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试题库

园林艺术》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2、质感: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
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
3、肌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
4、比例:所谓“比例”是指一个事物个体中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抑或某一个事物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5、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6、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
7、对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物称为对景。
8、障景:障碍视野的景物称为障景,亦称抑景。
9、夹景: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
10、框景:既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洞、窗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透空,把景致范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所观赏到的景物称框景。
11、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
12、孤植: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13、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14、列植:XXX、灌木沿着一定的方向栽植方式。
15、丛植:指数量在2-10株之间,由具有较为独特的个体美的乔木构成的以施展阐发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方式。
16、XXX: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XXX,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XXX。
17、花坛:实际上是用来莳花的种植床,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欣赏价值。
18、花境: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的方式,有花径之意。
19、园林意境:就是造园家所创造的园林景观(实境)与欣赏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触发的联想与想象(虚境)的总和。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艺术概论园林艺术是一门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对人文文化的融入,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景观。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对自然的艺术再创造,通过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打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的园林是皇家宫殿的园林,以及贵族府邸的园林。
这些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雕塑、建筑、植物布置等手法,营造出恢弘壮丽的景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它们不仅仅是园林,更是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再创造,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园林艺术的核心是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园林设计师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研究,了解自然的规律和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和设计。
园林艺术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尊重自然的美丽和韵律,力求在设计中体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园林艺术还强调对人文文化的融入。
园林不仅仅是一片自然景观,更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
通过对建筑、雕塑、园林构筑物等元素的运用,园林设计师将人文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园林艺术品。
园林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古代中国的园林追求宏伟和壮丽,注重山水的气势和布局。
而现代园林则更加注重人的舒适和情感体验,注重细节和细腻的表达。
例如,现代园林常常利用花草树木的颜色和香气,以及水池和喷泉等水景,创造出宁静和放松的氛围,让人们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美好。
园林艺术对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供人们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空间。
园林艺术可以提供人们一个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美景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疲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园林艺术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的园林艺术水平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水平。
园林艺术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融合人文文化的艺术形式。
园林艺术原理考点

园林艺术原理考点园林艺术原理是指在园林设计和创建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念。
园林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创造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结合来打造出美丽而实用的园林空间。
园林艺术原理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统一原则:园林艺术要求景观要协调统一,即整个园林空间要有一个整体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这包括景观元素、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统一2.自然性原则:园林艺术追求还原自然形象和自然风貌,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尽量使园林景观看起来自然、真实,仿佛是大自然的延伸。
3.主题性原则:园林艺术在设计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意图,通过园林景观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思想或理念。
园林主题可以是任何与人类生活、自然或文化相关的主题。
4.可持续性原则:园林艺术要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在设计和创建过程中要考虑到环境和生态保护。
