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配套练习题】
1.(1)地球绕不停地旋转的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3)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2.(1)走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也不的球体。

在统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而背着太阳的一半为。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3)晨昏线是半球和半球的分界线(圈),它由和构成。

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变
成的界线是昏线,是日落之处;逐渐由变成的界线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答案:
1.(1)地轴(2)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3)24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
2.(1)发光透明白昼黑夜(2)地球自转(3)昼夜晨线昏线白昼黑夜黑夜白昼。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气候与天气
自转引起的地球形状和地表温度 差异对气候和天气模式有重要影 响,进而影响农业、交通等人类
活动。
导航与定位
地球自转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如GPS)的精度和稳定性产生 影响,对现代导航和定位技术至
关重要。
在科学研究领域重要性
天文学
地球自转是天文学研究的 基础之一,有助于理解天 体运动规律和宇宙演化。
恒星日
以遥远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 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地球自转的
真正周期。
太阳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 需的时间,通常用于日常计时。
比较
恒星日略短于太阳日,因为地球在 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一个 太阳日内地球自转了稍多于一周。
傅科摆实验原理介绍
01
02
03
实验装置
一根长而重的金属杆,一 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摆动。
实验原理
地球自转使得傅科摆的摆 动平面相对于地面发生转 动,从而证明地球的自转。
观测结果
傅科摆的摆动平面在一天 内会相对于地面转动约 360度,从而验证了地球 的自转。
现代科技在观测中应用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01
利用卫星定位、激光测距等手段,精确测量地球上各点的位置
变化,从而推算出地球的自转参数。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
极昼极夜现象解释
极昼现象
在地球的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太阳始终在地 平线之上的现象,称为极昼。
极夜现象
同样在极地地区,也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称为极 夜。极昼和极夜现象在极地地区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因纬度高低而异。
04
地球自转观测方法和技术
恒星日与太阳日观测比较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昼夜交替、气候的变化等。

下面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由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观察星空时看到星星和太阳似乎是从东向西移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约每小时1667公里,而在极地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离地球自转轴最远,所以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地区离轴最近,自转速度最慢。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不断地旋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白天,而当太阳照射不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黑夜。

2. 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很多自然现象,例如风、水流动方向的影响就与地球自转有关。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略微扁球形状、离心效应等现象。

3. 大气环流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大气环流的产生。

地球上由于热力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大气环流。

而地球的自转则加重了大气环流的不规则性和多样性。

4. 天文现象地球的自转对于天文现象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自转使得星空和太阳看起来是从东向西移动的。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性1. 作为计时标准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地球自转成了计时的基本单位,也就是一天24小时的由来。

2. 影响气候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气候的季节变化,例如昼夜温差的产生、风向的变化等。

3.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稍微扁球形状,南北极相对赤道地区而言凸出。

这对地球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地球自转的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自转知识点

地球的自转知识点

地球的自转知识点下面是有关地球自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

我们通常将一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有60秒。

这是约定俗成的时间单位,是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的一种划分方式。

2.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也可以称为顺时针方向。

所以从地球外视角看,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向东移动。

3.受力原因:地球的自转是由于早期地球形成时的角动量守恒原理。

当地球形成时,原始云气由于重力作用逐渐聚集并发生坍缩,形成了旋转的地球。

当地球凝固后,其角动量就被保持了下来。

4.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为1670公里/小时。

在赤道上的速度最快,大约是每小时1670公里;在地球两极附近速度最慢,趋近于零。

5.时区的产生:由于地球自转所带来的不同,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

为了统一时间,在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正好涵盖15度的经度差。

当太阳经过该经度时,该时区的时间为正午。

6.引起地球形变:地球的自转也会导致地球出现类似椭球的形状,即地球的赤道半径要比两极半径长。

这种形变称为地球的赤道凸起。

7.时差和黄经:地球的自转也与天文学中的时差和黄经有关。

时差是指观察者的所在位置和,则是指在观察者所在地的天球上,太阳的位置。

8.自转的演变:地球的自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例如,地球的自转周期会因为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发生波动,使得地球自转周期略有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会通过间断性测量地球自转周期来监测这种变化。

9.季节的产生:地球的自转轴不是垂直于地球的公转轨道,而是倾斜的。

这导致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当北半球冬至时,北半球离太阳更远,因此气温较低。

当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离太阳更近,因此气温较高。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这决定了一天的划分和全球时区的产生。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是相对稳定的,但可能会因为一些微小的变化而波动。

地球自转也与地球形变和季节变化有关。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

-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它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

4.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极点的角速度为0。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

计算公式为v = ωr(v是线速度,ω是角速度,r是该点到地轴的距离)。

5.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 地方时。

- 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法,在西边用减法;经度差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方法为: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物体偏转方向。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

地球运动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自转以及地球轨道的倾斜导致的四季变化等现象。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本文将对地球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线上的旋转运动,其特点如下:1. 自转轴: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北极连接南极的一条线。

自转轴的向北倾斜大约23.5度。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我们通常以一天为单位计时。

3.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地球的西边看向东边,地球表面的东方是自转的顶点。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经度和地方时间的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其特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近似为椭圆形,我们称之为地球轨道。

地球轨道的形状与轨道上的位置对应了季节的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称为一年,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天。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固定的,平均每秒约为29.8公里。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周期性地变化。

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会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北移动,标志着春夏秋冬的变换。

三、地球轴的倾斜和地球的倾斜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轴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之间的夹角。

地球轴的倾斜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换。

1. 四季的变化:地球轴倾斜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2. 极昼和极夜:地球轴倾斜导致了北极圈和南极圈地区出现连续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极昼期间,该地区会连续24小时享受阳光;而在极夜期间,该地区将持续处于黑暗状态。

四、地球运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地球运动不仅影响着季节的变化,也对地球的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转动一周所需时间约24小时约365天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东西方时间的差异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春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

3,4,5月为春季。

2.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②夏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

6,7,8月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

9,10,11月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

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⑴五带的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⑵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⑶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⑷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除两极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为15°/时。

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证明地球自转
1.牙签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

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

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2.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

根据这种现象,人们分析射出的炮弹运动的方向,就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3.重力加速度法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地球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必然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证实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4.深井测量法
地球时刻不停自转,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而增加,物体自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

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5. 傅科摆
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____年发明的。

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

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

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

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

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

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
返摆动。

几小时后,摆动平面就偏离了原来画的参考线。

这是在摆锤下面的地面随着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摆动平面的旋转方向,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反时针的。

摆的旋转周期,在两极是24小时,在赤道上傅科摆不旋转。

在纬度40°的地方,每小时旋转10°弱,即在37小时内旋转一周。

显然摆线越长,摆锤越重,实验效果越好。

因为摆线长,摆幅就大。

周期也长,即便摆动不多几次(来回摆动一二次)也可以察觉到摆动平面的旋转、摆锤越重,摆动的能量越大,越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自由摆动。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____向____自转,出现了______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的时间相同
B. 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
C. 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
D. 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