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建筑方案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福州大学东门,基地如附图。
地盘地质情况见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摘录一。
本工程为一栋教师宿舍楼,为7层建筑物。
教师宿舍楼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2000㎡左右,实际总建筑面积为1740㎡。
总建筑高度为25.95m,一到七层层高均为3.0m。
本工程建筑为二类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设计标高:室内±0.00相当于绝对标高罗零详总平。
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居室:每层两居室,每居室4人,卧室内采用单人床铺,每人均应有书架、书桌、衣柜,每个居室拥有两个独立阳台和两个卫生间,南北向采光通风。
每居室的建筑面积约为163㎡。
卫生间:(1)卫生间具备盥、厕、浴室等功能;(2)每间卫生器具的数量:1个马桶;1个淋浴房;1个洗手池。
架空层配备附属房间:值班室一间、配电间一间。
屋面:上人屋面,平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器。
电梯类别:住宅梯;载重量为1000kg;门形式:中分。
轿厢尺寸深1400mm,宽1600mm。
电梯门宽900mm。
消防说明:本工程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耐火等级为一级。
消防车可达,消防通道宽度高度均≥4m。
疏散出口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本工程设有一部楼梯和一部电梯,直通屋顶。
防水工程:(1)屋面防水:本工程屋面防水为二级防水设防,按两道防水设防;二级防水上人屋面构造做法详12J201,防水层选用材料:三毡四油防水层;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及基层的转角处均为圆弧,内部排水落口周围作为略低凹坑,找平层圆弧半径为20(合成高分子卷材);屋面设施防水处理应满足GB50345-2012;建筑找坡为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2)卫生间防水:卫生间隔墙距地200范围内浇素混凝土挡水墙(与墙体同厚);其标号同各层楼地面混凝土,在其上砌筑承重空心砖隔墙;卫生间地面做降板20厚,水泥防水涂料1.5厚,上翻墙面1.8高做水泥基防水涂料处理。
厂区设计说明

厂区设计说明第一篇建筑设计篇一、工程概况厂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选址位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2533㎡(33.8亩)。
单体设计包括二栋车间,一栋成品仓库,一栋原料仓库,一栋办公楼,一栋宿舍,一栋门卫,一间配电间及污水处理池。
其中1#车间为一层,计容建筑面积为4429.9平方米;2#车间为一层,计容建筑面积为8772.94平方米;成品仓库为一层,计容建筑面积为2661.58平方米;原料仓库为一层,计容建筑面积为2661.58平方米。
办公楼为三层,计容建筑面积为2410.64平方米,宿舍为三层,容建筑面积为1971.75平方米,门卫一层,计容建筑面积为40.69平方米,配电间一层,计容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
车间生产性质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无地下室,无人防。
二、本工程的有关设计依据(一)1、规划、建设等部门对规划用地的要求2、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用地地形图3、国家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及条例4、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6、《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TJ37-797、《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9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9、《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GB 50046-9510、国家其他相关规范规定(二)设计范围:厂区总平面规划;1#车间、2#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宿舍、办公楼、配电房、门卫建筑设计。
三、总平面规划整个厂区设有1个出入口。
用地范围内共设置八幢单体。
总平面规划各建筑物间距均满足相关生产性质及建筑物耐火等级方面所确定的防火间距要求。
另外,因生产车间面积较大,为此,车间四周均设有消防车通道。
厂区内共设有20辆机动车位,满足厂区内部停车要求。
详见总平面规划。
四、经济技术指标:五、单体设计一、设计范围本工程共有子项9项,分别为1#车间、2#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宿舍、办公楼、配电房、门卫建筑。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本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总体布局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开放式布局,建筑群建于一个开阔的场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学习空间。
