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外周血EBV特异性CTL分析

合集下载

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筛查

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筛查

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筛查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晚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减少。

因此,为了早期筛查和诊断,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其在筛查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存在于体液或组织中的特殊物质,其可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疾病进展监测和预后评估。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通常使用血液、尿液、组织或其他生物样本进行。

二、常用的鼻咽癌肿瘤标志物1.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1 (NPC1)NPC1是一种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在鼻咽癌患者中明显升高。

通过检测NPC1的水平,可以辅助早期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

2.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CEA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在鼻咽癌患者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

CEA的检测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3.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SCC是一种上皮细胞癌的标志物,其在鼻咽癌患者中的水平明显增加。

检测SCC可以用于鼻咽癌的筛查和预后评估。

4. Epstein-Barr virus (EBV) DNAEBV是鼻咽癌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鼻咽癌患者中EBV DNA的水平通常较高,因此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肿瘤标志物在鼻咽癌筛查中的应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鼻咽癌,并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通过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结合,肿瘤标志物的筛查能够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有鼻咽癌病史的个体,应该定期进行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筛查。

此外,在一些症状不典型或早期鼻咽癌的怀疑病例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同样重要的是,对于已经诊断为鼻咽癌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监测可以帮助评估治疗的效果、预测预后,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肿瘤标志物筛查的限制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尽管在鼻咽癌的筛查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仍存在一些限制。

鼻咽癌患者唾液和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EBV-DNA的定量检测

鼻咽癌患者唾液和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EBV-DNA的定量检测

鼻咽癌患者唾液和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EBV-DNA的定量检测张丽卫;罗碧强;窦晓清;邓意红;曾志梅;李建忠;明小兵;陈贤明【摘要】目的对鼻咽癌患者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检测,分析唾液、血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的DNA含量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检测.结果 EBV-DNA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为67.5%,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的EBV- DNA检出率2%(x2=44.48,P <0.001);鼻咽癌患者的唾液、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检出率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唾液EBV-DNA拷贝数与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分级越晚含量越高.结论 EB病毒长期存在于多数人的唾液中,也可存在于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血清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可在分子水平对鼻咽癌的TNM分级进行补充.【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血清;唾液;外周血白细胞【作者】张丽卫;罗碧强;窦晓清;邓意红;曾志梅;李建忠;明小兵;陈贤明【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分子实验中心,福建福州350025;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来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我国南方。

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病毒感染的分析

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病毒感染的分析

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病毒感染的分析缪晓娟;李业成;易海;苏毅;杨慧;孙浩平;付利;范方毅;王译;何光翠;赖思含;侯严堂【摘要】目的:研究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 T 淋巴细胞(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 EBV感染的疗效。

方法报道4例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V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

结果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分别于治疗后1、2、3个月转阴,分别随访8、12、6个月未复发,仅有1例在EBV‐DNA转阴后第6个月复发,再次EBV‐CTL治疗后,迅速进展为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EBV‐CTL是治疗难治性EBV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仍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3页(P4051-4053)【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 ,人;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者】缪晓娟;李业成;易海;苏毅;杨慧;孙浩平;付利;范方毅;王译;何光翠;赖思含;侯严堂【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7EB病毒(EB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通常采用减停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和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部分病例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病例病情进展,成为难治性EBV感染,甚至可发展成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lymphoproliferativedisease,PTLD)[1]。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 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 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 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浆EBV DNA 定量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及监测鼻咽癌患者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 DNA含量,比较治疗后缓解组与治疗前组、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血浆EBV DNA含量的异差。

结果治疗前组患者血浆EBV DNA阳性率95.59%,中位拷贝数93×104copies/ml;治疗后缓解组阳性率16.67%,中位拷贝数0 copies/ml;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阳性率96.15%,中位拷贝数69×105copies/ml。

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缓解组、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与治疗后缓解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血浆EBV DNA定量检测可作为鼻咽癌的诊断方法之一,亦可作为监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标记物。

【关键词】鼻咽癌 EB病毒 DNA 聚合酶链反应复发肿瘤转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是多方面的,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与鼻咽癌的关系非常密切,在鼻咽癌的发展过程中,EBV感染和多体细胞遗传和表现遗传变化协同地破坏正常细胞的功能,引起鼻咽癌的发生[1]。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鼻咽癌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

尽管如此,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仍有约30%~40%因复发或转移导致治疗失败[2]。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手段来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

