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20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
北京大学2019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

北京大学2019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拟录取专业姓名复试成绩推荐学校本科专业备注化学邓翀93.67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杨可心92.71北京大学化学刘星驿89.28北京大学化学李昇88.93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梁轩88.57北京大学化学类贾国赓88.3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贺鑫87.77北京大学化学类顾婷87.65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侯倬伟87.33北京大学化学戴梦得87.27北京大学化学类于乐飞87.11北京大学化学资治86.84北京大学化学李泽洲86.55北京大学化学王卓琦85.37北京大学化学黄渝鹏85.01北京大学材料化学聂韩秋84.45武汉大学化学类刘昊明84.42北京大学化学吴杨牧84兰州大学理科试验班类王常伦83.14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王馨怡82.76南开大学化学类魏瑶82.67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曲志宇82.55吉林大学化学基地班林畅82.05北京大学化学林友宇81.99北京大学化学类瞿杨81.55山东大学化学类杨冠涛81.06兰州大学化学基地班郭玮明80.97南京大学化学赵思危80.1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化学武钦慈79.97北京大学化学赵健79.87郑州大学应用化学杨增旭79.84山东大学化学类杨子凡79.71南京大学化学吕由79.62四川大学理科试验班类殷允念79.55郑州大学化学于航79.31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黄宗煜79.26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李晓宇79.25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周艺78.96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刘少丞78.95山东大学理科试验班类燕文超78.78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闫杰78.69北京大学化学黄超然78.65厦门大学化学化学吴东山78.54四川大学化学张雨童78.4南开大学应用化学詹佶睿78.22武汉大学化学弘毅程香月77.96南京大学化学李鸿鹏77.92南开大学化学林莹77.89中山大学应用化学任子琪77.83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陈恒77.75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崔世勇77.7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生物学赵昕暐77.26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梁晓阳77.13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鲍志成76.94北京大学化学宋彭博75.77北京大学化学王德九75.63北京大学物理学蔡一辰75.51厦门大学化学钱阳74.82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尹冰74.8吉林大学化学贡苡晟74.7复旦大学化学师明赫74.65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梁子栋74.41南京大学化学基地班夏义杰74.32北京大学化学周嘉奕74.29吉林大学化学孙荣74.27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于梦诗74.27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李国梁74.09四川大学化学许汉华74.08兰州大学应用化学张玉菁74.02武汉大学化学类王子羽73.88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彭信心73.82南京大学化学毕云鹏73.39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韩铱沆73.28南开大学化学董佳蕙72.93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辛俊洁72.87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李锦72.7兰州大学化学夏筱茜72.6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生物学王相贺72.57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熊天宇72.46南开大学化学生物学李婧72.34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王朝骅71.51南开大学化学类曾华71.23南京大学化学张翼71.21天津大学应用化学蔡国鸿71.17中山大学材料化学秦少杰71.11福州大学化学基地班胡悦聪71.06北京大学化学类柴正祺70.97北京大学化学欧阳文柏70.4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类祁祺70.43浙江大学化学化学梁松70.43南开大学化学魏成奇70.4北京大学化学类郭若垚70.39北京大学化学郭丽君70.38山东大学化学许雪晨70.3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吴柏华70.29北京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左壮70.12山东大学化学类任柯欣70.08南开大学化学张明铉70.0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张雨晨69.24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邹名之69.17南京大学化学周洋洋68.99南开大学材料化学吴剑扬68.97厦门大学化学刘东阳68.79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雷佳楠68.79北京大学化学类王雅妮68.73北京大学化学彭程远68.45南开大学化学郭志滨68.25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朱振宇68.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梁伟昊67.9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王怡67.79南京大学化学基地班赵锐驰67.45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袁昊67.33南京大学化学金杨亚男67.16四川大学化学基地班汤汝尧67.15南京大学化学(基地)李俊泽67.13北京大学化学类。
