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复习指导:MBA逻辑基本知识
MBA复习指导MBA逻辑基本知识

MBA复习指导MBA逻辑基本知识(一)性质命题的类型性质命题是确信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定。
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或直言判定,可分为六种差不多类型:(1)全称确信判定。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差不多上P。
例如:所有的金属差不多上导体。
(2)全称否定判定。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3)特称确信判定。
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定。
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例如: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
(5)单称确信判定。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6)单称否定判定。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由于单称判定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确信,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定能够看作是全称判定。
如此,性质命题就能够归结为以下四种差不多形式:(1)全称确信判定,简称为A判定,可写为SAP(2)全称否定判定,简称为E判定,可写为SEP(3)特称确信判定,简称为I判定,可写为SIP(4)特称否定判定,简称为O判定,可写为SOP日常语言中的直言判定在表达上是不规范的,在逻辑分析中应先整理成规范形式。
例如,凡人皆有死,应整理成所有的人差不多上要死的,这是A判定;有人不自私,应整理成有的人不是自私的,是O 判定。
(二)对当关系从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来说,判定主项S的外延与谓项P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共存在五种:全同关系、被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把各种性质判定的真假情形归纳起来,可列表如下:依照上表,能够清晰地看出具有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定之间的真假关系。
所谓同一素材的判定,确实是指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判定。
那个地点所说的真假,并不是各种判定内容的真假,而是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定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
对当关系确实是指具有相同素材的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矛盾关系。
MBA复习口诀

逻辑复习要点口诀:一、逻辑三大考点1.形式推理考10题,复合推理是重点2.归纳问题考10题,因果分析是关键3.论证问题考10题,削弱加强解释简二、阅读逻辑试题三要点1.阅读提问要最先,题型区分是关键2.阅读题干讲策略,最后一句是重点3.阅读选项重排除,干扰一项最难辩三、解答逻辑试题总体要诀1.逻辑试题不一样,容易中难要定夺2.中等难度题最多,高难度题往后做3.容易问题先完成,拿到分数最稳妥四、几句话中只有一真一假问题解决法1.只有一真如何做?发现矛盾就好说2.一肯定来一否定,所说主体同一个3.绕开矛盾是关键,矛盾之外推理妥五、三段论法1.三段论有三概念,每个两次不能多2.中项不在结论处,大项小项结论合3.前提否来结论否,概念范围不能扩4.中项必有周延处,图解方法来配合六、复合命题的特征1.联言命题最容易,全真才真莫忘记2.选言命题难掌握,是否并存最关的3.只有每个部分假,相容命题是假的4.充分条件不成立,前真后假是唯一5.必要条件要为假,前假后真无其余七、选言推理模式1.相容推理最难擒,否定肯定要分清2.否定前来肯定后,否后肯前也可行3.非P否定P亦可,P否定非P也成4.大小前提有分别,互相矛盾才否定八、充分条件推理要诀1.充分条件的推理,肯前肯后是常情2.后件假来前件假,否后否前本就行3.否前不能否定后,肯后肯前也不成4.前对后是充分的,后对前是必要定九、必要条件推理要诀1.必要条件的推理,否前否后本就行2.后件真来前件真,后对前来是充分3.前提结论都否定,必要条件常假定4.前提结论肯定的,假定必要或能成十、负命题推理要诀1.命题前端有并非,推理起来要注意2.并非控制到句尾,并非前边不乱移3.遇到并且得或者,遇到或者得并且4.所有有些需要换,可能必然也要替5.是与非来要转换,等值回推要牢记十一、有些可能含义确解1.“有些”含义有确定,至少一个或全体2.“有是”不推有不是,“可能”也是这样的3.可能不能推必然,“必然”“一定”一个理十二、各类题型确解大致思路1.结论假设得从弱,其他题型选强的2.削弱要使结论假,加强结论要真实3.假设题型选隐含,起码条件必具备4.结构比较看命题,肯定否定要对齐。
MBA常用逻辑知识点总结[五篇范例]
![MBA常用逻辑知识点总结[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ef402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0.png)
MBA常用逻辑知识点总结[五篇范例]第一篇:MBA常用逻辑知识点总结一、逻辑基本规律矛盾律:n 所有的S是P,有些S不是P;n 所有S不是P,有些S是P;n A是P,A不是P;n P并且Q,或者非P或者非Q;n P或者Q,非P并且非Q;n 如果P那么Q,P并且非Q;n 只有P才Q,非P并且Q;n 必然P,可能非P;n 必然非P,可能P;矛盾律注意有些问题是互相反对的命题。
