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4课件:第1章-1.3-第1课时-公式二、公式三和公式四-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4课件:第1章-1.3-第1课时-公式二、公式三和公式四-

α+cos 2
α2-1=m22-1.]
(2)[解] ∵cos(α-75°)=-13<0,且 α 为第四象限角,
∴sin(α-75°)=- 1-cos2α-75°
=-
1--132=-2 3 2,
∴sin(105°+α)=sin[180°+(α-75°)]
=-sin(α-75°)=2
2 3.
1.例 3(2)条件不变,求 cos(255°-α)的值.
sin2α-75°+cos2α-75°=1,
由csoinsαα--7755°°=-5,
解得sinα-75°=-52626, 或
cosα-75°=
26 26
sinα-75°=5 2626,
(舍)
cosα-75°=-
26 26 .
所以sin(105°+α)=sin[180°+(α-75°)]
=-sin(α-75°)=5
(1)1 [cos-siαntπa-nα7π+α=cos αstainnαπ+α=cossαin·tαan α=ssiinn αα= 1.]
(2)[解] 原式=[-sinα+-1c8o0s°α]·c·soisn1α80°+α =sinα+1s8in0°αccoossα180°+α =-ssininααc-oscαos α=1.
[探究问题] 1.利用诱导公式化简 sin(kπ+α)(其中 k∈Z)时,化简结果与 k 是否有关? 提示:有关.因为k是奇数还是偶数不确定. 当k是奇数时,即k=2n+1(n∈Z),sin(kπ+α)=sin(π+α)=-sin α; 当k是偶数时,即k=2n(n∈Z),sin(kπ+α)=sin α.
明确三角函数式化简的原则和方向 1切化弦,统一名. 2用诱导公式,统一角. 3用因式分解将式子变形,化为最简.

2014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章末归纳总结ppt课件

2014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章末归纳总结ppt课件
[答案] C
第22页,共60页。
第一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4
[规范解答] ∵f(x)·cosx<0,
∴fcoxsx><00,, 0<x<3,
fx<0, 或cosx>0,
0<x<3.
由图可知,当 f(x)>0 时,1<x<3;当 f(x)<0 时,0<x<1.
第16页,共60页。
第一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4
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及同角关系式 化简求值
[例 2] 记 cos(-80°)=k,那么 tan100°=( )
A.
1-k2 k
B.-
1-k2 k
C.
k 1-k2
D.-
k 1-k2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4
6.研究函数y=Asin(ωx+φ)和y=Acos(ωx+φ),学会了作 函数图像的五点法和平移伸缩变换法,加强了对函数图像和性 质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7.通过学习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增强了用三角函数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12<kπx+<3π2,<x<2kπ+32πk∈Z,
0<x<1, 或2kπ-π2<x<2kπ+π2k∈Z.
∴π2<x<3 或 0<x<1,故选 C.
第23页,共60页。
第一章 章末归纳总结

必修四数学第一单元ppt课件ppt

必修四数学第一单元ppt课件ppt

团队协作
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 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 法。
三角函数
02
正弦函数
01
定义
正弦函数是函数y=sin(x)(x∈R)
03
02
图像
一个周期的图像是全域性的,且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 的图像是上升的,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图像是下降 的
性质
具有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
余弦函数
定义
余弦函数是函数y=cos(x)(x∈R)
性质
03
具有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比较
三种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最 值等特征的比较
应用举例:三角函数在物理、工 程等领域的应用举例
03
向量
向量的定义和表示
定义
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一 条有方向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 度表示大小,方向表示向量的方 向。
图像
一个周期的图像是全域性的,且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像是下 降的,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图像是上升的
性质
具有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
正切函数
定义
01
正切函数是函数y=tan(x)(x≠kπ+π/2,k∈Z)
图像
02
一个周期的图像是全域性的,且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图像
是上升的,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图像是下降的
导数定义为函数值的变化率,即函数在某一点的斜率。导数 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极限、求导公式等。导数的应用包括研究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
导数的应用
总结词
导数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速度和加速度问题等。
详细描述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中可以用来解决速度和加速度问题,在经济学中可 以用来解决最优化问题等。导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并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 具。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_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_三角函数

