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LMW-GS genes from a somatic hybrid introgression line II-12 betwe

合集下载

小麦DUS测试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分析

小麦DUS测试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分析

小麦DUS测试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分析作者:李群颜廷进张文兰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08期摘要:为了解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变化趋势,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77个小麦DUS测试品种及近似品种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

结果表明,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在三个位点上共检测出12个变异类型,发现共有17个不同的亚基组合类型。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其中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较高。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DUS测试;品质中图分类号:S5121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025-04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自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来,每年都有大批的小麦新品种参加品种的特异性(D)、一致性(U)和稳定性(S)测试。

DUS测试是植物新品种授权的重要前提条件。

高分子量谷蛋白是小麦胚乳储藏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关于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与小麦烘烤品质关系及其遗传变异小麦遗传演化与群体分化的研究[2~。

而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1]的规定,高分子量14]谷蛋白亚基(HMW-GS)是在必测性状不能区别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时,仍需进一步测试而选用的性状。

因此该性状主要用于测定品种的特异性。

本文结合小麦DUS测试工作,对一批小麦申请品种和相应近似品种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鉴定和数据分析,除为申请品种的特异性测试提供依据外,也为掌握目前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变化趋势、合理利用优质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008年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下达的小麦品种177个,包括申请品种79个(A),近似品种98个(B、C、D),主要为黄淮海地区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HMW-GS鉴定的对照品种为中国春(Null,7+8,2+12)、钱尼(2*,7+9,5+10)、4072(1,13+16,5+10)、烟优361(1,17+18,5+10),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研究室提供。

生物信息学中的序列相似性比对算法[1]

生物信息学中的序列相似性比对算法[1]

生物信息学中的序列相似性比对算法作者:陈伟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1.TaoJiang计算分子生物学前沿课题 20022.朱浩计算分子生物学导论 20033.M S Waterm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Biology:Maps,Sequences and Genomes 19954.E Hamori.J Ruskin H curves a novel method of representation of nucleotide series especially suited for long DNA sequences 1983an Randic.Majan Vracko.Nella Lers.Dejan Plavsic Novel 2-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DNA sequences and their numberical characterization 20036.M Randic.M Vracko.A Nandy.S.C.Basak On 3-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DNA primary sequence and their numerical characterization 20007.A Nandy A new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DNA sequence structure:I.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to Globin Genes 19948.A Nandy.P Nandy Graphical analysis of DNA sequences structure:Ⅱ.Relative abundance of nucleotides in DNAs,gene evolution and duplication 19959.A Nandy Graphical analysis of DNA sequence structure:Ⅲ.Indication of evolutionary disti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rons and exons 199610.M Randic.X F Guo.S C Basak On the Characterizat ion of DNA Primary Sequence by Triplet of Nucleic Acid Bases 200111.M A Gates A simple way to look at DNA 198612.P M Leong.S Morgenthaler Random walk and gap plots of DNA sequences 199513.M Randic.M Vracko.M Novic.M.V.Diudea QSPR/QSAR Studies byMolecular Descriptors 200114.Ping-an He.Jun Wang Characteristic sequences for DNA primary sequence 200215.M Randi.M Vracko.Nella Lets Dejanplavsc,Analysis of similarity Dissimilarity of DNAsequences based on novel 2-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200316.Bo Liao.Tianming Wang New 2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DNA sequences 2004(11)17.Chunxin Yuan.Bo Liao.Tianming Wang New 3-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DNA sequences and their numerical characterization 200318.Bo Liao.Tianming Wang Analysis of similarity of DNA sequences based on 3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200419.J T L Wang.K Z Zhang Identifying approximately common substructures in tree based on a restricted edit distance 200020.D Angluin Finding patterns common a set of strings 198021.W J Masek.h Faster Algorithm Computing string Edit Distances 198022.V Chratal.D Sankoff 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s of two random sequences 197523.D S Hirschberg h linear space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maximal common subsequences24.Huang X.Waterman M S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for restriction map comparison 199225.Martinez H M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finding repeats in molecular sequences 19831.学位论文何华DNA序列比对最大似然度进化模型2008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发现序列的功能,结构和进化信息的重要手段。

酰基转移酶和编码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发明专利]

酰基转移酶和编码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酰基转移酶和编码酰基转移酶的基因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J·C·斯蒂芬斯,G·S·格汉加斯
申请号:CN97195679.0
申请日:19970618
公开号:CN1224466A
公开日:
199907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基本上纯化的酰基转移酶,该酶具有催化形成糖酯的反应的功能。

本发明也提供了分离的编码酰基转移酶的基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葡萄糖的棕榈酰酯的方法,包括在催化有效量的酰基转移酶存在下将1-O-棕榈酰-β-D-葡萄糖与葡萄糖或与葡萄糖的棕榈酰部分酯反应。

申请人:科奈尔研究基金会公司
地址:美国纽约州
国籍:US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李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因突变体文库构建技术原理