这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植物的选择与保护、土地的环保利用等。
5.艺术性原则:园林艺术注重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追求,要求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这包括景观的造型、色彩、质感、比例等方面的设计。
6.功能性原则:园林艺术要兼顾实用性,即园林景观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使用功能。
这包括公共场所的休闲、康复、娱乐、活动等方面的考虑。
7.空间感原则:园林艺术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层次感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这包括景观的远近、高低、开合等方面的设置。
8.文化意义原则:园林艺术要注重文化意义的传承和表达,体现人类文明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统。
这包括园林中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和艺术样式等。
9.应用技术原则:园林艺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设备,提高园林空间的设计和创建水平。
这包括景观设计软件、建筑材料、照明技术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10.人文关怀原则:园林艺术要贴近人们的需求和关怀,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园林空间。
这包括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对园林艺术原理的学习和理解,设计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园林设计和创建的方向,为人们创造出美丽和实用的园林空间。
名词解释园林艺术的概念

名词解释园林艺术的概念园林艺术是一门集美学、园林规划、植物学和雕塑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艺术门类,旨在通过设计和布局自然和人工元素的相互关系,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外部环境。
园林艺术追求的是通过植物、建筑、水景和装饰等元素的有机结合,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与自然和谐的交融。
在园林艺术的定义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设计”。
设计是指通过规划、布局、装饰和构建等手段,创造出理想的园林环境。
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地理、地形、气候和文化等因素,以及人们的需求和美学观念。
因此,设计是园林艺术的关键,并且对于园林艺术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园林艺术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和谐、舒适和美丽的环境。
园林艺术不仅关注实用性,如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还强调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景观的精心布局和元素的选择,园林艺术可以唤起观赏者的感官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并提供一个逃脱日常生活压力的场所。
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许多古代文化,如中国、日本、波斯和欧洲,都拥有独特的园林传统。
这些传统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中发展,并受到当地自然和文化条件的影响。
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建筑、花草等元素的巧妙结合而闻名,代表作品有苏州园林和颐和园。
日本的庭院艺术则注重营造平静和静谧的氛围,体现出禅宗思想和审美观念。
园林艺术也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园林对于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许多城市开展了园林规划和绿化工程,以提供人们一个绿色的休闲场所。
同时,园林艺术也逐渐融入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艺术的实践者通常是园林设计师。
园林设计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植物学、土木工程、艺术设计和环境保护等。
他们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了解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
园林设计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创造美丽的景观,更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角色。
总结起来,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旨在通过设计和布局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室外环境。
园林艺术美的具体特征

园林艺术美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然性:园林艺术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包括山水、植物、动物等方面。
它追求的是自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非纯粹的人造艺术。
2. 生态性:园林艺术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包括植物配置、水体设计等。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生态美和环境美。
3. 文化性:园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通过建筑、雕塑、诗词等艺术形式表现人类的文化精神。
同时,园林也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读书、绘画、赏花等。
4. 整体性:园林艺术强调景观的整体性,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园林艺术追求的是整体美的效果,而非局部的美。
5. 变化性:园林艺术注重景观的变化,包括季节变化、日夜变化、气候变化等。
它通过植物配置、景观照明、水体设计等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6. 体验性:园林艺术强调观赏者的参与和体验,它通过景观的营造,引导观赏者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园林艺术是一种动态的、互动的艺术。
总之,园林艺术美的具体特征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它既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文化美,也包括整体美、变化美和体验美。
园林艺术教学大纲

园林艺术教学大纲一、绪论园林艺术是一门融合建筑、园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设计和规划,创造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园林空间。
园林艺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设计能力和园林规划能力,引导他们对自然与人文的理解,创造出具有独特韵味和意义的园林作品。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2.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设计理念。