第一章 三角函数一、基础知识点总结⎧⎪⎨⎪⎩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 k k αα⋅+<<⋅+∈Z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Z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 k αα=⋅+∈Z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 k ββα=⋅+∈Z4、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5、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α=.6、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 7、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2C r l =+,21122S lr r α==.8、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r =>,则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 x xα=≠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10、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11、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2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sin 2tan cos ααα=sin sin tan cos ,cos tan αααααα⎛⎫== ⎪⎝⎭.12、函数的诱导公式:()()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5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二 、三角函数伸缩平移变换函数 sin()y A x k ωϕ=++的图象与函数sin y x =的图象之间可以通过变化A k ωϕ,,,来相互转化.A ω,影响图象的形状,k ϕ,影响图象与x 轴交点的位置.由A 引起的变换称振幅变换,由ω引起的变换称周期变换,它们都是伸缩变换;由ϕ引起的变换称相位变换,由k 引起的变换称上下平移变换,它们都是平移变换. 既可以将三角函数的图象先平移后伸缩也可以将其先伸缩后平移. 变换方法如下:先平移后伸缩sin y x=的图象ϕϕϕ<−−−−−−−→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长度得sin()y x ϕ=+的图象()ωωω−−−−−−−−−→横坐标伸长(0<<1)或缩短(>1)1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 得sin()y x ωϕ=+的图象()A A A >−−−−−−−−−→纵坐标伸长(1)或缩短(0<<1)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 得sin()y A x ωϕ=+的图象(0)(0)k k k ><−−−−−−−→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得sin()y A x k ϕ=++的图象.先伸缩后平移sin y x=的图象(1)(01)A A A ><<−−−−−−−−−→纵坐标伸长或缩短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sin y A x=的图象(01)(1)1()ωωω<<>−−−−−−−−−→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 得sin()y A x ω=的图象(0)(0)ϕϕϕω><−−−−−−−→向左或向右平移个单位得sin ()y A x x ωϕ=+的图象(0)(0)k k k ><−−−−−−−→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得sin()y A x k ωϕ=++的图象. 例1 将sin y x =的图象怎样变换得到函数π2sin 214y x ⎛⎫=++ ⎪⎝⎭的图象.解:(方法一)①把sin y x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得πsin 4y x ⎛⎫=+ ⎪⎝⎭的图象;②将所得图象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12,得πsin 24y x ⎛⎫=+ ⎪⎝⎭的图象;③将所得图象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π2sin 24y x ⎛⎫=+ ⎪⎝⎭的图象;④最后把所得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π2sin 214y x ⎛⎫=++ ⎪⎝⎭的图象.(方法二)①把sin y x =的图象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2sin y x =的图象;②将所得图象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12,得2sin 2y x =的图象;③将所得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8个单位长度得π2sin 28y x ⎛⎫=+ ⎪⎝⎭的图象;④最后把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π2sin 214y x ⎛⎫=++ ⎪⎝⎭的图象.说明:无论哪种变换都是针对字母x 而言的.由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8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πsin 28y x ⎛⎫=+ ⎪⎝⎭而不是πsin 28y x ⎛⎫=+ ⎪⎝⎭,把πsin 4y x ⎛⎫=+ ⎪⎝⎭的图象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12,得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πsin 24y x ⎛⎫=+ ⎪⎝⎭而不是πsin 24y x ⎛⎫=+ ⎪⎝⎭.对于复杂的变换,可引进参数求解.例2 将sin 2y x =的图象怎样变换得到函数πcos 24y x ⎛⎫=- ⎪⎝⎭的图象.分析:应先通过诱导公式化为同名三角函数.解:ππsin 2cos 2cos 222y x x x ⎛⎫⎛⎫==-=- ⎪ ⎪⎝⎭⎝⎭,在πcos 22y x ⎛⎫=- ⎪⎝⎭中以x a -代x ,有ππcos 2()cos 2222y x a x a ⎡⎤⎛⎫=--=-- ⎪⎢⎥⎣⎦⎝⎭.根据题意,有ππ22224x a x --=-,得π8a =-.所以将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8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函数πcos 24y x ⎛⎫=- ⎪⎝⎭的图象.练习1、要得到函数y=2cos (x+)sin (﹣x )﹣1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cos2x 的图象( )A 、向左平移个单位B 、向右平移个单位C 、向右平移个单位D 、向左平移个单位 2、将函数y=3sin (2x+θ)的图象F 1按向量平移得到图象F 2,若图象F 2关于直线对称,则θ的一个可能取值是( )A 、B 、C 、D 、3、将函数的图象按向量平移,得到y=f (x)的图象,则f(x)=()A、 B、C、 D、sin(2x)+34、把函数y=(cos3x﹣sin3x)的图象适当变化就可以得到y=﹣sin3x 的图象,这个变化可以是()A、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B、沿x轴方向向左平移C、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D、沿x轴方向向左平移5、为了得到函数y=的图象,可以将函数y=sin2x的图象()A、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6、把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然后把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则所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A、 B、C、 D、1、D2、A3、D .4、D .5、A .6、D14、函数()()sin 0,0y x ωϕω=A +A >>的性质: 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 ; ;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函数()sin y x ωϕ=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ax min 12y y A =-,()max min 12y y B =+,()21122x x x x T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R,2x x k k ππ⎧⎫≠+∈Z ⎨⎬⎩⎭补充知识点:三角恒等变换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sin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升幂公式2sin 2cos 1,2cos 2cos 122αααα=-=+⇒降幂公式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αα=-第二章 平面向量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17、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③00a a a +=+=.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18、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baC BAa b C C -=A -AB =B19、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①a a λλ=;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②()a a a λμλμ+=+;③()a b a b λλλ+=+.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0b b ≠共线.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当时,就为中点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四:1.1.1《任意角》 PPT课件 图文

