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布局谋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布局谋篇》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1)

《布局谋篇》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在路上》这个作文题目,看看如何进行布局谋篇和主题分析吧!1. 题目分析:- 关键词:“路上”- 题目的含义:“在路上”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指实际的道路,也可以是比喻人生的道路、成长的道路等。
因此,作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2. 主题分析:- 成长与坚持: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长和进步。
- 探索与发现:在路上,我们可以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风景和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 人生的意义:通过在路上的经历,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路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 家乡与亲情:“在路上”也可以指离开家乡去追求梦想的过程,通过描述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珍视,表达对家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牵挂。
3. 布局谋篇:- 开头:可以通过描述一段在路上的经历或感受,引入主题。
- 中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如成长与坚持、探索与发现、人生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家乡与亲情等。
每个段落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在路上”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可以提出希望或呼吁。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空洞无物的说教式语言。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习作指导1. 审题:仔细阅读习作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主题。
分析关键词、限定条件等,理解题目的意图,确保写作内容符合题意。
2. 立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立意要明确、独特,可以通过深入思考、挖掘个人经历或观察社会现象等方式,找到有价值的观点和感悟。
3. 素材收集:根据主题和立意,收集相关的素材。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察生活、采访他人等方式,获取丰富的素材。
部编版九下语文 第三单元 写作 布局谋篇

前,哪个在后,层次结构要清楚,即
“言之有序”。 可利用一些形象化的图示帮助构思,
形象化的 用一个关键词或中心意思,引起形象化的思 考,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图示:
3.列出写作提 纲。 在写作框架的基础 上,进一步明确文章全 貌,包括怎样开头、结 尾、中间部分如何展开、如何承接与过 渡等。
提纲示 以《我的家乡》为题,布局谋篇, 例: 展现思路。
写作实 践
1.仔细阅读“写作实践”二
中的材料,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 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把你 的故事或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 分享。不少于 600字。 (1)认真分析材料中
“付出”“享用”“分享”的 含义,确定文章的立意。 (2)根据立意,搜索相 关材料,并确定所用的材料。 (3)斟酌材料使用的先 后与详略,列出写作提纲,并 据此写作。
2.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
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 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 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 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 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1)围绕“在路上”,确定合适的 立意。 (2)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 意的契合度,恰当选取材料。 (3)根据布局谋篇的要求,与同桌 交流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建议,再 据此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写作。
布局谋 审题立意后,对材料的选择和组 篇: 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也就是“打腹稿”。 将“打腹稿”过程中的内容简要 列提纲: 地写下来,加以标注。
写作 指导
列提纲 有助于理清思路,把握全局,避免 的作用: 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文章的主题。
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
篇? 1.根据中心选择合适 的材料。 材料合适,文章才会有具体内容,即 “言之有物”。 先发散思维,再回想记忆中与主题有 关的材料,其后依据与主题的契合度等判 断材料的价值,确定材料的取舍。 2.围绕中心和所选择的材料拟出全 文的框架。 材料的安排要各得其所,哪个在
2023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写作:布局谋篇

题目中,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橘 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妈妈进行了回 答,要从这一问一答中悟出道理,确定立意之后再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1)假如你就是那个孩子, 你能从妈妈所说的“付出”“享用”“分享”等词中领悟到 什么样的道理?(2)根据你对话题的理解确定一个中心, 准备写作。(3)根据文章中心搜集材料,列出提纲,然后 进行写作。
不知何时,地上已铺了层枯黄的竹叶,踩在上面,软 软的,还簌簌作响。我坐在竹林里,听着秋风在竹叶的 琴键上奏出温婉的旋律,轻轻的,细细的,有时像款款的 絮语,有时像幽幽的叹息,时而像流水潺潺,时而像秋蝉
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作品的生动性和文采。
啁啁……这时疾时徐、时高时低的天籁之音,将我带入 一个宁谧渺远的意境之中,如泛舟江河,任意东西;似乘 奔御风,行止随心。就在我意醉神迷之时,一片调皮的竹 叶在我额上轻轻一吻,又急急躲开。也许是用力太猛,有 的竹叶跌落地上时还要滚上几滚,然后再惬意地躺下, 进入香甜的梦乡,去重温春日的绚丽、夏日的灿烂……⑤ 来年的枝头,定然会重现它们俏丽的身影,倾情演绎又 一个生命的绝响。
三、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 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 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 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 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范文一
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PPT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 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语言,说明万物互联,分享使彼此更美 丽。点题,指出分享的益处,提出中心论点。
引用比尔·盖茨的话,举其分享获得快乐的事例,论证分论点“分享 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分享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 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 乐。”比尔·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 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 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 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 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 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 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 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 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 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作业新人教版

煎饼好吃,但要烙好却不容易,鏊子烧得太热 品”,蕴含着对煎饼的喜爱
会烙糊,太凉则揭不下来,也不好吃。只有恰到 之情。
好处,煎饼才会色黄味香,圆整松脆。母亲是烙
煎饼的好手,舀糊、烧鏊、摊糊一气呵成,烙出
的煎饼简直像一件工艺品。
如今,家乡的煎饼已走出了山村,来到城市的
大街小巷。不少家乡人在城里以卖煎饼为生,生
【佳作欣赏】
家乡的名片 家乡的特产很多,但我最喜欢家乡的煎饼!