基因突变体文库构建技术原理

基因突变体⽂库构建技术原理分⼦定向进化模拟⾃然选择过程,改变原有蛋⽩的氨基酸序列,以期获得具有功能的突变蛋⽩。

基因突变⽂库是DNA变体序列的组合,是基因合成、基因突变和定向进化研究相结合的产物。

基因突变⽂库已经越来越多地应⽤于研究领域,如⾼通量药物靶点筛选,蛋⽩质⼯程定向进化,合成多样性抗体库⽤来筛选⾼亲和⼒和特异性的变异抗体等。

丙氨酸扫描⽂库(Alanine Scan Library)通过⽤丙氨酸逐⼀取代每⼀个位置或关键位置的氨基酸,发现对蛋⽩功能、相互作⽤和形态具有重要功能的氨基酸残基。

随机突变⽂库(Randomized mutant libraries)凭借我们的基因合成技术,能够在合成DNA⽚段上⽣成多种形式的随机突变基因,实现可控的随机化。

体外⽂库合成技术能够引⼊具有可控灵活性的随机突变。

定点饱和突变⽂库通过对⽬的蛋⽩的编码基因进⾏改造,对不同位点的氨基酸分别进⾏19个氨基酸的替换,⽤于研究筛查功能性氨基酸残基。

应⽤领域筛选具有改良性状(⾼亲和⼒、特异性)的抗体、配体及受体等;⾃然界中现存的⽣物酶的催化功能或⾃然界中不存在的⽣物酶[1];DNA疫苗、蛋⽩表达、基因治疗;分⼦定向进化、研究蛋⽩质结构和功能关系、探讨基因调控机制等[2]。

参考⽂献[1] Williams G J, Domann S, Nelson A, et al. Modifying the stereochemistry of an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by directed evolu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 100(6): 3143-3148.[2] Wang T W, Zhu H, Ma X Y, et al. Mutant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directed molecular evolution[J].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2006, 34(1): 55-68.。

HMW-GS新基因的克隆与HMW-GS转基因沉默效应的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

HMW-GS新基因的克隆与HMW-GS转基因沉默效应的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

HMW-GS新基因的克隆与HMW-GS转基因沉默效应的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决定了小麦的面团加工特性和面包的质量。

然而,HMW-GS基因相对较大,克隆工作困难。

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展HMW-GS新基因的克隆工作,并探究其在小麦面筋质量形成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转基因方法,实现HMW-GS基因的沉默,研究其遗传效应及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本研究将为小麦品质改良及面包质量提高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HMW-GS新基因;克隆;转基因;沉默;品质1. 研究背景与意义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品质的好坏是影响小麦食品制作及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是决定小麦面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HMW-GS成为小麦品质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小麦遗传育种的重点之一。

HMW-GS基因中存在着多个等位基因,不同基因的组合与含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因此,对HMW-GS新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类研究,对于揭示HMW-GS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基因沉默技术为了解基因表达及功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小麦品质研究中,HMW-GS基因的沉默技术可用于探究该基因对小麦品质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小麦面筋形成及加工特性的影响。

2. 研究目的(1)克隆小麦HMW-GS新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预测,以及对其在小麦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2)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实现HMW-GS基因的沉默,并研究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探究其遗传效应。

3. 研究内容和方法(1)HMW-GS新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利用PCR技术,从小麦基因组中克隆HMW-GS新基因,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包括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功能预测、系统进化分析等。

(2)基因沉默:选取适当的小麦品种构建沉默载体,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将载体引入小麦,并筛选出成功转化的植株。

LMW-GS基因

LMW-GS基因

三、拟采取的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 1 、小麦DNA的提取; 、小麦DNA的提取; 2、 Glu-B3位点LMW-GS基因的PCR扩增、 Glu-B3位点LMW-GS基因的PCR扩增、 电泳检测及质粒提取; 电泳检测及质粒提取; 3、目的片断的分离与回收; 4、 Glu-B3位点LMW-GS基因与质粒的连接; Glu-B3位点LMW-GS基因与质粒的连接; 5、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及阳性结果的筛 选;
② ③ ④ ⑤ ⑥
混合物冷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混合物冷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轻轻地 颠倒混匀,使管内混合物成乳浊液,室温下5000转离心 颠倒混匀,使管内混合物成乳浊液,室温下5000转离心 10min分相。 10min分相。 移上清液至另一支新的EP管中,加入1/100体积RNase 移上清液至另一支新的EP管中,加入1/100体积RNase 贮液,颠倒混匀。37度保温30min. 贮液,颠倒混匀。37度保温30min. 加入0.7体积的异丙醇,仔细混匀,室温放置15min,沉淀 加入0.7体积的异丙醇,仔细混匀,室温放置15min,沉淀 DNA。 DNA。 用一玻璃钩出,并转移至一装有5ml76%乙醇、0.2mol/l 用一玻璃钩出,并转移至一装有5ml76%乙醇、0.2mol/l 乙酸钠的干净离心管中,冰上放置20min,然后转入一装 乙酸钠的干净离心管中,冰上放置20min,然后转入一装 有5ml70%乙醇的离心管中,冰上旋转5min. 5ml70%乙醇的离心管中,冰上旋转5min. 将DAN转移至一干净管中,空气干燥15min,溶于尽可 DAN转移至一干净管中,空气干燥15min,溶于尽可 能少的TE缓冲液中(多可达5ml,视DNA的量和纯度而 能少的TE缓冲液中(多可达5ml,视DNA的量和纯度而 定),若要使DNA加速溶解并除去其中残留的DNase活 定),若要使DNA加速溶解并除去其中残留的DNase活 性,可65度水浴加热10min, 性,可65度水浴加热10min,4度贮存。

