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导语】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与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曾经的珍爱,而是灵魂中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慢慢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或关怀,而是一种顽强不屈的自助。

你若不爱自己,没谁可以帮你。

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你正在奋斗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一】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必修一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必修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睢(zì suī)肥腴(féi yú)腥膻(xīng shān)B. 筚路(bì lù)寒噤(hán jìn)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C. 蕴藉(yùn jiè)狰狞(zhēng níng)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D. 殚掠(dān lüè)独辟蹊径(dú pì xī jìng)蜷缩(quán s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B.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D. 他的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词语中,与“薪火相传”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代代相传B. 世世代代C. 传承不息D. 世代相传4. 下列诗句中,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为主线。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该书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该书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名句中,出自《离骚》的是:()7. 下列名句中,出自《赤壁赋》的是:()8. 下列名句中,出自《滕王阁序》的是:()9. 下列名句中,出自《劝学》的是:()10. 下列名句中,出自《过秦论》的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高一上册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上册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xùn)恣意(zì yì)憾事(hàn shì)B. 突兀(wù)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沦落(lún luò)C. 嫉妒(jí dù)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祛魅(qū mèi)D. 恍若(huǎng ruò)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遁形匿迹(dùn xíng nì 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突出。

B. 由于天气突变,导致原定的活动推迟。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D.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

”他兴奋地说。

B. “您放心,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任务。

”他坚定地说。

C. “这个问题很难,我们需要集思广益。

”他诚恳地说。

D. “这部电影很感人,你看过吗?”他好奇地问。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她的绘画作品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

C. 他的文章条理清晰,论述有力,引人入胜。

D.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感到惋惜。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变换后:他的成绩取得了优异。

B. 原句:这本书很有趣。

变换后:这本书有趣。

C. 原句:他学习了很长时间。

变换后:他学习很长时间。

D. 原句:我每天都去图书馆。

变换后:每天我去图书馆。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 选择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荡漾(yàng)羸弱(léi)吮吸(shǔn)B. 嗔怪(chēn)坎坷(kǎn)蓦然(mò)C. 厄运(è)诅咒(zǔ)倔强(jiàng)D. 笑靥(yè)翘首(qiáo)恪守(k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我国各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经过多次演练,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疏散迅速有序。

D. 他详细解说了这个问题的所有细节及其与其他问题的关系。

3. 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她从不骄傲自满,总是待人接物诚惶诚恐。

B. 他不顾自己重病,依旧投身于工作,这种精神真是废寝忘食。

C. 在比赛中,他破釜沉舟,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D. 这场比赛的胜利,是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结果。

4. 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6分)1. 《红楼梦》作者是_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

2. 《史记》是由_________(人名)撰写的,采用的体例是_________。

3. 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中,收入了多篇感怀母亲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 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5分)1.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3.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5.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 《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

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淋漓尽致(lín)B. 妄自菲薄(fěi)C. 畸形(jī)D. 拈轻怕重(niā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也在大幅度增长。

B. 学校的操场周围,原来种着各种树木,现在却都砍掉了。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从下周开始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位科学家严谨治学,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把听众都吸引住了,真是声情并茂。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C. 这本书写得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D. 她听了我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采纳。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长城,中国的象征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2.1万千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长城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各国为了防御敌国的侵略,修筑了许多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国防,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

长城的结构复杂,主要由城墙、敌楼、关隘、烽火台等组成。

城墙高约6~8米,宽约5~6米,用砖石、土石等材料建成。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的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按照法律和契约来处理人际关系;礼俗社会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来处理人际关系。

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靠礼俗来维持秩序的。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律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马”?A. 马B. 犬C. 牛D. 羊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包括?A. 风、雅、颂B. 风、赋、比C. 赋、比、兴D. 风、雅、赋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学而时习之C. 三人行必有我师D. 以上皆是4. 下列哪个诗人是唐代“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5.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中的“风”是指民间歌谣。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名句。

(×)3. “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4.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形式。

(√)5.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不积跬步,无以至______。

”(千里)2.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司马迁)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_。

