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理论综述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如何选择适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包括直接出口、合资、独资和特许经营等几种常见的进入模式,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直接出口模式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产品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无需在目标国家建立实体,可以快速进入市场。
然而,直接出口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对目标市场了解不深入、销售渠道控制能力有限等。
三、合资模式合资是指企业与目标国家的本地企业共同合作,共同投资并共同经营一家合资企业。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本地企业的资源和经验,降低风险,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同时,合资模式也有一些劣势,如合作伙伴选择的风险、决策权分配的问题等。
四、独资模式独资是指企业在目标国家市场独立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全权负责经营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完全掌控经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然而,独资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如风险较大、资金投入较高等。
五、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技术、管理经验等授权给目标国家的特许经营商,由特许经营商在目标市场上开展经营活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扩张市场,降低经营风险。
然而,特许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对特许经营商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品牌形象的维护等。
六、选择分析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消费者需求、竞争情况等。
其次,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包括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企业还需要考虑政策环境、文化差异等因素对进入模式的影响。
七、结论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权衡各种进入模式的优劣势。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进入国际市场,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
然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仔细选择适合自身的进入模式。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进行选择分析,以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分类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主要可以分为直接进入和间接进入两种方式。
直接进入包括出口、直接投资和合资等方式,而间接进入则包括代理商、分销商和许可等方式。
企业在选择进入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市场规模、竞争程度、政策环境、资源投入等。
三、选择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1. 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企业需要评估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确定是否值得直接进入。
如果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潜力巨大,则直接进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 竞争程度:竞争程度高的市场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投入,因此企业需要权衡利弊,考虑是否选择间接进入方式。
3.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企业的进入方式有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可能对外商投资有限制,而另一些国家可能鼓励外商直接投资。
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入模式。
4. 资源投入:直接进入通常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如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等。
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能力,并确定是否能够承担直接进入所需的投入。
5. 风险承担:直接进入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来降低风险。
四、进入模式的选择案例分析以ABC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希望进入美国市场。
通过对以上关键因素的分析,ABC公司可以做出以下选择:1. 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美国市场庞大且增长潜力巨大,因此直接进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 竞争程度:美国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但ABC公司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可以选择直接进入。
3. 政策环境:美国对外商投资较为开放,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因此直接进入是可行的。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理论综述

第2章理论综述2.1企业国际市场进入的根本模式海外市场进人模式选择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Anderson &Gatignon〔1986〕认为"海外市场进入方式"是企业为寻求企业营运活动及业务功能成功推展至海外方式的选择?.Franklin R. Root 〔1994〕将其定义为企业为将其产品、技术、人员技能、管理或者其它资源转移到国外时所釆用的"制度性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Root 〔1994〕认为进入模式可分为出口、许可〔特许〕经营、合资经营〔少数股权〕、合资经营〔多数股权〕和独资经营五种类型气一般从经营管理角度来看,学者们认为国外市场进入模式可以分为:出口进入模式、合同进入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
出口进入模式是指产品一般在国内进行生产,但销售却在国际市场的方式,一般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都采取这样的进入市场模式。
出口进入模式一般分为两种: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间接出口是指企业把自己的产品交给代理商以及经销商,由他们负责销售。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直接和国外客户联系销售本企业的产品。
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都是国内企业所选用的经营方式,从企业的经营风险方面看,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相比风险较小;站在业务和经营上看,间接出口要容易,比拟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出口要优越;从对国际市场经营的控制方面看,直接出口也占据优势。
