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点
2020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知识点梳理自转运动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2πcosΦR(周长)/24小时(时间)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
判断晨线和昏线。
(图略)(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
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
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E、算时区:经度数/150(四舍五入)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和零时经线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730E——1350E)(3)产生偏向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
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六年级

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六年级在六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日照时间以及白天黑夜的交替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所以它的自转轴稍微倾斜,我们称之为地轴。
地轴的北极和南极分别指向天空中北极星和南方的南极点。
地球自转的自西向东方向,所以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但事实上,太阳并不是真的在地球周围运动,这只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视觉错觉。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一个近似于椭圆的形状,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倾斜的,而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某些位置离太阳更近,所以这些时候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我们称之为地球离日。
而地球离日导致了季节变化的发生,比如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离日时,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强,就是夏季,相反地球离日较远时,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弱,就是冬季。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离太阳时,太阳光就无法照射到该地区,这就是黑夜。
而当地球自转使得这一地区接近太阳时,太阳光就可以照射到该地区,这就是白天。
其次,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离日时,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强,雨水较多,温度较高,这就是夏季。
相反,地球离日较远时,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弱,降水较少,温度较低,这就是冬季。
最后,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
当地球公转期间,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都发生了变化,使得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不同。
比如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白天时间长;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白天时间短。
公转与自转知识点总结

公转与自转知识点总结一、公转的概念和特点1.1 公转的概念公转是指天体围绕着另一个天体旋转的运动形式。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都是公转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天体的位置和轨道都是固定的,而围绕其公转的天体则是受到引力作用产生的距离和速度变化,因此公转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
1.2 公转的特点公转是一个重要的天体运动形式,它决定了天体的轨道和周期性运动。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周期性:公转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天体围绕着另一个天体沿着固定的轨道进行旋转,形成不断重复的运动过程。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一年。
(2)椭圆轨道:在公转运动中,天体的轨道通常是椭圆形的,这是由于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导致的。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就是一个稍微偏离圆形的椭圆。
(3)公转速度:根据开普勒定律,天体的公转速度与其距离天体的距离成反比。
即离地球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4)公转轴倾斜:在公转运动中,天体的轴倾角通常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引力和惯性力的作用所致。
例如,地球的自转轴倾角就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
二、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1 自转的概念自转是指天体本身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形式。
在自转运动中,天体的自转轴通常是固定的,而围绕自转轴旋转的则是天体本身。
例如,地球的自转就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旋转。
2.2 自转的特点自转是天体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它决定了天体的日夜交替、自身的形态和旋转速度。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周期性:自转也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天体围绕自身轴进行旋转,形成不断重复的运动过程。
例如,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
(2)自转轴:在自转运动中,天体的自转轴通常是固定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例如,地球的自转轴指向恒星北极星。
(3)自转速度:天体的自转速度通常是固定的,与其自身形态和密度有关。
例如,地球的赤道速度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倾角:自转倾角是指天体自转轴与其轨道平面的夹角,它的大小会影响天体的季节变化。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详解

