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井网区井震结合进行沉积微相研究_省略_讨_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区为例_苏燕
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单砂体级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以葡萄花油层重点沉积时间单元为例

间单元 。这样重 点研 究 P3小层 的 6个 沉 积时 问单 I
科
学
技
术
与
第1卷 1
第 7期
2 1 年 3月 01科学技术
与
工
程
⑥
Vo.1l No 7 M a . 011 1 . r2
1 7 — 1 1 ( 0 1 7 1 3 —5 61 8 5 2 1 ) —5 50
S in e Te h l g n g n e ig ce c c noo y a d En i e rn
层, 原来 划分 成 了 4个沉 积 时 间单 元 , 经过 笔者 对 但 全 区 1 8口井在 平 面 上 和 剖 面 上 的统 计 分 析 结果 , 3 决定 把 P3 I 和 P3 个 沉 积 时 问 单元 再 分 别 劈分 I 两 为 2个 沉 积时 间单 元 , P3小 层 共 划分 为 6个 时 即 I
摘
要 油 田在 进 入 特 高 含 水 开 采 阶段 以后 , 剩余 油 的预 测 及 挖 潜在 很 大 程度 上 取 决 于 对 地 下 油 藏 的 研 究精 度 和 认 识 程 度 。
对 沉 积 微 相 进 行 单 砂 体 级 精 细 研 究 是 油 田开 发 调 整 的重 要 基 础 。 通 过 大庆 油 田 杏 十 二 区葡 萄 花 油 层 组 葡 I3 P I ) 层 6 ( 3 小 个 重 点 沉 积 时 间 单 元 1 8口开 发 井 的测 井 资 料 分 析 , 各 井 沉 积 时 间 单 元 细 分 至 单砂 体 级 并 精 细 统 层 对 比。在 此 基 础 上 建 立 3 将 测 井 微 相模 式 , 定 6个 沉 积 时 间单 元 平 面 沉 积 微 相 及 单 砂 体 空 间分 布 。 确 关键词 单 砂体 沉 积 时 间 单 元 沉 积 微 相 杏十二 区 大庆油 田
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要素划分方法及三维表征技术研究

累积概率(%)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1~2
2~3
分支河道砂体厚度概率图
3~4
4~5
5~6
砂体厚度(m)
6~7
1.2 1 0.8 0.6 0.4 0.2 0 7~8
35 30 25 20 15 10
5 0
50~100
主河道河道砂体宽度概率图
101~150
151~200 201~250 河道砂体宽度(m)
建立知识库思路
搭资以建 料 知架的识构收库,集架确和构定学为研习基究阶础内段,容,通。 结调过合研数沉国据积内库学外软知件识完,库成总研知结究识野成入外果库, 露提实头供现知搭网识建络库知功,识能并库,对架指比构导油的地田思质实路基, 际总础区结研块野究解外工剖露作,头。充和实现知代识沉库积内资 容料。,为野外露头知识库的建 立作准备。
三维表征是目前进行构型要素表征的主要手段 之一,从地质统计学角度来看,可分为三个方面:
(1) 基于象元的两点统计学算法 (2)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 (3)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
该方法相对简单、成熟,一般是采 用变差函数的方式模拟,变差函数分 析结对果于的基优于劣目将标会的直示接性影点响过到程最算终法模而 型言的,好需坏要。填在写进地行质变体差的函几数何分特析征时参,数, 往不影这能质于面多往可响些否条河比点都避,参建件道传地采免表数立的砂统质用地征需起地体的统人会结要一质构随计机对果从套知型机学交变存地完识表建具互差在质备库征模有模函不知的,、方独拟数确识、将条法特方产定库符会件有的式生性中合直化较优,人。得实接数大势因为到际影据提,此的。地响方高对,, 到但最算终法模仍型在的完好善坏之。中,特别是计算机
应用井震结合技术划分沉积相

应用井震结合技术划分沉积相摘要: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资料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相关知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的直观依据在于测井相标志,主要包括:曲线形态、幅度、光滑程度、顶底接触关系、幅度组合形式等。
关键词:井震结合;多参数属性分析;沉积规律;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运用井震结合技术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划分。
根据不同的测井方法所能呈现岩石的岩性、物性、流体性质上探测能力的差别,地层在不同的测井组合曲线上的差异,对测井相进行分析。
选取合适的测井方法进行组合,得出砂体沉积规律,结合地震多参数属性分析,通过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划分。
1 测井相分析原理1.1 曲线形状曲线的形状反映了沉积过程中水流能量和水源供应的变化。
主要钟形、箱形和柱形、漏斗形状、正齿形、反向齿形、对称的齿形、指形状、漏斗—箱形、箱形等曲线形状。
不同的曲线形状对应着不同的沉积环境。
1.2 幅度对于 GR、SP测井曲线幅度的大小有以下的划分,通常认为:其评价参数为x/h—幅度/厚度:低幅:x/h<1;中幅:12;在相同条件下(淡水泥浆),幅度越大,反映颗粒越粗,能量越大。
1.3 顶、底接触关系指单砂体顶、底曲线的变化形态。
反映砂体在沉积初期和末期水动力能量和物源供应的变化速度。
1.4 光滑程度GR、SP 曲线的第二级变化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流体动能强度和物质能源供应的丰富度。
光滑:具有稳定的能量和丰富的均质沉积特征。
齿化:一种有韵律的沉积模式,具有能量的节奏变化。
当能量减弱时,粒度变小,曲线幅度减小。
1.5 幅度组合形式反映沉积能量的变化和沉积顺序的变化率。
此外,序列上形态特征的组合也是判断测井相的重要参考依据。
井震结合技术刻画沉积相带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厚度与模型接 近 , 砂 体 边 界 与 实 际模 型 相 差 1 O 一 2 0 m, 在 远 离井 点处 , 砂 体 厚度 会 变厚 一些 。在井 网 外 部边 界 由于缺 少井 的约 束 , 砂体 延伸较 长 , 边 界不 清 楚 。所 以 , 应用 此 方法 做储 层 预测 , 应该在研 究 区 基 础上再 外 扩两 排井 作 为约束 , 可 获得 较满 意结果 。 根 据 以上 反 演 分 析 , 针对 6 0 0米井 网密 度做 了
波 峰振 幅地 震属 性符 合 率统 计 井数 共 8 3口, 其 中砂 岩发 育井 2 1口, 有1 5口井 符合 , 符 合率 7 1 . 4 %; 砂岩 不发 育井 6 2口, 有4 3口符 , 符合 率 6 9 . 4 9 / 5 ; 综合 符合 率6 9 . 9 。
1 . 2 . 3 反演 方法 优 选
利 用井震 结合在 储层 预 测技 术 上 的作 用 , 利 用地震属 性分 析和 反 演有 效地 对储 层砂 体进 行预 测 , 精 细描