笔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浆EBV DNA进行定量分析,探讨EBV DNA含量在鼻咽癌的诊断及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诊在我院耳鼻咽喉科病理确诊后接受根治性放疗,并取得完全缓解而来我院随访的鼻咽癌患者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21-68岁,中位年龄48.21岁。

四聚体法定量分析EBV相关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特异性CTL

四聚体法定量分析EBV相关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特异性CTL

四聚体法定量分析EBV相关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特异性CTL 曾学辉;莫莉;黄涛;张春雷;李疆【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33)019【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对Epste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LMP)1、2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肽四聚体法检测14例NPC患者(NPC组)及10例EBV阳性无症状者(对照组)外周血8个LMP1、LMP2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频率.结果 NPC组ALL、FLY、LLW 表位特异性CTL频数分别为(0.25±0.14)%、(0.28±0.22)%、(0.26±0.19)%,低于对照组的(0.45±0.20)%、(1.03±0.63)%、(0.64±0.35)%(P<0.05),其余5个表位特异性CTL频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EBV阳性无症状者比较,NPC患者对ALL、FLY、LLW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相应表位特异性CTL 或许也可用于NPC免疫治疗.【总页数】2页(P2325-2326)【作者】曾学辉;莫莉;黄涛;张春雷;李疆【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33;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34;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3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验研究部,广东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相关抗体及CD44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J], 周宁;陈晓钟2.定量分析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游离EBV [J], 张晓实;仝明;麦海强;高劲松;曾益新3.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与癌组织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J], 刘飞4.EBV特异性CTL相关TCR Vα-pIRES-TCR Vβ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J], 吴秀丽;李扬秋;朱康儿;杨力建;陈少华;Piotr Grabarczyk;GrzegorzK.Przybylski;Christian A.Schmidt5.四聚体技术检测人外周血巨细胞病毒抗原特异性CTL [J], 李艳萍;徐惠绵;喻卫红;Xiaoning Xu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 在现代免疫学理论和生物技术飞速发 展的基础上, 用抗原内影像型抗独特型抗体制成疫 苗替代肿瘤抗原, 打破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抑制状态,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抗独特型抗体已应用 于多种肿瘤的综合治疗中, 也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 了一个新的方向。
收稿日期: 2007- 07- 18
肿瘤学杂志 2008 年第 14 卷第 1 期

胞信号传导相关蛋白分子的抗体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肿瘤抗体工程与免疫治疗的

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资助课题的研究, 在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
体、基因工程抗体, 特别是鼻咽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研制及主动免疫机制研究,
消化道肿瘤人源 ScFv、Fab 抗体的研制、导向治疗、太空诱变肿瘤细胞制备瘤苗的
以 H12 ( 更 名 为 FC1) 、H13 ( 更 名 为 FC2) 和 HNL5 单抗为 Ab1, 分别与钥孔戚血蓝素( KLH) 交联 为免疫原, 免疫小鼠制备杂交瘤。FC1 免疫后筛选出 3 株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 其中 2A9 经结合 抑制、竞争抑制实验和免疫组化鉴定为 Ab2β型; 同 样 方 法 鉴 定 FC2 和 HNL5 相 应 的 Ab2β型 为 2H4 和 5D3[6]。用上述 Ab2( 2A9、2H4 和 5D3) 免疫小鼠, 诱导出与鼻咽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血清 Ab3, Ab3 和前述相应 Ab1 竞争结合鼻咽癌细胞, 说 明 Ab3 和 Ab1 识别相同表位, 进一步确证 Ab2 具有 鼻咽癌相关抗原的内影像[6 ̄8]。 3.3 鼻咽癌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体内实验及Ⅰ期 临 床 研 究[6 ̄8]
抗原获得序列信息, 合成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能在体 外大量制备。
3 抗独特型抗体在鼻咽癌免疫治疗中 的应用

