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200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鹤城区兼职教研员刘水莲2008年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分)分析一、试卷结构与内容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共8题48分(从14题-21题),第二卷共4题72分(从22题-25题),全卷物理部分共120分。
第一卷8题为不定项选择题(但只有2题多选);第二卷4题,第一道(22题)为实验题,计18分,其余3道为计算题,计54分。
试卷考核的内容附下表:二、难度分析和难度分布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整体来看难度适中,只是计算量较大,对考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是一个考验。
另一方面,题目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能否快速准确地“看透”题意成为关键(例如17题和19题)。
试题难度分布大体如下:由表格可见:简单题较少,中等题较多,难题的比例合适。
三、试题特点纵观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重视“双基”,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试卷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试卷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全面,知识面分布较广。
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各考查了一道选择题;压轴题仍然为最后一道计算题(25题复合场问题);仍以考查力学、电磁学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偏难怪题。
2、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17、19两题上,但两题所占分值不大(共12分)。
17题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月球围绕太阳近似成地球围绕太阳,考查了关于万有引力的基本公式;19题考查了关于大气压强的第二种求解方法,用大气的重力除以地球的表面积。
这些都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提取、分析、判断、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结合实际的问题往往已知数据较多,如何分类提取,搞清各量之间关系,使已知“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乱”,确实体现了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永根1.考点分布分析试题共考查了27个考点,考点覆盖率为20.6%,分布在《考试大纲》的十四个单元中,单元覆盖率为82.35%。
考点覆盖率和单元覆盖率都较低。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且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v = v 0+at 、2021at t s +=υ;考点11: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如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考点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考试大纲》中第七单元《电场》没有涉及考点,不好。
2.分值分布分析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各6分,各占5%,力学约68分占56.7%,电路和电磁场约34分,占28.3%。
这种分布情况与往年有较大差异,力学部分偏多,这是单纯从考点的角度进行统计的,实际上有不小的分数不是物理学的,是数学的。
3.实验题。
(1)同时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一个突破,很有新意。
回头看往年或者其他省区的高考试题,单纯单独考查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显得有点单薄。
本小题还结合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器材—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不足的是,数字运算量偏大;第三空的结论与第一和第二空是否正确相关,如果前两空错误,即使学生对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正确,计算也正确,仍然得不了分。
(2)第二小题作为第二个实验题,不好。
本小题只能算一个电路计算题,如果说与实验有关的话,最多是考查了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时内接法和外接法造成的系统误差的理解和计算,没有以《考试大纲》中的“实验能力”立意。
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有不一致第地方,“不要求计算误差”。
仅有的两个空都要求计算“百分误差”,重复。
重庆市2008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重庆市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试卷物理试题分析一、理科综合成绩统计情况1.整卷统计数据理科重点线:544 二本线:488三本线:456 专科一线:430 专科二线:3162.物理学科各题统计数据全卷各题统计数据(注:统计中含零分人数,样本106177人)(易:难度>0.7 中:0.7>难度>0.4 难:难度<0.4)第Ⅰ卷各题选项统计数据题号 A B C D 正确选项易错选项14 4.14 11.68 8.66 73.47 D B15 59.37 19.51 4.92 14.07 A B16 4.55 4.35 55.08 33.97 C D17 4.1065.36 20.99 7.51 B C18 10.70 16.47 22.05 48.64 D C19 9.85 51.01 25.26 11.71 B C20 38.22 29.4515.81 14.40 A B21 10.88 11.6233.44 41.84 D C二、试题分析(一)试题总的印象今年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自主命题的第三年,总体看物理学科试题与2007年相比变化较大,试题难度大为降低,计算量和阅读思考量较为合理,物理试题的平均分从2007年的45.38升高到今年的61.42。
全卷题量与2007年相同,试卷结构和去年相比有一定变化,物理的8道选择题均为单选题。
各学科占分比例仍为,物理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
