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教育里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所谓言传身教,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语言对子女进行直接或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教育形式,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上。
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
一旦做了父母,很多人马上就有了神圣的责任感:从现在起,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接受最好的教育。
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也就是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狼孩的故事,讲述的一个婴儿被狼叼走了,在狼群中生长,长大后又回归到人类社会的经历。
由于狼孩已经习惯了在狼群社会里生活,他所学习到的语言机能,行为模式都按成年狼的样子固定了下来,以至于狼孩在人类现实社会里很难生存,最后还是只能回到狼群中生活。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也异常浅显,就是早期的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教育代表孟禄也曾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家长要认清这一点并加以利用,对孩子健康成长将会有重大的影响。
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不动声色的摆渡人,他们循循善诱,而非加强控制,他们将价值观体现在言行上,而不是敷衍在空泛的道理中。
俗话说,育人先育德,育儿先育己。
家长自己要做好情绪的表达。
儿童喜欢模仿大人讲话以及行为举止,无形中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对面和处理压力、焦虑和困难。
如果父母用偏激的语言和情绪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孩子看到之后也会往偏激的方向转化;如果父母心烦意乱,甚至用恼怒的方式来发泄情绪,这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创伤,在以后的生活里孩子有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面对遇到的相似问题。
所以,教育孩子需要从自身做起。
父母言传身教的作文

父母言传身教的作文父母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不仅仅是说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父母的言传身教首先体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上。
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到言行一致。
他们要用正确的言辞和礼貌的态度与人交往,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包括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父母应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人生中总会有挫折和失败,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父母的言传身教还表现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
父母要用耐心和爱心来教育孩子,不要用严厉和暴力的手段来对待孩子。
他们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包括他们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
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只有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孩子从小就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不仅仅是说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父母的言传身教首先体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上。
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到言行一致。
他们要用正确的言辞和礼貌的态度与人交往,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包括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父母应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人生中总会有挫折和失败,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父母的言传身教还表现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
父母要用耐心和爱心来教育孩子,不要用严厉和暴力的手段来对待孩子。
他们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包括他们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
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塑造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父母的言语会对孩子的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话语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他们用语言来传递思维、知识和价值观。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语言氛围,避免过于负面的言论和恶语相加,更不应用言语诋毁他人。
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孩子的思维更加清晰,表述更加准确,意志更加坚定。
其次,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家长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孩子无意识地模仿和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尽可能地做出正面的行为示范,诸如积极向上、善良友善、勤劳节俭、对朋友帮助、对他人尊重等。
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做出了不良的行为范例,在不经意间教育了孩子为害人生的行为。
这样,不仅是孩子的人格发展受到危害,更长期来看,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最后,在家庭中,父母的亲密关系也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间的和睦、信任和尊重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石。
如果父母不和睦,孩子可能会因为这种冲突感受到家庭的不安定,对爱情婚姻产生负面的潜在因素。
如果父母经常互相埋怨或指责对方,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也可能在自己的未来家庭中重复这种负面因素,这将成为家庭矛盾的滋长。
综上所述,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些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家长们应该尽可能地向孩子展示健康积极、踏实稳定的人生态度和习惯,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负责任的人。
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影响至深。
父母在
对孩子进行言传方面,不仅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内容,还应注重身教方面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言传应该注重表达方式和内容。
一定要用温和、耐心和真诚的口吻来与
孩子沟通,不能使用粗暴、咄咄逼人的语言,否则孩子会因此感到害怕和压抑,进而导致
逆反心理。
同时,父母的沟通内容也应该合适,不能过于苛刻和张扬,否则会让孩子感到
压力和不适。
因此,家长在言传方面应该注意适度、恰当,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
沟通。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身教的影响。
孩子是很早就开始观察、模仿父母言行的,如
果家长的做法和说话与其所设立的规矩、标准不符,孩子就会感到混乱和失落。
比如,父
母在孩子面前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就会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失信和不满。
如果父母缺
乏责任感、道义感,孩子也会从中受到不好的影响。
最后,父母的言传身教也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一个身教出一身好的家长,能够传授给
孩子正统的道德观念、知识技能、健康习惯等,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学问、健康
向上的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社交能力。
相反,如果从小受到恶习影响,长大后会影响
其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
总之,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显著,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培养和未来
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身教和言传的统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作文

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作文《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中就有了最重要的两个人,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他们的一言一行,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默默地影响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一起去逛街。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地上有一个钱包,我兴奋地跑过去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有好多钱呢!我高兴地对爸爸妈妈说:“看呀,我们发财啦!”爸爸妈妈却一脸严肃地看着我,爸爸说:“这钱包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能要。