述 井间砂体 分 布 以及 河道展 布 的形 态 , 并 结合 井数 据 验证 井 间砂 体 的连 通 关 系 , 从 而更有 效地 达到平 面
沉积相 图的刻 画 , 为 剩 余 油 挖 潜 及 下 步 开发 调 整 方 案 的 优 化 提 供 依 据 。
体发 育规 模 。为 此 , 在 井 震结 合储 层 预测 基础 上 , 结 合 地 震模 型 正演 响 应 分 析 , 优 选 地 震 属性 预测 砂 岩
分 布 特征 , 进 行 井 震结 合 进 行 地 震 相 控 反演 进 一 步 提 高地震 储层 分 辨能力 , 达 到刻 画薄 砂层 的 目的 , 利
变化 , 可能 出现 三个 半 同 向轴 。
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单砂体级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以葡萄花油层重点沉积时间单元为例

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单砂体级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以葡萄花油层重点沉积时间单元为例范广娟;马世忠【摘要】After entering the especially high water-cut stage, forecast of remaining oil and top potential of oilfield,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 on study accuracy and cognition degree of subsurface reservoirs. Fine study of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f single sand-body is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 Analyzing results, by means of 6 important sedimentary time unit of Pu I 3 ( P I 3 ) sublayer of Putaohua oil-bearing layer in Xing Twelve Area of Daqing Oilfield, 138 development wells' logging data. Individual well all sedimentary time units are subdivided single sand-body, and then fine correlation are taken. On these base of , logging microfacies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6 sedimentary time units' plan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single sand-body' s space distribution are confirmed.%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以后,剩余油的预测及挖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地下油藏的研究精度和认识程度.对沉积微相进行单砂体级精细研究是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基础.通过大庆油田杏十二区葡萄花油层组葡Ⅰ3(PⅠ3)小层6个重点沉积时间单元138口开发井的测井资料分析,将各井沉积时间单元细分至单砂体级并精细统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测井微相模式,确定6个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空间分布.【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1(011)007【总页数】5页(P1535-1539)【关键词】单砂体;沉积时间单元;沉积微相;杏十二区;大庆油田【作者】范广娟;马世忠【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以后,各种成因的剩余油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既有层间的、平面的、也有层内和孔隙中的[1—3],致使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大庆油田杏十二区经过多年开采,油藏综合含水率已达到90%,剩余油的预测及挖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地下油藏的研究精度和认识程度,对沉积微相进行单砂体级精细研究是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基础。
密井网区精细地质建模策略——以大庆油田杏六中区为例

密 井 网 区精 细 地 质 建 模 策 略
— —
以 大 庆 油 田杏 六 中 区 为 例
欧 阳静 芸 ,尹 太 举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 北 武汉4 3 0 1 o o )
吴 志 超 ( 中 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 天津 3 0 0 2 8 0 )
刘 晓 ( 中 石油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J I I c p  ̄%E - ,四 J I I 遂宁 6 2 9 0 0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 控储 层建 模 首先需 要 建立 能够 表征 储层 较 大规模 非 均质性 的沉积微 相模 型 ( 图1 ) , 这 种非 均质 性 主要 是 由不 同地 质体 或不 同沉积 相 的空 间分布 引起 的_ 2 ] 。・
2 . 2 密 集 层 面 约 束 的 构 造 建 模
杏 六 区 中西 部 位于 杏树 岗背 斜构 造西 翼 ,从研 究数 据来 看 ,大 部分井 点 深度 大于 l O 0 0 m,由东 向西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3 月 第3 5 卷第3 期 J o u r n a l o f O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 I )Ma r . 2 0 1 3 V o 1 . 3 5 N o . 3
一
般 地 质建模 工 作 中 以油组 为单元 建立 模 型 的 分层 单 元 ( z o n e ) ,针 对研 究 区资料 丰 富 ,基 础 地 质
研究 工作 细 致 、扎实 的特 点 ,为 了进 一步精 细 表征储 层 砂体 及其 物性 分布 特点 ,采 用 了以小 层为单 元 的
苏里格气田苏东27—36密井网区山1段沉积微相研究
苏里格气田苏东27—36密井网区山1段沉积微相研究何宇;马世忠;王树慧;何伟;张宇鹏;李杭;王浩;卢出农【摘要】对苏里格气田苏东27—36密井网区山1段进行精细解剖,以沉积旋回为依据的地层精细划分与统一对比,对达单期河流旋回的沉积时间单元微相精细刻画,建立了86口井6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
