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二、专业代码:610119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四、学制与学历:3年专科五、就业面向:可在各类与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物理网设备设计和制造、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系统集成和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物联网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的工作。
●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部、技术支持部、销售支持部…●应用物联网系统的企业:系统运维中心…●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IT企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研发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部…●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六、培养目标与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直接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线传感器、射频RFID等相关知识,能适应未来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及相关应用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研发与应用、网络设计与规划、信息安全防范等与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也可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联网本科专业。
2、培养规格:1.素质教育(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基本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3)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4)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5)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三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三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610119二、入学要求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三、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四、职业面向(一)就业岗位表1 职业面向表(二)发展通道通过企业调研以及学情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在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方向。
如图1所示,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的初始岗位为物联网网络布线工程师,发展岗位为物联网网络工程师、物联网安全工程师、物联网资深解决方案工程师;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的初始岗位为初级工程师,发展岗位为中/高级工程师、软件架构师、项目经理;嵌入式系统开发方向的初始岗位为嵌入式应用开发工程师,发展岗位为嵌入式linux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底层驱动工程师、嵌入式系统架构师。
图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发展通道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遵循“六个一”的办学理念,以“353”能力指标体系为目标,通过项目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赋予学习者一生持续成长所需的能力,培养具有“人文之素养、科学之方法、专门之特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单片机原理、linux操作系统原理、高级编程语言、RFID、传感器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知识,物联网工程组网布线、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技能,面向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参照教育部公布高职专业类教学国家标准,结合学院《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性意见》中表1“353”人才能力指标体系表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表述。
1.基本素养(1)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具有造梦、圆梦、做梦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塑造强健的体魄。
(5)传承和发扬中华“仁、义、礼、智、信、孝”等美德。
(6)养成“爱国、敬业、友善、勤奋”等良好的品行。
2.方法能力(1)思考能力:具备战略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大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了满足社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一、培养目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物联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3.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5. 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养规格1. 学术基础: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2. 专业核心知识:掌握物联网概述、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基本知识。
3. 实践技能: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
4. 跨学科知识:了解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述、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新专业申报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一)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造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二)岗位面向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主要有:1、物联网系统的安装、测试人员?2、物联网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3、物联网企业营销人员?4、物联网系统中相关产品的生产、测试人员?5、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维护、营销人员。
6、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技术员、网络设备售后技术服务员、Web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物联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满足传感器与无线射频识别(RFID)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传感网络(WSN)组建、调试、维修、维护;智能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软件开发;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专业能力1)掌握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标准。
?4)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高频微波、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5)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6)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通讯传输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7)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系统高级配置与维护; ?8)具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能够胜任网络管理员职务;9)具备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维护的能力,能够建设中小型企业网络;10)具有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11)能够从物联网设备、软件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2.方法能力(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获取技能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查找、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资料,编制简单技术文件的能力;(4)具有制订合理工作计划的能力。
2018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二、专业代码610119三、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五、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系统应用的中小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物联网工程建设公司、物联网应用开发公司及物联网设备生产企业等专业岗位,包括针对物联网项目实施技术、服务、管理岗位等,从事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实施工程师、物联网系统维护工程师等岗位的工作。
毕业生就业职业领域及主要工作岗位的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如表1所示。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物联网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系统建设维护等技能,在物联网产品开发、物联网工程建设、物联网系统应用等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物联网工程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系统维护等工作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物联网工程规划与实施、物联网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系统维护与管理及物联网产品生产与销售等岗位。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2)文化科技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专业素质掌握从事物联网项目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物联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物联网系统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数理与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4〕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及较高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意识。
