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铜 钟
编 钟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音域宽广浑厚。
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
据报道,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损毁严重,庙门残缺不全, 地上四处是残砖断瓦,建筑群内的多个大殿坍塌。
岷 江
玉垒山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 造成东旱西涝。
学习目标:
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修建者、位置、结构和作用;编钟。
2、都江堰和编钟显示了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3、都江堰的运作原理。
造 福 千 秋 的 都 江 堰
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修建者: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位置: 岷江流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 修建原因: 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神 奇 的 编 钟
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编钟的含义、艺术魅力和意义
先 民 的 智 慧 与 创标测试
1、有人说都江堰“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 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你知 道这项工程的修建者吗?
A、大禹 C、商鞅
B、李冰父子 D、管仲
答案:(
A
结构和作用
历史地位
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P57材料阅读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 而是都江堰。 ……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 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 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 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 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 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 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 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是都江堰。 它,是都江堰。
第11课__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如何解决东旱 玉 西涝的问题?
垒 山
涝
旱
灌 县
成都平原
分水鱼嘴 都 江 堰 平 面 示 意 1.如何控制水流问题? 图
宝瓶口
2.怎样进一步解决流入内河的泥沙问题?
都 江 堰
引水工程 宝瓶口 控制水流量
飞沙堰 溢流排沙工程
分水堤
外江:分洪 内江:灌溉
都 江 堰 修 建 后 灌 县 一 带
玉
垒
山
县 灌
5.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 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C. 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 十件一组。 D. 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6.受益于都江A.广东 B.重庆 C.四川 D.云南
二、神奇的编钟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做乐器
报时、报警
铜
钟
神奇的编钟
战国编钟表演 :欢乐颂
试想
1.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 铜 2.铜钟的用处? 贵族在宴会、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3.什么叫编钟?大型编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的形状 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大型编钟的出 现表明,两千多年前的我国音乐文化已达到 很高水平,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编钟的神奇性体现在哪里?
一个铜钟奏出两种不同的音乐,太神奇了!埋在地下两 千多年,挖掘出后仍音域宽广,音色优美!
练一练: 1.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C) A.楚国 B.赵国 C.秦国 D.蜀国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D)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 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 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 ⑤ 3.都江堰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 D )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4.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 项是:( ) A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拓展练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主备人:黄店镇中学何晓刚 参与人:冉固镇中学张于明【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
2.知道编钟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4-55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的内容,回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6页“神奇的编钟”一目的内容,回答第2题:2.什么是编钟?它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和老师一起解密都江堰的修建与维修。
2.通过以上的解密你明白都江堰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吗?【归纳整理】试着画一画都江堰示意图,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功能。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山东泰安)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 .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B .奉乾隆旨意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 .主持修建都江堰D .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2.(2010·湖南湘潭)2010年春,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凸显水利工程的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 。
性。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3.(2010·四川成都)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冰C.商鞅D.李春4.(2009·烟台中考)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故宫D.北京人遗址5.(2010·山东青岛)“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编磬B.鼓C.瑟D.编钟6.(2009·浙江杭州)“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A.李白B.李耳C.李斯D.李冰7.(2008·湖北黄冈)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C.音域宽广浑厚 D.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8.识图题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功能。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复习巩固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A、李愧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改革D、商鞅变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地区B、关中地区C、成都平原地区D、中原地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白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县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修建于何时?(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变法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现:材料二:阅读史书: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请回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这次变法背景中的哪些信息?材料二中“教民耕战”指的是这次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第11课_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
做乐器
报时、报警
铜
钟
神奇的编钟
鲁班,姓公输,名般。
鲁国人,人们常称他为 鲁班。 生活在春秋末 期到战国初期,出身 于世代工匠的家庭。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 位出色的发明家,我 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 称他为祖师。
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 器械,用于攀越城墙 攻城的用具。古代的 云梯,有的带有轮子, 可以推动行驶,被称 为“云梯车”,配备 有防盾,绞车,抓钩 等器具,有的带有用 滑轮升降设备。
小结
都江堰:人,位置,时期 编钟