通过取心井岩心观察山1段岩石学特征为主要发育灰绿色粗砂岩、灰绿色中砂岩和绿灰色细砂岩,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辉石,碎屑粒度较粗、分选较差,结构成熟度较低。
沉积构造特征为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也可以看出隐平行层理等;层面构造主要为岩性突变面,单个层内普遍为正粒序特征。
说明山1段为河流相沉积环境,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特征建立研究区9种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包括分流河道、决口河道、废弃河道、溢岸砂和泛滥平原泥等沉积微相,为以后的气田开发和储层特征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名称】《能源与环保》【年(卷),期】2017(039)009【总页数】6页(P77-81,87)【关键词】沉积时间单元;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河流相;沉积微相;苏里格气田【作者】何宇;马世忠;王树慧;何伟;张宇鹏;李杭;王浩;卢出农【作者单位】[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18;[3]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Abstract:The eastern part of Sulige 27—36 dense drilling zone Shan 1 fine anatomy,according to sedimentary cycles based o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unific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unit of single cycle river microfacies fine description,established the sequence of 86 wells in 6 sedimentary unit layer framework,through core observation mountain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 section for mainly developed the greyish green gritstone,gray green sandstone and green gray fine sandstone,debris is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feldspar and pyroxene,coarse clastic,poor sorting,low structure maturity.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rough shaped cross bedding and horizontal bedding,and hidden parallel bedding can also be seen.The stratum structure is mainly the lithologic abrupt change surface,and the single layer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positive grain ordering.For the description of fluvi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1 mountain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f study area were built 9 microfacies logging facies,including distributary channel,crevasse channel,abandoned channel,overbank sand and flood plain mud microfacies,for future field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laid the foundation.Keywords:sedimentary time unit;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ediment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fluvial facies;sedimentary microfacies;Sulige Gas Field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陆上第一大气田,该天然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很多地质学家的关注和重视[1-4]。
密井网条件下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的初步应用
密井网条件下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的初步应用杜鹃红【摘要】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指运用油田密井网的精细地质研究,在有效井距控制范围内,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敏感地震属性进行提取,结合沉积体系分析,在沉积相序的指导下,精细刻画储层平面砂体的展布情况。
应用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可有效指导窄小河道砂体识别,精细刻画河道砂体边界及走向,提高河道砂体预测精度,重新认识砂体发育状况,指导动态分析调整及挖潜方案制定。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井震结合;砂体预测;地震切片;河道【作者】杜鹃红【作者单位】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正文语种】中文老区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地下剩余油分布日趋零散,井间地质信息的准确描述将决定油田精细挖潜的程度和水平。
虽然密井网条件下,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储层预测与描述手段不断完善,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动静不符的现象,单纯依靠测井等常规资料预测井间砂体分布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三维地震资料的获取将极大地丰富地震资料,必将助推新技术的产生。
近几年来,大庆油田技术人员通过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井震结合的储层预测方法,即应用精细开发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开展井间砂体的预测和描述,探索进一步提高井间砂体预测精度的方法。