出口进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投入本钱低,在开始阶段,很容易翻开局面,取得效益,是获取出口经验的有效途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但是,出口进入模式也不是一劳永逸、保证赚钱的模式,它同样有风险和缺乏,最明显的就是关税与非关税壁鱼可能导致出口产品失去与当地产品的竞争优势;出口需要在运输方面有巨大投入;产品到达当地市场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失去销售的时机;还有就是相距太远,难以保持对当地代理商和当地市场需求的监制。
合同进入模式是指本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转让合作合同,并以此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然而,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概述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和方式。
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包括出口、合资、独资、特许经营、跨国并购等。
每种进入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三、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因素1.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企业应考虑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选择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进入模式。
2.竞争环境:企业应评估目标市场的竞争环境,选择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进入模式。
3.政策和法律环境:企业应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选择符合当地法规的进入模式。
4.资源能力:企业应评估自身的资源能力,选择适合自身资源配置的进入模式。
5.风险承担能力:企业应评估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选择能够降低风险的进入模式。
四、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分析1.出口:出口是最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出口将产品或服务销售到国外市场。
出口的优势包括低成本、低风险和快速进入市场。
然而,出口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对目标市场了解有限、依赖经销商等。
2.合资:合资是指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资企业。
合资的优势包括能够利用当地企业的资源和渠道、降低风险等。
然而,合资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合作关系管理困难、利益分配等。
3.独资:独资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独自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独资的优势包括对市场的控制权、灵活性等。
然而,独资也存在一些劣势,如高风险、高成本等。
4.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指企业将品牌、技术或经营模式授权给当地经营者。
特许经营的优势包括能够利用当地经营者的市场知识和渠道、降低风险等。
然而,特许经营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对品牌形象的控制有限、利润分享等。
5.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当地企业进入目标市场。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方式,以实现业务扩展和收益最大化。
在进行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分析时,企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市场规模、竞争程度、文化差异、法律环境、资源限制和管理能力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市场规模是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规模越大,企业在该国市场上实现成功的机会越高。
对于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一种较为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出口。
出口可以通过代理商、分销商、直接出口或互联网等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对于资源有限的企业来说非常适用,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渠道。
其次,竞争程度也是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如果市场上已经存在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可能需要采取更具创新性和差异化的市场进入策略。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组建合资企业或进行技术转让,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渗透和品牌认知度。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和消费习惯。
了解并适应当地文化是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
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合作伙伴联合经营,以利用他们的文化和市场理解。
此外,还可以进行本地化调整,例如对产品、广告和促销策略进行适当修改,以符合当地文化需求。
法律环境也是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法律和监管环境,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限制、税务政策等方面。
企业在选择市场进入模式时应评估目标市场的法律环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以规避市场准入限制或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资源限制和管理能力也是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以确定能够选择的进入模式。
例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可以选择直接投资或建立独资子公司。
而对于资源有限的企业来说,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经营或进行授权生产等方式可能更适合。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然而,进入国际市场并非易事,企业需要仔细分析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进入模式。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进入模式的选择因素1. 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企业需要评估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确定是否值得进入该市场。
2. 竞争环境: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竞争环境,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实力和市场份额等,以确定自身在该市场的竞争优势。
3. 法律和政策环境: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包括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和外商投资政策等,以确定是否符合进入条件。
4. 文化差异:企业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等,以确定是否能够适应和融入该市场。
5. 成本和风险:企业需要评估进入国际市场所需的成本和风险,包括市场开发费用、运营成本和汇率波动等,以确定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应对。
6. 渠道和网络:企业需要评估目标市场的渠道和网络,包括销售渠道、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等,以确定是否能够顺利进入和运营。
