要求锐器必须立即、集中处理,防止忙乱 中发生针刺伤。
现状把握
针刺后感染疾病的比例图
80% 70% 70%
累计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10% 乙肝 梅毒
10% 丙肝
1% 艾滋病
9% 其他
原因分析
针刺伤的易发环节
• • • • • • • • • 穿刺中,拔除导管心时; 转移血样到试管时; 操作中传递刀片、注射器时; 使用注射器后重新双手盖帽; 拔针时与处理废物时; 注射器用后毁弃时; 操作后处理用物时; 处理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时; 运输用过的针头时。

护士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护士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一、引言护士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不仅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为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的目的1. 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2. 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3. 建立完善的针刺伤预防和处理机制。

三、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1. 成立针刺伤应急处理小组,由护士长、护理部负责人、感控科负责人、护士代表等组成。

2.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针刺伤的预防、处理、调查、分析、报告等工作。

四、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针刺伤的预防(1)加强培训:对护士进行针刺伤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2)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3)配备防护用品:为护士配备防护手套、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

(4)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针刺伤的处理(1)现场处理:护士发生针刺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必要时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b. 立即上报,由应急处理小组进行调查、分析。

c. 根据伤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破伤风抗毒素、免疫球蛋白等。

(2)追踪观察:对发生针刺伤的护士进行追踪观察,关注其健康状况。

3. 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1)收集资料:对针刺伤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伤情、处理措施等。

(2)分析原因:对针刺伤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3)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报告与通报(1)及时上报:发生针刺伤事件后,及时上报护理部、感控科等部门。

(2)通报学习:对针刺伤事件进行通报,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提高警惕。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1. 定期开展针刺伤预防培训,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2. 加强对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的检查与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定期对针刺伤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PDCA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PDCA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持续质量改进(PDCA)主题: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科室:手术室活动时间:2017年1月-3月一、选题背景:(1)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针刺伤的发生不仅对护士造成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增加了护士对工作的恐惧感,降低护理质量。

为了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我科质量改进小组,开展了“降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持续改进项目。

质量改进小组二、活动计划拟定:三、现状调查:2015年-2016年,我科共计发生针刺伤时间10例,具体情况如下:1、现状数据分析:医疗垃圾处理不当 2 20% 80% 操作环境乱 1 10% 90%病人不配合 1 10% 100%2、改善前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将违反操作常规、自我防护意识差、医疗垃圾处理不当三项列为重点改善项目。

四、原因分析:(1)鱼骨图:(2)要因确定:将自我防护意识缺乏、安全防护培训效果欠佳、相关制度不明确列为最主要原因。

五、目标设定:结合优质护理目标服务要求及我科工作实际,改善前我科护士针刺伤全年共计发生10例,设定改进措施持续有效,改善后我科针刺伤情<2例。

六、对策拟定:七、对策实施与检讨:。

八、效果确认:质量改进小组对改善后我科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再次检查,调查期内发生违反操作常规针刺伤1例,具体情况如下:1、改善前后缺陷项数对比:缺陷项目改善前改善后违反操作常规 4 1自我防护意识差 2 0医疗垃圾处理不当 2 0操作环境乱 1 0病人不配合 1 0改善后我科护士针刺伤发生1例,较改善前提下降了9例,达到预设目标,继续将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九、下一步计划继续加强管理,各级质控组织加强督促检查,各项措施继续完善执行。

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与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与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与处理标准操作程序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与处理标准操作程序(SOP)医务人员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剌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针刺伤是一种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

一、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与处理目的1.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

2.建立规范的处理流程,降低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后的危害程度。

3.完善医务人员针刺伤防护上报流程,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二、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与处理制度1.制定针刺伤报告制度与针刺伤处理流程,指导和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处理针刺伤,将针刺伤的危害降至最低。

2.建立健全医务人员针刺伤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针刺伤,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护理部报告,不得漏报、瞒报。

3.医院感染科应该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依从性。

4.医院管理者应定期督查,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职业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三、医务人员针剌伤预防与处理规程1.建立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与处理流程的相关制度。

2.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锐器物的管理。

3.医院感染科应该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在固定、坚硬、防渗漏的锐器盒内,或者利用安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尽可能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

6.禁止使用后针头套回针帽,如需套回针帽应用单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刺伤医务人员。