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指运用油田密井网的精细地质研究,在有效井距控制范围内,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敏感地震属性进行提取,结合沉积体系分析,在沉积相序的指导下,精细刻画储层平面砂体的展布情况。
主要应用的地震资料为振幅属性切片,在平面上结合沉积体系分析,初步进行砂体规模及连续性预测,将预测结果结合密井网丰富的测井资料,进一步确定河道砂体边界及河道走向。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摸索,初步建立了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方法,形成了地震趋势引导、井点微相控制的多层砂岩油田储层刻画技术。
通过“砂中找泥”识别组合曲流河废弃河道及分流平原相单一河道,确定内前缘相砂体边界及走向,实现了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
密井网区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方法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密井网区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方法谭兆宾(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摘 要:在扶余油田L区块应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和密井网资料,采用井震结合地震趋势引导、沉积模式指导,从宏观趋势分析定展布、目标砂体追踪定砂体走向、井点相与属性精细匹配和河道精细识别及组合4个方面对各个类型砂体进行刻画。
结果表明:对废弃河道重新组合、河道主体形态、河道摆动和道内变差砂体4种类型进行修正,实现了对河道砂体的准确有效描述,对砂体分布组合特征认识更加接近地下实际。
关键词: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地震趋势引导;砂体分布组合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8)06-0210-2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核心任务是如何提高油田采收率[1]。
目前,研究区目的层扶余油层部分小层砂体规模小且零散分布,针对这一问题,重点在于理清井间河道砂体连通关系,尤其是窄小河道砂体在井间的规模、边界和走向,深化不同类型的砂体边界,从而提高较窄河道砂体的钻遇率[2],进一步验证该套技术的实用性。
1 井震结合的河道砂体描述技术1.1 地震属性切片的提取和优选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选取的研究区域地层沉积厚度在横向区域上比较稳定,小层界面的相对等效性可以根据反射标志层顶和底部的比例剖分法表征[3,4]。
在选取相关井进行制作合成记录后,通过井震结合对每一口井进行层位标定,并运用地震沉积学理论,采用地层切片法,确定顶底时分别选择追踪两个等时沉积界面,根据一定的比例在顶底之间内插出一系列的层位,插好层位之后一个一个进行切片。
定性分析寻找与基于井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和一类砂岩厚度平面分布特征最相似的属性切片,优选的最佳属性切片,用于开展储层刻画。
1.2 井震结合刻画河道砂体由于油层砂体相变快、平面非均质性强,井网对砂体的失控率较高,在现有地震资料基础上,进行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研究,开展井间砂体的预测和描述,井震结合不同类型砂体刻画方法具有一定适用性,研究形成了“以地震趋势为引导,井点微相控制,不同规模储层区别对待”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精度。
井震联合煤系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预测
井震联合煤系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预测孟凡兴;曹路通;潘永学【摘要】为实现对聚煤前后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的精细预测,运用井震联合方式,以地质统计学和平面差值算法为工具,利用基于地层切片的属性解释技术,以层序内砂地比信息作为沉积微相的表征参数,建立敏感属性与岩性、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沙曲地区山西组3+4#煤层聚煤前后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进行精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以划分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若干短期基准面旋回,而中期基准面旋回是井震统一尺度研究的基础;平均反射强度和最大波峰属性可以作为聚煤前最优属性组合,弧长和最大波谷属性可以作为聚煤后最优属性组合;山西组3+4#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聚煤后为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8(044)001【总页数】7页(P39-45)【关键词】井震联合;地震属性;砂地比;沉积微相【作者】孟凡兴;曹路通;潘永学【作者单位】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省晋中市,030600;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83;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省晋中市,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构造沉降控制盆地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沉积特征,盆地类型及沉积特征控制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展布,沉积相带可以指示储层发育规模及物性等特征,即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储层。
通过沉积相的研究,可以间接揭示储层沉积时期的环境、岩性成因及其组合的分布,使得研究人员对储层认识更加深入,因此,沉积相研究在油气及煤田勘探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聚煤期沉积环境又影响着煤层乃至煤层形成前后岩性及其孔渗特征的变化,因此针对煤系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河东煤田中部,属于高瓦斯分布区,煤层气资源赋存和开发潜力巨大,区内煤层存在被后期河道冲刷现象,因此开展聚煤前后沉积相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1期2008年1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 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5No.1Jan.2008收稿日期:2007-09-15;修回日期:2007-11-10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50491001)作者简介:苏 燕(1974)),女,博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