同一律:排中率:二、直言命题和三段论:逻辑上的有些指的是弱的有些,因此从有些S是P无法推出有些S 不是P两个概念之间有五种关系,分别是同一、包含、包含于、交叉、全异AEIO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四种:矛盾:所有S都是P=并非有些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并非有些S是P;有些S是P=并非所有S都不是P;有些S不是P=并非所有S都是P;差等:存在同质的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反对:所有S都是P和所有S都不是P的关系;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必然为假;如果一个为假,另一个真假不定;下反对:指的是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的关系,可以同时为真,不能同时为假;一个为假则另一个必为真,但是一个为真不知另一个真假;三、复合命题和推理1、连言命题和推理P并且Q:n 合成式:P,Q 所以P且Qn 分解式:P并且Q,所以P/Qn 否定式:并非P,所以并非P且Q2、选言命题和推理相容选言命题,P或者Q的模型n 有效推理:P或者Q,非P,所以Q;P或者Q,非Q,所以P;P,P或者Qn 无效推理:P或者Q,P,所以非Q,P或者Q,Q,所以非P 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二者必居之一n 有效推理:要么P,要么Q,非P,所以Q;要么P,要么Q,非Q,所以P;要么P,要么Q,P,所以非Q;要么P,要么Q,Q,所以非P;n 无效推理:要么P,要么Q,P,Q;要么P,要么Q,Q,P;要么P,要么Q,非P,非Q;要么P,要么Q,非Q,非P;3、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n 只有前件真,后件假的情况下才能是假有效推理:如果P,那么Q,P那么Q;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n 无效推理:如果P,那么Q,非P所以非Q;如果P,那么Q,Q,那么Pn 如果P那么Q等值于“或者非P或者Q”也等于“并非(P并且非Q)”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除非P否则不Q,例如考试及格才能录取n 只有前件假,后件真的时候情况下才是假n 有效推理: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只有P才Q,Q,所以Pn 无效推理:只有P才Q,P,所以Q;只有P才Q,非Q,所以非Pn 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也等值于“如果非P那么非Q”充要条件假言命题,P当且仅当Qn 有效推理:P当且仅当Q,P,所以Q;P当且仅当Q,Q,所以P;P当且仅当Q,非P,所以非Q;P当且仅当Q,非Q,所以非P;4、负命题负命题是否定词在一个命题前面或者后面,并不是否定命题(否在在主谓)n 并非所有S是P的等值于“有些S不是P”n 并非(P并且Q)= 非P或者非Qn 并非(P或者Q)= 非P且非Qn 并非如果P则Q = P并且非Qn 并非只有P才Q = 非P且Qn 并非(P当且仅当Q)= P且非Q = 非Q且P5、模态命题和推理n 必然P:推出并非必然非P;可能P;等值“并非可能非P”n 必然非P:推出“并非必然P;可能非P;”等值“并非可能P”n 并非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P;”n 并非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非P”n 可能P:等值于“并非必然P”n 可能非P:等值于“并非必然P”n 不可能P:等值于“必然非P”第二篇:MBA逻辑基础知识+题型总结MBA逻辑基础知识总结1.演绎推理:a)联言推理:p并且q b)选言推理:相容、不相容c)假言推理:充分、必要d)多重复合命题推理:假言连锁(充分、必要)、假言易位、反三段论e)直言命题对当关系:反对、下反对、矛盾、差等f)直言换位推理:词项的周延、直言命题换位推理 g)三段论:格和式、规则。
mba 管综逻辑知识点

mba 管综逻辑知识点
以下是MBA管综逻辑知识点的一部分:
知识点1:矛盾关系。
全肯与特否、全否与特肯、单肯与单否。
知识点2:下反对(至少一真)。
特肯与特否。
知识点3:给出全称或单称命题为真,判断其他命题真假,按常识去做即可。
给出特称命题为真,其矛盾命题为假,其他命题不能确定真假。
知识点4:直言命题的负命题转化:(排除法)负命题就是否定一个命题后得到的命题;直言命题的负命题等值于其矛盾命题。
命题的负命题转化成等价命题方式:去掉“并非”后(1)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主项及谓项中量词否定后均改变);(2)肯定变否定,否定便肯定(仅变联项)。
知识点5:真假话推理做题步骤。
首先找矛盾或下反对(至少一真),其次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然后再判断矛盾或下反对命题的真假,再往下推理即可。
知识点6:形式逻辑。
掌握公式是基础,学会分析各种题型,灵活运营公式。
知识点7:论证逻辑。
掌握基本的逻辑思考思路,多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并总结思考,把握论证逻辑的本质规律,深入分析原因。
知识点8:综合推理。
在前两项基础上,提升做题速度,这一part的灵活性和技巧性都非常强,一定要多做题,保证自己的思维敏捷度。
形式逻辑、论证逻辑和综合推理在管综逻辑考试中都有涉及,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mba逻辑讲义总结资料

私人整理,仅供参考第一部分形式化推理讲的是必然性,包含了数学知识,(分值:40%)。
第一章要点要点概要概要1、词项逻辑1)基本概念2)性质命题的直线推理3)三段论及其推论2、命题逻辑1)联言、选言、假言命题2)复合逻辑3、逻辑推断1)数学2)逻辑4、分析推理(主要是GCT中使用到。
)5、形式化逻辑的规则1)直线型思维收敛思维2)显逻辑隐逻辑6、形式化逻辑中,主要以词项逻辑为考察重点。
以下章节,主要是学习并训练词项逻辑。
第二章词项词项概念概念1、概念内涵与外延内涵:质。
外延:量。
2、 考点:画图同一 从属 交叉矛盾 反对矛盾:原集与补集的关系;原、负的关系第三章 性质命题的直线推理A :所有S 都是P ; E :所有S 都不是P I :有的S 是P ; O :有的S 不是P真 真假 假1)两个真是排斥关系1)在同一素材中判别对当关系2)两个假是排斥关系 2)真假关系(对图的理解)第四章 性质三段论1、 分析结构1) 结论: 主 S 谓 P 2) M 中项 M 3) 写出性质命题 2、考点1) 结构比较(相似性比较)复杂的选项,使用排除法,分析这几种选项a ) 不是三段论的选项b ) 结论肯/否c ) M 位置d ) 前提肯/否2) 三段论推论画图辅助思考3) 假设(省略三段论)a) 语感,凭语感、分析补前提 b) 画图验证第五章 联言命题联言命题1、 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的关系的连接词:并且2、 表示形式:P^Q,舍取。
1) 真假抽象 2) ^ 且;“与”门电路第六章 选言命题1、 相容选言鲸不是鱼;蝙蝠不是鸟。
2、 不相容选言P V Q 强析取第七章 假言1、 充分假言 如果……那么…… 只要……就 …… 一旦……则……或者……或者或 P v Q 析取 至少Q要么……要么二者必居其一2、 必要假言(与充分假言相反)只有……才 …… 没有……没有……除非……否则不……3、充要假言形式:当且仅当P,才Q: P Q。
MBA复习指导:MBA逻辑基本知识

MBA联考大纲规定,逻辑考试的U的是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推理及类比等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而并不考核逻辑学的专门知识。
然而,MBA逻辑考题中,有少量逻辑应用型考题直接用到了逻辑知识,另外还有一些考题间接用到了逻辑知识。