第Ⅰ卷选择题的题目顺序仍然保持往年的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第Ⅱ卷物理题放在最前面,化学题放在中间,生物题放在最后。
(二)试题值得肯定的方面1.试卷整体设计基本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物理试题强调基础,注意了主干知识的考查。
力学50分,电磁学50分,热学6分,光学6分,近代物理8分,知识分布基本合理。
力学考查了平衡、万有引力定律和卫星、简谐运动、机械波的传播、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电磁学考查了电场、电容器、电路和电功率、电路实验、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热学考查了气体的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光学考查了光电效应、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原子物理考核反应的衰变方程。
由2008年高考理综第Ⅱ卷物理部分考生答题情况引发的思考

出正 确 的粒 子 运动 轨 迹 草 图 , 成 严 重 失 分。 造 2思 雄 定 势 。 第 2 . 如 2题 第 Ⅱ小 题 , 求 考 生 连 接 要
一
合 7 1 7 20 / 计 2 9 7 . 4 . 4
二、 审题能力差
审 题 是 指 从题 目的陈 述 中 正确 辨 析 出题 目所 给 的 具 体 条 件 或 具体 要 求 。 评 卷 过 程 中我 们 发 现 , 生 普 在 考 遍 存 在 审题 不到 位 的 问题 。 1物理 过 程 不 清 晰 , 立 物 理模 型 能 力 差 。 题 中 . 建 审
、
对物理概念 、 规律理解不透彻
从 答 题 情 况看 , 生 缺 乏坚 实 的 “ 基 ” 对 概 念 、 考 双 ,
的 思 维 方式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应 该 注 重 培养 学 生 具体 问 题具 体 分 析 的能 力 ,让 他 们 养 成 从 问题 的具 体 情境 入
手, 分析 问题 所描 述 的具体 状 态 、 程及 其 相 应 的 具体 过 条件 以及 条 件 之 间 的相 互 关 系 ,选 择适 用 于 问题 的规 律 或数 学 手 段 的 良好 思 维 品 质 。
路 图 , 多 考 生 在 连 线 时 画蛇 添 足 多 加 元 件 ( 关 、 许 开 滑
动变 阻器 或 电流 表 等 ) 第 2 ; 3题 , 考 生 在 表 述 A 和 有 BC两段 位 移 时 不 用 题 目提供 的 已知 量 f和 如来 表 示 , 。
而 是 自 己设 定 符 号 表 示 ; 2 第 5题 , 场 左 右 边 界 的 间 磁
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评析

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评析
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巩固了基础物理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
反映了新课程与新标准的要求,明确提出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实
践性”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同时,体现新物理课程方针。
2008年上海卷试题的立意构思、承接性能力和难易程度均较好,
整体呈现出“新题型”和“新思维”,评价体现出精准、实践、综合
的特点。
试题主旨的突出将考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和应用基础理论
的能力上,特别是表明考生要求考查理论知识的准确性,让考生深刻
理解基础物理理论和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考生在实践技能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从题型分布和比重上看,时间题占12%,空间题占8%,选择题占39%,实验设计题占4%,解答题占37%。
明显地,2008年上海卷将命题和评分的重点放在实践解答题——“得分点从中反映了 time、space、comprehension、analysis和 application五个方面的考点和要点”。
选择题中考查基础知识,但更多的趋向于实践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
旨在考查考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题主要考查实验规划立即
准备和实施的能力等,并要求考生展示其解决航空实验困难的能力。
总之,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体现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巩固,反
映了考试评价的精准、实践、综合化,同时也凸显了新物理综合教学
的特点,更强调“理解、应用和实践”的能力要求,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值得充分肯定。
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分析2008年江苏省高考新方案的第一年。
物理考生普遍觉得考题较新,送分题很少,题目的陈述材料文字过多,时间紧迫。
试卷成功实现采用高中新课标后的平稳过渡,考题比07年降低了难度,提问逐步加深,有利学生回答问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对指引高中物理教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明显作用。
一、综合评价1.全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15题。
选择题中有选做题三组,考生须选两组。
该卷考查的知识点有:(1)力学:直线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波、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等知识点;(2)电磁学: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逻辑电路等知识点;(3)光学:光的本性等知识点;(4)狭义相对论的结论的应用;(5)原子物理:以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半衰期为载体,实质上是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包含了中学物理中的大部分知识内容.全卷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保证合理的区分度和信度。
2.试题通过考查考生对基本物理原理和基本物理规律的了解、认识、理解及应用,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试卷命制符合考纲要求。
3.试题表述准确、简洁。
无超纲题,无偏题怪题。
在非选择题中尤其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问,将具有较多过程或较复杂结构的物理问题设置成若干层次,引导考生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着手点。