【导语】地球⾃转是地球的⼀种重要运动形式,⾃转的平均⾓速度为7。
292×10-5弧度/秒,在地球⾚道上的⾃转线速度为465⽶/秒。
1地球的⾃转
(1)⽅向是:⾃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道侧视图、其他⾓度的)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上的⾼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周期:恒星⽇——360度——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太阳⽇——360度59分——⼈类实⽤周期——24⼩时
(4)速度:南北极点⽆速度(速度为0)
线速度——从⾚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道的⼀半)
⾓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时,1度/4分钟)
2地球的公转
(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个焦点上
(2)近⽇点——1⽉初——公转的线速度和⾓速度都较快
远⽇点——7⽉初——公转的线速度和⾓速度都较慢
(3)⽅向:⾃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
(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6时9分10秒
3地球⾃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
黄⾚交⾓——黄道⾯与⾚道⾯的夹⾓(⽬前是23度26分)
地球公转的特点:黄⾚交⾓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4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太阳光与成90度平⾓的光线在地⾯上的交点
5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最北——北回归线——6⽉22⽇——北半球夏⾄⽇
最南——南回归线——12⽉22⽇——北半球冬⾄⽇
在⾚道上——3⽉21⽇、9⽉23⽇——北半球春分⽇、秋分⽇
公转周期——回归年——365⽇5时48分46秒。
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
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而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行。
这些运动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和地理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时间周期为24小时,这也确定了我们一天的长度。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某一处正对着太阳时,这一处经历白天;而当地球的另一处背离太阳时,这一处经历夜晚。
自转还使得地球形成了自转椭球形状,使地球的直径在赤道上较大,而在两极较小。
其次,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时间周期大约为365.25天,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绕着椭圆形的轨道运行,这个轨道被称为黄道。
地球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则称为远日点。
这两个点的距离差异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当地球靠近近日点时,该地区将迎来较长的太阳直射,从而产生夏季;而当地球靠近远日点时,该地区将迎来较短的太阳直射,从而产生冬季。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相互关联的。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约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各地的日照和季节变化。
当地球某一处靠近太阳时,它将经历白天,并且白天较长;而当地球的另一处远离太阳时,它将经历夜晚,并且夜晚较长。
这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和气候差异。
同时,地球的公转使得不同季节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特征也有重要影响。
自转使得地球形成了昼夜交替,这对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公转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例如,近赤道地区由于太阳直射,气候较热,而极地地区由于太阳斜射,气候较寒冷。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综上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和地理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和气候分布。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两个核心内容。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解析。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运动,其特点如下:1. 自转轴与地球轨道倾斜度: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不完全重合,两者之间存在倾斜,这一倾斜度决定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气候的差异。
2. 自转方向和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即从西向东旋转。
自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不同地区的自转速度会存在微小差异。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是指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天的长度,按照国际标准,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这种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交替和年份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是指地球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年的长度,按照国际标准,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3. 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每秒约30公里,这个速度使得地球保持着稳定的运动轨道。
三、地球倾斜对季节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倾斜产生的季节变化和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带来的气候变化与地球倾斜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1. 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不垂直,造成太阳直射区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从而导致不同季节的出现。
2. 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引起的气候变化:由于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
四、地球运动的意义地球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它还对地球形态、地理格局和生物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包括:1. 地球形态: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成为一个近乎球形的物体,同时也造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极地扁平化。
2. 地理格局:地球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的不同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和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高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高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而公转则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这两种运动共同造就了地球的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
第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比较恒定的,每天约为1670公里/小时,所以一天被划分为24个小时。
地球自转的结果是形成了昼夜交替。
当地球的一半面对太阳时,该地区就是白天;当地球的另一半背对太阳时,该地区就是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对生物的活动节律和人类的作息时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整个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地球不是直接沿着一个完美的圆形轨道公转,而是呈现出椭圆形。
这导致了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即地球轨道离心率的变化。
地球在轨道上的运动速度并不恒定,由于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在近日点处运动速度较快,在远日点处运动速度较慢。
地球的公转同样引发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轨道是具有倾斜角度的,这个角度为23.5度。
由于这个倾斜角度的存在,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有所变化,进而导致了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气候的区别。
当地球某一半的北极倾斜向太阳时,正处于夏季,而南半球则处于冬季;当地球某一半的南极倾斜向太阳时,正处于夏季,而北半球则处于冬季。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
这两种运动相互配合,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气候和季节等现象。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使得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有所变化,进而引发了四季的变化。
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运动和各种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高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的介绍。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和相关的现象。
地球运动知识点七年级

地球运动知识点七年级1.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这个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这个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23.5度,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能够接受到不同的太阳光照。
3. 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当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北半球就是夏季,而南半球就是冬季。
当北半球远离太阳时,北半球就是冬季,而南半球就是夏季。
4. 日食和月食: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导致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日食发生在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月食发生在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
5.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
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造成地球的形状不完全是球形。
6. 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轴线倾斜23.5度,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昼夜的交替。
地球的倾斜也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能够接受到不同的太阳光照。
7. 地球的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很快,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
8.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07,000公里。
地球的公转速度使得地球围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
9. 地球的卫星:地球有一个名为月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自转和公转。
月球是地球上唯一的卫星,它的运动对地球的潮汐产生了重要影响。
10. 地球的磁场:地球拥有一个磁场,它起到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地球的磁场也是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所依赖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围绕地轴)地球的公转(围绕太阳):
含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为365天)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视觉上出现日月
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
昼夜长短,四季变化,五带的
划分
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2、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