开篇点题,同时照应题目。
煎饼是沂蒙山人的主食,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 了,饭桌上多了白馒头、大米饭,但是沂蒙山人 还是离不开煎饼,一日不吃想得慌。煎饼,虽说
一个“但是”转到沂蒙 山人对煎饼的情有独钟。
是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寻常饭食,可它松脆香甜, 易食耐放,令很多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为之倾倒。 如蒲松龄老先生就曾赞道:“圆如望月,大如铜 钲,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一语道出
3.借用文体法。即借用某种体裁形式来表现另外体裁应承担的思想内容,甚至 可以借用其他学科、领域的问题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悟。常借用 的文体多为文学作品类、应用文体类。
4.首尾呼应法。即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对同一情况做出 解释、说明、交代。
【作文题目】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 《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引用蒲松龄老先生对煎饼 的描写,既写出了煎饼的特 点,又增加了文学色彩。
煎饼薄如纸、色香味俱佳的特点。每天早饭, 半张煎饼卷上刚炒好的辣椒,再加一根油条,那味 道真是又香又辣又爽口,就是拿“燕窝鱼翅”来, 我也不跟你换呢!
我的脑中总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母亲盘腿坐 在蒲团上,面前放着一面鏊子。灶膛的火光辉映着 母亲的笑脸。母亲用油搭子擦一遍鏊子,鏊子黑黑 的脸立刻就泛起油亮的光泽。用麦秸做柴火,火势 均匀,鏊子烧得滚烫的时候,母亲就在面糊盆里舀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共含2课时)
6、布置作业:让学生二选一,将课上写作练习的两个文题进一步思考,完成写作提纲和作文初稿的书写。
七、教学反思
1.将本文较为抽象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形象化,结合恰当命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2.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内容过多,时间有些紧张。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共含2课时)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内容围绕不同文体,为学生给出大量提纲范例,帮助学生加快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2.课堂容量过大,作业的两个文题的分析草草结束,不够深入,时间安排过于紧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和谋篇”例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和谋篇”例文真没想到妈妈似乎永远都长不大似的,明媚的笑容里总是带着孩子般的稚气。
明明已年过四十,妈妈却固执地染了一头扎眼的红发。
每次哪怕仅仅从她身边走过,指甲草混合蜂蜜的淡淡香气也会扑面而来。
当然,化学染发剂的刺鼻气息,也不合时宜地夹杂其中。
我已经快要相信,妈妈会如她平时所表现出的一般,永远充满年轻的活力,在和时光老人的拉锯战中,一直一直年轻,永不会老去。
“臭妮儿,来帮我染头发吧。
”妈妈柔和的嗓音里仿佛裹了蜜,甜美又温和。
我应声而起,走到妈妈身边。
她早已披着宽大的袍子坐在了大椅子上,袍子的衣襟上蹭了少许染发剂,旁边置物架上小巧的染发刷上沾染了一层膏药般的染发剂。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发刷,细心地拨开妈妈的层层红发,映入眼帘的,却是刺眼的早已泛了银光的根根白发。
白炽灯的光给那些发丝铺上了一层柔和的光圈,我的动作越发轻缓。
没想到,真没想到。
妈妈终是不敌岁月蹉跎,昔日的青丝如今只剩下朱红指甲草遮不住的如雪的发。
那些风霜,什么时候开始,爬上了美人的鬓角,带走了她的风华?妈妈并未注意到我动作的停顿,手下依旧在调着染发剂。
我只得敛去眼底波澜,用最轻柔的动作,缓缓抹去那岁月的痕迹。
满堂花醉三千客,可妈妈的一头银丝,便能霜寒十四洲。
但就算岁月怎样残酷地在她的容貌上覆上严寒的冰雪,我依旧永远爱她。
无论她想到,还是没想到。
点评:本文围绕妈妈的头发展开描写,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显示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真没想到鲜花在阳光中抬头,绽放着生命的娇艳;松柏在风雨中挺胸,展示着无畏的风姿。
没想到,青春中一次简单的昂首,竟让我学会了勇敢。
“把头抬起来!”扩音器中传来老师威严的声音。
我紧张得神经末梢几乎都要绷断了。
没想到,在集体朗诵比赛排练的最后关头,老师竟然将一向胆小怯场的我调到了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
我站在前排浑身僵直,紧张得动弹不得,两只手紧紧握拳,手心里满是黏腻的汗水。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一. 教材分析《布局谋篇》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例文分析,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不同的布局谋篇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在布局谋篇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杂乱无章。
因此,本节课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他们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学会使用不同的布局谋篇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布局谋篇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例文,让学生了解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布局谋篇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文,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准备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优秀作文,让学生观察这些作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布局谋篇?为什么说布局谋篇对写作很重要?2.呈现(10分钟)介绍几种常见的布局谋篇方法,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通过具体例文,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布局谋篇方法,结合提供的素材,尝试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布局谋篇01文题展示文题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
