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合集下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学生有爱心。

只有爱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同时,老师还要有耐心,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另外,老师还要有责任心,要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我看来,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有爱心。

在课堂上,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关怀。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其次,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耐心。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地指导和解答。

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有耐心地纠正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另外,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责任心。

老师要对学生负责,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自觉地学习。

最后,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

老师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

总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老师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富兰克林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这话我深以为然。

所以为了让寒假生活更加充实,也为积极响应学校精心组织的读书活动,我买来了慕名已久于永正老师的书。

这一本《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仅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更是让我一看书名就有强烈的阅读感。

随后认真读起来,果真爱不释手。

这本书虽是于老师在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但绝不是枯燥无味,让人晦涩难懂的理论指导,而是于老师通过自身经历,再结合教学实例来向我们表达他是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的。

文中语言也是时而生动有趣,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发人深省,给人亲切自然之感,仿佛他是坐在对面与你侃侃而谈的老友。

合上书本,其中两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做“甘草”,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于老师被朋友喻作“甘草”,拥有性温、味甘、包容和调和的特性,其中的包容特性更是让我获益匪浅。

他从来都不是抱着“治”学生的态度,而是抱着“接纳”学生的态度,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

所谓“柔”就是不先“晓之以理”,而是先“动之以情”,所以遇到学生犯错,并不是大动肝火地一味批评,而是推己及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如此行事的原因,再寻找恰当的时机和语言来处理,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暴躁批评,这只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后跟我们的教育初心就背道而驰了。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巡视学生做的笔记,其中有个男生标题没写,勾画也是草草了事。

我当着全班的面给他指出并对他做了批评。

谁知等我转身回到讲台,后面的同学都沸腾起来,争先恐后地告状:“老师,他骂你了。

”我非常惊讶:“骂我什么?”“shit!老师,他骂你是狗屎。

”旁边同学抬高音量回答道,同时引起一片哄笑声。

这时那个男生急忙说道:“没有没有,我不是说老师,我是说我自己倒霉。

”其他同学不依不饶:“你就是骂的老师,这个单词就是狗屎的意思。

”说实话,我心里挺生气,准备重重训斥他一番,并以此来保全我的威严。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经历过很多老师,有的老师教学严谨,有的老师幽默风趣,但是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却是不多见。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描述了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形象,让我深有感触。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更重要的是她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收获了更多。

首先,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独特。

她善于用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来解释抽象的知识点,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她还经常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我深受鼓舞。

其次,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主动询问学生的生活状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耐心倾听,给予建议和帮助。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在她的关心和引导下,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不再畏惧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最后,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她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她还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阳光和积极的人生道路。

在她的教育下,我明白了学习的真谛,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令学生敬佩和喜爱的老师。

她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会铭记她的教诲,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和发扬她的爱心和责任。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篇)1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

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

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

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首先是性温。

“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

“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

“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

其次是包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

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

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朗读的关键是一个“情”字——因情用气,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2.激励是教育的伟大法宝 于老师说:“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
的老师,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欢、 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他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三年级写的
作文被张老师全篇画上波浪线;四年级写的大字有 两个得了双圈;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张老师给他 画的奖励;初中写的作文得到李晓旭老师青睐,评 价: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师 范时,写了一篇《读<任瑞卿先生二三事>有感》, 赵维仁老师将此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还拿到另一班 读„„ 在教育里,这种激励实在是太重要了。
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 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 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
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 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
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虽年 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 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曾是一 个孩子,那份源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 信念和意志,让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情意。
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 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
谢谢!
于老师提出激励学生的“五大原则”:第一,针 对性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励学生日渐长 进。朱飞飞写人物对话经常不点引号,于是,让他 每天抄写一句课文中人物对话。改掉毛病后,给他 戴了一顶“进步飞快”的“高帽子”。还风趣地说: “朱飞飞作文中的引号再也不飞了!”第二,实指 性原则。表扬要有事实,恰如其分。比如:你的字 真棒!有点柳体的味道。我欣赏你朗读的语气,就 像说话那样自然!你居然会正确地使用分号,说明 你头脑很清晰!第三,鼓动性原则。张斌学习进步 了,写话没出现一个错别字,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 歌。还有引领性原则、及时及重复性原则

做一个甘草般的老师——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做一个甘草般的老师——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做一个甘草般的老师——读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在书中,朱老师把于老师跟甘草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甘草性温、包容、调和,于老师在工作中反映了这些特点,朱老师因此称于永正先生为“甘草”。