高中数学必修四:1.1.1《任意角》 PPT课件 图文

精讲领学
例题1 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并把S中在 360~720范围的角写出来.
( 1 ) 6 0 ;( 2 ) 2 1 ;( 3 ) 3 6 3 1 4
解: ( 1 ) S {| k 3 6 0 6 0 , k Z }300,60,420
( 2 ) S {| k 3 6 0 2 1 , k Z }21,339,699
2、下列角中终边与330°相同的角是( ) A.30° B.-30° C.630° D.-630°
3、把-1485°转化为α+k·360° (0°≤α<360°, k∈Z)的形式是( ) A.45°-4×360° B.-45°-4×360° C.-45°-5×360° D.315°-5×360°
反馈固学
1.1.1 任意角
第一课时
(1)推广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 (3)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 (4)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思考:那么工人在拧紧或拧松螺丝时,转动的角度 如何表示才比较合适?
逆时 针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于90°的角是锐角 B.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C.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D.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5:任意两个角的数量大小可以相加、相减.
例如50°+80°=130°, 50°-80°=-30°, 你能解释一下这两个式子的几何意义吗?
130°是以50°角的终边为始边,逆时针旋转80°所成的角. -30°是以50°角的终边为始边,顺时针旋转80°所成的角.
注3:(1) 为任意角 (2) k Z这一条件必不可少;
(3)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终边相等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0的整数倍.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章节归纳梳理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章节归纳梳理ppt课件

2sin 2 sin 2sin cos cos 2sin 2 sin 2sin 1 cos 1 2sin 1 sin tan
若 17 ,
6 1 1 则 f ( 17 ) 17 6 tan( ) tan(3 ) 6 6 1 1 3. 3 tan 6 3
三角函数的图像
对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几点认识 本章在必修一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画法的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了三角函数图像的画法,完善了函数图像的画法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描点法.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式研究未知函数的图像 特征. (2)利用性质画简图,对于熟悉的函数可直接根据特殊点、线 画简图.如“五点法”“三点二线法”等.
【审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诱导公式和因式分解的 方法化简求值.
【规范解答】f 2sin cos cos
2sin 2 sin( )

2sin cos cos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理解
和应用
(1)理解方法:借助单位圆,根据角终边的对称性和三角函数 的定义理解. (2)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应用方法:用诱导公式一方面可化任意角为0°~90°的 角,另一方面可实现正弦与余弦之间的互化.因此在应用诱导 公式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当选择公式.
4
小的θ 值是( (A)
3 4
) (B)
4
(C)
4
(D)
3 4
(2)已知角α 的终边与角-330°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则其中 绝对值最小的角α 是_______. 【审题指导】(1)解答的关键是判断出θ与