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朱 涛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朱涛朱涛博士,教授专业:物理化学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话:62756752传真:62751708电子邮件:zhutao@学术简历:1987、1990、1993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德国马普高分子所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物理化学实验A(本科生)主要研究课题: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形状控制合成及表面功能化分子与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代表论著LinyouCao,TaoZhu,ZhongfanLiu,FormationofNonsphericalGoldNanoparticlesduringSeedingGro wth:InfluencesofAnionAdsorptionandReductionRate,J.ColloidandInterf.Sci.293(2006)69.KVasilev, TZhu,MWilms,GGillies,ILieberwirth,SMittler,WKnoll,andMKreiter,Simple,One-StepSynthesisof GoldNanowiresinAqueousSolution,Langmuir21(2005)12399.ManhongLiu,YanlianYang,TaoZhu,Z hongfanLiu,Chemicalmodificationof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withPeroxytrifluoroaceticAci d,Carbon43(2005)1470.ZihuaZhu,TaoZhu,ZhongfanLiu,RamanEnhancementContributedfromIndi vidualGoldNanoparticlesandInterparticleCoupling,Nanotechnology15(2004)357.TaoZhu,Krasimir Vasilev,MaxKreiter,SilviaMittler,WolfgangKnoll,SurfaceModificationofCitrate-reducedGoldNano particleswith2-MercaptosuccinicAcid,Langmuir19(2003)9518.TaoZhu,XiaoyiFu,TaoMu,JianWan g,ZhongfanLiu,pH-dependentAdsorptionofGoldNanoparticlesonp-AminothiophenolSAMSurface, Langmuir15(1999)5197.TaoZhu,XuZhang,JianWang,XiaoyiFu,ZhongfanLiu,AssemblingColloidal GoldNanoparticleswithFunctionalizedSelf-assembledMonolayers,ThinSolidFilms327(1998)595. TaoZhu,HuazhongYu,JianWang,YongqiangWang,ShengminCai,ZhongfanLiu,Two-dimensionalSur faceEnhancedRamanMappingofDifferentlyPreparedGoldSubstrateswithSelf-assembledMonolayer s,Chem.Phys.Lett.265(1997)334.。
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招生总数58人。
系所说明其中48人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硕士学位,10人为核科学技术方向三年制硕士生。
拟接收推荐免试生85%。
此外还将招收五年制直博生约65人,见博士目录。
招生专业及人数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20 化学(化学生物学)070321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招生总数58人。
系所说明其中48人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硕士学位,10人为核科学技术方向三年制硕士生。
拟接收推荐免试生85%。
此外还将招收五年制直博生约65人,见博士目录。
招生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人数:研究方向01.高分子可控合成与材料制备02.高分子溶液及凝聚态物理03.特种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04.生物医用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05.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器件06.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考试科目复试成绩所占比例为30-50%,具体将根据生源状况确定。
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705综合化学I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4 813综合化学II (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简介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高分子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之一。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在冯新德院士、周其凤院士等的领导下,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始终重视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强调研究的系统性和创造性、提倡基础和应用的有机结合,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并重,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教风,科研基础、研究水平、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国内同行的承认,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优秀学术骨干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形成了一支年轻活跃、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
北大研究生录取名单

北大研究生录取名单根据最新消息,北大研究生录取名单已经公布,以下是部分名单:1. 张三: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 李四: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3. 王五: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4. 赵六: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5. 刘七: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6. 陈八: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7. 杨九: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8. 黄十: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以上只是部分名单,北大研究生录取名单涵盖了各个学院和专业的优秀学生。
这些录取名单的学生经过严格的选拔,他们在本科阶段表现出色,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兴趣和潜力。
北大作为我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录取到这些优秀的研究生不仅是对他们学术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未来研究发展的支持和鼓励。
北大研究生录取名单的公布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生考生的关注。
对于那些未能被录取的考生来说,这是一次失落和挫折,但也不要灰心。
北大只是其中一所大学,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高校可以选择,学术之路很长,只要你保持努力和坚持,相信你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对于即将进入北大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们来说,祝贺你们!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北大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相信你们将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培养,成为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
北大研究生录取名单的公布也表明了北大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视。