因此,存在一个如何正确对待逻辑学知识的问题,即如何辨证地看待形式逻辑学在MBA逻辑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认为:一方面,学好逻辑知识是考好MBA逻辑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即学好形式逻辑学知识未必就能考好MBA逻辑考试,没有系统学逻辑学知识未必就考不好MBA 逻辑考试。
其理山是绝大部分MBA逻辑主流题型在解题中并不需要直接用到逻辑学知识,从本质上对逻辑的备考不必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形式逻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另一方面,我们的体会是,学好逻辑知识与考好MBA逻辑还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如果具有一定的逻辑学知识,特别是掌握好与MBA逻辑直接有关的儿个基本逻辑知识点,还是有助于对逻辑应用型考题的迅速、准确地解答,同时也有利于对一些考题的正确理解。
鉴于以上认识,本章只是对与MBA考试相关的基本逻辑知识作个大致介绍。
对其中的两个与MBA考试直接相关的知识点: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与复合命题的推理,我们要求考生要做到熟练掌握;而对于其余的大部分知识点,考生只需作为背景知识浏览一下,只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一、概念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要硏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八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MBA MPA MPACC 联考逻辑

第三篇:可能性推理。
论据M——论证方式——论点N。
论据:事实论据(摆事实),理论论据(讲道理)。
论点是论证者所主张并且要在论证过程中加以证明的观点。
论据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的理由。
论证方式亦为推理方式,可用——表示。
1已知M,要推出N,结论型题目。
2已知N,寻找必要前提M,为前提型题目。M只表示必要条件之一,须与题干其他条件共同作用推出。
解题步骤:1分清题干的论证方式,即其论点和论据各是什么。2分别查看各选项是否能削弱,并分析是通过何种方式削弱。3比较各削弱方式的削弱程度,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这个在谈话中用来驳斥对方观点也很有效。
削弱论点:如果有两个观点,则要清楚题目要求削弱哪个观点。
削弱论据:1驳斥样本选择的科学性。样本数量不足,样本不正确,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2直接削弱论据。直接说它是不正确的。
3加强论证,加强三者中任意一个,加强型题目。
4削弱论证,削弱三者中任意一个,削弱型题目。
5若M与N有矛盾无法过渡,需寻求中间项P,使得M——P——N,则为解释型题目。
6要求对M——N论证关系作出评论,则主要评论论证方式——,为评价型题目。
解题时抽出主干,理清M——N的关系。
论证要求前提必须真,而推理不用。
6数据不可比。
削弱型解题方法。
重点题型。包含“削弱、质疑、反驳”“最能削弱、最不能削弱”等字眼。
削弱论据的较少,大部分是削弱结论和论证。削弱论据从驳斥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和直接削弱论据两个方面来考虑。前者适用于题干论据形式的问卷、调查等题目。
削弱论证方式是最常见的。1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联系或有差异。2因果倒置。3另有他因。4反对方法。当题干涉及不完全归纳推理时,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联系表现为以偏概全。反对方法则针对题干给出应对方法的题目。
mba大师逻辑讲义

mba大师逻辑讲义
MBA大师逻辑讲义(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ogic Guide)旨在帮助MBA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
题和决策的能力。
以下是该讲义的主要内容:
1. 逻辑思维基础:介绍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推理、假设、前提和结论等。
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应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2. 问题分析与解决:介绍问题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学生将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统计: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包括统计学和数据可视化。
学生将学会如何利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4. 决策分析与评估:介绍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决策树、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等。
学生将学会如何做出有效的决策并评估其风险和影响。
5. 沟通与辩论:介绍有效沟通和辩论的技巧,包括逻辑思维的论证和反驳。
学生将学会如何以逻辑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意义的辩论。
6. 情景分析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学生将学会如何将逻辑思维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
能力。
MBA大师逻辑讲义是一本全面而实用的教材,旨在帮助MBA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
通过掌握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挑战,做出明智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BA联考大纲规定,逻辑考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推理及类比等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而并不考核逻辑学的专门知识。
然而,MBA逻辑考题中,有少量逻辑应用型考题直接用到了逻辑知识,另外还有一些考题间接用到了逻辑知识。