必修4 数学最全 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必修4 数学最全 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4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函数§1.1.1、任意角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Z k k ∈+=,2παββ.§1.1.2、弧度制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2、 rl =α. 3、弧长公式:R Rn l απ==180.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π.§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xyx y ===αααtan ,cos ,sin 2、 设点(),A x y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α= 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4、 特殊角0°,30°,45°,60°,§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2、 商数关系:αααcos sin tan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Z k ∈)1、 诱导公式一: ()()().tan 2tan ,cos 2cos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 2、 诱导公式二: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3、诱导公式三: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αα-=-=--=- 4、诱导公式四: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5、诱导公式五: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6、诱导公式六: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sin y x =在[0,2]x π∈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30010-12022ππππ(,)(,,)(,,)(,,)(,,).§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1.5、函数()ϕω+=x A y sin 的图象 1、对于函数:()()sin 0,0y A x B A ωφω=++>>有:振幅A ,周期2T πω=,初相ϕ,相位ϕω+x ,频率πω21==Tf .2、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sin y A x B ωϕ=++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① 先平移后伸缩:sin y x = 平移||ϕ个单位 ()sin y x ϕ=+(左加右减)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ϕ=+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ϕ=+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② 先伸缩后平移:sin y x =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sin y A x ωϕ=+平移||B 个单位()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πω=. 对于sin()y A x ωϕ=+和cos()y A x ωϕ=+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求函数sin()y A x ωϕ=+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2x k k Z πωϕπ+=+∈与()x k k Z ωϕπ+=∈解出x 即可.余弦函数可与正弦函数类比可得.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max min 2A =,max min2y y B +=. ω要根据周期来求,ϕ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记住15°的三角函数值:§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5、()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6、()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 12sin cos sin 2ααα=. 2、ααα22sin cos 2cos -=1cos 22-=α α2sin 21-=. 变形如下:升幂公式:22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αα⎧+=⎪⎨-=⎪⎩ 降幂公式:221cos (1cos 2)21sin (1cos 2)2αααα=+=-⎧⎪⎨⎪⎩ 3、ααα2tan 1tan 22tan -=.4、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ααα-==+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2、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第二章:平面向量§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2、 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2++.§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⑴= ⑵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λ=.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y x y x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⑵()2121,y y x x --=-, ⑶()11,y x λλλ=, ⑷1221//y x y x =⇔.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AB --=.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222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33321321,y y y x x x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θ=⋅.2、 在θcos .3、 2=.4、=.5、 0=⋅⇔⊥.§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2211,,,y x y x ==,则:⑴2121y y x x b a +=⋅2121y x +=⑶121200a b a b x x y y ⊥⇔⋅=⇔+= ⑷1221//0a b a b x y x y λ⇔=⇔-=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212y y x x -+-=.3、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2cos a b a bx θ⋅==+4、点的平移公式平移前的点为(,)P x y (原坐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 x y '''(新坐标),平移向量为(,)PP h k '=,则.x x hy y k '=+⎧⎨'=+⎩函数()y f x =的图像按向量(,)a h k =平移后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 k f x h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知识链接: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许多知识可由平面向量的知识类比而得.下面对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证明,求值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⑴.直线的方向向量:若A 、B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则AB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⑵.平面的法向量:若向量n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如果n α⊥,那么向量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⑶.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③求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123123(,,),(,,)a a a a b b b b ==. ④根据法向量定义建立方程组00n a n b ⎧⋅=⎪⎨⋅=⎪⎩.⑤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得平面α的法向量. (如图)2 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l ∥2l ,只需证明a ∥b ,即()a kb k R =∈. 即:两直线平行或重合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⑵线面平行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0a u ⋅=. 即: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在平面外②(法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 ⑶面面平行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u v λ=. 即:两平面平行或重合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 3、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的垂直关系 ⑴线线垂直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2l l ⊥,只需证明a b ⊥,即0a b ⋅=. 即: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⑵线面垂直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a u λ=.②(法二)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内的两个相交向量分别为m n 、,若0,.0a m l a n α⎧⋅=⎪⊥⎨⋅=⎪⎩则 即: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不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都垂直. ⑶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0u v ⋅=. 即:两平面垂直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4、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 ,C 与B ,D 分别是,a b 上的任意两点,,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AC BD AC BDθ⋅=⑵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②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ϕ, 则θ为ϕ的余角或ϕ的补角 的余角.即有:cos s .ina ua uϕθ⋅==①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如图:②求法:设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再设m n 、的夹角为ϕ,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二面角θ为m n 、的夹角ϕ或其补角.πϕ- 根据具体图形确定θ是锐角或是钝角: ◆如果θ是锐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 如果θ是钝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5、利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⑴点Q 到直线l 距离若Q 为直线l 外的一点,P 在直线l 上,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b =PQ ,则点Q 到直线l 距离为1(||||h a b a =⑵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若点P 为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等于MP 在法向量n 方向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cos ,d MP n MP =n MP MP n MP⋅=⋅n MP n⋅=⑶直线a 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各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知,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求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即转化为点面距离.即.n MP d n⋅=⑷两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距离利用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将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求点面距离.即.n MP d n⋅=⑸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中数学必修四 知识梳理 10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上投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⑴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推理模式:,,PO O PA A a PA a a OA αααα⊥∈⎫⎪=⇒⊥⎬⎪⊂⊥⎭概括为:垂直于射影就垂直于斜线.⑵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概括为:垂直于斜线就垂直于射影.7、三余弦定理设AC 是平面α内的任一条直线,AD 是α的一条斜线AB 在α内的射影,且BD ⊥AD ,垂足为D.设AB 与α (AD)所成的角为1θ, AD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 AB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8、 面积射影定理已知平面β内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 S 原,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S S '射,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锐二面角θ,则'cos =.S S S S θ=射原9、一个结论长度为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 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必修四数学第一单元ppt课件ppt课件