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
”“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
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文题三:我们每天都在路上。
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
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02思路点拨文题一: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为“家乡的名片”。
首先审题立意。
研读题目,抓住“家乡”一词确定写作对象;抓住“名片”一词确定写作范围,“名片”意为“交际时所用的向人介绍自己的长方形硬纸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务、地址等”,在“名片”前冠以“家乡”二字,即是向别人介绍家乡的特点,故在写作时应选择最能展现家乡特色的事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然后选材。
选材应围绕家乡最有特色的地方,可以选择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风俗传统、某些著名的人文建筑、某段著名的历史、某些著名的风味小吃、某些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材要丰富、真实、典型,能够表现中心思想。
这道作文题适合写叙事散文、写景散文。
列写提纲时,要从所确定的文体出发,表现文体特点,切不可胡乱安排,写作时信马由缰,既偏离文章主题,又文体不清。
写作时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文题二: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立意一旦出现偏差,则全盘皆输。
认真研读这则材料,它所抓住母亲的话,深悟母亲话中的内涵。
母亲话中的关键语“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是要付出劳动的”,表明的深意是:生活中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母亲话中的另一关键语“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它所表明的深意是:要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幸福和甜蜜。
母亲话中的第三处关键语来慢慢享用的”,是“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它的深意为:和人相处,要懂得同别人分享自己的所有。
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立意,围绕此立意确定文体并进行选材。
写记叙文和议论文皆可。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材料是为了帮助理解题目、打开思路而设的,所以写作前应该认真分这些路都是延伸出的“路”的象征义。
生活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历析材料。
材料中列举了诸多“路”,经各种体验;学习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虽有艰辛,但也有丰厚的收获;交友也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要付出真心、诚心才能结交挚友;追求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有无尽的期盼和思考。
由此拓展开去,我们还可以赋予“路”其他的象征义,比如读书之路、进取之路、拼搏之路、成功之路、人生之路、治国之路、创建文明城市之路等。
谋篇布局时,要先确定立意和素材,然后梳理,列写提纲。
写作过程中将内容和“路”结合起来,切不可顾此失彼,导致写作中不见“路”的踪影,文章跑一定注意紧扣题目“在路上”,题。
03写作导航布局谋篇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布局谋篇的最终目的是使文章结构井然有序。
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
具体要求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那么,应如何布局谋篇呢?1.串点。
然后分别在选择的“点”上加以发挥。
通过几个“点”连成片,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所谓“串点”,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2.起兴。
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
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所谓“起兴”,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得更加透彻。
3.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
即围绕“是什么”“为什么”“论思路。
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04写作例文例文简析家乡的名片古往今来,歌颂家乡的诗词文章数不胜数,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迷人风物也都有特殊的诠释。
每个人的家乡也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名片。
我的家乡恩施是全国著名的“硒都”,因为这里硒资源非常丰富。
这对缺乏这一资源的地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大家都知道硒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体如果缺乏硒就极有可能患癌,因此硒被称为“抗癌之星”。
每年出口的富硒产品都为家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再看看驰名中外的腾龙洞。
它是亚洲最大的溶洞,属喀斯特地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我们恩施独特的自然名片。
已经开发的恩施大峡谷是一个避暑胜地。
那里地势险要,景观雄奇,让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也许对于恩施本地人来说,大峡谷风景并不奇特,因为早习以为常。
然而对于平原地区的人们来说,那简直是人间仙境。
其间云雾缭绕,让人们有一种身处天堂的感觉,泉水洗净人们心中的污垢,余下的只是一种清凉且耐人回味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恩施不仅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在中国各地享有盛誉,其人文资源之美誉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并且走进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土家族的传统民歌《龙船调》记述了土家族人民的日常劳作,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奋以及朴实憨厚。