因此,存在一个如何正确对待逻辑学知识的问题,即如何辨证地看待形式逻辑学在MBA逻辑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认为:一方面,学好逻辑知识是考好MBA逻辑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即学好形式逻辑学知识未必就能考好MBA逻辑考试,没有系统学逻辑学知识未必就考不好MBA逻辑考试。
其理由是绝大部分MB A逻辑主流题型在解题中并不需要直接用到逻辑学知识,从本质上对逻辑的备考不必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形式逻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另一方面,我们的体会是,学好逻辑知识与考好MBA逻辑还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如果具有一定的逻辑学知识,特别是掌握好与MB A逻辑直接有关的几个基本逻辑知识点,还是有助于对逻辑应用型考题的迅速、准确地解答,同时也有利于对一些考题的正确理解。
鉴于以上认识,本章只是对与MBA考试相关的基本逻辑知识作个大致介绍。
对其中的两个与MBA考试直接相关的知识点: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与复合命题的推理,我们要求考生要做到熟练掌握;而对于其余的大部分知识点,考生只需作为背景知识浏览一下,只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一、概念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明确,否则会闹笑话。
-某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讲到给予胜于接受。
一个学生即抢着说: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总是努力给予别人,竭力避免接受。
老师说:太好了,向你爸爸学习。
随便问一句,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说:拳击运动员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企业家和M BA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1)矛盾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穷尽了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例如:男人和女人。
(2)反对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没有穷尽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例如红色和黄色。
在人的各种能力中,说话能力是表现一个人见识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说话水平高的人讲起话来都很有逻辑性,说话当然必须遵守逻辑要求,但有时说话者却故意违反逻辑要求而造成某种特殊的言辞效果,以更好地达到说话的目的。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言辞来表达,同一个言辞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说话水平高的人总能处理好概念与言辞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创造出不同的说话效果。
-有人向楚怀王敬献了一种长生不老药,传达官捧着药走向楚王。
一位侍卫随口问??玨? 道:可以吃吗?传达官回答道:可以吃。
侍卫一把抢过药来吞下肚去。
楚王大怒,命将其处死。
侍卫申辩道:我吃那药时明明问过传达官可以吃吗,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
因此,罪不在我而在传达官。
况且,别人献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药而被处死,这药岂不是成了送死之药?大王处死我这个无罪之人,只能证明献药人欺骗了您。
楚王只好赦免了他。
-阿凡提开了个理发店,可阿訇每次来理发都不给钱。
这天,阿訇又来了。
阿凡提在给他刮脸时问道:胡子要不要?阿訇回答说:要!阿凡提一刀将他的胡子割下来递给他:要就拿去吧!阿訇大怒,阿凡提说:不是你自己说要吗?阿訇气得干瞪眼。
这时,阿凡提又问他:眉毛要不要?阿訇赶紧说:不要!不要!阿凡提飕飕两刀刮下阿訇的眉毛,顺手扔到地上:不要,那就丢地上吧!阿訇气得要死,可又没办法。
从此再也不敢上阿凡提的理发店了。
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加以明确。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通过定义,从而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和本质。
比如: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即:被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在上述给生产关系这个概念下定义时,社会关系是属概念,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这一性质,就是区别生产关系和一切其他社会关系的种差为了使定义下得正确,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2)定义概念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的概念;(3)定义不应包括含混的概念,不能用隐喻;(4)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
下面举一道有关定义错误的逻辑考题。
- 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
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
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
对后两种案件进行纠正都可以叫做平反,而对于第一种进行纠正,不能叫做平反。
下定义必须要求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本题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二、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一)性质命题的类型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或直言判断,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全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3)特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例如: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