必修四数学第一单元ppt课件ppt课件

何特征。
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
02
掌握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方法,理解曲线的几何意义。
圆锥曲线的性质
03
了解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如焦点、准线、离心率等,并能应
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05
单元测试与复习
单元测试
测试目标
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 程度和应用能力。
测试内容
涵盖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包括概 念、公式、定理和解题方法。
解题技巧
总结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避免常见错误和问题。
习题答案
提供完整的习题答案,方便学生对照和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THANKS
感谢观看
向量的应用
总结词
向量的应用广泛,包括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 研究、电路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
详细描述
向量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物理领域中,向量可以用来描述力和运动,如力的 合成与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研究等。在工程领域中,向量可以用于电路分析和设计、 流体动力学等领域。在经济领域,向量可以用于投入产出分析、市场分析等研究。此外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数列的定义和分类。
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 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 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 用能力。
02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三角函数是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一 组特殊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 等。
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即它们的值会 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例如,正弦函 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为360度或2π弧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sin(x+)
方法2:按先变周期后平移顺序变换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倍
y=sinx
纵坐标不变
y=sinx
向左>0 (向右<0) 平移||/个单位
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
--
y=Asin(x+)
14
九、五点法作图 ysinx,x [0,2]
最高点:y
1-
(0,0)
-1
o 6
-
( ,1)
2
2 口诀为 :"奇变偶不 ,符变号看象 " 限
sin
k
2
--
10
ysinx
y
1
2
0
2
-1
3 2 5 x
2
2
ycoxs ytanx
y
1
0
2
3 2 5 x
2
2
-1
3 2
y
2
3
2
Ox
xR
y [1,1]
xR
y [1,1]
y R xx2k,kZ
x
2
2k
时,y m a x
1
x2k 时,ymax
最高点:1
(
-
0,1)
( ,0)
( 3 ,0 )
2
2
-1
o
6
2
3
2 3
5
7
6
6
4 3
3 5
2
3
(2,1)
11 6
2
x
-1 -
最低点:
(,1)
作图时
的五个(0,1)
(
2
,0 ) (,1) ( 3 2
,0)
(2,1)
关键点
想一想: yAc 如 -- osx 何 ()的 画图16 像
ytanx
必修四第一章 复习知识点
--
1
任意角 的概念
同角三角函 数基本关系式
弧度制 与角度制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诱导 公式
知识结构
应用
三角函数的 图像和性质
应用
--
2
--
3
一、角的有关概念
1、角的概念的推广
y 的终边
正角
o
零角
负角 x
的终边
2、角度与弧度的互化
180
1弧度(180)57.305718, π
(3)扇形面积公式:
S扇=
1 lr
2
1 2
r2
角度制:
Sr2
n nr2
36036
0
--
7
6、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公式一(k∈Z)
sin 2ksin cos 2kcos tan 2k tan
公式三: sin sin cos cos tan tan
公式二:
sin sin cos cos tan tan
y max
A
b
y Ab m in
最大值和最小值题目会给出, 联立方程组可解出A和b
第二步:观察图像或者文字,可求出函数周
期T w 2
T
第三步:代入最高点或者最低点,求φ
--
19
11、判断函数y=Asin(ωx+φ) 的奇偶性方法
y=Asin(wx+φ)
若φ k2,kk为 为偶 奇数 数时 时, ,函 函数 数为 为奇 偶数 数函 函 若φ k时,函数为非奇非偶数函
y
3 2
2
3
2
O
x
--
17
用五点法画y=Asin(ωx+φ)一个周期内
的简图
用五点法画y=Asin(ωx+φ)一个周期内
的简图时,要找五个特征点.
-ωφ
π-φ ω
π2-φ ω
32π-φ ω
2π-φ ω
π
0
2
π
3


