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07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试卷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X”)(10X 1分=10分) (X) I.工件在夹具定位中,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凡是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是过定位。
(X )2.钻床夹具也简称为钻模板。
(V) 3.夹具的对定就是夹具定位表面相对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处于正确的位置。
(X ) 4.粗基准因为其定位精度低,因此绝对不允许重复使用。
(X) 5.对普通机床来说,其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可以忽略。
(X) 6.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就是加工精度越高越好。
(X) 7辅助支承只限制一个不定度,一般常用作第三基准。
(V)8.圆偏心的升角是变化的,故夹紧力也是变化的。
(V)9.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应尽量避免过定位及欠定位。
(V)1O.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二、填空题(36X 0.5=18 分)1. 表现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耐磨性的影响,对耐蚀性的影响,对疲劳强度_的影响,对零件间配合性质_的影响。
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常用—表面粗糙度_和表面微观几何形貌来衡量。
3. 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尽可能集中在少数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集中,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分散在较多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分散。
4 .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为后续工序提供合适的—定位基准___________ , 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并保证加工余量的均匀分配。
5. 对于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应选毛坯上不加工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正确的相互位置精度 _____ 。
6. 选择加工方法时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淬火钢必须用磨削的方法加工,有色金属则必须用车削的方法加工。
7. 排列切削加工工序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一、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和—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8最终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强度—、耐磨性__ 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正火、退火_、__回火__和—淬火__。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试卷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 ,错误的划“×”。
每小题 1 分,共10分)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
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15 分)1.基准是( )。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D.工件的运动中心2.ES i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MES ii1NES jj1B.MES ii1NES jj1C .MES ii1NEI j j1D.MES ii1NEI jj1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A.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C.旋风铣螺纹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B.螺纹磨床磨削螺纹D.普通车床车螺纹 )。
A .n 0/z 0=n/zB .n/n 0=z/ z 0C .n/ z 0=z/ n 012.如果使扁形镗杆能够产生消振作用,需要( A .选择合适的削扁值和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B .选择合适的镗杆长度C .选择合适的削扁值D .选择合适的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13.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a),(b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07

试卷七一、(10分)是非题1. 6 〇表示由某种加工方法所产生的工件尺寸分散,即加工误差。
()2. 喷丸加工能造成零件表面层残余压应力,降低零件的抗疲劳强度。
()3. 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磨削热。
()4. 机床、夹具、量具的磨损值,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看作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5. 釆用圆偏心轮夹紧工件时,是由于其自锁性能好。
()6. 夹紧力的分布应尽可能使夹紧力朝向主要定位面而且尽量靠近工件的加工部位。
()7. V型块定位,工件在垂直于V型块对称面方向上的基准位移误差等于零。
()8. 粗基准绝对不允许重复使用。
()9. 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存在于零部件之间,而绝对不在零件上。
()10. 建立装配尺寸链的原则是组成环的数目越少越好,这就是最短路线原则。
()二、(30分)填空1. 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8.生产类型为()、( )〇2.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 ( )C3.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〇4.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有()、()、()、()。
5.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常采用的方法有:()、( )> ( )〇6. 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7. 基准位移误差是()基准相对于()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精度要求。
9. 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系统性误差。
10. 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
11. 在平面磨床上磨削2平面时,若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垂直面内有直线度误差S2,则工件表面产生的形状误差大小为()。