建筑群之间通过连廊相连接,方便学生们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
教学楼和活动中心位于中央位置,方便学生出入,其他的建筑则布置在教学楼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社区。
二、教学楼设计教学楼共分为三层,每层有多间教室和办公室。
每间教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学使用。
办公室则提供给教师们进行备课、评阅作业和开会的地方。
教学楼外立面采用了彩色玻璃,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美感。
三、活动中心设计活动中心位于教学楼旁边,是学生们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场所。
中心内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活动中心还设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礼堂,用于举办各种大小活动,如演讲比赛、舞台剧演出等。
四、室外空间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注重室外空间的规划。
学校周围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草,使学校环境更加美观。
操场和篮球场设在建筑群周围,方便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还设有一个小型花园和学生广场,供学生们休息和社交。
五、安全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教学楼采用了防火材料和防火门,配备了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确保学生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尽早撤离。
学校的围墙高度适中,确保学校的安全性,并设有监控系统,增加学校的安全防护性。
六、环保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设计。
建筑材料选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
建筑外墙采用了保温材料,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设有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雨水进行照明和灌溉。
七、合理的空间利用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合理的空间利用,将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布置得井然有序。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范文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范文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背景。
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环境繁华,交通便利,是一个商业、文化、居住综合发展的地段。
项目地块总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包括商业、写字楼和住宅等多种功能。
二、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现代、开放、绿色”为设计理念,力求打造一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建筑群体。
在建筑风格上,注重现代感和开放性,同时充分利用绿色植被和自然光线,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空间。
三、功能布局。
1. 商业区,设计了一层和二层的商业空间,主要包括餐饮、零售、娱乐等多种业态,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便利的购物和休闲场所。
2. 写字楼,设计了三栋写字楼,共计10层,为各类企业提供办公空间,注重通风采光和空间灵活性,满足不同企业的办公需求。
3. 住宅区,设计了两栋住宅楼,共计20层,主要为城市白领和家庭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注重生活便利和社区氛围的营造。
四、建筑外观。
1. 商业区,外立面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玻璃幕墙设计,搭配绿色植被和露天阳台,营造出开放、舒适的商业氛围。
2. 写字楼,外立面以玻璃幕墙为主,强调通透感和现代感,同时利用立面造型和色彩搭配,打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3. 住宅区,外观设计注重舒适性和美观性,采用温暖的色调和自然材料,搭配绿化景观和阳台设计,营造出宜居的生活空间。
五、室内设计。
1. 商业区,室内设计注重空间灵活性和品牌形象,采用简约、时尚的装饰风格,同时注重细节和舒适度,为顾客营造愉悦的购物体验。
2. 写字楼,室内设计以开放式办公为主,注重空间通透和灵活性,同时考虑员工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打造出宜人的办公环境。