8.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方法:(1)一旦针头刺伤皮肤,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针刺处的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3 ~ 5 min;禁止局部挤压伤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定期监督考核
操作规范 监管不严
职业防护 培训不足
人力资
源不足

缺乏防针 刺伤知识
护士
工作量大
自我防 护意识 不足
注意力不集 中途换护士 中
未携带
位置不恰当
锐 器 规格不合 盒适

未携带治疗盘
未携带
治疗盘
工具车
未合理利用
布局
处理用物不规范
环境嘈杂
陪人过多 易分散注意力
环境

被迫体 位

病人及

家属
流程 入

说明
培训对象
标准
新入职及低年资护士 必须全员参加
培训
监督
不合



合格
1.理论培训 2.技术操作
日常工作
参照培训资料 参考拔针后操作流程 (上张幻灯片的标准 化)
严格执行培训时的要 求标准
1理论考核 2.技术考核
考核成绩
1.理论必须达到及格 以上 2.操作严格执行操作 流程
1.理论考核60及格, 90优秀
效果评价:通过本次pdca循环,引起了我科 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重视,规范了护士的操 作行为,同时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及积极 性,提高的护理质量,进一步减低护理人员
针刺伤的发生
THANKS!
规范处理医疗垃圾
要因
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
改善前:锐器盒内容物超过2/3,不及时更 对策实施:
换;锐器盒规格用物处置分类不规范。 负责人:孙佩霞、史晓悦
对策内容: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每 实施时间:19年12月10日~12月30日
日更换锐器盒,定人检查。
实施地点:本科病房
PD AC
对策处置:经效果确认,该对策为有效对策,对策效果确认:改善前:锐器盒装满不及时更换;用物 所以对此对策继续实施,列入标准化作业。 处置分类不规范。ຫໍສະໝຸດ 第二部分✓ 对策实施
O
LOGO 对策实施
对策一
对策名称
加强针刺伤相关培训
要因
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改善前:针刺伤相关培训较少,护理人员自我 对策实施:
防护意识差。
负责人:孙佩霞、史晓悦
对策内容: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定期组织针刺 实施时间:19年12月9日12月30日
伤相关的培训,介绍针刺伤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实施地点:本科病房
HECK
第三部分
✓ 效果检查
LOGO 效果检查
由科内两名骨干护士每天对在班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检查及规范,将所存在的问 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改正,每周进行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及措 施,下个循环开始实施,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减少护理操作中的针刺伤 事件。 (一)A4班护士需保证治疗室清洁整洁、布局合理,对医疗垃圾及锐器盒应及时 清理、规整。以给其他护士提供整洁明了的工作环境。 对策检查:护士长及质控人员每日检查反馈,未能及时清理医疗垃圾及锐器盒者, 给相应处罚。 (二)治疗盘及用物分组管理,由责任护士保证自己的治疗盘清洁,用后及时处 理污物及针头等锐器。防止他人使用时被未处理的锐器刺伤。 对策检查:由护士长随机检查,治疗盘及用物未能及时规整、清洁者给与相应处 罚。(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三)护士长应弹性排班,在抢救病人时给与增派人手,同时现场指挥及监督。 (四)鼓励针刺伤主动上报行为。
CTION
第四部分
✓ 效果评价
LOGO 效果评价
计划及改进措施:分析针刺伤的易发环节, 并利用鱼骨图对针刺伤要因展示,从而找出 问题所在。
具体实施:加强对护士针刺伤方面的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对工作环境、流程进 行规范化。严格建立不良事故上报制度。
检查:初步效果,根据实施情况制定奖罚措 施,加强管理力度,找出薄弱环节,进行讨 论,将持续质量的改进。
流程
评估
说明
环境评估
标准
1.操作环境宽敞,光线明亮 2.清除操作空间范围内的障碍物及探访 者
拔出针头
执行侵入性操作要带手套
乳胶手套大小合适
图片
安全持带针锐器
丢进锐器盒 安全丢进锐
器盒
1.禁止回套针帽 2.手持锐器针尖保持方向朝下
1.始终不让指尖触及锐器针头 2.锐器针头保持方向朝下
1.选择最近的锐器盒丢弃 2.必须安全丢进锐器盒 3.未能准确丢进锐器盒时要使用辅助工 具,如镊子、长钳夹入锐器盒
留穿刺点上方一条胶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拔针并将头皮针及时剪掉,丢进锐器盒中
将剩余输液袋或瓶及输液器等暂放于治疗车下层
推治疗车至治疗室,正确处理输液袋或瓶及输液器等物,做好 归类。
整理用物
LOGO 对策实施
类别:作业流程
制定日期:2019.12.01
目的:预防针刺伤的发生,规范操作流程 适用范围:本科病房护士 用物准备:治疗车、快速手消毒剂、手套、锐器盒(内容物未达到2/3)
误伤