1.下列关于右图都江堰的说 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 冰父子主持修建 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 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 引人支流,灌溉农田 D.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2.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
结构和运作原理
意义
李冰,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 与其子开山引水, 带领劳动人民修 建了造福万代的 都江堰。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
岷 江
玉垒山
成都平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 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岷 江
玉 垒 山
玉垒山
成都平原
成
成都平原
宝瓶口
都江堰三大 主体工程的 巧妙之处
自动控制引水量 江水自动分流 为内江和外江 自动排洪和排沙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 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 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 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 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二王庙原名 “崇德祠”,寓意 李冰治水有功,人 们推崇他的恩德。 宋、元两代,李冰 父子先后敕封为王, 故将崇德祠改为二 王庙。从此,蜀人 敬李冰如神明。
2、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内江:灌溉 ①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
⑴结构和 运作原理
外江:分洪 ②飞沙堰:泄洪排沙 ③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人支流, 用来灌溉农田
二、神奇的编钟
1、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铜钟最早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时使用的乐 器。演奏时用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 深沉柔美。还有一种双音钟
2、编钟的构成、艺术魅力和意义
①编钟的概念:几种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 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 ②艺术魅力:可以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的手 法演奏乐曲 ③意义:编钟演奏艺术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 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做乐器
报时、报警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大 型国宝编钟——曾侯乙编钟再现人间,成为我国目 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 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 该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个,外加一件 这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迄今中 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因下排 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 全部编钟以大小和 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 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 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
⑵治水特点:重在疏导 经验:“深淘滩,低作堰”
岷江
飞沙堰溢洪道长约200米, 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 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 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 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 当洪水季节水量较多时, 大量的江水由于受到宝 瓶口的阻拦并在此淤积, 当超过溢洪道的高度时, 多余的水量就自动排泄 到外江。飞沙堰看上去 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 能作用非常之大,可以 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 水灾的关键要害。
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xx与创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xx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难点:xx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授新课一、造福xx的xx1.显示《xx》实景图。
大家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实景图,我们可以看到,这项工程非常浩大。
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的?修建在什么地方,还有修建的时间?(板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
(李冰父子、岷江流域、战国时期。
要注意,这是必须要知道的内容。
)2.显示xx父子塑像。
这个是位于都江堰市街头的李冰父子塑像,当地的人民每每看到这尊塑像,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他们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种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当地人民还修建了二王庙,纪念他们的伟大历史功绩。
3.显示二王庙的图片。
4.这时候,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修建xx?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资料。
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 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2.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升空间想像力。
3.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乐,提升观察和审美水平。
1. 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理解都江堰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2.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水平,主动探究问题。
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理解历史的方法。
3.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2.理解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2. 难点: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修建者:李冰父子
2.地理位置:岷江中游
3.修建的原因
4.都江堰的结构
5.作用
二.神奇的编钟
1.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2.什么是编钟
3.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县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赵儒
一、学习目标: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
2、知道编钟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
3、通过都江堰和编钟去感悟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二、重点难点:
2、学习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3、学习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三、自学探究: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4-55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建造者:都江堰是___________时期秦国太守____________父子。
2.地点:____________。
3.构造:都江堰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4.功能: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它代表了我国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先进水平,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晶。
(二)神奇的编钟
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6页“神奇的编钟”一目的内容,回答下题,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______、______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______。
四、课堂练习:
1、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A 都江堰 B.通济渠
C.永济渠 D.大运河
2、“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于4月5日在都江堰渠首隆重开幕。
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人是()
A李冰父子 B.贾思勰
C.李春 D.李时珍
3.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赵国
4、据报道,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虽
然位于重灾区,但其主体工程受损不严重。
都城江堰修筑的时间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隋朝时期
5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A.司母戊鼎
B. 整套编钟
C. 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