3. 住宅区,室内设计注重家居舒适和生活便利,采用简约、现代的装饰风格,同时考虑家庭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打造出宜居的家庭空间。
六、绿色建筑。
本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绿化种植等多种措施,打造出一个绿色、健康的建筑群体。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高职学院教学楼。
工程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东头,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院内。
其在总平面图中的位置:图书馆、青年教师公寓以北,鸣飞湖以东,原有基址为鱼塘,批准地界南北长510.00m,东西长402.30m,可用地面积8902.2m2。
该工程为结构5层(一层半地下室,用作车库,设有二个车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教学类建筑,总建筑面积为6812.26 m2。
1.2建筑物功能设计:1.2.1 平面设计:首层房间有7间教室、5间办公室,一个开水间3个卫生间(一个残疾人卫生间)。
各个教室面积面积分别为:78.13 m2、78.13 m2、51.84 m2、51.84 m2、78.13 m2、104.85 m2、104.85 m2,前四个分布在建筑物的北侧,后三个分布在建筑物的南侧;办公室的面积分别为:25.92 m2、25.92 m2、25.92 m2、25.92 m2、54.10 m2,其中前四个位于建筑物的北侧、最后一个办公室位于南侧;卫生间分为普通卫生间(二个,位于南侧)、残疾人卫生间(一个,位于北侧),面积分别为:24.86 m2、24.96 m2、8.30 m2。
二~五层布局与首层大致相同。
1.2.2剖面设计:首层高4.5m(地下室高 3.3m)、二~五层高 3.9m,、室内外高差 1.2 m、结构标高20.1m。
教室与办公室是学习业与办公的场所,一般需要安静的环境、充分的采光和快捷安全的疏导,因此教室、办公室应多设置窗户、设置大些的的窗户,以供良好的采光,从而利于工作学习;楼梯、卫生间不需要太多的采光故仅设置小型窗户即可,大多设置在北面。
房间剖面的设计,首先确定室内净高,即房间内楼地面到顶棚的距离或其他构件如梁底的距离,对于教室由于室内人数较多且很集中、房间面积更大,根据使用性质要求,房间的净高要更高些。
采光通风的设计,室内光线的强弱和照度是否均匀,除了和立面中窗户的宽度和位置有关外,还和剖面中窗户的高低有关。
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简述

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简述设计阶段流程:总体规划一-分区规划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一-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阶段)一-单体方案一-初步设计一-施工报建图一-施工图一T施工配合一-竣工验收规划阶段: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规划设计要点,可直接开展规划设计;第二种是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规划设计要点,就需要先做总平面规划方案去申请指标,即所谓的“规复”阶段。
规划阶段开展所需的资料:1规划设计要点(或规复的批复)2、设计任务书3、用地红线图以上三项资料要求在签订合同的当天提供,是开展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具备之后才可开展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4、室外市政管线资料指的是用地周边及用地内的市政管线资料。
规划概念方案确定后,可开展规划四图(总平面图、绿化规划图、道路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和综合管线规划图设计, 即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此时需要甲方提供室外市政管线资料。
由于此资料并非开展规划概念设计第一时间所需的资料,而且甲方需要时间去规划局或市政院购买该资料,所以合同内要求该资料于合同签订后15天提供是合理的。
5、工程地质报告规划总平面基本确定后,结构专业提供勘探布点图给甲方,由甲方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勘探工作,提供工程地质报告。
有些项目已有普探报告,则根据规划总平面及已有的勘探点,布置需补勘的布点图提供给甲方。
由于工程地质报告须在结构专业提供勘探布点图后,甲方才能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勘探工作、提供地质报告,所以合同内要求甲方在合同签订后15天内提供,其实是不合理的,只不过很多合同是在规划甚至单体方案报建完成的情况下才签订,所以甲方也还能在合同签订后15天提供。
但在正常情况下,甲方是无法在签订合同后15天内提供的,而且该资料主要为初步设计阶段所需资料,所以建议提交日期改为“提供勘探布点图后20-30天”较为合理。
规划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规划概念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概念方案包含总平面图、主要单体平面图(单线或双线)、立面概念参考图片等,或者还有一些分析图(如景观、轴线、交通、噪音分析图等),主要为体现规划设计思路和总体基调的设计文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含五图一书(或八图一书)、四至图、效果图及相应的电子文件等,并填报相应的报建表,报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完整)