〔5〕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完整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1.物联网工程技术员:传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岗位;传感设备的生产检测工作岗位;简单智能系统的应用岗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
2.物联网工程运营和管理人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岗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作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六、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2.基本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工作过程岗位(群)工作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RFID射频技术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JAVA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系统开发设备维护工程设计就业岗位销售员业务员提升岗位区域销售经理销售经理产品营销工程师终端产品推广工程师就业岗位程序员(物联网方向)程序构建员提升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硬工程师无线/射频开发工程师、就业岗位物联网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工程布线员提升岗位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售后维护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就业岗位设备操作员工程勘测员工程制图员提升岗位技术工程师应用系统方案架构师1.物联网工程数据库软件的应用能力2.物联网软件编程能力3.物联网软件维护能力1.沟通协调能力2.产品成本管理能力3.产品销售营销能力1.工程语言能力2.工程需求分析能力3.识别和选用常用元件、仪器及设备的能力4.物联网工程预算能力1.沟通协调能力2.组建和维护无线及有线网络的能力3.安装、调试和维护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物联网技术融合了计算机、通信、控制、传感、特种材料等多个学科,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着重于实践应用、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化视野。
第一,实践应用是学生培养的核心。
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这个专业而言,实践应用必不可少。
因为从理论到实践,往往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实践,贴近企业需求。
比如,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产学研合作、工程实训、创客课程以及相关竞赛的开展,都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综合应用多种技术的能力。
物联网技术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物联网设备硬件、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存储与处理等方面,也包括物联网智能系统软件、云计算等方面。
因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无论是硬件基础知识还是软件编程基础都要扎实。
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需要多学科交叉,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应用,才能为物联网行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第三,国际化视野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加剧。
物联网技术是全球性战略型产业,学生培养也要从国际化、全球化的角度出发。
比如,开设英语授课课程、国际交流项目、访问学者项目等,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国际化教育和竞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交际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最后,在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创新思维,使技能人才能够遵循诚信、创new和责任,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总而言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化视野,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为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RFID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国家专业代码:590129 校内专业代码:*****)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学分制管理,标准学制3年,弹性学制2—7年。
二、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面向物联网产业硬件产品制造行业,物联网软件开发、集成与服务行业,物联网平台运营服务行业(领域)企业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从事物联网产品生产与检测,物联网系统集成、调试、营运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开发助理等岗位工作任务,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岗位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范围、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四、人才培养规格1、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心态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具备通信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职业能力和知识具有电子通信基础知识、物联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相关设备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进行物联网设备生产与检测、物联网运行平台搭建、系统实施保证和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五、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6门:局域网组建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单片机及嵌入式技术、RFID 无线射频技术、多网互联与网关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设计。
六、职业基础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说明下面职业能力课程的说明重点体现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了“主要实践内容”),具体在课程设计、教材选用等方面都力求采用项目化的课程设置。
1. 物联网概论该课程是物联网技术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认识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EPC电子编码体系,认识物联网在精致农业、食品卫生、社会治安、智能楼宇、感知城市、智能交通、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生产监控、新型商务和医疗护理等众多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包括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物联网传输层技术、物联网网络层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修订)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二、专业代码: 610119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四、学制与学历: 3 年专科五、就业面向:可在各类与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物理网设备设计和制造、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系统集成和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物联网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的工作。
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部、技术支持部、销售支持部⋯应用物联网系统的企业:系统运维中心⋯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IT 企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研发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部⋯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六、培养目标与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直接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线传感器、射频 RFID 等相关知识,能适应未来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及相关应用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研发与应用、网络设计与规划、信息安全防范等与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也可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联网本科专业。
2、培养规格:1.素质教育(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基本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3)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4)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5)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能力要求(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3)具有 RFID 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4)具有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5)具有利用物联网管理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能力;(6)具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能力;(7)具有物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8)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七、职业证书。