不同层次的设问能区分出具有不同能力和水平的考生,既增加了考生的得分点,也在保证试题质量和难度的前提下有较好的区分度。
4.试卷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以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5.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教育部高考内容改革的精神命题,既实现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的目的,又正确引导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时保证了高考的公平与科学.二、知识及能力要求在试题中的体现2008年的江苏物理的命题完全符合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无偏题、难题、怪题、超纲题。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2009年高考备考策略

■I ▲
王 后 雄 特 稿
选 择题
物
理
实 验题
解答 题
物
理
学 科 总 分
学 单 项 选 择 题 不定项选择题 科 总 配分 /占总 配分 /占总分 题 题 配分 /占总 配分 /占总 题量 题量 里 E 题 量 分 比例 比例 量 分 比例 分 比例
活运 用 能 力 的 考 查
图像问题是中学物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 查 的 考
其对社会的发展影响 . 读懂一般性科普 类文章 , 能 理
解 有 关 文字 、 、 的主 要 特 征 , 能 与 自己 的 知 识联 图 表 并
方式通常有图像、 图表 的绘 制 , 像 、 图 图表 信 息 的判 读 与 综 合 运 用 等 。20 0 8年 高 考 图像 、 图表 问 题 再 次得 到 极 高 的 重 视 , 论 是 从 题 量 还 是 题 目 的思 维 深 度 、 无 区 分 度 上 均 达 到 历史 最 高 水平 。 就 数量 而 言 , 年 高 考 今
I
.
.—
径 R= .m. 物体 质 量 m 0O k .= 0 / 。求 : 02 小 = .lgg 1m s ‘ ( ) 物 体 从 P点 抛 出后 的 水 平射 程 ; 1小 ( ) 物 体 经 过 数 字 “ ” 最 高 点 时 管 道 对 小 物 2小 0的
体 作 用 力 的 大小 和 方 向。
调整。比如, 0 8年 中国传媒大学只在北京 、 20 天津等 1 8个省市进行招生。
55
高 考 快 车 专家拨点
■I ▲
壁 光 滑 的薄 壁 细 圆 管 弯 成 , 固定 在 竖 直 平 面 内 ( 有 所
2008年物理高考试题得分情况分析

14.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
过c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a.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上b.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下c.与ab边垂直,指向左边d.与ab边垂直,指向右边本题考查学生对直线电流周围磁场分布及电流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试难度:0.502 平均分3.0115.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 。
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
则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cd两端的电压为80 v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ab两端的电压为80 v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欧姆规律、电阻的串并联公式等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
考试难度:0.381 平均分2.2916.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导线串有两个最阻r和r,导体棒pq 与三条导线接触良好;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导体棒的电阻可忽略。
当导体棒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b.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c.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d.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本题考查学生对楞次定律得力结合实际应能力。
考试难度:0.481 平均分2.8917.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t -υ图象如图所示。
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a .1/t t = , s d =b .1/21t t =,s d 41=c .1/21t t =, sd 21= d .1/21t t =,s d 43=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t -υ图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Ⅱ质量分析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郭庆光(执笔)齐齐哈尔中学范玉琴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吴建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文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卷物理学科内容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
试题内容覆盖面广,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及原子物理各部分间的比例合理,突出了对学生基本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加强了科学素养的考察,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试题既保持了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体现出命题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但总体难度比2007年有所提高。
一、试题总体评价1.试题的结构与近三年相比保持稳定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物理试卷与2007年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物理试卷相比,试题结构没有变化,物理共12题,包括8个选择题和4个非选择题,共计120分。