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立项文件2.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座标及现状地形图3.杭州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意见书和勘设红线图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设计招标任务书5.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意见6.杭州市现行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5版)、《杭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二、概述及现状分析为响应杭州市政府要求三年建设三百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确定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拆迁的居民需要更快更好的被安置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事,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规划设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展开的。
本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打铁关,东至建国北路,南至规划二号路,西至规划中学,北至市电力局110KV东新变电所,现状地址即东新路与绍兴路交叉口西南角。
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文化气息浓郁,商业发展成熟,这充分体现出市政府对拆迁市民的人文关怀。
本地块交通便捷,紧临两条双向八车道的市级道路,远期还将有地铁一号线艮山门出站口在地块东侧。
周边配套完善,地块北侧为易初莲花、和平家私等商业中心,西北侧为朝晖现代城等成熟社区,根据详规,地块西侧将建设为中学和幼儿园,南侧将建设配套公建和农贸市场。
四周自然环境优美,东西南侧均有河流分布。
总用地面积22698m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该区块以小高层与高层相结合,辅以沿街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容积率为1.94,绿化率为43%,建筑密度为23.2%,区块总建筑面积为5323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970 m2,地下建筑面积9265m2。
三、设计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即以公众需要为本人本主义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建设准则。
体现一切以公众需要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努力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方案阶段的建筑设计说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谈谈设计理念、创作灵感,多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容。
比如平面的推演,造型的变化,方案怎样体现出建筑本身的特质,建筑与周围环境、或当地文化的契合等等。
2. 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
这一部分要具体一些,谈谈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等等,比如你对于日照、通风、采光的考虑。
3.建筑的功能布局。
这一部分要说明建筑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布置,各种出入口的布置,垂直交通运输设施的设置(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
4.其他方面的说明。
这一部分包括建筑的防火、安全疏散设计、无障碍设计等。
如有建筑节能设计或特殊声学考虑等,也应在此说明。
只要按照以上罗列的方面分项来写,保证你能写够字数。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根据建筑的特性突出重点。
加油吧!。
房屋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建筑设计说明项目背景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80年代开始扩展,近年继续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
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实施“东延北扩西改”战略,建立“四纵四横”道路骨架。
已建成大溪中学、新世界国际大酒店、十六层信用社大楼,目前31层皇家花园和25层荷兰花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今年加大投入,对镇政府广场、河滨公园、城区主干道一级公路的两侧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风姿。
