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详细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3、*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4、*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6、*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7、*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如: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

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0、*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一,取镜二、对光(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三、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期末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期末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期末生物是研究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科学。

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也是近代科学的一个基本学科。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生命体的组成和特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等方面内容。

一、基本概念1. 生物的定义和特点: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的特点有:遗传性、组织性、代谢性、生长性、反应性、适应性、繁殖性等。

2. 细胞理论:细胞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根据细胞理论,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体的组成和特点1. 生命体的层次结构:生命体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同类型细胞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组织组成的,而器官系统是由相互协作的器官组成的。

2. 生命体的特点:生命体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力。

生物个体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的结合繁衍后代,在此过程中个体也会发生生长和发育。

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分类: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包括细菌和蓝藻等;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包括动物和植物等。

2. 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半流动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器是细胞中负责特定功能的器官。

3.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物质转运、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能量转换等功能。

细胞膜负责物质的进出,细胞质负责物质的合成和储存,细胞核负责遗传物质的控制和调控。

四、组织和器官的功能1. 组织的分类:组织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表面,结缔组织负责连接和支持组织,肌肉组织可以收缩产生力量,神经组织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2. 器官的功能: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组织协同工作而形成的。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熟记生物的7大特征,课本P4-7)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①遗传现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②变异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注意:珊瑚和珊瑚礁不是生物(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本P9—111.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注意: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微生物属于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本P12—1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是生物圈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关系探究实验的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单一变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子: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子: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3。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4。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初一上生物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生物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生物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等相关知识。

在初一上学期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生物知识,包括生物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生物遗传、生物进化等等。

下面将对初一上生物期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命的层次生物的层次可以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

其中,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的集合体,器官是一群组织的联合,而器官系统是一系列器官的协同工作。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细胞的界限,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器的集合;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活动的功能。

三、组织器官组织由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分为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植物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管组织和基本组织;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而器官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共同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

四、生物遗传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遗传是通过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来实现的,遗传方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五、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类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进化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它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来推动物种的演化。

进化可以产生新的物种,并且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有相应的适应能力,而环境也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食物链、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

七、生物的保护生物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工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和减少生物入侵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也十分重要,保护好生物栖息地可以保障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高山上不同动物的垂直漫衍说明的温度对动物漫衍的影响;戈壁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动物漫衍的影响;“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经由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取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戈壁;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冰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表现生物影响环境6、生态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规模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同一的团体。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体系。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生物七上期末知识总结

生物七上期末知识总结

生物七上期末知识总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真核细胞则拥有细胞核。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胞浆。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部包含着遗传信息。

二、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供能的主要物质,糖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重要形式。

脂质是生物体存储能量、维持细胞结构和保护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参与构建细胞结构、催化反应、传递信号等多种生理功能。

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主要包括DNA和RNA。

三、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过程。

主要包括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和降解等过程。

细胞通过细胞膜将外部物质吸收进入细胞,然后通过胞吞和胞吐等过程进行物质的运输和排泄。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化学能,用于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细胞的代谢反应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四、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繁殖后代时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

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由DNA分子组成。

DNA是一种双链结构,由核苷酸组成。

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传递。

进化是物种的逐渐变化和发展过程。

进化的基础是变异和遗传。

自然选择和基因流动等因素会影响物种的进化。

五、生殖与发育生殖是生物维持种群的一种方式。

生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和交配产生后代。

无性生殖是通过单一个体繁殖产生后代。

发育是生物从受精到成熟的过程。

动植物的发育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六、植物营养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氧气。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物质,通过根细胞的运输进入植物体内。

七上生物知识总结期末

七上生物知识总结期末

七上生物知识总结期末生物是指所有生物体的总称,而生物学则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课程主要涉及了细胞和细胞组成,基因与遗传,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

一、细胞和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体的构成部分。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用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的内容物,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存储遗传信息。

二、基因与遗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如外貌、性状等。

基因的表达可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

遗传是将基因信息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主要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交配和受精产生新的个体,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单一个体繁殖。

三、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分类是对生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

生物分类的原则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等。

现代生物分类是基于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通过比较生物的DNA序列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植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植物是指所有植物组织的总称,包括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别以裸子和花果为特征。

非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分别以孢子和叶状体为特征。

五、动物的多样性和分类动物是指所有动物个体的总称,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动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等。

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分别以体节、足、柔软的身体为特征。

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分别以脊柱、鳞、两栖生活、飞行和产奶等特征。

六、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栖息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对于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

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5.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 (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 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 (两种生物互相帮助)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7 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1. 植物——生产者 (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生态系统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3.(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

(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

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5、相关概念:细胞分化:在发育过程中,少数具分裂能力的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冒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1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轻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营养器官生殖器官17、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水中:草履虫、衣藻、眼虫;陆地上:酵母菌、变形虫18、草履虫的结构:草履虫见课本p70页图表膜:进行呼吸;口沟: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食物泡:消化食物收集管:收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除体外;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旋转前进。

作用:19、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计量单位:纳米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动物病毒:流感病毒病毒种类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20、病毒的生活繁殖: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复习题1、藻类生活在水中、苔藓生活在阴湿的地面、蕨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上各有什么特征?(79—81页)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和假根,但是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靠什么部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藻类植物: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苔藓植物:主要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蕨类植物: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靠什么繁殖?它们有什么作用?(78—81页)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靠孢子繁殖。

有些藻类植物可以食用,如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可以监测大气污染;蕨类植物和煤的形成有关。

5、种子由哪些结构构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有什么不同?(84页)种子由外面的种皮和里面的胚构成,其中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还有胚乳。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没有胚乳。

6、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哪里?做观察种子的实验时被碘液染蓝的是玉米种子的什么结构?(84页)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子叶中。

染蓝的是胚乳。

(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玉米的胚乳中储存着淀粉)7、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什么不同?分别举出三个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例子。

(86页)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

油松、银杏、苏铁是裸子植物;水稻、小麦、牡丹是被子植物。

8、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分别有哪些?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92页)环境条件:1.一定的水分;2.适宜的温度;3.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1.完整的,活的胚;2.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3.度过了休眠期。

9、根靠什么向前生长?根尖可分为几个区?各有什么特点?根能够长长有几个原因?(97页)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根长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尖分四个区:1.根冠起保护作用; 2.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4.成熟区细胞停止生长,有大量的根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能够长长有两个原因:1. 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2.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