三、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1. 直接出口:适用于初入国际市场的企业,通过出口产品或服务进入目标市场。
优势在于成本低、风险相对较小,但缺点是对市场了解有限,难以掌握渠道和网络。
2. 代理商和分销商:适用于对目标市场了解较少的企业,通过与当地代理商或分销商合作,利用其渠道和网络进入市场。
优势在于能够借助代理商或分销商的销售能力和市场知识,但缺点是需要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直接投资:适用于对目标市场有较深入了解的企业,通过在目标市场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进行投资。
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和资源,但缺点是投资成本较高,风险相对较大。
4. 特许经营:适用于具有知名品牌和经营模式的企业,通过授权给当地经营者使用其品牌和经营模式,进入目标市场。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国际市场进入是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策略之一,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以匡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
二、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不同的国际市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法律、经济和竞争环境,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三、进入模式的分类1. 出口贸易:企业将产品或者服务直接出口到目标市场,可以通过代理商、分销商或者自有渠道进行销售。
2. 直接投资: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子公司或者合资企业,直接参预市场运营。
3. 特许经营:企业将品牌、技术或者经营模式授权给本地合作火伴,在目标市场开展经营活动。
4. 授权许可:企业将知识产权、专利或者技术许可给本地合作火伴,由其在目标市场生产和销售产品或者服务。
四、选择进入模式的因素1. 市场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环境和文化差异,评估市场潜力和风险。
2. 资源可行性:评估企业的财务实力、技术能力和人力资源,确定能否支持所选进入模式的实施。
3. 政策环境: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外商投资政策,评估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 风险管理:考虑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5. 火伴选择:选择合适的合作火伴或者渠道,评估其在目标市场的声誉、经验和资源。
五、案例分析以汽车创造企业为例,分析不同进入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合情况:1. 出口贸易:优点:低成本、低风险、快速进入市场。
缺点:对销售渠道的依赖性高、难以控制产品品质和形象。
适合情况:产品标准化、市场需求稳定、目标市场对进口产品接受度高的情况。
2. 直接投资:优点:控制权高、能够充分参预市场运营、建立品牌形象。
缺点:高成本、高风险、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和文化。
适合情况:市场规模大、市场增长潜力高、对品牌形象和服务要求较高的情况。
3. 特许经营:优点:低成本、利用合作火伴的资源和经验、快速扩张市场。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简介: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指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进入模式。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供详细的内容和数据支持。
一、市场进入模式的定义与分类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和方法。
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市场情况,可以将市场进入模式分为直接进入和间接进入两种方式。
1. 直接进入方式:直接进入方式是指企业直接在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或生产基地。
常见的直接进入方式包括独资、合资、收购和绿地投资等。
2. 间接进入方式:间接进入方式是指企业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利用其渠道和资源进入目标市场。
常见的间接进入方式包括代理商、经销商、特许经营和合作制造等。
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因素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市场环境、企业资源、风险承担和战略目标等。
1.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指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因素。
企业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稳定性、市场规模和竞争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进入模式。
2. 企业资源:企业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品牌和人力资源等。
企业需要评估自身资源的充足程度和适应程度,选择能够最大化利用自身优势的进入模式。
3. 风险承担:不同的进入模式存在不同的风险程度。
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能够降低风险的进入模式。
4. 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是选择进入模式的重要考虑因素。
企业需要确定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选择与之相符的进入模式。
三、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方法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EL分析和五力模型分析等。
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评估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常用方法。
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结合目标市场的机会和威胁,确定适合的进入模式。
2. PESTEL分析:PESTEL分析是评估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性 问题 , 为 什 么 一些 模 式 比别 的模 式 成本 更 如
服务业 国际市 场进 入模 式如 此 丰 富的研究 成果
低 , 什 么某些 特 定环 境将 有利 于某 些模 式等 等 。 为 使 得对 服务 业跨 国公 司海外 进入 模式 的研 究也 具有 较好 的广 度 和深 度 。D n ig 1 8 ) 不 同服 务 行 u nn ( 9 9 对 业所 倾 向 于采取 的进 入模 式进 行 了分 类和 总结 。倾 向于 以股权 投资 的方 式 而非 契约关 系来 组织 实施 跨 国经 营 的服 务业 包 括 三类 : 一类 包 括 银 行 金 融 服 第 务业 以及 多数 信 息密 集型 专业 服务 业 ( 如管 理咨 询 、 计算 机服 务 、 行 社 和 航 空运 输 ) 第 二 类 包 括 热衷 旅 ;
绝 对成本 理 论 的基 础 上 , 次 提 出 了 “ 首 比较 优 势 学 说” 。他认 为每个 国家 都拥 有 具 有相 对 比较优 势 的 商品 , 每个 国家 不一定 要生产 各种 商 品 , 而应集 中生 产那些 本 国 比较 利益 较 大 或 比较 劣 势较 小 的 商 品 ,
务 业 国 际 市场 进 入 模 式 进 行 了综述 。
【 关键词】 服务业 ; 进入模 式; 综述
The Th o y Re i w f I t r a i n lM a k t er v e o n e n to a r e
_
Ent y M o e f rS r ieI u t y r d o e v c nd sr
于前 向一 体化 , 以确保 生产 效率 、 证最 终产 品质 量 保
以及赢 得 顾客 信赖 的企 业 , 类 公 司通 常 以 其 商标 这 或形象 著 称 ; 三类 是 与贸 易相关 的服务 业 , 第 这类企
务业 跨 国经 营 的所 有权 优 势 体 现在 : 品 质 量 差 异 产 化 、 围经济 、 范 规模 经 济 与 专业 化 、 技术 与 信 息 等无
ma k t n r d o e vc d sr r e t mo ef rs r ie i u t e y n y.