试题中力、电仍是今年考核的重点。
试题中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单导轨问题。
热学、振动和波、光学、原子物理、感应电流的图像问题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但万有引力的知识结合数形做为压轴题出现,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启迪,其他内容知识点基本稳定。
2.试题难易比例基本合理试题“易、中、难”所占分数比例基本合理,这是高考要求有较好区分度所必须的。
其中,难度较小题、中等难度试题主要分布在选择题、实验题中,较难试题主要分布在计算题中,这样做符合题型功能特点,有利于考试的效度和评分的公平、合理。
3.试题难度有提高知识覆盖面较大,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基础上,尤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特别体现在第16小题上),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对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与往年相比,今年物理试题难度有所增加,一是选择题中多选题比去年少了,打乱了学生对多选占一半且有三个选项的特点;二是对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求高,如第21题,第24题;三是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高,如(第16题、第24题)。
4.中学物理各部分知识在考查中的占分情况力学和电磁学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实验由去年的17分变为今年的18分,说明在逐渐增大实验比重,体现了物理课程注重实践的理念。
其中实验题考查的还是“力学加电学”,力学是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电学是给了实物图要求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考虑电表内阻和不考虑电表内阻两种情况,算出测量值,这样物理中的主干知识“力学与电学”占分比例高达85.1%。
二、试题分析及建议各个部分的物理分值和所占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1.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1)客观题得分(2)主观题得分统计2.选择题重基础有梯度选择题48分,占到总分的40%,依然是不定项选择。
这种形式减少了考生猜测的成份,在考查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运用上更加深入,也相应地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知识点分布跟往年基本相同,其中选择题部分8道小题。
其中热(14题)、振动和波(17题)、光(15题)、原(20题)各一题,力(16题,18题)、电(19题,21题)各两道题。
振动和波单独列出了,实际也属力学,力学题里包括万有引力定律一题(20题)。
从难度上看,有三道题(14题, 17题,18题)属于难度较小题,两道(15题,19)属于中等难度题,三道(16题,20题,21题)属于难题。
各个试题我们都抽取了150分学生卷子进行分析,其中从总分432分到691分各个分数段均抽取了部分学生,从统计数据上符合学生的平均数据。
14题是考察热学的试题,学生掌握的好,选不全的48人占32%,正确率占67%。
学生对热学的掌握准确,选不全的学生主要是因果关系表达上没有吃透。
15题考察光学中透射光线侧移量大小,分别考察红光或紫光在入射角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同一介质侧移量谁大。
学生错误率竟达45.3%,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折射率的概念、光路图、侧移量影响因素与那些因素有关理解不清楚,对光的折射还存在着思路不清楚,老师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光路图教学规范。
16题考察物体的平衡问题,近几年高考中每年都设置物体的平衡或非平衡试题,考察矢量合成法则求出合力,结合物体运动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考察,体现物理矢量的思想。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是学生受知识的负迁移影响,经常做的成题是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系数和斜面夹角正切值相等,此题是两个物体叠放在斜面上而且分别和斜面的动摩擦系数不等,导致学生错误选择了C,而且学生对于不同摩擦系数的问题分析不够多,教师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指导。
17题机械波每年必考题型。
学生和老师都重视,失分较少。
18题考察机械能守恒问题,设置了学生熟悉的一个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两个物体,模型简单,解题思路清楚,学生很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但学生还是在能量应用中出现难点,没有领会出题者设置问题的目的,是物体离地面最高为多少。
19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其受力必须考虑阻力。
此题设置与16题的知识有相似之处,同一个试题中两次出现物体的平衡,只是受力和研究对象不一样,我个人认为不必要。
但给我们一点启事,阻力问题的多变性教学要强调,增加物理分析的实效性。
20题考察对基本概念结合能的理解和应用,此题在150份试卷中,竟有52%出现错误,32%的选不全,只有16%的学生全对。
错误的原因是对结合能的意义理解不透,2.22MeV 能使质子和中子打开,但没有动能不能分开,所以学生很多都把选了B选项,导致失分。
从考察的知识点上看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挖基本概念,物理的很多命题都是源于对定义、定理和定律的理解。
21题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i-t图像中的特点。
难度较小题分别是热学、力学、振动和波和原子物理,非主干知识所占比例大,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对比。
中等难度题分别是光学、电学,考查了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影响侧移量的因素以及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难题分别是力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其中力学、第16题和电学的第21题属主干知识,力学题考查了对两个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斜面上匀速运动,但与斜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不一样,学生受一个物体在斜面匀速直线运动摩擦系数和斜面倾角正切值的关系的负迁移,使得这道题的难度加大。