4.促进学生在园林设计领域的专业发展,为其未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1.园林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园林规划的方法与技巧4.素描、色彩和构图基础5.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6.景观照明与水系设计7.公园、庭院、广场等不同场所的设计要点8.环境艺术与生态景观设计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联系。
2.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中。
3.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定期组织展示和评议活动,激励学生分享成果、相互学习和提高。
五、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2.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具体设计技能的掌握能力。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具体的园林设计项目。
4.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园林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完成一份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方案。
六、教学资源1.图书资料:园林设计相关教材、专业书籍等。
2.实验设备:室内外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软件等。
3.外部资源:邀请行业专家、知名设计师等进行讲座和指导。
七、教学保障学校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保障园林艺术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教师将秉承严谨务实、扎实工作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个性化辅导,助力他们全面提升园林设计水平和综合能力。
八、总结园林艺术教学是一项既传承传统又开拓创新的工作,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人文和美学的感悟能力,引导他们成为具有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园林设计师。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些古老而优雅的园林不仅令人陶醉于自然之美,更展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园林就作为君主的居住场所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出现。
这些园林通过山水的运用,营造了富有禅意的景观,强调了与自然的融合。
在隋唐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大型皇家园林如洛阳牡丹园和长安华清池成为了当时社交文化活动的中心。
园林设计注重对空间的布局和结构的协调,以及与建筑、雕塑等元素的完美结合。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迎来了巅峰时期。
苏州园林以其小巧玲珑、富有诗意的设计而闻名,被誉为“园林之城”。
这些园林以水为中心,植被丰富,构建了独特的空间感和意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
通过山、水、建筑等元素的精心安排,园林打造出一幅自然而有序的画卷。
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将人为的建筑与景观完美融合,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2. 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
园林设计师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划分空间,使整个园林在有限的场地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
同时,通过摆放山石、树木和花草等元素,打造出变化万千的景致,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3. 意境的诗意与哲思中国园林艺术强调景观背后的意境与情趣。
园林通过布置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同时,在园林中隐喻着哲理与人生道理,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观赏园林成为一种身心灵的享受,传递着美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意义1.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艺术美的理解

园林艺术的艺术美的理解园林艺术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设计、布局和植物等手段来营造美的艺术形式。
其所追求的艺术美不仅包括景观的外观,还包括整体氛围、空间感和心灵的愉悦。
园林艺术的艺术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艺术通过独特的设计和布局,创造出美感十足的景观。
园林设计师在构思园林景观时,会考虑到场地的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同时结合文化、历史和人文等因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无论是仿古园林还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园林,都能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园林艺术注重空间感的塑造。
园林艺术中的景观元素不仅是独立的,更是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组合,园林艺术能够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无论是大型公园还是私家花园,都能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景观组合,使人在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升观赏者的艺术享受。
园林艺术注重细节的处理。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在园林设计中,细节的处理至关重要。
无论是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建筑的风格与色彩,还是小品、雕塑等装饰物的布置,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处理。
园林艺术通过细节的把握,使整个景观呈现出一种精致、优雅的美感。
园林艺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设计师在创作中会尽量保持自然的原貌,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同时,园林艺术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手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艺术注重情感的传达。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表现手段,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方式。
园林景观中的元素和布局,往往能够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其中产生愉悦、放松的心情。