E -mail:su y_1001@1631com密井网区井震结合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及储层预测方法探讨)))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区为例苏 燕1, 杨 愈1, 白振华1, 王彦辉2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1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Su Yan 1, Yang Yu 1, Bai Zhenhua 1, W ang Yanhui211S ch ool of E nerg y Re sour ces ,China Univ er sity of Ge osciences (Be ij ing ),B eij ing 100083,Ch ina21Ex ploration and Dev elop me nt Re se arch I nstitu te of Daqing Oilf ie ld Comp any L td 1,Daqing 163712,ChinaSu Yan,Yang Yu,Bai Zhenhua,et al 1A study of depositional microfacies and method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by integrating well log and seismic inf ormation in dense well pattern )taking Xing 56block,Xingshug ang oil field,Daqing as an example.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8,15(1):110-116Abstract:A s the ex plo itatio n o f oil and gas fields in China is rapidly developing,t he effective predictio n of the dist ributio n o f interw ell sand has beco me an urg ent issue in achiev ing ef ficient ex ploitation and impr ov ing oil recov ery.Based on t he integ rated informat ion of w ell and seismic data,a study of the fine m icrofacies and the predict ion of inter well sand in super high water cut oil field at Daqing Xingshugang o il field X ing 56block was carr ied o ut.Seismic attr ibutes wer e extr acted o n the pr emise of seismic ho rizo n tracing in a dense f ramewo rk and the seismic attr ibut es on wells wer e determined by inv erse distance w eighted mean metho d.T he cluster ing procedur e co rr elation analysis method in the mult ivar iate statistical co rr elatio n analy sis betw een seismic attr ib -utes and w ell data w as emplo yed to build up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the seismic info rmatio n and the reserv oir infor mation and to predict the changes of inter well r eser vo ir data.T he planar map of depositio na l micr ofacies dist ributio n in tar get seg ments w as com piled using t he r esult of relat ionship among rock,lo gg ing and seismic data,and it was ver ified by product ion perfor mance data.Key words:pr edict ion;seismic attr ibutes;clustering pr ocedure;micro facies摘 要:随着中国油气田开发程度的逐步加深,有效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已成为高效开采与提高采收率的核心问题。
文中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区块为例,尝试利用井、震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展布的研究,对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的油田进行井间砂体的预测。
在密测网地震层位追踪的前提下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以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提取井点属性,并采用聚类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以确定聚类分析中使用的地震信息,进而建立多元一次方程,描述敏感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的桥梁,以便用井、震信息综合预测井间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验证。
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关键词:预测;地震属性;聚类法;沉积微相中图分类号:T E12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8)01-110-07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为了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就必须对其剩余油分布进行更精细的预测。