丝状真菌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丝状真菌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程度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卷),期】2001(022)001
【摘要】丝状真菌是一种很重要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本文综述了该系统转化,整会,糖基化以及蛋白分泌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程度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9博,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6
【相关文献】
1.丝状真菌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J], 刘瑞;
2.异源蛋白在丝状真菌中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J], 王春丽;朱凤妹
3.锌指蛋白在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基因表达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J], 杨帆;王娟
4.丝状真菌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研究进展 [J], 钟耀华;王晓利;汪天虹
5.丝状真菌异源蛋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J], 姜天一;朱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子堆积——影响固态有机小分子力响应发光行为的关键因素

第42卷第3期2021年3月发光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Vol.42No.3Mar.,2021文章编号:1000-7032(2021)03(283-13分子堆积——影响固态有机小分子力响应发光行为的关键因素李爱森1,王金凤2,李振(1.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福建福州350207;2.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72;3.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扌摘要:力刺激响应型有机发光小分子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在信息加密、光学存储、压力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相关发光特性并不只来源于单分子结构,更与分子聚集态不同的堆积模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调控分子堆积模式是获得功能化发光材料的关键。

本文主要从力致变色和力致发光材料体系岀发,概述了几种调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策略,突岀强调了分子堆积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具有新颖发光特性的发光材料提供了研究思路,希望促进有机发光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外力;力致变色;力致发光;分子堆积;分子间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O482.31文献标识码:A DOI;10.37188/CJL.20200354Molecular Stacking一Key Factor in Mechanical-responsive Luminescent Behaviors of Solid Organic Small MoleculesLI Ai-sen1,WANG Jin-feng2,LI Zhen1,2,3*(1.Joint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Tianjin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Campus qf Tianjin University,Fuzhou350207,China;2.Institute of Molecular Aggregation Scienc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3.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lizhentju@Abstract:Mechanical-responsive organic luminogen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in­formation encryption,optical storage,pressure sensors,etc.due to their unique luminescent proper­ties,and have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Their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re not only derived from the single-molecule structure,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stacking modes of molecular aggregates.Therefore,how to control the molecular stacking mode becomes a key issue for obtaining functional luminescent materials.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material system of mechano-chromism and mechanoluminescence,outlines several strategies to regulate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and highligh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lecular stacking and luminescent performance, which paves a new way to design novel luminescence materials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Key words:external force;mechanochromism;mechanoluminescence;molecular stacking;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收稿日期;2020-11-22;修订日期;2021-01-24基金项目:天津大学启动经费资助项目Supported by Start-up Funds for Tianjin University284发光学报第42卷1引言有机发光小分子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分子聚集体。

在耐热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

2020????01????001????特约综述????洪泂?博士?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至2008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年4月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人才引进?主要从事耐热微生物的代谢工程和dna高通量合成技术研究?主持了973863子课题各一项和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nucleicacidsresearchmetabolicengineeringbioresouretechnology和microbialcellfactorie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申请专利14项?其中8项获得授权?在耐热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王冬梅?洪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26摘要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具有耐高温高生长速率可利用广泛的碳源等优点?作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宿主菌有很大优势?野生型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生产菊糖酶乙醇苯乙醇及乙酸乙酯等产品上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作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可对该酵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其遗传操作系统包括宿主菌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和基因敲除方法也逐渐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平台通过工程改造构建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具有了一定的高效生产重组蛋白乙醇木糖醇乳酸果糖虾青素等产品的能力?但是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在多种碳源的共利用抑制物耐受高浓度底物和产物的耐受等方面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关键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耐热?微生物细胞工厂中图分类号q939
yeast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WANG Dong ̄meiꎬ HONG Jiong
( School of Life Sciencesꎬ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ꎬ Hefei 230026ꎬ China)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研究进展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研究进展虎梦霞【摘要】对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分类、结构与功能、遗传多样性、分子鉴定与基因克隆及其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分析了中国小麦品种LMW-GS的分布状况及其小麦改良的方向。

%In the review, we present a simple overview on 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including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genentics and polymorphism,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gene clone, and its correlation. We also analyze LMW-GS subunits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wheat cultivar and their improving directions.【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小麦;加工品质;LMW-GS;研究进展【作者】虎梦霞【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是小麦麦谷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麦谷蛋白总量的60%,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LMW-GS多态性丰富,结构复杂,与醇溶蛋白分子量相近,分离难度大,对小麦品质的贡献程度难以准确评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拓展[1];另外,由于LMW-GS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互作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准确评价HMW-GS对小麦加工品质的作用,如HMW-GS亚基组成相同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非常大,甚至含有优质亚基5+10、17+18和2*等的材料不总是优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