(5)单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6)单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全称判断。
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为A判断,可写为SAP(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为E判断,可写为SEP(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为I判断,可写为SIP(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写为SOP日常语言中的直言判断在表达上是不规范的,在逻辑分析中应先整理成规范形式。
例如,凡人皆有死,应整理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这是A判断;有人不自私,应整理成有的人不是自私的,是O判断。
(二)对当关系从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来说,判断主项S的外延与谓项P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共存在五种:全同关系、被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把各种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归纳起来,可列表如下:根据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具有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所谓同一素材的判断,就是指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判断。
这里所说的真假,并不是各种判断内容的真假,而是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
对当关系就是指具有相同素材的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矛盾关系。
这是A和O、E和I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O:有些工商干部不是大学毕业生(真) A:所有的工商干部都是大学毕业生(假)I:有些物体是固体(真) E:所有物体都不是固体(假)E:语言都不是上层建筑(真) I:有些语言是上层建筑(假)(2)差等关系(又称从属关系)。
这是A和I、E和O之间的关系。
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则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已知I:有的单位参加了义务献血。
(假)则A:所有的单位都参加了义务献血(假)已知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则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假不定)已知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则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真假不定)类似地,可举例说明E和O判断之间的差等关系(3)反对关系。
这是A和E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在A、E两个判断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就可推知另一个是假的。
例如:已知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则E:所有事物都不是运动的(假)已知E:所有的科学家都不是思想懒汉(真)则A: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思想懒汉(假)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那么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则E:我班同学都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4)下反对关系。
这是I和O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
在I、O两个判断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那就可以断定另一个是真的。
例如:已知I:有些民主人士是共产党员(假)则O:有些民主人士不是共产党员(真)已知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则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那么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则O:我班有些同学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为了便于记忆,逻辑学中把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用下列逻辑方阵来表示:一般把单称命题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来处理。
但是,在考虑对当关系(即真假关系)时,单称命题不能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
如果涉及有同一素材的单称命题,那么以上所述的对当关系要稍加扩展: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是矛盾关系;全称命题与同质的单称命题是差等关系;单称命题与同质的特称命题也是差等关系。
把单称命题考虑其中,所有对当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虽然MBA逻辑考试并不考逻辑学的专门知识,但对当关系以及复合命题的推理这两个知识点在考试中还是能直接用到,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还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