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评课卡
教研活动评课记录卡模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____方法,培养学生____能力;
- 通过____活动,提高学生____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形成____情感;
- 培养学生树立____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导入方式:____
- 导入效果:____
五、改进措施
1. 教学内容方面
-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深度;
- 调整教学进度,关注学生差异。
2. 教学方法方面
- 采用更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教学评价方面
-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加强课堂观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总结与反思
1. 教学亮点
2. 新课讲授
- 教学环节:____
- 教学方法:____
- 教学内容:____
- 学生参与度:____
3. 课堂练习
- 练习类型:____
- 练习难度:____
- 学生完成情况:____
4. 课堂小结
- 小结方式:____
- 小结内容:____
- 学生掌握情况:____
5. 课堂延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延伸内容:____
- 延伸效果:____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评价
-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____
-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程度:____
- 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程度:____
- 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____
- 教学效果:____
2. 学生评价
- 学生学习兴趣:____
一年级动物儿歌听课记录及评课

一年级动物儿歌听课记录及评课一、听课基本信息。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授课年级:一年级。
- 授课版本:人教版。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小动物叫声的音频,音频中有小鸡、小鸭、青蛙等动物的叫声。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听到了好多声音,你们猜猜是哪些小动物在叫呀?”3.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小鸡,有的说青蛙。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2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动物图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
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3.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4.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逐一出示生字“蜻、蜓、蚂、蚁、蜘、蛛”等,教学生认读生字。
- 对于“蜻、蜓、蜘、蛛”这几个形声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形旁和声旁的规律,如“蜻”字,左边的“虫”字旁表示与昆虫有关,右边的“青”表示读音。
- 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加强记忆。
5. 学习词语。
教师将生字组成词语,如“蜻蜓、蚂蚁、蜘蛛”等,让学生认读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通过简单的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蚯蚓松土”“蚂蚁搬家”等词语的含义。
(三)精读课文,体会韵律(15分钟)1. 教师再次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里的小动物都在做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如画一只蜻蜓立在荷叶上,表示“蜻蜓半空展翅飞”;画几只蚂蚁在地上搬东西,表示“蚂蚁地上运食粮”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句式特点,发现每一句都是“谁在哪里做什么”的结构,而且韵律感很强。
4. 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一句,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如提醒学生注意重音和停顿,“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幼儿园随堂听课评价表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 请幼儿拔萝卜,并读出字宝宝的名字。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朗读儿歌
评
优点:教师教态好,教具丰富。
析
缺点:1、整个教学活动重点不突出。
意
2、个别环节的教具操作有些失误。
见
建议:在进入课题时,先让幼儿讨论说出自己印象中的
“白天”“夜晚”是怎样的?
7
见
②第一遍故事要完整讲述。 ③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太阳的特点。
6
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
听课地点
执教老师
听课老师
动活名称、领域 太阳和月亮(语言)
一、 开始部分 歌曲律动
班级 中班
备注
二、 基本部分
1、 出示“金箍棒”把天空变出来。
① 出示图片“蓝天”引导幼儿说出“白天”。
② 出示图片“夜晚”引导幼儿说出“夜晚”。
见
时要有礼貌。 ③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动物的尾巴断了都可以长出来。
4
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
听课地点
执教老师
听课老师
动活名称、领域 风儿来了 (语言) 班级 大班
备注
一、律动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①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活
②让幼儿听“风”声。
③依次出示教具“风”、“树”、“草”、“小宝
动
宝”
程
五、第二遍故事(教师讲故事) 提问:为什么它们把“灯笼”、“萝卜”、“气球”
当成太阳。
六、提问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照在
身上暖洋洋。
优点:①具丰富,准备充分。
评
②教师语音语速较好。 缺点:①教具利用不够。
析
②引入课题衔接不够紧凑。 ③头饰太大。
听课评课卡

9 即时评价到位 对学生学习评价即时、全面、准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8 10 巩固检测优化 充分发挥训练的巩固与检测、深化与提高、体验与发展功能。 11 教学手段先进 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12 时空把握合理 严格执行三大阶段的时空要求,合理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8 6 6
5 学生思维活跃 思维策略多样,思维状态投入,思维方法灵活,思维水平较高。 6 小组合作有效 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渗透“兵教,有广度,有方法,能成为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 10 8 精讲点拨适度 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突出重要知识与方法的归纳。 8
金狮中学“课内比教学”听课评课卡
授课人 授课内容 序 号 评价指标 具 体 内 容 权 评价等级 得 重 好 中 差 分 6 6 10 8 8 10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1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2 目标任务明确 三维目标设定清晰,层次性、针对性强。 3 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度高。 4 学生展示充分 学生概括表达清楚,思路清晰,方法科学,板书规范,个性张扬 。
13 学习习惯良好 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6 评价或建议 合 计 得 分 听课人
听课记录