2010年首届《龙船调》艺术节开幕,更是吸引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人士,将我们民族的文化推向了全国。
更令人自豪的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将《龙船调》唱响世界,向全世界递出了我们恩施的名片。
此外,巴东的石工号子记述了巴东石工劳作时的心情,其旋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我们的家乡正在中部崛起,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的修建,更拉近了我们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恩施独特的名片向全国发出激昂的呼声:恩施来了!→开篇入题,引出下文。
→先谈家乡的矿物资源名片。
→再谈旅游资源名片。
→过渡段落,承上启下。
→谈人文资源名片,详略得当。
→结尾充满激情。
【名师点评】这篇佳作以精要的语言介绍了家乡恩施的诸多名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仿佛一位老到的解说员在向外地游客推介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迷人的民族文化。
开头入题快,中间思路清,结尾情感浓。
在宣传推介家乡风物的字里行间,凝聚了作者对家乡的满腔热爱。
文题二:例文简析懂得分享,才懂得人生“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收获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让我终生难忘。
那是几个月以前的事情了。
那天,我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作文报刊,无意间却瞟见我的作文——《小蚂蚁》在报纸上发表了。
知道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找谁来分享呢?嗯,就告诉张佩玲吧!我拿着报纸兴高采烈地走到张佩玲的座位前。
“你瞧!”我用手指了指我的作文,“我的文章发表了!”她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喊道:“哇,你真棒!恭喜你了!”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收获两份快乐”这句话的含意。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用富含哲理的话语引出文章主题。
开头语言简练,观点深刻。
→寥寥数语却精彩传神地叙述了事件的经过,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有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不理想,心中十分沮丧。
我的眼前飘着一层层愁云,心里也像塞了一团乱麻,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垂头丧气,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张佩玲见此情景,凑到我身边,问我:“陈铭珲,你怎么了?”“唉,我考试只得了八十多分……”“这有什么关系!只是一次小考,下次努力考好就可以了!”她坦然地笑了。
“可是……”她打断了我的话:“如果说人生过程像一幅画,那么这幅画就是由各种成功和失败作为色彩绘制成的。
其间有山重水复,那是失败涂抹的阴霾;有柳暗花明,那是成功描绘的彩虹。
”她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它诠释了“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至理名言。
分享,与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你将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分担,与朋友一起分担忧愁,你将会倍感轻松。
来吧!同朋友一起,共同迎接明天不落的太阳吧!→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塑造了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
张佩玲的话极富文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点明中心。
【名师点评】这篇优秀的习作亮点颇多。
从主题上看,文章立意深刻,阐述了“只有懂得分享才能更好生活”的道理;从内容上看,内容丰富,作者选取了两个相互对照的事例,使主题更全面;从谋篇布局上看,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方面颇具匠心,采取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层次更分明。
文题三:例文简析在路上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直面中考的宣言还在耳畔回响。
选择了求学之路,就注定风雨兼程!也曾失意,也曾彷徨,却从不怀疑,从不放弃。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成功,如果抱定上天决定命运的想法,那么又怎会全力以赴,又怎能蟾宫折桂?在路上,在这条求学的路上,我奋力拼搏,“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不再抱怨纷繁的试题,不再埋怨睡眠不足,而是安心在题海中徜徉,静心在书山中寻路。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就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不经历奋斗的泪水怎会有成功的花儿傲然吐香?在路上,在这条求学的路上,我淡定从容。
人生如潮,起起伏伏,乃是常态。
处于涨潮,我踏实平和,满足于一时的得,怎会有进步?处于退潮之时,我平静依然,苦恼一时的失,怎能重振旗鼓?不论是碧空如洗,纤尘不染,抑或阴雨霏霏,连日不开,我的心在云层之上,始终充满阳光。
在路上,在这条求学的路上,我收获了真情。
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想起烛光里的妈妈;父母端来一杯热牛奶,关掉电视只为不影响自己,让我心中暖流涌动;同桌亲切鼓励,善意批评,让我倍加珍惜这份友情。
走在求学的路上,泪水告诉我什么叫执着,汗水告诉我什么叫承受,痛苦告诉我什么叫追求。
此刻,在求学路上的我正需静心坚定,用信心作帆,用拼搏铸桨,在真情的鼓励下,将人生之船驶向理想的彼岸!→句式整齐,语气酣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气。
→第二、三段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在求学路上的决心。
这两段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四段细腻地描写了求学路上的真情,并引用名人名言表达内心感触。
→尾段语言生动凝练,极具气势。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生动形象、饱含激情地抒发了自己在求学路上的种种感受,语言极富感染力,读来令人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