由于温岭市铁路站场建设涉及到下洋张村全村拆迁,根据大溪镇下洋张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安置办法,特制定此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大溪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
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距温岭市区14.5公里。
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110个村(居)。
常住人口12.1万人。
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6元;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2.22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火车南站创意产业园办公楼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1. 概述1.1 区位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火车南站创意产业园项目用地位于合肥市老城区中东部,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整个城市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老城区也需要加大改造力度,取消火车南站可以有效优化城市道路系统,从而可以打造出“城在林中、路在树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妙景致。
1.2 用地现状本项目的具体用地面积17988.74平方米,东邻胜利路、西接银屏路、南面明光路,北向淮南路。
地块程长方形,非常平坦。
东侧的胜利路和南侧的明光路都是城市主要干道,南侧设置了比较宽的绿化景观带,同时淮南路还是合肥重点打造的城市景观道路。
地块东南角就是明光路和胜利路的十字交叉口,是城市的重要节点之一,在交叉口拟建一座城市公园。
地块周边建有金色梧桐、金色地带及,形成了一定的城市界面和商业气氛。
1.3 基地分析1.3.1周边要素分析:1.3.1.1、胜利路+ 明光路主干道快速通过印象需求与城市干道主入口形象塑造地块东侧的胜利路和南侧的明光路都是城市主干道,尤其明光路直接联系火车站,是合肥的门户之一,所以新建办公楼应该需要达到一定的形象塑造。
1.3.1.2、防护绿带+街头绿地生态景观的引导与周边城市绿化的呼应地块北侧被防护绿带包围,东侧街头公园相临,南侧为已经风情商业小街。
在视线通廊和空间轴线设计上,应加以引导和利用,使内外景观环境一体,并达到一定的景观渗透。
1.3.1.3穿插渗透+内部塑造边界的融合及内部空间的塑造和强化地块西面邻接创意产业园区,火车南站具有隆重的城市印记,应注重边整个产业园的穿插渗透以及对于城市面貌的照应,加强内部环境的塑造。
1.3.2分析小结:综上所述,本地块的区位条件比较突出,注重地域特色并寻求新的品质,以达到地域文化的彰显和延续;又可照顾城市空间的有机统一,使得老城区在不破坏现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能重视形式与功能的矛盾统一,以使得创意产业楼可以最大限度的服务城市。
2. 规划设计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⑸《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⑹合肥市规划局提供的地形图和详细规划红线、地块指标等设计要求3. 规划原则3.1亲民性——人性化原则以“以人为本”的人文观为出发点,创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充满舒适性、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办公及商务场所。
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对生活的呵护,办公于城市公园,创意于生态空间。
3.2 城市性——公共性原则注重顺应城市的发展和需求,关注公众利益,基地的规划与城市共生,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基地特征,把握空间格局与城市格局的关系,力求使该规划具有不可移植性,同时又是合肥老城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3.3 生态性——景观化原则系统全面地塑造城市景观,提升住区绿量和环境品质。
在规划中以高品质办公商务的综合社区为目标,充分利用阳光、绿地来营造办公环境。
同时对适用人群的日常活动进行认真的动态分析,与规划目标相结合,使人与社区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的生态系统。
4.规划目标4.1重视办公品质——打造和谐办公区将办公楼与基地周边其他已建项目统筹考虑,使办供稿与商业服务等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合,打造和谐办公区。
4.2协调城、区关系——营造生态办公区注重利用引导周边优美的城市景观,同时重点打造内部绿化景观,真正做到“楼在绿中,人在景中”,营造生态住区。
4.3补充区域功能——塑造经典办公区顺应城市发展要求,为周边大量的新建住宅社区补充办公、商业等配套功能,完善城市节点,激发城市活力。
4.4.展示城市形象——营造门户景观打造有特色的高端城市办公区,作为城市东部主要城市干道交叉口的门户节点标志,展示城市特有风貌及地方特色的同时,又体现老城区新的活力。
5. 规划结构总体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渗透共生、延续变化”渗透共生:照应基地周边建筑及创意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强化北侧城市绿化带,结合休闲步行系统及景观小节点的设置,同时设置不同的广场空间,构筑一个景观渗透绿色共生的生态景观办公区。