【 e od】 s v enut ;n raoam r t r i Ky rs e i ds ie tnl a e; e e w rc i r tn i k y vw
素 还应 包括 东道 国政 府 的政 策 、 控制 和管 制 等 。
2 服务 业 国 际市 场 进 入 模 式 综 述
2. 国外 学者 的研 究 1 关 于海外 市 场进 入模 式 的研究 一 直集 中于制造 业 企业 进 入 模 式 研 究 。2 O世 纪 6 0年 代 , 默一 金 海
.
LlM i n
【 b rc T e hi tntnl a e et oe os v enut a bcm e r trs e fho e A s at h o e fn r i am r t n ym d re i ds y s eo e h o i s e i , t 】 c c oi e ao k r f r c i r h t f ne iu ot rs
理或 服务 企业 联 手 , 以特许加 盟 的形式 参 与 ; 四 或 第 类 是 类似 于投 资 银 行 、 险 等 服 务企 业 。该 类 服务 保 业 的 风险很 大 , 因此他 们 不 得 不 形 成 企 业 联 盟 以共 担 风 险 。在 服 务业 跨 国公 司 中 , 资 经 营 或 非股 权 合
2 1 年 2月 01
廊坊师范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Jun f a g n ecesC Ug( a ra Si c dt n ora o n f gT ahr oee N t n c ne io ) l L a u l e E i
F b. 0 1 e 2 1 V0 . 1 No 1 1 1 .
服务 业取 得成 功 的一个 重 要先 决条 件 。对 服务 供应 商而 言 , 有权 优 势取 决 于其 对 顾 客 要 求 的快 速 反 所 应 和 提供 高质 量服 务 的能 力 , 样 才 可 以保 持 与 顾 这
客 的 密切关 系 , 并充 分利 用 市场 的不 完全 性 , 降低 顾 客 的交 易成 本 。 因此 , 务 企 业 的所 有 权 优 势 可 以 服 理解 为 企业 满 足其 当前 或潜 在顾 客需 求 的能 力 。服
1 1 传统 国际 贸易 理论 对 服务 业 进 入 国 际市 场 的 .