--
18
十、求函数y=Asin(ωx+φ)+b (A>0)解析式方法
第一步:求 A和b
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
8
诱导公式
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四:
sin
2
cos
sin - - cos
2
公式五:
cos
2
- sin
cos
-
2
sin
公式六: tan
2
cot
tan - - cos
2
--
9
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诱导公式是k针 对 的各三角函数值的化简
2
3
2
3
与x轴的交点:
( ,0)
(2,0)
5
7
6
6
4 3
3 2
5 3
3 ,1)
作图时
2
的五个 (0,0) ( ,1) ( ,0) ( 3 ,1) (2,0)
关键点
2
2
想一想: yAs如 -- i nx何 ()的 画图15像
ycosx,x [0,2]
-
y
与x轴的交点:
2
--
20
1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sin2cos21
(2) 商数关系:csoins tan
--
21
公式可以变形使用:
sin2 1 cos2 , cos2 1 sin2
cos sin , tan
sin tan cos
--
22
1
无最大值
x
2
2k
时,ymin
1
x[-22k,22k]
x[22k,322k]
x2k时,ymin 1 x [2k,2k]
x[2k,2k]
无最小值 (k,k)k,Z
22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T=2π
x
2
k , k
Z
(k,0) kZ
T=2π
xk,kZ
(-2- k,0) k Z
T=π

(k ,0),k1 1 Z
2
八、 y=sinx
三角函数图象变换
所有的点向左( >0) 或向右( <0)平行移动
| | 个单位长度
y=sin(x+)
y=sinx
横坐标缩短(>1)或 伸长(0< <1) 1/倍
纵坐标不变
y=sinx
y=sinx
纵坐标伸长(A>1)或 缩短(0< A<1) A倍
横坐标不变
y=Asinx
y=sinx
tan 0
6
43
2 23
3 4
5 6
3
2 2
1 2
2 31 22
3 21 2 22
0 -1 0
3 21 2 22
0
1 2
2 2
3 2
-1
0
1


31 3
3
存 在
3 -1
3 3
0
存 在
0
--
6
5、弧度制:
(2)弧长公式:
弧度制: l = r
=l r
r 1rad Or
角度制:l 2r3n601n8r0
y=Asin(x+ )
--
12
总结: y=sinx
y=Asin(x+)
方法1:按先平移后变周期的顺序变换
y=sinx
向左>0 (向右<0) 平移||个单位
y=sin(x+)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倍 纵坐标不变
y=sin(x+)
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
--
y=Asin(x+)
13
总结: y=sinx
1 π 180
--
4
3.终边相同的角: { | 2 k ,k Z }
1、终边相同的角与相等角的区别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
5
4、三角函数特殊值表
0O 30O 45O 60O 90O 120O 135O 150O 180O 270O 360O
弧 度
0
sin 0
cos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