床距狭 生


易相互碰撞

工作氛围不和谐

LOGO 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及原因分析,确立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为: 1.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护士在静脉采血、注射等操作时均不戴手套, 认为操作不方便。处理医疗垃圾时不及时戴厚胶手套,徒手进行,针刺伤发 生率增加。尤其工作繁忙时,拔出输液针头以及配液的注射器乱放易造成针 刺伤。 2.人力资源不足:病人数量多,治疗工作重,尤其是中午,更换液体、拔除 液体 ,操作多,护理人员少,这样更容易发生针刺伤。 3.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加药时被安剖刺伤,或者被玻璃碎片扎伤; 用手分离针头时,回套针帽时;用剪子剪用过的输液器时造成的针刺伤。 4.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护士图方便,操作时将针头扔在混有外包装盒的垃 圾内,其他护士处理时被刺伤;徒手分离针头放入锐器盒被刺伤;锐器盒过 满,处理用物时被刺伤。
提高护士的重视。
PD AC
对策处置:经效果确认,该对策为有效对策, 对策效果确认:改善前:针刺伤4例
所以对此对策继续实施,列入标准化作业。
改善后:针刺伤0例
LOGO 对策实施
多次组织科室人员培训学习
LOGO 对策实施
对策二
对策名称
增加科室护理人员
要因
人力资源不足
改善前:病人数量多,治疗工作重,护理人 对策实施:
护理针刺伤典型案例汇报
骨二科
LOGO 目 录
实施行动
DO
P D 制定计划 PLAN
C
检查质控
CHECK
成效分析与展望
A
ACTION
2
LAN
第一部分
✓ 现状把握 ✓ 原因分析
相关概念
定义: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
缝针、手术刀、剪刀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 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2019年5月1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 会上获悉: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预计每年护 士的注射操作约在80亿次,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严格的 报告及跟踪调查制度,以及对针刺伤害重视不够,仅有 10%护士被针刺伤后主动上报。
2019年1月——12月,我科共发生4例针刺伤。
LOGO 现状把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原因 收集对象为本科室护士
LOGO 原因分析
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 1. 处理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时; • 2. 拔针时与处理废物时; •3. 使用注射器后重新双手盖帽; • 4.注射器用后毁弃时; • 5.转移血样到试管时; • 6. 运输用过的针头时。
LOGO 原因分析
1.锐器盒尽可能的离操作者近,无需移 步,可直接丢进锐器盒 2.手始终不碰到锐器盒内物品
锐器盒所装锐气未达到容器的2/3时方 可丢入
1.锐器盒所装锐器达到容积2/3时需封 盒 2.最终安全丢弃无发生针刺伤
LOGO 对策实施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范意识 用物准备:培训资料
适用范围:本科病房护士 培训对象:低年资护士
对策内容:规范拔针后的操作流程。
实施时间:19年12月10日~12月30日
实施地点:本科病房
PD AC
对策处置:经效果确认,该对策为有效对 对策效果确认:改善前:针刺伤4例
策,所以对此对策继续实施,列入标准化
改善后:针刺伤0例
作业。
LOGO 对策实施
拔出输液针流程
患者输液结束,核对无误,带治疗盘(带有锐器盒)至患者床旁
员少。
负责人:孙佩霞
对策内容:向护理部申请增加护理人员,排 实施时间:19年10月30日~12月30日
班与能级对应。
实施地点:本科病房
PD AC
对策处置:增派护理人员;科室合理排班。 对策效果确认:改善前:科室人员10名,改善后:科 室人员13名,科室排班按照能级对应.
LOGO 对策实施
对策三
对策名称
改善后:每日定人检查,能够及时更换 锐器盒,锐器盒内容物未满2/3;用物处置能够按照分 类。
LOGO 对策实施
淘宝购置小型利器盒,方便携带,可放置治疗盘内
LOGO 对策实施
对策四
对策名称 规范操作流程
要因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改善前:拔针后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易 对策实施:
发生不规范的处理流程,从而导致针刺伤。负责人:孙佩霞、史晓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