物联网工程认证八、主要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嵌入式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网站开发的能力、网络配置与管理的能力。
同时具有射频识别与应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运用应用能力。
九、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技能训练课四个层面构成。
实施一条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个贯穿(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贯穿始终)、四个层面 +核心技能的课建设体系。
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技能服务,使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在深度、广度上得以全面提高,彰显专业特色,培养“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优秀高端综合能力型人才。
2、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及实践核心课程:(1)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本课程主要讲授 android 的界面开发及后台编程,让学生掌握 android 的安装与配置、各种布局以用于手机界面的布局、用户数据的存储、外设的调用、界面数据的更新、媒体的动画实现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完成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从而实现物联网云平台的设计。
本课程教学过程可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模式。
(2)C#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本课程主要讲授C#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WPF界面布局与控件、 WPF图形和多媒体开发、数据库操作、IO 操作、 构建 Web 应用程序、网络编程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完成一个综合的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教学过程必须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模式,前期必须开设C#程序设计基础。
(3)单片机与 C 语言程序设计本课程是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了此课程可以实现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硬件驱动设计,本课程主要掌握 CC2530 开发入门、并行 I/O 口、外部中断、定时 / 计数器、串口通信、 A/D 转换、看门狗、电源管理、 DMA、内部 Flash 读写、随机数生成器、 PWM控制等知识点,并利用这些知识点实现传感器节点的驱动设计,从而实现物联网感知层的设计。
此课程开设的前提必须开设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此课程必须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4)SQL数据库本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后期进行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的先行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 SQL Server 与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学习,掌握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 SQL编程、数据库的创建、数据的维护、查询、存储过程、函数及触发器的应用。
数据库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安全设置、游标的使用、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同时学会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对SQL Server 与数据库应用的学习,使得能存储、处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大量数据问题。
(5)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物联网的基础是无线传感网络,正是因为如此,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要求学生掌握检测技术基本知识、温度传感器应用、压力传感器应用、位移传感器应用、光传感器应用、气敏与湿敏传感器应用、速度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应用知识及相关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期必须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6)RFID识别技术该课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学习,使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RFID 的组成、使用的频率、电磁波的工作特点、天线、射频前端电路、编码与调制、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掌握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体系结构、中间件和标准体系等内容;掌握物联网 RFID 技术的具体应用。
同时也给出了 RFID系统中的安全和隐私、防碰撞、定位以及数据挖掘、应用中的实施、测试和故障分析等技术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射频识别(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与应用案例的理解。
该课程前期必须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物联网技术导论的相关课程。
(7)嵌入式 Linux 系统本课程学习嵌入式 Linux 系统开发技术的主要应用能力,包括 9 个方面,分别是构建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开发简单应用程序、开发设备驱动程序、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开发多线程程序、开发串口通信程序、开发多媒体程序、开发数据库程序和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每个项目以企业实战案例为主线,包含项目需求、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小结等主要环节。
培养学生将嵌入式技术应用到物联网系统的能力和开发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综合能力。
(8)Zigbee 技术及应用本课程主要讲授 ZigBee 协议的 zstack 协议栈和基于 cc2530 的 zigbee 芯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 zigbee 的基本概念,熟悉掌握 zigbee 技术原理、 zigbee 节点硬件设计、 cc2530 基础开发、 cc2530 无线射频、 zstack 协议栈分析和 zstack 协议栈应用开发。
通过实践使学生深入掌握 cc2530 的基础开发,以及zstack 协议栈的运行机制。
3、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1)教学进程表课课程序程课程名称类号代别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职业发展公2共与就业指导基3形势与政策教育础4大学生安全教育课5大学英语6大学语文7高等数学8大学体育9计算机应用基础必10 C 语言程序设计职修11计算机网络技术业课基12物联网技术导论础课13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14术 *15RFID 识别技术 *职16Java 程序设计业17C#程序设计能无线传感网络技18力术与应用课19SQL数据库 *20网页设计21嵌入式 Linux系按学期教学时数第一学第二学第三学年年年分配第第第第第第学以学实一二三四五六学分理论践学学学学学学历证时数教学教期期期期期期考代数学14141613试考周周周周5635602258358022302300√√√161160√√√24 1.5240√√√5635604643640411261120441146011422224032020√5632828456328284563282841126565644563282845632828484 4.542426643323246436404643323246433232464332324统 *C#物联网综合应22用系统开发 * 784.53939623 网络配置与管理 * 42 3 21 21 424Android 应用程 42321214序开发 *25单片机与 C 语言 42321214程序设计 *26Zigbee 技术及应42 32121 4用 *小计161288.5989 623 28 26 28 26按学期教学时数第一学第二学第三学年 年年 分配第第 第 第 第 第课课程序程程名称学 以 学实 一 二三四五六类课学分 理论 践 学学学学学学 号 代历 证 时 别码数教学教 期期期期期期考 代 数学14 14 1613试考周周周周1艺术类 36 2 36 选修课2 基础类36 2 363 技术类36 2 364自选 36 2 36小计108 6 108 0 0 0 0 0 统计数172094.5109762328262826《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由相关 1部门以讲座形式开设,不占周课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取以证代考,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为 说明2 准。
3 选修课要求在校须选至少三门课程且合格为准。
4* 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2)周数分配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合学期计内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周数课堂教学1414161357理论考试11114教学小计1515171461课程实训133411实践毕业实践171936教学小计1324171946法定长假1113入学教育与军训33其科技文化体育艺112他术节机动1111116小计52222114教学周数212021202120123寒暑假56565633合计262626262626156( 3)实训与实习课程实训及综合练习序号课程名称内容周数学期1物联网综合布线物联网工程布线112物联网的安装与配置物联网的安装、布线与22配置3射频识别仿真射频识别仿真12 4网站开发实训静态网站的开发13 5数据库实训班级数据库的设计136单片机综合实训单片机综合应用系统开14发7C#物联网实训物联网的软件开发24 8移动互联网开发智慧交通综合实训14合计10实习与综合实践序号实习内容周数学期1入学教育11 2军训21 3毕业顶岗实习实训285、 6 4毕业设计76 5毕业教育16合计39九、专业教学实施条件和教学建议1、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国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团队 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