”妈妈接着说:“对呀,宝贝,我们要把它还给失主。
”我有点不情愿地说:“为什么呀,这是我们捡到的呀。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你想想,如果是你的钱包丢了,你会着急吗?”我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呢,我就点了点头。
于是,我们就在原地等失主。
等了好久好久,终于等到了失主,他特别感谢我们,还夸我是个好孩子呢。
那一刻,我心里美滋滋的,我明白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坐公交车。
车上人很多,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座位。
过了一会儿,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她看起来很累的样子。
妈妈马上站起来,对老奶奶说:“阿姨,您坐这儿吧。
”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呀,姑娘。
”妈妈笑着说:“不客气,这是应该的。
”我看着妈妈,心里特别敬佩她。
我问妈妈:“妈妈,你不累吗?”妈妈说:“宝贝,我不累,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更快乐。
”从那以后,我也学会了主动给老人让座,给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用他们的行动教会了我很多道理。
他们勤奋工作,让我知道了要努力才能有收获;他们孝顺老人,让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他们与人为善,让我明白了要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
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他们又像一阵春风,温暖着我的心田。
我常常想,如果我以后也有了孩子,我也要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他,让他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https://img.taocdn.com/s3/m/8a99dafd581b6bd97e19ea6d.png)
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优秀家长事迹材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优秀家长事迹材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从于杨炫小时候就注意对她的培养,让她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结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
家长良好的素质与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行为规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孩子。
因此,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平时,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各个方面给孩子立标杆,做镜子。
我本身努力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让孩子知道认真对待上学,无事尽量不请假。
并常对孩子说,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你得对别人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做好事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班级里与每一个同学都要好好相处,要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要乐于帮助同学,让她明白只有自己喜欢同学,同学才会喜欢自己。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直友善、勤奋上进的态度。
二、注意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对她肯定鼓励,树立其自尊自信。
孩子从小比较胆小,在家里爱说爱唱爱跳,但在公众场合就特别胆小,开始时上课不敢大胆发言,在我们的肯定与鼓励下,慢慢地多接触后就渐渐地有所改变。
我一有时间就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使孩子在玩耍中受到教育,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
曾经为了学习骑自行车,她几次都没学会就想要放弃,我鼓励她,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学会的,并亲自指导她学习。
后来通过她的努力,真的学会了,那时候,我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我为她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
为了鼓励她参加学校的画画比赛,我在家里一起和她比赛画画,我们各自画了很多张,最后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我的带动下,她终于拿出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参加了比赛并最终获奖,这更让她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我会为了她不会背诵一篇课文而亲自为她示范,教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多重要?

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
今天这篇文章,推荐老师和家长都认真读完。
放养式教育,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
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有边界有规矩。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释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让孩子理解规则,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诉孩子,马路上是不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因为车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随性玩耍,很容易被车撞到。
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人和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和平相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开始是没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们只知道火可以做饭,可以取暖,却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伤害也很大。
他们只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小动物,可以随意踢打,甚至杀死它们,如果不教会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释放天性的放养教育,只会成为让孩子变成恶魔的训导方式。
2、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教他们意识到分寸感和界限感每个孩子都爱玩,天生排斥好习惯,可是一旦好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来说,将是毕生可用的财富。
学会长久的坚持和认定目标做事情,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过: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所以说,不要让放养教育,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还如何让孩子快乐生活呢?所以希望孩子快乐,请先让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处,建立自己的好习惯,意识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她本身的自信、独立、积极向上和乐观。
养育孩子除了给予牛奶,还应有蜂蜜。
我周围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可谓是贤妻良母,除了上班,还要照顾一家的吃喝拉撒,每天见到她时总是匆匆忙忙,不是买菜,就是急着回家做饭,脸上难得有笑容。
这种任劳任怨的方式值得我们可敬,但不足以我们赞扬。
生活不仅有衣食还应有诗和远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爱看书,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你坚持锻炼身体,孩子也不会睡懒觉;你是一个自律的人,孩子也不会有多懒散。
总之,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那你就先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当父母的不要用全世界人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而是要用放大镜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要鼓励孩子,让他进步。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要言传身教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子女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
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用自己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常言道“父母是老师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我们大多数家长不懂教育规律,缺少带孩子和教育子女的经验,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子女教育上,于是经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孩子,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国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转变观念,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那么,怎么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基本上是三代人。
孩子都成为长辈的掌上明珠,长辈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极限。
这样,促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不良倾向。