适用性
易, 存在 着不 同 的观点为 , 比较优 势 学说 不 适 于 服
务 贸易 。 12 传 统 国际直 接投 资 理论 对 服 务 业进 入 国际 市 。
6 0年 代 的一 些 经 典 问题 : 国外 办企 业 的成 本 , 到 以 及“ 心理 距离 ” 的重 要 性 。这也 使人 们再 次关 心一 些
一
无 形性 、 可存 储性 , 得 服务企 业 必须 在服 务 消费 不 使
的场所 进行 服务 生 产 , 即他 们 必 须 将 一部 分 “ 厂 ” 工 转 移到 海外 消 费所 在 国家 , 因此 决 定 了服 务 企 业 的 所有 权 优势 在某 些 方 面 与制 造企 业 不 同 , 当许 多 服 务不 能选 择 出 口方式 时 , 国的 服 务企 业 就必 须拥 跨 有所 有权 优势 以 同 当地 企业 竞 争 。 因此 , 比制 造 相 业企业 而 言 , 业 特 定优 势 是所 有 类 型 的海 外 市 场 企
场 的适用 性
近年来 , 国学 者 对 服务 贸 易 的理 论 研究 主要 各
是 围绕现 有 的有 形商 品贸易 为基础 的 国际贸易 理论 是 否适用 于服务 贸易 来进行 的 。 古典经 济学家 亚 当 ・ 密最 早 提 出 了国际 分 工 斯 与 自由贸易理论 , 出国际分 工应该 按照 地域 、 指 自然
近消费者、 使服务适应 当地的风俗 习惯 和需要等是 影 响 服务业 跨 国公 司选 址 的主要 因素 。市 场 的大小
和特 点 以及 实 际工 资 水 平 会 对 企 业 服 务 、 业 化 服 专 务 还有 一些 与 旅游 相关 的服 务企 业 的选 址有 很 大影 响。人 力 和 自然资 源 的有效 性对 于某 些 服务 部 门至 关 重要 。同时 , 响服 务 业 跨 国公 司 区 位 选 择 的 因 影
服务业 的对 外直 接投 资行 为的 。
[ 作者简介 ] 李敏( 9 7 , , 17 一)女 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科学 系讲 师, 研究方向 : 市场营销 。
・
5 ・ 0
第 1 卷・ 1 1 第 期
李敏 : 务业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理论综述 服
21年 2 01 月
对 服 务业跨 国公 司而 言 , 于服 务 业 大 多 具 有 由
wh c i cl f cs t e f t r e iin ma i g a d p ro ma c fe tr r e i h n e n t n l ma k t ih dr t af t h u u e d cso — k n n e f r n e o n e p s n t e i tr ai a r e .Ths p p r e y e i o i a e ma e e e a e pa ai n h eae h r sa o tt ei t r a in r k t n r d sfrs r iei d s r .F r t , k s g n r x ln t st t erl td t e i b u h e n t a ma e ty mo e e vc u ty i l l o o o e n ol e o n sy i r ve h e e r h o r dt n h o e p l a l os r ieI t r a i n l ain;s c n l ,i r ve f n en t n t e iwst er s ac n ta ii a t e r s p i b e t e vc n e n t ai t ol i a c o z o e o d y t e iw o t r a i a i ol
形资 产 、 知识 作为 一 种 资 产 的特 殊性 以 及 获得 投 入 或进 入 市场 的有 利机会 等 。 对跨 国公 司而言 , 区位 优 势不 是企 业所 拥 有 的 , 企 业 只 能适 应 和利 用 这 种 优 势 。 D n ig认 为 , u nn 接
业 大多 数 归非 服务 性跨 国企 业所 有 。倾 向于 采取合 资 或非 股权 协议 作 为外 资参 与形 式 的有 四类 服务企 业 : 一类 是旅 馆 、 店 、 车租赁 公 司 , 这些 行业 第 饭 汽 在 中 , 约双方 往往 以管 理 合 同或 特许 经 营协 议 来 履 订 行要 求 ; 第二 类 是对 本土 化知 识需 求更 为迫 切 , 而且 产 品也 须针 对客 户进 行专 业化 生产 的服务企 业 。包 括企 业 服务业 与 广告 业 以及会 计 、 法律 服务 业 ; 三 第 类是 为 了减少 市 场 营销 成 本 的服 务 企 业 , 多 新 成 许 立 的或较 小 的制 造业跨 国公 司都愿 意与 当地 销售 代
[ 中图分类号]F 4 7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3 2 ( 0 10 —0 5 6 4 29 2 1 ) 1 0 0—0 3
这样 1 传统理论 对服务业进入 国际市场 的适 然后通 过 国际 贸易进 行 交换 , 对 贸 易 双方 都 有 利 。这 一传 统 的 国家 贸 易理 论 是 否适 用 于 服 务 贸 用 性 研究
[ 收稿 日期 ] 2 1 00—1 —0 1 7
到 目前 为止 , 服务 业 国际直 接 投 资理 论 的研 对 究集 中在传 统 的国际直 接投 资理论 对服务 业适用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