12. 分组互换法装配对零件的()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二、(10分)解释概念1. 完全定位2. 装配尺寸链3. 误差复映规律4•工序四、(10分)如图所示零件加工时,图纸要求保证尺寸6±0.1,因这一尺寸不便直接测量,只好通过度量尺寸L来间接保证,试求工序尺寸L?426+0.05五、(10分)如图所示,以V 形铁为定位元件,加工零件上的一个斜面c ,试求其定位误差。
大学考试试卷《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刀具材料B. 进给量C. 切削深度D. 工件材料2. 对切削速度在( )以上的零件必须经过平衡才能减小激振力。
A. 500r/minB. 600r/minC. 400r/minD. 1500r/min3. 大批生产的齿坯加工,采用的加工方案是()A. 车——拉——多刀车B. 钻——拉——多刀车C. 车——钻——多刀车D. 钻——多刀车——拉4.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作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A. 生产过程B. 工艺过程C. 工艺规程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5. 以下加工采用工序集中的是( )。
A. 单件小批生产B. 大批量生产C. 活塞的加工D. 轴承的加工6. 已知某尺寸链,其增环基本尺寸A1=150mm、A2=80mm;其减环基本尺寸为A3=30mm、A4=40mm,该尺寸链的封闭环基本尺寸A0应为( )。
A. 180mmB. 160mmC. 140mmD. 300mm7. 在中小批量生产中,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工步内容较多的复杂工序,主要采用( )进行加工。
A. 专用机床B. 组合机床C. 数控机床D. 自动机床8. 对机械加工过程影响较小的振动是( )。
A. 自由振动B. 自激振动C. 受迫振动D. 衰减振动9. 齿形精加工方法中,( )的加工精度最高。
A. 剃齿B. 挤齿C. 磨齿D. 珩齿10. 以下关于研磨说法错误的是( )A. 能获得较细的表面粗糙度B. 能修正的尺寸误差C. 能修正工件的形状误差D. 生产率较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1. 以下属于工艺成本的是( )。
A. 操作工人的工资B. 设备的折旧费C. 车间照明费用D. 行政后勤人员工资2. 工序尺寸的公差一般采用( )分布,其公差值可按经济精度查表;毛坯尺寸的公差是采用( )分布,其公差值可按毛坯制造方法查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附标准答案)

1、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所示盘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图中φ20的孔数量为6个。(列表表示)
工序号
工步
定位基准(面)
1
车端面C,粗、精镗φ60H9mm孔,内孔倒角
小端外圆面
2
(2)乙机床加工零件的废品率高
(3)乙机床的精度高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零件如图示,设计尺寸50-0.17、10-0.36,因10-0.36不好测量,而改为测量A2,试确定工序尺寸A2。当A2尺寸为40+0.36能不能说一定是废品,为什么?
2)简述零件的加工路线安排。
3)加工孔时¢30+0.01,有那些加工方法选择?各有什么特点?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轴套,其加工工序如图所示,试校验工序尺寸标注是否合理(极值法)?为什么?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1)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设计尺寸有10-0.3mm、15±0.2mm以及50-0.34。根据工艺过程分析是否全部达到图纸要求.其中10-0.3、50-0.34直接保证,15±0.2间接保证,为封闭环,必须校核。
答:磨削加工不仅磨削比压特别大,且磨削速度也特别高,切削单位体积金属的功率消耗远大于其它加工方法,而加工所消耗能量的绝大部分都要转化为热量,这些热量中的大部分将传于被加工表面,使工件具有很高的温度,就会使工件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产生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氧化膜颜色,从而出现烧伤现象。
2)查找组成环,建立尺寸链3)计算尺寸及偏差求得A0=15-0.4+0.5 (超差)
07-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答案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答案2006 -- 2007学年 2 学期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填空题(本题29分, 每空1分)1.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2.直接找正装夹 划线找正装夹 夹具装夹3.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4.工序分散5. 061.00982.49+φ6.基本时间 辅助时间7.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8.定心定位 支承定位9.径向圆跳动 倾角摆动10.波度 伤痕11.完全互换法 大数互换法 12.3121- 13.硬化层深度 硬化程度14.夹具 刀具 工件二、判断题(本题10分, 每小题1分)1.√2.Χ3.Χ4.√5.√6.Χ7.Χ8.√9.√ 10.Χ三、分析综合题(本题35分)1.答: ①中图(b)的结构工艺性较好。
(1分)因图(b)留出了退刀空间, 避免打刀, 而图(a)无退刀空间, 容易打刀。
(2分)②中图(a)的结构工艺性较好。
(1分)因图(a)小齿轮与大齿轮之间留有一定距离, 可以插齿加工, 而图(b)大、小齿轮之间无间隙, 无法加工小齿轮。
(2分)2.答:①外螺纹根部应留出退刀槽;(1分)②两段标有Ra0.4μm 的圆柱面需要磨削加工, 应分别在与中间大圆柱连接处留出砂轮越程槽;(2分)③两个键槽应处于同一直线上。
(1分)3.答: 菱形销限制y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1分)两个支承钉限制x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z 方向的旋转自由度;(2分)两块支承扳限制z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y 方向的旋转自由度、x 方向的旋转自由度。
(3分)4.答: ①两V形块都用螺钉固定在工作台上, 造成连杆零件在水平方向的过定位, (2分)可将其中一个固定V形块改为水平方向的浮动(弹性)V形块。
(1分)②夹紧力着力点不当, 造成连杆加工后小端面与中心线不垂直, (2分)可将夹紧力着力点置于连杆大端平面上。
(1分)5.答: ①中图(b)的装配工艺性较好。
(1分)因图(b)轴承内环直径大于轴的直径, 便于拆卸轴承, 而图(a)轴承内环直径等于轴的直径, 轴承难以拆卸。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1.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范成法)2.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二、判断题(√)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3.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一、填空: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胚制造阶段、加工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14、车削加工中,用四爪夹盘安装工件一定要找正,而用三爪自定心夹盘安装工件则不需要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