对知识的考查非常灵活,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电学题考查了电磁感应中的图像判断问题,要把物理理论与数学中的图像结合起来,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结合物理理论,然后从数学角度,把物理过程和特点用图像展示出来。
这两题均属于主干知识的应用。
原子物理的20题,考察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强调了对结合能的理解和应用,结合质量亏损、能量守恒,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尤其是对结合能概念的澄清,理解的难度,学生出现了很大的理解误区。
实属非主干知识却是难点知识。
选择题对知识的考查及难易程度的安排都是恰当的,难度与2007年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相比略大一些,与2007年不同的是多选题数目的突然减少了,选项最多就两个,2007年物理选择题中的多选题为5个,这样,在试题难度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对今年的选择题得分也带来了影响,很多考生一看多选题太少,加大了考生质疑机会,增大了考生失分几率。
认为自己出问题了,从而无原则的改变答案,增加选项个数,降低了得分。
这就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多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其次多选题的数目及多选题在选择题中的排列都不确定,复习中不能形成思维定势。
非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但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这要求复习中要重视非主干内容,既不能投入太多时间,也不能不管,应引导学生掌握好该部分内容所介绍的现象、概念、规律及基本应用,充分备考。
3. 实验题(22题)分两问,共18分,第一问属于力学,占5分,第二问属于电学,占13分。
实验题的考查,层次分明,实验能力考查减弱。
第一小题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考查学生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是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
出现了几年不见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表、秒表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从试卷上看得分率较高,在看过的150份试卷中得只有21名学生出现错误,占14%,说明在高考的复习中重视了基本仪器的使用。
第二小题的第一问是通过时基电路画出电路与原理图,与以往试题恰恰相反,当然是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二问利用理想状态考查学生的串并联电路的概念;第三问则通过实际情况再次考查学生的串并联电的概念,但加大了难度,只有明白流过伏特表1和电阻箱的电流与流过伏特表2和被测电阻的电流相等,才有22101012r R r R U r R r R U x x +=+从而得到 10210212102)(r R U r R r U r r R U R x -+=并且有一定的计算难度。
由实物图连接分压式的电路图,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是原理图和实物图不能一一对应,学生明显是知道原理,但分压的方式正好和电路图相反,电路图只能得一半的分(Ⅲ)此问的计算结果表示比较复杂,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2210)10(12r U r R r R U U Rx -+=,21)101(211r r R U U Rx -+=,212011)01(1r U R r U R r x R -+=2201112r U R U r U U x R -+=。
而标准答案是102)01(212021r R U R r r U U R r r x R -+=。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书写规范,表述清楚。
该套题中的实验总体来说,结构合理,符合近年来的以电学实验为主,力、光实验为辅的格局,高考实验的选材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电学实验向力学实验转变,力、电并重。
试题比较平稳,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
只要学生做过实验,认真思考过,实验题不难得分。
虽然取材为学生分组或演示实验,但情景上经过了精心设计,部分试题在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要求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或者给出新的探究课题。
体现了来源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
对考生既考查了对原有实验的理解,又检验了考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对今后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计算题重过程重能力计算题(23题,24题,25题)中有两道力学题(23题,25题),分值分别为15分、20分,一道电学题(24题),分值为19分,共54分。
23题考查力学中平抛运动模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平抛运动的思想每年都在高考试题中出现,或平抛运动或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类平抛。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结合了子弹打木块模型,属于建立基本模型、用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典型题,是一道很好的考查学生基本模型建立、基本方法掌握的试题,平时类似问题见得较多,考生在处理这道习题时应该很得心应手,关键是认真审题,规范列式,精确计算。
该题为难度较小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得满分。
24题是以单导轨切割磁感线运动为背景的一道匀变速运动的问题,题干信息学生很熟悉,但试题通过在电路中加了一个可控的负载电阻,控制导轨做匀变速运动,以往导体棒切割是变加速运动,学生解题的思路基本上是用能量加动量,对学生对产生了有效的干扰,部分考生没有读懂题目,学生的平均速度思想不能迁移到平均感应电动势的问题上来,一般利用能量来解决该题,增加了计算难度,但因解不出方程而而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