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
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答案下面是为您收拾的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答案,仅供大伙参考。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1.下列各组词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辍耕阳夏往往语鱼腹B.怫然抢地休祲缟素C.倾颓存恤崩殂驽钝D.卑鄙陛下夙夜斟酌2.下列词汇在句中讲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恰巧遇到)/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一齐)B.请广于君(扩充)/寡人谕矣(了解,了解)C.隆中对(文体的一种)/度德量力(衡量)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咨诹善道(询问)3.下列各句中没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扶苏以数谏故B.为天下唱C.欲信大义于天下D.自董卓已来4.下列句子中没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楚人怜之C.长跪而谢之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5.在括号内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1)此诚不可与()争锋(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君与()俱来(4)悉以()咨之A.(1)之(2)陈胜(3)之(4)之B.(1)此(2)陈胜(3)之(4)之C.(1)之(2)众人(3)之(4)之D.(1)之(2)陈胜(3)我(4)之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汇意义一模一样的一组是()(2分)A.①然足下卜之鬼乎②吴广以为然B.①项燕为楚将,数有功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C.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②百姓多闻其贤D.①扶苏以数谏故②故5月渡泸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本课中最能代表陈胜强烈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依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的体裁是“表”,它是古时候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休鋟猖蹶陇亩怫然舴艋社稷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等死,死国可乎 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降于天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 6斜晖脉脉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
1抑亦人谋也古义:今义:2遂用猖蹶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2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抱恨终天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后值倾覆樯倾楫摧D.不宜妄自菲薄薄暮冥冥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7.填空。
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
3《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4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5《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7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8 ,弓如霹雳弦惊。
9过尽千帆皆不是,。
二、阅读理解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作者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一、基础知识积累28分1.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两千二百多年前,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hóu 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多么朴素的觉醒!他怀着这种“hónɡ hú 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2宋代词人笔下耶“斜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之景,那城外shòu liè 、沙场点兵的生活场景,那qiānɡ 管悠悠、pī lì 弦惊的离愁之音,那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触动了多少代人的情思啊!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将军身被坚执锐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5.下接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江西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活动具体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进行B.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处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掌握删繁就简.抓住主要矛盾,破解要害难题,提高工作效率C.3月15日,蔡铭超在接受《杨澜访谈录》的采访时首次披露,去竞拍就是为搅局,让兽首拍卖不出去D.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倾城之恋》正在央视八套热播,南于这部小说是张爱玲生前的“最爱”,因此它的播出也引起了观众的众多关注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火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C.《隆中对》作者陈寿,两晋史学家,字承祚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7.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1的句式在横线上填写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1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寄情山水;2,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3,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A.2读李白、白居易;3读李清照、陆游B.2读李李白、白居易;3读陆游、苏轼C.2读札甫、白居易;3读陆游、辛弃疾D.2读杜甫、杜牧;3读苏轼、辛奔疾8.填空3分1过尽千帆皆不是,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武陵春》是南宋一派女词人的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4《陈涉世家》巾有陈胜的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的胸怀大志:;一句写男儿当自强:5唐雎是战国时期“”这类人的典型代表西汉未年根据史料进行整理,按国家次序,编订出一部国别体史书《》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千古风流人物慷慨悲歌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9,.文化积累——请写出下列诗句巾涉及的人物4分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潇潇枫树林C.功盖j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D.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施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A.B. C D.10.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上写一句恰当的话不要超过20个字3分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取得成果的年龄:伽利略l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专利.30岁发明留声机,32岁发明白炽灯,33岁发明电车;徐霞客22岁开始周游各地.进行地理考察;杨振宁34岁时与30岁的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宇宙不守恒原理,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上述事实证明:二、阅读理解欣赏44分一16分[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6分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无以鲁国骄上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了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4分3.将下列句子泽为现代汉语4分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分二辛弃疾传节选11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①,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②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注]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丐:给予,给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义端一夕窃印以逃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少 2兵 3及7.说说文中画线句“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的意思3分8.找出文中能表现辛弃疾勇武的句子.并结合选文,请你对辛弃疾作简要评价3分三12分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异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者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选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9.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不超过9个字2分10.“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中,“诗的特质”的内涵是指不超过26个字2分11.本文中所谓的“趣味”指的是不超过25个字3分12.“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两”,其巾“所寻不出来的东西”是指不超过50个字3分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2分A.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是他在欣赏时仅停留在满足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这一层面B.第一流小说家是不大会讲故事,但所讲故事中又有诗的人C.“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其中的“诗”即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D.《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远不如他们所依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E.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切的了解四暮过山村5分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14.诗的首联主要描绘什么?2分15.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三、综合实践13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过多少风流人物啊!是他们撑起了中华的一片晴空,是他们铸就了民族的脊梁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印,去领略他们的风采某班同学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1.活动一:风流人物谁与争锋——读下列名联,反复揣摩,猜猜描述的人物是谁5分①至圣集大成,问郯子,访苌弘,学师襄,贤于尧舜;素王垂道统,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其春秋②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怨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③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④响彻琵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⑤奉诏班师,怅南宋偏安,结此一局;尽忠报国,壮西湖遗迹,范我千秋2.