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中国行政区划》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中国行政区划》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中国行政区划》(网络教学)一、说教材:(一)教材结构与地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

它主要反映了我国地区划分的原则和现状。

是全章重点。

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及分布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知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疆域与行政区划”中的“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及说明,编写了教材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级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它具有学习内容单一、枯燥和记忆量大等特点。

因此,新教材内容更多的是以活动教材的形式出现,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及拼图游戏来强化记忆。

这种活动适合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和直观思维仍具优势等年龄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感受,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动手动脑快乐学习的过程。

我充分利用我校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充分发挥自身具有较好电脑水平的优势,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信息,引入网络课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学生自主操作软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

(三)教学目标参照地理课程目标和教材分析,考虑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本节教学目标。

采用了新课标提倡行为目标陈述方式,突出了动词的选用,便于测量学习结果。

1、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1)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2)能够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3)能够识别一些重要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形状;(4)在我国空白政区图上准确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5)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利用网络课件自主学习中国行政区地图的任务,提高读图和计算机操作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过程性或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1)体验课件信息组织的方式,了解记忆规律和方法,提高地理记忆能力;(2)通过自主操作课件提供的读图、识图、拼图游戏,关注了空间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
教学重点为:了解并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 及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为:了解并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以 及它们的轮廓图。
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程序:导入新课 第二个程序:自主学习 第三个程序:合作探究 第四个程序: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用视频导入方式导入:采
用改编自小苹果的歌曲激 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的最后,为了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我设计了两道题目,第一题是考察学生对 省级行政区简称的认识,通过车牌的形式激 发其兴趣。第二题则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同时帮助他们区分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最后一个环节是知识梳理,由学生以自己 喜欢的模式完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以上就是 我全部的说课内容。
自北向南读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津、鲁、苏、沪、浙、闽 、台、粤、港、澳、琼、桂
读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桂、云、藏 、新、甘、 内蒙古、黑 、吉、辽
台、粤、桂、云
读出黄河沿线的省级行政单位青、川、甘、宁、内蒙古 、陕、晋、豫、鲁
青、藏、川、云、渝、鄂、湘 、皖、赣、苏、沪
读出长江流域的省级行政单 位
行政区划
说教材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区划》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以后 学习中国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是中学生学习 、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常识 。
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众所周知,行政区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 关,因此,在生活中正确说出各个省级行 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且, 熟悉它们的轮廓特征,已成为一项基本的 地理技能。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
谢谢观赏
自主学习部分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行 政区划划分目的以及行政区划的分类。同 时对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分布有初步认识。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说课稿湖北省团风县马曹庙中学胡富各位专家领导,同仁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团风县马曹庙中学的地理老师—胡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行政区划》。

它选自现行课程改革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就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作业等几个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之后,从本单元开始,教材安排了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

其中省级行政区的相关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初中生日常生活、学习乃至以后工作的必备常识。

这里就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别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2)、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3)、在我国空白政区图上准确填入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读图、识图、填图的活动,掌握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

(2)、体验课件信息的组织流程,了解地理学习规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地理的快乐,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与港澳台等地区相关内容的接触,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2、教学难点: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与空间分布(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情学法:八年级学生一方面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发散思维能力较强,空间联系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积极性容易调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自治州、盟等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单位。

教材通过地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行政区划的特点、分布和命名原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他们对行政区划的概念、级别和命名原则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行政区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掌握各个行政区划的级别、特点和命名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行政区划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各个行政区划的特点和命名原则。

2.教学难点: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行政区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掌握各个行政区划的级别、特点和命名原则。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区划案例,分析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案例分析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欢迎阅读!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而且现在百姓们手头宽裕了,出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也就成了必然的要求。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弄清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②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其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指读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填准省级行政区名称,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中国政区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②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地理的兴趣②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3、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与处理:掌握好中国的行政区划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因此,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涉及到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级行政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位置也错综复杂,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弄清省级行政区的地理分布则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4、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创设出乐学的氛围,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采用猜谜、寻找点子王、找朋友、重温红色之旅等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应用信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划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行政区划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2.难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具体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行政区划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行政区划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划分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的行政区划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划分的原因和特点。

4.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知识拓展: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行政区划改革的趋势。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原则及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教学实施过程:
导入(1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中国政区图。问: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吗?学生由于有小学自然课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以及日常的了解,会积极地回答出有34个。再问:你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划分的吗?学生会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新课。运用观察导入法,直观形象,开门见山,便于迅速切入主题,为后面的活动留出更多的时间。
方面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对本节课标要求的理解
本节的课标要求是:
1、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 Nhomakorabea中心;
2、活动建议:开展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新课标中关于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这体现了:一是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识记内容,而基本技能要求比过去有所提高。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以拼图游戏这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动脑、快乐学习的过程,能力得到发展。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在活动教材部分安排了四项活动,编者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题中第3 项练习要求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按地理方位排列找出名称和简称,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地理分区,本身就增加了难度,不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这道题作了如下处理:要求学生沿黄河、长江干流,沿大陆海岸线、沿北回归线等找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经过这样处理后,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空间位置的掌握,为以后的教学作必要的铺垫。本节教学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需要记忆,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是:

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

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

《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下面我将从说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说教材:教材结构与地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

本节是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组成,主要反映了我国地区划分的原则和现状,是全章重点。

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及分布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常识。

基于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考虑,我制定了三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轮廓图。

能力目标: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行政区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生活中正确说出各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且,熟悉它们的轮廓特征,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地理技能。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并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为:了解并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轮廓图。

三、学情: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年的地理,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特别是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学生在这基础之上,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比较简单。

四、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贯穿直观性、趣味性、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PPT图片及中国行政区划图的演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说课教师:龙正罡
一、说教材:
教材结构与地位: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

本节是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组成,主要反映了我国地区划分的原则和现状,是全章重点。

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及分布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常识。

基于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考虑,我制定了三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轮廓图。

能力目标:
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行政区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生活中正确说出各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且,熟悉它们的轮廓特征,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地理技能。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为:了解并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为:了解并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轮廓图。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贯穿直观性、趣味性、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程序是导入新课:
上课的一开始,我会教同学们一首简单的但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并且询问同学们是否能从歌词中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唱一唱、猜一猜中,轻松愉悦地开始本课的学习。

第二个程序是自学、反馈、交流。

首先,提出自学要求:
1、阅读课本,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认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轮廓图。

2、填写自学卡,并和同桌交流。

3、指名上台展示卡,集体评议。

在评议过程中,强调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部分。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意识,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然后,我组织同学们在课件的帮助下,通过各种形式分三步进一步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反馈、集体交流,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贯穿新课改理念,体现两大特色:
1、情境教学。

充分利用歌谣、图像以及游戏活动,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得到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

2、自主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看图拼图、闯关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