园林艺术通过景观的编排和建筑的布局,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使人们在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园林艺术的艺术美体现在景观的设计与布局、空间感的塑造、细节的处理、与自然的融合以及情感的传达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园林色彩构图 园林绿地,作为景观、游览之地,色彩很重要。如大 片的油松、柏树、各类常绿树。 春季桃花盛开的公园,以绿树作为背景或衬托,秋季 著名的香山红叶、黄山云海,都是以色彩风景入胜,在绿 地设计时要发挥自然条件、绿地植物的优势。
第三节 园林布局 园林的布局就是利用地形、建筑、道路与广场、植物和 园林的布局 园林小品等五大构成要素,创造园林艺术形象和舒适优美的 环境,供人们观赏和游览。 一、地形 地形是园林的骨架,包括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 峰、凹地、谷地、水体(水域)等。 主要是堆山、置石与理水。山与水要相映,互为衬托依 靠。山水布局要决 “胸中有山方能有水,意中有水方许作 山”“山要回抱,水要萦徊”。
第五节 盆景 盆景,以植物、山石等为主要材料,以造型艺术和盆栽 技术处理所造成的盆中景观,是一种立体的和活生生的艺术 品,盆景源于中国。 盆景的流派和风格: 一、树桩盆景 扬派(杨派)、苏派(苏州)、川派(四川)、徽派 (安徽)、海派(上海)、岭南派(广东)、通派(如皋)、 浙派(浙江)及北方盆景(山东、河北、北京) 二、山水盆景
5.韵律与节奏的原则 园林艺术美,很大程度上靠地形的起伏,植物群落的高 矮疏密的韵律和节奏变化来体现,比如景观树木的连续栽植, 渐变和突变,交错变化,规则式变化等。 6.联系与分割的原则 园林中各个景物与景区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具有一定的 联系。 7 7.主从原则 各个风景要素、各个景区空间,多个造景,有主有次, 要突出主,次为辅之,主次分明。
三、混合式 综合了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形式的特点。实际上绝对 的规则式,决对的自然式是不存在的,如自然式为主的颐 和园,其行宫部分佛香阁以下的建筑群是规则式,而全园 是自然式为主的。现代化的台园设计上,混合式居多,地 形因地而起,借山借水,又有一定的规则式建筑与树木配 置。如北京中山公园、广州烈士陵园。
二、绿地构图的艺术法则 1.多样统一的原则 园林的组成部分在体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 等方面,要求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 2.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园林景物相互协调主要通过构景要素:如山石、水体、 建筑和植物的风格一致获得,协调是形成园林美的重要原 则。 对比包括形状、方向、线条、数量的对比。 3.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有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一个大门口两旁各一个狮 子是对称平衡,一个院落左是一个亭子,右是一棵大树, 是不对称平衡。 4.比例与尺度的原则 比例是指景物本身各部分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 尺度既有比例关系,也有均称、协调、平衡的审美要 求。
二、居住区绿化 1.公共绿地 位置要适中、较多人能够享用,充分利用地形和原有的树 木,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场所、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好,绿地 有树、草、小路、休息场所、体育活动地等。 2.专用绿地 要与四周的建筑、交通结合,注意色彩、阳光、群落等的 协调性、韵律等。 3.宅旁绿地 占小区绿化的50%,树种要耐荫。 4.道路绿地 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小道三级绿化,在树木疏密、种类、 高矮配置上要有所不同。
第八章 园林艺术 第一节 园林的主要形式 一、规则式 又称几何式、整形式、建筑式或图案式。 强调整齐,对称和均衡,有明显的中轴线,给人以 庄严、雄伟、整齐、明朗和富丽堂皇的感觉,缺乏自然 美,不够含蓄。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对称式为主。如北 京天坛、南京中山陵、法国凡尔赛宫。
二、自然式 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式。 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全 园无中轴线,不讲对称,而是以构成连续序列布局 的主要导游线控制,地形起伏变化,水体轮廓自然。 树木的配置的自然群落为主,注重自然景观。北京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是自然式园林。
五、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也是构成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 以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园林小品主要包括园 林雕塑、园林山石、园林壁画、摩岩石刻等。
工厂、 第四节 工厂、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 一、工厂区绿化 工厂种类多,一般是环境不好,对绿化有不同的要 求,绿化设计上有特点,绿化规划上,要因地制宜,合 理布局,与主体建筑协调,改善环境,增进职工健康。 规划布局的要点: 1.不同厂区的差异 厂前区、生产区、堆料场地、道路、办公室、生活 区等要有区别。 生产区绿化,要从光照、遮荫、防风等方面考虑, 污染大的车间,四周不易栽植高大树木,以利通风,地 面多栽植藤本、灌木、草皮、 来消纳污染气体、尘埃。 厂前、水塔四周应栽植耐荫树木,道路两旁植物不易太 高太密,通风要畅。
二、道路与广场 园林中道路与广场非常重要,它是联系各个景区、 景点、活动中心的纽带,具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分 散人流、划分空间、构成景观序列等功能。
三、建筑 园林建筑具有使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园林建筑的类型很多,有厅、堂、楼、轩、 亭、阁、台、廊等。在风景地区,建筑以 观赏、服务为主,居住为次。
第二节 园林绿地 一、园林绿地的类型 1.公共绿地 如综合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名胜古迹等 2.生产绿地 如苗圃、花圃、果园等 3.防护绿地 如城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沙林等 4.风景游览绿地 如森林公园、风景游览地、疗养区、休闲绿地等 5.专用绿地 如居住区绿地、工业绿地、公共事业绿地 6.街道绿地 如街道两旁、桥头、中心岛绿地等
2.防护林 防护林种类: ▲透式:只是较稀疏的乔木,2~4行。 ▲半透式:乔木加低矮的小灌木,2~4行。 ▲不透式:乔木、小乔木加灌木,错开植, 2~4行。 3.工厂、企业绿化树种的选择 要选择对有害物质、有害环境适应性强、抗性强、 净化能力强、有滞尘能力强、无污染等,油脂少、不易 燃、抗二氧化硫、抗氯气、抗氟化氢、抗乙烯、臭氧、 二氧化氮、抗烟树种。
第六节 切花与插花艺术 切花装饰是用剪切的新鲜植物材料,经过组合、摆 切花装饰 插,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用以装饰室内、美化 环境、装点服饰与人体,或用于礼仪、社交、馈赠、表 达感情与思念。 切花装饰的形式:插花、花束、花环、花圈、花篮、 桌饰、壁饰、捧花、胸花等。 插花是以切取的植物材料(花材),插入适当的容 插花 器,经剪切、构图设计造型而成的植物艺术品,是切花 应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第三节 园林布局 四、植物造景 1.满足绿地的功能和性质要求 2.植物造景与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周围环境 协调 3.根据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因情制宜,选择适应 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 4.物栽植有密有疏,景观效果好,速生和慢生、 高、矮、孤植、丛生、绿篱、花坛、草坪要结合。 5.全面考虑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时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