做老师,我也要学着去做“甘草”一样的老师。

一、如甘草般温和教书这么多年,在教学上也慢慢成熟起来,遇到问题,不会对学生大发雷霆,相应的就会采用更加温和的态度和方式。

去年的暑假,布置了抄写作文的作业,这次的作业,我是按照座位检查的。

检查到一个女同学那里时候,我看她拿着以前的作业让我检查,再过4个月就高考了,却还如此欺骗自己,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把她狠狠地批评一顿。

转念一想,这样的话,班上同学都会知道,倒是可能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她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只问了她“你确定是寒假做得作业吗”?下自习后,她拿着语文作业来找我了,主动承认自己忘记“抄作文范文”,我检查了她的其他作业,真的很认真。

我夸了她自己,她也说“这个星期内抄好给我检查”。

这以后,我觉得她学习语文更认真了。

多数时候,温和的处理比狂风暴雨式的训斥效果更好。

二、似甘草般包容在《伤寒论》的110个处方中,有74个处方用到了甘草,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于永正老师就具有甘草的包容性,他自己也说,他做人的准则是:不论是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在工作中,我也尽量做到对学生宽容一些。

这学期开学后,发现一个男生已经两次没有交语文作业了,昨天,抽空找他了解了一下,他说“从小到大语文就不好,中考也只考了90分(满分120分),从高一到高二,基本就考80多分,语文学习难度大”’。

想起大学时,有一门“音韵学”的选修课,老师上课时,我基本都听不懂。

现在同学说“学习语文不容易”,确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不啃下这个硬骨头,实属可惜。

跟他再次说了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要给自己设限,他定下了高考100分(我觉得很低,等后面慢慢做工作)的目标,对语文作业也下定决心“先完成”。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探索教育的心灵之旅阅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仿佛进行了一场深入教育内核的心灵之旅。

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感悟,为我们揭示了如何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人性、情感与成长的哲学之书。

首先,书中对于“教师品德和素养”的强调让我深感认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品德和素养无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其次,书中提到的“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用爱去包容他们,引导他们。

当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时,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付出,从而更加喜欢和尊敬我们。

此外,书中对于“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和“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的阐述也让我深受感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待雕琢的璞玉,他们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信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突然想起我们曾经的付出和关爱,从而对我们心生感激。

总的来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它告诉我,作为一位老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养,用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为他们的人生道路点亮一盏明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

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

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

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首先是性温。

“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

“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

“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

其次是包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

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

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洛城街道尧水小学
籍晓敏
时光荏苒,从教六年了。

这六年来,我的教学一直是“跟着感觉走”,凭着原有的知识和基本素质教书,对一些优秀教师和他们的做法也积极去模仿,但总是不得要领,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为之困惑而不得解。

寒假里,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大受启发,仿佛置身黑暗中的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于永正老师不愧为一代教育大家,他的为人,他的修养,他对学生爱的教育,他的“有意思”的课堂,无不令我敬佩、拜服。

于老师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他一生的“大目标”,他做到了。

我也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给我指明了。

童心不泯,不要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回忆我的孩提时代,最喜欢哪位老师?他有什么特点?哦,我最喜欢的老师,他爱笑、亲切而活泼。

于老师就是这样,他在课堂上扮演小女孩,羞涩而天真;他演的小品《傻小猴》,抓耳挠腮、东张西望;他还跟学生一起在野地里逮蚂蚱,简直是个“孩子王”。

他的学生喜欢他,没有因为老师的“童心”而捣蛋、不听话,却因老师的“童心”,而更加爱老师、敬老师。

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非要摆出庄重、严肃的面孔?我的学生喜欢吗?值得深入反思。

既有错,则改之,我要向于永正老师学习,把“微笑”当名片,丢掉老师的架子,尽可能地去亲近学生,利用一切时机去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我要做出喜欢每一个学生的样子。

于老师说:“每个学生都会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

可是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喜欢学生,学生就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于老师表达喜欢的方式很多,微笑、期待、关注、鼓励、掌声、奖状、称号等等,这些方式是有温度的,是用情意和智慧温暖学生心灵的“补药”,在这“补药”背后做支撑的是浓浓的“爱”。

相较而言,我自叹不如,此刻我真心想对我们班最“后”的那个学生说:“有些方面你是很棒的,老师喜欢你。


学生都喜欢“课上得好”的老师,于老师不光课上得好,而且还上得“有意思”,听过他上课的老师都说:听于老师的课很轻松,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这种轻松来自哪里?来自于老师的“举重若轻”,于老师的课文钻得深,研究学生透彻,善于游戏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教得学生兴趣盎然,“恍然大悟”,在写字、阅读、作文的教学上给我很大启发。

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

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时不时会有一段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京剧让学生大饱耳福。

于老师的书法、朗读,更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不断积累,学生的精神底蕴也厚实了起来。

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促行动,用激励助成长,用文化育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