北大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全面发展的研究生。
希望新录取的研究生们能珍惜这个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学校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再次恭喜北大的研究生新生们!希望你们能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保研预录取名单

化学
硕博
化学
87
98 徐姝婷
南京大学
化学
硕博
化学
87
99 常文英
南开大学
化学
硕博
化学
87
100
崔雨
南开大学
化学专业
硕博
化学
87
101 达晓娣
南开大学
化学
硕博
化学
87
102 刘子超
南开大学
化学
硕博
化学
87
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103 王丰鑫
南开大学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保研预录取名单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保研预录取名单已经公布,公示时间为 10 天,如有问题可拨打电话查询。 电话号码:010—62751713
序号 姓名
毕业学校
毕业专业
学位
录取专业
复试总 成绩
备注
1
陈维
北京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100
2
褚骁盈
北京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100
3
丁涛
北京大学
化学
化学
88
34 姚宇航 大连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
直博
化学
89
35 徐梅星
复旦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36 刘冰之 华东师范大学
应用化学
直博
化学
100
37
张蕾
华南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
直博
化学
89
38 崔凌智
吉林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8
39 周亦珂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其前身是成立于 1910 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京师大学堂停办,后改名北京大学。
1913 年化学门重新招生, 1919 年改称化学系。
1952 年全国范围院系调整后的北大化学系是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的化学系重组而成。
1995 年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
2001 年原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并入化学学院。
目前,化学学院设有 5 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5 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5 个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是国家教委遴选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3 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年 12 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97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7 人,长江特聘教授 14 人( 含国家核磁中心 2 人 ) ,教授 54 人,副教授 52 人。
有 26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1 人与国外学者合作获得 B 类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2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严纯华、席振峰、刘忠范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集体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化学学院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
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 娟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娟杨娟博士,副教授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分子光谱学电话:(010)62755357(办公室)Email:yang_juan@学术简历:1997-2001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2006TexasA&MUniversity,DepartmentofChemistry,获哲学博士学位(Advisor:Dr.JaanLaane);2006-2007TexasA&MUniversity,DepartmentofChemistry,博士后研究员(Supervisor:Dr.JaanLaane);2007-2008PacificNorthwestNationalLaboratory,博士后研究员(Supervisor:Dr.AllaZelenyuk);2009-2010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师;2010-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采用分子光谱学研究方法,包括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结合分子动力学等理论模拟计算,获得有关碳纳米管电子性质与能带结构的信息。
具体研究项目如下:1)离子液体分散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本征光谱研究;2)离子液体分散的单壁碳纳米管与共轭分子等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3)单壁碳纳米管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代表性论文:1.J.Yang,M.Stewart,G.Maupin,D.HerlingandA.Zelenyuk,Chem.Eng.Sci.,64,1625(2009);2.A.Zelenyuk,J.Yang,C.Song,R.A.Zaveri,andD.Imre,J.Phys.Chem.A,112,669(2008);3.J.Yang,M.Wagner,ane,J.Phys.Chem.A,111,8429(2007);4.J.Yang,J.Choo,O.Kwon,ane,Spectrochim.ActaPartA,68,1170(2007);5.ane,J.Mol.Struct.,798,27(2006);6.J.Yang,M.Wagner,K.Okuyama,K.Morris,Z.Arp,J.Choo,N.Meinander,O.Kwon,ane,J.Chem. Phys.,125,034308(2006);7.J.Yang,M.Wagner,ane,J.Phys.Chem.A,110,9805(2006);8.J.Yang,K.Okuyama,K.Morris,ane,J.Phys.Chem.A,109,8290(2005);9.J.Yang,K.McCann,ane,J.Mol.Struct.,695-696,339(2004).。
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海清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海清郭海清博士,副教授材料化学有机/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功能有机和高分子材料电话:(010)62755702传真:(010)62755702电子信箱:guohq@学士,北京大学(1982);硕士,北京大学(1984);博士,日本大阪大学(1997);助手,日本大阪大学(1996-1997)。
主讲课程:普通无机化学(生物类本科生)研究领域和兴趣:1.活性中心转化聚合与新型高分子的合成活性中心转化聚合可以使不同类型的单体共聚,通过从自由基到正离子的转化聚合,可以合成功能末端基聚合物、新型嵌段共聚物和"星状"高分子。
这些聚合物可以用一步法合成(one-stepandone-shot)。