孩子成为家庭中的主子。
他们的话,长辈必须依从,否则,他们就要翻天,不是长辈说了算,而是孩子说了算。
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对孩子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例如,他们不把长辈,他人放在眼里,心里想要的东西就随意去拿;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随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等。
这些就会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品行。
这样的孩子长大就很难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正直的人。
这样,对孩子乃至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青少年的犯罪率高居不下,我们为人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好好深思、反思呢?因此,我认为我们做长辈的喜欢孩子,只能喜欢在心里,对孩子绝对不能放任自流,他们的不良行经,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加以遏止。
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不说虚话。
做错事情要承认错误,必要时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
例如,有一次,我的孩子从他的大伯家将他小堂哥小时候玩的玩具顺便带回自己的家中,被我发现后,我严厉批评了孩子,告诉他未经过别人的同意就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那不是拿,是偷。
并罚他面壁15分钟。
从此,他再也没有随便拿过别人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小孩子的良好言行从小就应该养成。
同时,我们长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也是潜移默化的。
例如,我们老家邻村的一对夫妇,喜欢赌博,好吃懒做,对人蛮不讲理。
孩子与他人吵架,总认为自己孩子是对的,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他人。
因为一件小事,引发大人之间的争吵,甚至打架。
其结果是,他的孩子长大后,和他父母几乎是一样的,蛮不讲理,好吃懒做,这是什么?这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其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做长辈的心都是一样的,但不能操之过急。
有的家长看见孩子的成绩优秀,心里乐开了花。
成绩不理想就责骂孩子愚笨,贪玩,甚至打孩子。
身上的皮肉之苦是看得见,但我们谁又知道孩子心里的创伤有多深?孩子也许会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其他爱好,这样是不可取的。
衡量孩子的标尺,应该看孩子的综合能力,不单看分数。
家长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哪怕是孩子在玩玩具,玩折纸。
只要是孩子自己动手,这也是一种能力,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不但不能伤害他。
课余时间,我们还要鼓励他多去玩,多动手。
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和科学家,他们小时候不也有贪玩,好动的吗?孩子喜欢玩是天性,但是玩的尺度是需要我们长辈们去正确引导的。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去引导孩子,培养孩子静坐,好学习惯等。
例如:写字,画画,看故事书,做手工,做数学游戏等,这些都是有利孩子智力开发,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心态来教育孩子呢?我想分以下几点来阐述: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
作为父母,要时刻牢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孩子心目中认为的“榜样”,如父母、老师等。
父母与孩子长期共处于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观察模仿、学样。
如果家长一有空就去看电视剧、逛商店、打牌,却每天在叫小孩子读书、写日记,孩子就会不愿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对学习又没有自觉性,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将时间都用于玩乐上,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
所以,父母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先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如坚持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
要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逐渐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二、帮助辅导孩子学习重要,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目前,小孩子的学习负担都比较重,作业也比较多,还经常需要父母进行辅导帮助。
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父母辅导也会力不从心。
因此,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或保持孩子学习的劲头更加重要。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环境”,这是教育界一句至理名言。
要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父母,创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家庭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立足于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现代的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只管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表现出的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
比如,一个孩子为了给妈妈庆祝生日画一张画,结果在画画时不慎将颜料弄到洁白的墙上去了。
孩子的爸爸回家看到那个情景,没头没脑地就把孩子批评一通。
“谁要你把颜料弄到墙上去的,把墙搞坏了,谁要你画的画”等,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个损伤。
很显然这位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从正面来评价自己的孩子。
他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你真不错,能够亲手给妈妈画画,让孩子能为自己的举动而感到自豪。
然后再告诉孩子,应该讲卫生,做事要细心等。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同时还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 m'四、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
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
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会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
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 k0 W适当的许诺也是十分必要的,许诺应与有意义的活动挂钩。
如答应与孩子一起上公园、出外旅游等。
应注重精神享受,而尽量避开物质、金钱刺激。
经济上的许诺会让孩子从小就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
作为父母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
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
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父母对孩子也应该是多鼓励少批评。
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所有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天性——好问为什么,这表明孩子也在思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想办法让孩子多长知识,引导启发孩子动脑去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父母应该多听孩子的意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拿主意作决定。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和权利,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有决定权,这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
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不要将孩子的一切都予以否定,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就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独立处理问题。
六、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教学,所以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最好的办法就是与老师经常沟通,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家长要认真地配合,如学校的活动,应积极鼓励孩子参与,若需家长参与的活动绝对不要推迟,这样既给孩子做榜样,也支持了老师的工作,同时让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个的学习环境。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好比是一棵小果树长成枝条茂盛的大果树。
需要我们果农的精心栽培。
树枝中的徒长枝要扰乱并影响其他枝条的正常生长,果农就要把它锯掉。
否则,它就会破坏整个树冠的形成。
整理枝条,疏枝的目的是让阳光能够照射到果树内部,让其他的枝条能够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这样结起来的果实才能是又大又甜的。
一个孩子成长也和果树一样,坏的东西要整治,好的要保留,鼓励发展。
这样孩子就能茁壮地成长,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