诱导特异性CTL为基础的EB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诱导特异性CTL为基础的EB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l 以特异 ・ T 『 L进行 免疫 治疗 的分子 基础 生C
1 E V相 关肿瘤病人体 内存在 E V特 异性 C L前 体细 1 B B T 胞 病人体内存在 E  ̄特异 眭 C L的前体细胞是 C L为 B T T 基础免疫治疗的前提 :L e e 等 用 E V转 化的淋巴母 细胞 B ( C ) E V健 康携 带者及 N C病人外周血 中 1细胞重新 LL 对 B P 激活发现 , 常健康携带 者体 内 E  ̄特异 眭 C L的平 均 克 正 B T 隆数为 8 9±9 7克隆/ . N C病 人 为 3 2±43克 隆/ 人 而 P . 』 管两者统计学上无差异 . 后者仍 低于前 者, 明提高 、尽 但 说 N C病 人 E  ̄特异性 C L非常重要 :同时发现 , P P B T N E病 人 外周血 中主要存在着针对 E V的桉抗 原 3 E N 3 及潜伏 B (BA)
表 J B E V潜伏期抗原多肽特异 眭 E L表位 T
期膜蛋 白 2 L P ) ( M 2 的特异性 C L前体细胞 。C ama T hp n等 用 自体 L L激活特异 陆 C L 对 比研 究了 E  ̄健康携 带 者 C T , B 及H D病 人外周血中 E V潜伏期抗原 特异性 C L的前体 细 B T
胞 ( T ) 其能控制病毒的潜伏 、 CL , 增殖 、 维持 及转 化:大量研 究表明 ,B E V相关肿瘤患者 体 内也 存在 着一 定的 E  ̄特异 B 性 C L前 体细胞 , T 用各 种方 式激 发这些 前体 细胞 并扩 增 回 输体内 , 能达到 免疫治疗 的 目的。本文将 以诱导特异性 C L T 为基础的 E V相关 肿瘤 免疫治疗 的研究 进展综述如 下。 B
胞, 发现 H D病人外周血 中同样存在着针对 E N 3及 L 2 BA MP 特异性 C L的前 体细胞 , H T 且 D病 人 E L和正常 携带 者相 T 比无明显抑制作用 :这些研 究结 果提示 ,B E V相关肿瘤病 人 存在着针 对病毒潜伏抗 原记忆性 T细胞 , 我们 可以通过各种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EA—IgA、EBV—DNA评价的比较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EA—IgA、EBV—DNA评价的比较
Ab ta tObetv To a ay eteda n si inf a c fsr m src : jcie n lz h ig o tcsg ii n eo eu VCA—g , c I A EA—g a dEBV— IA n DNA nn s p a y e l ac— i ao h r g a ri c
n nl te s e ho s Thes r o a pa int.M t d e um f1 a op r ge lc r i m a p te t 5 or a p te t n e lhy p o e we e c le t o n s ha y a a cno a i n s, 0 c yz a in s a d 40 h a t e pl r ol c— 23
Co pa io f d t c i f s r m m r s n o e e ton o e u VCA— g , l A EA- g a I A nd EBV- DNA n s ph r g a ar i m a pa int i na o a y e lc c no te s
t t e p l me a e c a n r a t n( Q- R)we ed t c e . e s n i v t n p cfct ft e e ts s we ea a y e . s l Th a i o y r s h i e c i v o F PC r e e t d Th e st i a d s e i iy o h s e t r n lz d Re ut i y i s e
摘 要 : 目的 比较 分析 外 周 血 E B病 毒 衣 壳抗 原 抗 体 ( A IA) 早 期 抗 原 抗 体 ( A IA) E VC — g 、 E —g 和 B病 毒 D NA( B D E NA)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鼻咽癌组中,A*02.CLG、A*02.GLG、A*02.FLY、A*02.LLW四个四 聚体所检测的抗原表位特异性CTL频数(%)均数分别为0.1l±0.15%, O.12±0.17%,O.08±0.08%,O.07±0.06%:同时,健康对照组中相应的均 数分别为0.26±0.17%,0.23±O.16%,0.34±0.27%,0.22±0.1l%。经统 计学分析,FLY、LLW表位特异性CTL在鼻咽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
senllTl EBV-DNA copies
from EBV positive NPC group and Was
no
EBV positiv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3.30+0.22、4.52±0.88.Th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伊=0.065)
specific
CTL from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0.26
4-
O.17%,O.23士O.16%,O.34 4-O.27%,O.22 4-O.1l%,respectively.according
statistical
to
analysis,the frequency
of FLY—specific CTL
根据组织配型结果,应用A*02.CLG、A*02.GLG、A+02.FLY、A+02.LLW
四个的四聚体分别检测11例HLA-A+02阳性的鼻咽癌患者和7例 HLA.A*02阳性EBV健康携带者PBMCs中EBV抗原表位特异性CTL 频数。同时应用EuSPOT方法检测PBMCs针对FLY、LLW两条肽段产 生IFN—y的抗原表位特异性CTL频数。另外,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 方法分别检测27例鼻咽癌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EBV-DNA拷贝 数和EA-IgA、VCA-IgA滴度。统计采用SPSSl2.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具体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