”(汗青)4.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

(李白)5.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______。

(《论语》)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诗经》的三个主要部分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唐代“诗仙”李白的三首著名诗作。

3.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4. 请解释“楚辞”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5. 请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的意义。

2. 请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3. 请解释“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

4. 请解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义。

5. 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庐山谣》中李白的情感和意境。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祈祷杞人忧天稽首乞哀告怜B.魁梧发聋振聩窥探揆情度理C.缉私放荡不羁跻身反唇相讥D.饼铛瞠目结舌嗔怪称孤道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卓见真知卓见疾驶疾风劲草B.消灭销声匿迹滂沱气势滂礴C.冒犯贸然行动呼吁长吁短叹D.淡薄淡泊明志辕马心辕意马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在欧元区的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2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群众来信,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作出答复。

3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择要而是 /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写议论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否则就只能是隔靴搔痒。

B.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商讨他拟定的语文研究学习实施方案,他洞若观火,对方案作了很多修改。

C.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柳暗花明的。

D.我们写一篇文章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定是来自命不凡的,否则就根本不会动笔了。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6.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就想到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24分)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给.予(jǐ)粘.性(nián)不啻.(dì)百舸.争流(gě)B.摭.拾(zhé)抹煞.(shā)偌.大(ruò)锲.而不舍(qiè)C.绚.丽(xuàn)吮.吸(yǔn)啮.噬(niè)恪.尽职守(kè)D.干瘪.(biě)慰藉.(jiè)巷.道(hàng)屏.气凝神(bǐng)⒉下列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缅干预琐碎汗流浃背B.部署戕害跋涉势不两立C.遨游犄角麻痹举其不定D.目炫耗废逻辑掎角之势⒊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B.近日,高速交警执勤时,查获了一辆非法运输鞭炮的校车,谁知面对交警的询问,司机却不以为然....。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青春是可爱的,希望你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就会满足、快乐。

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名家堂”将在毛泽东文学院开讲,韩少功为听众带来了主题为“文学在数码时代的变与不变”的演讲。

B.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一直在医学边缘上行走,《红处方》、《预约死亡》与《血玲珑》,在各种医学角度传达着对生命的关切与对死亡的审视。

C.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D.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是因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造成的。

析病句一般有三个步骤:⒌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劝.学(勉励)或不.焉(不要)不耻.相师(以……为耻)是故圣益圣.(圣明)B.师说.(一种文体)虽有.槁暴(同“又”)其曲中.规(中间)小.学而大遗(指“句读”)C.用心一.也(专一)而闻者彰.(清楚)无.长无少(无论)吾从.而师之(跟从)D.假.舟楫者(借助)今之众人..(许多人)非能水.也(游水)君子生.非也(同“性”天赋)⒍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乎:生乎.吾前叫嚣乎.东西B.其:其.皆出于此乎余嘉其.能行古道C.而:蟹六跪而.二螯吾尝终日而.思矣D.乃:爱祭无忘告乃.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⒎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句读之不知 B.不拘于时C.居庙堂之高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⒏下列对有关所学文本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词人和他的战友们,这是一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B.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江河、北岛、顾城、舒婷等人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C.在论证观点时,《劝学》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师说》则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荀子认为学习的人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二、语言运用(7分)⒐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比喻恰当。

(3分)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

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年老了却依然年轻。

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如,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气蓬勃”。

第三空与前句构成比喻。

⒑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小题2】下列能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组是(3分)①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③其辞多叙裴度事④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⑤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⑥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A.②③⑤ B.①④⑥C.①②⑤ 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

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

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及《师说》中的句子。

(10分)⑴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3分)⑵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4分)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⑴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

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小题3】⑶借助注释,联系背景。

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小题4】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四、古诗词鉴赏(10分)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3分)【小题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

(3分)【小题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久别”可领悟“长久的思念”,“孤舟”可体会“关切”;“忆”,看出多年不见,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小题2】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小题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小题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小题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小题6】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题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荀子《荀子·解蔽》)【答案】【小题6】只争朝夕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书朱湘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

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

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

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

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硃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硃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

还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

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

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硃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