这类"星状"高分子不同于通常的星状高分子,它的核和臂的大小可调,可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和其它材料的增强剂;生物医药的药物释放等领域。
2.无机纳米颗粒与功能有机分子的组装、复合设计合成侧基发光性单体,该单体可均聚、共聚,还可以通过末端基进行自组装、与无机颗粒进行组装等。
目的在于得到新型光电材料、有机/无机功能复合材料等。
?3.有机发光(OLED)材料的设计合成设计合成发光效率高、稳定性好、易加工成形的有机、高分子及配合物型荧光和磷光材料。
代表性论文和专著:H.Q.Guo,Z.Fang,A.Kajiwara,M.Kamachi,ActaPolymericaSinica,2002,inpress.M.Kamachi,H.Q.Guo,A.Kajiwara,Macromol.Chem.Phys.,2002,203,991.Z.HZhang,H.Q.Guo,M.H.Lü,S.MLiu,Z.GWang,ActaPhysico-ChimicaSinica,2000,16(11),968.H.Q.Guo,S.MLiu,L.Zhu,Z.HZhang,W.Chen,Z.GWang,Mol.Cryst.andLiq.Cryst.,1999,337,197.H.Q.GuoPoly.Bull.(inChinese)1999,3,107.H.Q.Guo,A.Kajiwara,Y.Morishima,M.Kamachi,Macromolecules,1996,29,23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2020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拟录取专业姓名复试成绩推荐学校本科专业备注
化学刘环宇95.73北京大学化学
曹若辰90.56北京大学材料化学
霍培昊90.46北京大学化学类
张欣睿90.36北京大学材料化学
李涵潇89.39北京大学化学
孙斯达89.31北京大学化学类
简繁冲88.63北京大学化学
黄志贤87.46北京大学化学
田枢衡87.04北京大学化学
王文楷86.63吉林大学化学
王乐天86.6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
赵凯悦86.15吉林大学化学
陶豫86.12北京大学化学
王文韬85.28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
唐梓耀84.73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
叶葳庭84.35北京大学化学
韩世怡84.19山东大学化学
于珮瑶84.0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
江鑫83.95北京大学材料化学
孟令浩83.72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
彭宗阳83.65北京大学化学类
郑甫83.2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
朱一帆83.02厦门大学化学基地班
潘陈恺82.76北京大学化学
郭正旺82.18北京大学化学类
王湃82.13南京大学化学
肖超玲82.1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
胡尊诚82.07山东大学化学
陈子京81.97北京大学化学
罗玮81.96南开大学化学生物学
孙嘉禹81.73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
周徐源81.46北京大学化学
陈少闯80.94北京大学化学
许思哲80.89北京大学化学
温建淳80.74北京大学化学类
柴昱明80.72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
韩建军80.26四川大学理科试验班类张羽萱80.21北京大学化学
黄纯熙80.15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
李田雨79.98北京师范大学化学
张贤睿79.91中山大学化学
朱凯煜79.57北京大学化学
哈茂森
硕
化学华雨彤79.5武汉大学化学
李昀之79.22北京大学化学
缪代禹79.11厦门大学化学
肖潇79.01武汉大学理科试验班类
杨少镭78.62北京大学化学
张少君78.62北京大学材料化学
朱丽雅78.53华中师范大学化学
施俊杰78.53山东大学化学
吴云雪78.42南开大学化学
赵一萱78.36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
李子安78.24北京大学化学
杨春78.09山东大学化学
郭晓玉77.93兰州大学化学
任天昊77.9武汉大学化学类
梁炜秋77.73南京大学化学类
郑南龙77.41北京大学材料化学
侯博77.21北京大学化学
赵一帆77.05厦门大学化学基地班
李悦76.93吉林大学化学
尹燕飞76.85北京大学化学
苏一茂76.83山东大学化学
李昌林76.83吉林大学化学基地班
谢赵昕76.67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王旭正76.42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
吴晓彤76.41南开大学化学基地班
霍沁园76.33北京大学化学
孟令屾76.24北京大学化学
曾敬财76.18南开大学化学
苏比丁·塔依
尔
76.07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
刘锦涛75.93北京大学化学
白旭东75.75武汉大学化学类
姜志凡75.72北京大学化学
王子健75.57北京大学化学
梁舒瑜75.5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
杜天屹75.27兰州大学化学
沈旭洋75.13北京大学化学
王冯璋75.06武汉大学理科试验班类
吕春燕75.03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张芮兰74.92南京大学化学
邓锦涛74.85武汉大学化学类
郭丽慧74.85南开大学化学
杨钰婕74.74南开大学化学
尹致远74.69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杨洋74.68南京大学化学
赵凌74.66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何雅慧74.63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吉恬萌74.56苏州大学化学
吴家辉74.48南京大学化学
杨世楚74.01南京大学化学
侯雨辰74武汉大学化学类
赵浩然73.88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
冯天宇73.63厦门大学化学类
熊军文73.41南开大学化学
赵雅73.3山东大学化学
翁超群73.26中国农业大学化学
范祎宁73.14四川大学化学
李梓元72.92南开大学化学类(伯苓班)李鑫茂72.86山东大学化学
李冰文72.7吉林大学化学
刘海洋72.69北京大学材料化学
邓梦平72.58南开大学化学
谢明澍72.52北京大学应用化学
王文灿72.3湖南大学化学
谢知恒72.18北京大学化学
唐浚川72.1山东大学化学类
逯佳琳71.82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
代梦琪71.75南开大学应用化学
翟扬青71.22山东大学化学类
王瀚平71.11天津大学应用化学
李浩71.07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陆泽康70.82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李鑫70.75南京师范大学化学
王宇翔70.31四川大学理科试验班类
邓意凡70.3南开大学化学基地班
王柯葳69.8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
赖方彧69.72北京大学化学类
丛旭中69.58南京大学化学
赵红欣69.58兰州大学化学
徐玉淳69.56中山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张子璇69.54兰州大学化学类
吴子昂69.33厦门大学化学
涂智宇69.21天津大学应用化学(工)李汶娟69.18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秦娇娇69.15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化学
吴佳慧69.15南开大学化学
陶艺69.13吉林大学化学
廖恒毅69.1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揣攀峰68.95郑州大学化学
王家玉68.3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类
赵梦瑶67.9四川大学应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