由于在此阶段大多数油田井网密度较高,如何将密井网开发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进行井间砂体的预测就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情况下,必须对开发区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有很明确的认识,才能对储集砂体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及可能的剩余油分布有利区带有更为详尽的认识,并用于指导加密井网的部署。
因此,本文以杏56区块为例,利用测井、岩心和地震信息综合进行沉积微相展布的研究。
1 方法研究目前常规平面沉积微相的研究一般是统计单井上各层段的地层厚度、砂岩厚度和含砂率等数据,考虑各井各层段的测井曲线形态,以井点为控制点,勾绘工区内的上述等值线图,进而在平面上分析砂体的展布状况以及确定工区的沉积微相展布。
同时,近年来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沉积微相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与沉积环境相结合进行储层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1],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与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进行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2]方兴未艾。
在国外,利用地震数据进行储层物性研究已获得较大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¹综合测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克里金方法进行地质统计,研究砂岩孔隙度、厚度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3];º随着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对储层物性中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含盐量等参数进行评估和研究[4-6];»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储层物性(测井解释结果中的孔隙度、渗透率、含砂率)与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对平面上的物性分布情况进行预测[7]。
综合这些方法可以看出,地震属性在储层物性研究和沉积微相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但在使用过程中,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和地震资料进行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尝试将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地质资料有机地结合,用于对平面沉积微相进行研究。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将纵向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与平面上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借助三维地震数据充分实现井震结合,把地震属性合理地转换为沉积参数,以便更好地再现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展布,进而预测井间砂体分布。
由于井网较密且地震资料较好的工区仅靠井信息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尤其是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的精度是不够的,同时也达不到开发调整(如加密井)的要求,因此必须以地震信息来辅助进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的研究。
然而,地震属性与沉积微相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十分必然的联系,同时也很难用地震属性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范围,而常规沉积微相研究中利用砂岩厚度(或含砂率)分布来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这样就可以利用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或含砂率)建立相关性,把地震属性转换为砂体厚度,再通过砂体厚度与地震属性的总体分布并结合井点的认识综合确定沉积格局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
2 操作过程地震属性方法[8]在目前应用较广,由于其更遵循地震信息,因此首选这一方法作为沉积相研究的辅助方法。
基于上述研究方法的思路,设计了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进行平面沉积微相研究的流程(图1)。
图1 研究流程图Fig 11 Research flow chart211 井点属性提取在井点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充分考虑邻近网格点的影响,采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0来计算周围网格点地震属性对井点属性值的影响权值,进而得到井点位置的地震属性值。
212 井点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的相关分析为了研究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需要对实际井点处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的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和解决方案。
本文对地震参数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了一元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9-11]。
21211 一元回归分析在一元回归中,分析各种地震属性与井点砂岩厚度的关系,由于各单项数据与井点砂岩厚度之间相关系数太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实用性不好,为此应进行多元一次线性回归分析。
2121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各地震属性与砂岩厚度的关系,得到地震属性与砂岩厚度的拟合关系函数模型。
这种拟合关系中,相关系数虽然比一元回归要高,但若不对地震属性进行筛选,其相关系数仍然很低,对沉积微相分析没有指导作用。
因此,有必要采用聚类分析技术对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