从而充分保障内部办公区的私密安静与优美环境,既不受外围城市交通的干扰,又与东面街头绿地公园呼应。
延续变化:东西向的结构轴线从整个园区规划上使得整体达到延续,基地内部串联起城市广场、步行景观轴线、休闲广场,同时需求一定的变化。
动静区分,有利于管理使用,并且强化了基地内部的交通和景观流线系统。
6功能布局分析整个地块分为相对独立的南北两栋板楼,南北面都是商业办公综合功能区:南面有集中创意精品店、西式简餐及办公区,北面有会议区、咖啡厅及办公区。
创意精品店:项目主要是办公园区,精品店作为附属功能,主要服务于外来人群,应集中布置,且不应占用过大面积,选择置于地块与城市交叉口及城市公园联系较为紧密的一侧。
西式简餐、咖啡厅:办公人群不可获取的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应该方便快捷地服务于整个办公园区,所以将其布置在两栋办公楼交错位置。
报告厅:200人报告厅作为活动集会的场所,一般主要服务对象是会议,应该与办公人流错开,避免交叉干扰,选择布置在基地西侧。
办公区:项目主体功能是办公,改变传统的办公组合模式,在两楼之间较为随意地进行连廊的联系。
将小型办公区置于办公楼较低区域,中、大型办公区域置于较高楼层,来适合多种需求。
7. 道路交通规划7.1 机动车系统机动车出入口设置于明光路上,基地内部形成较为流畅的环形通道,系统争取以最小面积和最短距离来解决各部分交通,从而争取绿化景观环境最大化和可利用空间最大化。
7.2 步行系统规划力求形成一个景色宜人而便捷的步行系统,强调其网络化、人性化和高度的景观化。
城市广场节点:在地块西侧设置步行入口广场,广场由硬化铺装加规则的树阵构成,照应整个产业园区及南侧的风情商业街道,具有都市节奏感的风格。
开放式步行街:两栋楼之间自然形成一条轴线,既是景观轴线又是良好的步行系统的一部分,从空间关系上使得基地及整个地块得到最大化的联系统一。
休闲广场节点:地块东北侧结合城市绿化带和城市公园设置休闲广场,用来服务地块办公人群的休闲活动。
7.3 消防和疏散区内消防车道沿高层建筑周边设置,内部广场以硬铺地装饰,允许消防车到达建筑每一处角落。
登高面主要设于高层建筑的沿车道正立面,所有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高层建筑登高面水平长度不小于其周边长的1/4。
各转弯半径及通道高度均按国家规范和合肥市地方要求设计。
机动车停车按设计任务书设置,其中地上50辆,地下95辆。
8. 绿地景观规划内外多重的绿化特色:地块沿城市主干道有宽阔的绿化隔离带,结合小品、广场及城市雕塑等,规划将其设置为与周边城市绿地相呼应的大型开放性绿化空间,适应现代城市节奏,具有都市特色的绿化场所。
而内部的的绿地则与广场结合,使得“路在树中、楼在绿中”,打破一如既往的单调硬质广场缺乏生机之感。
自然与人工交融的绿化环境:绿化设计强调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在整体城市大尺度的生态绿化中营造宜人尺度的精致绿化环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场所。
尤其在核心绿化空间的营造中通过布置供人休闲活动的场所,使之成为可亲可近的绿化空间,从而强化了绿化对办公区的意义。
立体与“第五面”的绿化设计:本规划的绿化设计充分考虑了立体性与屋面这一“第五立面”的景观效果。
在建筑设计上屋面也设置了绿化休闲空中阳台,从而使生态链从地面延伸到空中,使整个地块成为有机的生态绿化立体花园。
9. 建筑单体设计9.1设计概念:本次规划的建筑风格采用新徽派风格。
新徽派风格具有注重建筑细节,有古典情怀,外观简洁大方,融合多种风情于一身的鲜明特点。
既适合私密性强的个体办公单元,又有恢宏大气的整体城市氛围。
同时在设计时适当地加上部分artdeco风格元素,使得建筑群体既整体又细腻,并且容易与环境景观发生互动,给城市带来别样的色彩。
从而真正打造一个经典、优雅、大方,同时又不失温馨浪漫的创意办公区。
9.2设计理念:建筑单体的布置满足国家规范及合肥市有关规定,办公楼朝向以南向为主,两栋板楼之间满足消防间距13米。
两栋板楼分别代表着一节火车车厢,两车相错的意向意味着火车南站的过往与今天的交相呼应。
主楼位于地块中断位置,形体方正严整,结构清晰明确,房间布置比较规则,同时与地块周边建筑保持一致,形成完整而富有节奏的对外形象。
南北两面的立面造型理念来自古典门窗的不同分割,南面较为古朴典雅呼应明光路的风情商业街,背面则较为现代呼应胜利路的金色地带。
东西侧的造型则来自徽州小院的设计理念,虚实结合,灰色中透漏出一米阳光。
报告厅作为较独立的部分,整体造型较为独特以显示其单独的功能性。
整体色调取白色,延续灰白黑的色调,同时与主立面保持一致。
现代的办公楼大都是在一栋办公楼中,无法最大化的进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
本设计中打破常规,在不同的两栋板楼之间设置联系桥,使楼与楼之间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设计时强调办公、会议、商业、后勤各部分流线互不干扰,同时强调办公空间的可灵活划分,以便于适应不同的经营模式,从而扩大了客户源。
板楼的界面连续严整,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沿街活力空间,保证了城市街面的延续和节奏感。
办公楼楼底部1层为服务用房,南楼2-9层及北楼2-12层为办公层,其中3层解决中小型创意单位办公空间需求,2、4、6、8层通过联系桥联系自然形成相对较大且灵活的办公空间,5、7、9、10-12层则用来满足中型事业单位的需求。
整体楼面贯通,框架结构利于灵活划分和应用。
整个办公园区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所有设备机房布置于地下室,争取地面建筑的最大化利用。
10. 经济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