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听课教师:曾靓20 11 年9 月21 日第周星期科目初三化学班级节次任课教师李连坚课型新授课课题用微观的观点看物质参加对象授课过程摘要活动探究探究物质的可分性探究问题:物质是否可以再分?猜想: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KMnO4微粒可否再分?设计实验方案:(与学生互动)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现象:1、固体粉末为什么会消失?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是不是KMnO4溶液消失了?3、同样是KMnO4溶液,有的颜色浅,有的颜色深,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食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KMnO4微粒可否再分?设计实验方案:(与学生互动)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现象:1、固体粉末为什么会消失?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是不是KMnO4溶液消失了?3、同样是KMnO4溶液,有的颜色浅,有的颜色深,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食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评课摘要(优缺点) 1、结构清楚,脉络清晰。
2、师生互动,气氛热烈。
课堂纪律全班总人数人;实到人;迟到人;睡觉;不带课本人;课堂秩序:教室状况1、教室卫生;2、课桌排放;3、其他布置;4、班主任姓名:。
教研室教导处意见签名;年月日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10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2 听课教师:王燕萍2011 年10月19日第8 周星期三过程摘要一、水中生活的动物(一)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背鳍、胸鳍、腹鳍、尾鳍)(二)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3.甲壳动物:虾、蟹类4.其它二、陆地生活的动物1.无浮力2.无温度3.无湿度(一)蚯蚓:环节动物(二)家兔:哺乳动物(盲肠较长有利于消化膳食纤维)三、空中飞行的动物(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外形、内部结构)(二)昆虫(蝗虫):头、胸(有运动器官)、腹强调:虾、蟹、蜘蛛是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评课摘要(优缺点)通过对比引出陆生动物的特点比较自然课堂纪律全班总人数人;实到人;迟到人;睡觉;不带课本人;课堂秩序:问题⑴以上函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假如将这些一次项系数用字母k来表示,将常数项用字母b表示,那么对于像(1)(3)这样的函数关系式可以怎么表示呢?如果当b=0时,又是怎么样表示呢?在完成任务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所得函数关系式。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听课记录16:59:01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gkh》拼音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gkh》拼音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情境导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1、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交流。
3、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3位声母宝宝就是g、k、h。
4、你想先认识谁?指名一生随意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乐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运用“你看到了什么”的导向性体验,诱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二、学习g、k、h:(一)学习g:1、谁会叫它的名字?指名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3、名字会叫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4、引导编顺口溜。
(生:像个9字g、g、g。
生:像个花环g、g、g。
)[评:通过说说自己的发现,即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形,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 (二)学习k:1、出示蝌蚪,问:它叫什么名字?2、指导发好“k”的音。
3、开火车读,同桌对读。
4、g、k对比读。
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三)、课中操,拍手念儿歌。
1、出示: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
2、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这里让学生拍手念儿歌,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拼音的枯燥泛味;二来可以把刚学到的声母g、k在儿歌中进行复现;三来为引出声母“h”做好了铺垫。
](四)、学习“h”:1、让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它就是“h”,谁来当小老师?2、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3、记清形。
(五)、指导书写。
1、师范写、讲解。
2、生描红、仿写。
三、复习巩固:1“考一考”游戏。
每人拿着卡片,离开座位,去考考其他同学,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
小学语文《g、、k、h》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小学语文《g、、k、h》听课记录及评课稿小学语文《g、、k、h》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情境导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1、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交流。
3、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3位声母宝宝就是g、k、h。
4、你想先认识谁?指名一生随意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乐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运用“你看到了什么”的导向性体验,诱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二、学习g、k、h:(一)学习g:1、谁会叫它的名字?指名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3、名字会叫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4、引导编顺口溜。
(生:像个9字g、g、g。
生:像个花环g、g、g。
)[评:通过说说自己的发现,即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五)、指导书写。
1、师范写、讲解。
2、生描红、仿写。
三、复习巩固:1“考一考”游戏。
每人拿着卡片,离开座位,去考考其他同学,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
2、“一对一”游戏。
老师读什么声母,学生就找出什么声母。
[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复习巩固时进行重复单调的训练,往往达不到目的,而采用游戏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总评:一年级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有困难,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语文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地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