活动二:丰功伟绩处处传扬——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并写一段简短的话,向你的同学介绍这位英雄人物要求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5分人物姓名::作品名称《》我的介绍:3.活动三:豪情满怀吟诵华章——古今许多杰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格言、警句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位英雄的话,写在下面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3分英雄人物:喜欢的句子:喜欢的理由:四、写作65分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将使你找到前进的动力请你以“我眼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诉说心志,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 12分1、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 6分(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义(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义(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义(4)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通,义2、说明下列词语 6分(1)加惠:(2)怫然:(3)休祲:(4)色挠:(5)抢:(6)谕: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32分(一)15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
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
而戌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单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3、说明加点的词语。
3分(1)广故.数言欲亡。
_____________(2)尉果笞.广。
_____________(3)从民欲.也。
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3分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广什么缘故要有意激怒将尉?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胜、吴广什么缘故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如何评判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三)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罾.zēnɡ忿恚..màimài..fènhuì裨.补bì脉脉B、怫.然fú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C、诣.yì汉沔.miǎn 信.大义xìn 臧否.pǐD、崩殂.cú麾.下huī引擎.jínɡ斟酌..zhēnzhuó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陈胜自立为将.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B、谓为信然.秦王怫然.怒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将军向庞,性行.淑均D、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测试卷说明:1.本卷共五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吉和宝塔雄(jù)于东乡区佛岭山巅罗汉岭,左立宝塔峰,右靠莲花山,俯瞰山麓西隐禅寺,既是佛教胜地,又是“立体区志”,是东乡区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有文化品位( )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
通往山顶的路由2008个阶梯组成,阶梯蜿蜒曲折,如同一条巨龙盘旋而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黑体字注音。
(2分)(1)(jù)____________(2)瞰______________2.(1分)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罗汉灯源自明代,已有500多年历史,经历代风雨,至今只流传于东乡区小璜镇一带,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该镇孙家墩村的罗汉灯。
农闲之时,自练自演,农历正月外出演出,受到各地群众欢迎。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糅傩舞、民间耍杂、民间武术于一身,配以吹、打、弹唱,整个表演需23人,其中底层6人,二层5人,三层2人,四层1人,罗汉头1人,罗汉崽4人,乐队4人,表演项目有力拔千金、观音座莲、阿佛神仙、喜鹊搭桥、牵象进城、金童拜佛等。
以力与美的叠加造型,用来表达当地人们丰收的喜悦,还有向神灵祈福及辟邪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艺术上的享受。
2008年6月,东乡“罗汉灯”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B.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之一。
C.作为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朴.刀(pō) 嗔.怒(zhēn) 恁.地(nèn) 兀的.(dì)B.聒.噪(ɡuō) 怨怅.(chànɡ) 勾.当(ɡòu) 喏.喏(nuò)C.相.公(xiànɡ) 带挈.(qiè) 报帖.(tiě) 星宿.(xiǔ)D.桑梓.(zǐ) 愧赧.(nǎn) 岔.气(chà) 撮.起(cuō)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筵席失礼傲慢箪食壶浆B.计较分晓逞能不醒人事C.作揖促狭伦巾思贤如渴D.避讳调停疏懒今世奇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唐僧看见了,不由分说....地念起了紧箍咒,痛得悟空哇哇直叫。
B.这些牲畜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面面相觑....。
C.他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D.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篇文章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B.在克服大风沙、强干旱、大温差等不利条件之后,沙生芦苇、沙生柽柳、河西菊、沙拐枣、甘草、骆驼刺等植物在西北大沙漠地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C.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
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D.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因此,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客户端。
5.(邵阳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一、默写(14分,每空1分)(一)、1北国风光,,。
(2)望长城内外,,,。
(3)惜秦皇汉武,,。
(4)《沁园春雪》的作者是体裁是,其中“沁园春”是,题目是。
(5)俱往矣,,。
(6)江山如此多娇,。
(二)、《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
①请你给小说中以下人物做一个标注,以便记忆:(8分)例:宋江(绰号:及时雨):仗义疏财、多谋善断;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鲁智深(绰号:)性格:林冲(绰号:)性格:②根据典型情节写出相应的人物名:①酒醉题反诗()②拳打镇关西、倒拨垂杨柳()③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④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二、课内文段阅读(38分)(一)(15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填空。
(3分)(1)选段出自《》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和家。
(2)表现陈涉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三)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分别是(2分)3.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1分)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4.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C.书非借不能读也 D。
陈胜者,阳城人也。
5.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分)A.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皆次当行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7.解释下面加点字词(2分)(1)度已失期()(2)等死,死国可乎()(3)为天下唱()(4)陈胜王()8.翻译下面句子(4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二)(15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3分)(1)通,意为(2)通,意为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请广于君()(2)秦王谓唐雎曰()(3)天下缟素()(4)长跪而谢之曰()3.翻译下面句子(2分)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答:5.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
(3分)6.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1分)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
”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7.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布衣之怒B、天子之怒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三)(8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作者是。
(2分)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1分)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遂许先帝以驱驰5.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1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1分)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7.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1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答案一(1)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婉约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二(一)1 (1)天下苦秦久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3 C4 D5 A6 C7 (1)推测,估计 (2)同样 (3)通“倡”,首发(4)称王8(1)有的以为他死了,有的以为他逃亡在外。
(2)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二)1(1)错措安放,安排(2)仓苍灰白2(1)扩充(2)对……说(3)这里指穿丧服(4)道歉3 即使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方圆五百里呢?4 指唐雎。
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5 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6 D7 D(三)1.出师表诸葛亮2.C 3.D 4.B 5.A 6.B 7.D三 1、(1)请,邀请;(2)相信;(3)取,拿来2、我干的(职业)就是治疗人的驼背,只负责把人的驼背治成直的,哪里还负责人的死活呢?3、做事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局部,就像治驼背,不能只治了弯曲的背,背不再弯曲了,可人的生命也没有了,这就是不看全部只求局部效益,这样做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这个驼背的人,被这样的庸医治好了背,却没了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