温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数结果与四聚体法检测结果之间都具有相关性(FLY:r=0.901,P<0.01: LLW::r=0.889.P<O.01)。
5.取血清中E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对数值均数在鼻咽癌组和健康
对照组中分别为3.30±O.22、4.52±0.88,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尸=O.065)。
CTL.LLW.specific
CTL detected by
tetramer from NPC patients
were 0.1 1±O.15%,
0.12-t-0.17%,O.08+0.08%,O.07_+0.06%,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mean
frequency of corresponding
显著差异(P<0.05)。
2.鼻咽癌组中A*02.FLYtetramer检测结果与其血清中EBV-DNA拷贝数 的对数值成负相关(r=--0.893,P<0.05),而A*02.CLG、A*02.GLG、 A*02.LLW三个四聚体检测结果与其血清中EBV-DNA拷贝数对数值无相
关性。
3.鼻咽癌组ELISPOT法检测针对FLY、LLW两条肽段检测产生IFN叫 的CTL频数均数分别为3.0±3.0、3.8±2.2(SFC/106 PBMcs),健康对照 组相应的频数均数分别为14.3±7.0、9.5±2.5(SFC/106 PBMCs),两组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O.05)。 4.ELISPOT法检测针对FLY、LLW两条肽段检测产生IFN-),的CTL频
reaction
detect
EA-IgA,VCA—IgA
and
copies
in the serum of 27 NPC patients
and
17 healthy
controls.Using
test.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mainly using the chi—square
between the frequency
method of specific CTL detected
bytetramer andthefrequencydetected byELISPOTassay.(FLY:r=O.901.P<0.01;
LLW:r=0.889.P<O.01).
5.The
mean of log

温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detected by tetramer and the log There was and log
no
ses(r=--0.893,P<O.05),Bu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other three peptide specific CTL EBV-DNA copies.
6.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A.IgA、VCA.IgA、EBV.DNA检出率分别为63%、 85.2%、92.6%,而健康对照组中相应的检出率分别O%、O%、11.8%,三 个指标的检出率在两组之问均存在显著差异(尸<0.001) 结论:1.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FLY、LLW表位特异性CTL频数低于健康对照。 提示该两个抗原表位特异性CTL的缺乏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
Spearman
Resuits:
correlation test and t-test analysis.P<O.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1.The mean frequency of CLG—specific CTL,GLG—specific CTL,FLY—specific
serun-i
3.The mean frequency detected by ELISPOT assay of FLY-specific CTL and
LLW—specific
CTL
from NPC group was 3.0+3.0、3.8±2.2(SFC/106pBMCs),
frequency of corresponding was
日期:
2QQZ=§=垫

导师签名
易譬牢 。
温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鼻咽癌外周血EBV特异性01L分析
中文摘要
目的:评估EBV相关性鼻咽癌中特异性CTL的免疫应答,探讨其在鼻咽癌的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鼻咽癌的细胞免疫治疗及肿瘤多肽疫苗开发提供一
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收集3l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及17例EBV健康携带者(对照)外周血,所 有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所有PBMCs,采用多 聚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组织配型,
一定的作用。
2.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中特异性CTL可与EBV共存,鼻咽癌 组中A*02.FLY四聚体检测结果与其血清中E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 成负相关,提示该表位特异性CTL可能在清除EBV中起着优势作用。 3.四聚体技术能方便敏感检测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抗原表位特异性 CTL。ELISPOT技术是分析细胞功能的重要方法,与四聚体方法有很好 的相关性,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深入分析特异性CTL在EBV病毒相关肿 瘤中的作用,可为细胞免疫治疗监测及疗效评价提供有力的手段。 4.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A-IgA、VCA.IgA、EBV.DNA检出率均高于健康
immunotherapy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Methods:
To collect peripheral blood of 31 newly diagnosed NPC patients
and
17 healthy
controls.All patients were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all PBMCs was separated by density gradient method,using polymerase chain
6.The detection rates of EA-IgA、VCA—IgA、EBV—DNA from NPC patients’ serum were healthy
63%、85.2%、92.6%,respectively。and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SSP)technology for
all HLA typing.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HLA typing,
to detect the
employing A。02一CLG、A+02-GLG、A+02・FLY、A+02一LLW tetramer
of specific CTL
immunological
explore its role
response
in
canc宅T
in
EBV—rel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0岬C)and
occurrence.To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frequency of epitope—specific CTL from 11 HLA—A+02 NPC
patients and

HLA.A*02 healthy controls.At the same frequency of epitope—specific CTL against of the role of quantitative EBV—DNA SPSS 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