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讲人:王东主治医师参加人员: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摘要】目前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美观等优点深受医患的青睐,随着腹腔镜手术特有并发症的出现,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应激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腹腔镜术;机体免疫;综述文献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以及腹腔镜手术规范训练的大规模开展,目前腹腔镜内镜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由单纯的检查和简单治疗拓展至一些大型的常规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使得患者不仅能够得到表面感观上的舒适感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轻了医疗负担等。
然而腹腔镜技术本身对于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在开始应用之初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一些腹腔镜手术特有并发症的出现,人们开始日益重视腹腔镜手术本身对于患者手术应激、免疫等生理功能的影响。
本文拟对腹腔镜手术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的基础研究作一综述。
1 动物实验腹腔镜手术对于机体生理、手术应激、免疫等影响的基础性动物实验众多,包括腹腔镜手术对幼年、成年、老年等不同年龄段动物的生理功能影响;气腹与系统免疫、腹膜免疫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本身对于机体影响的研究等。
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是气腹对于机体生理、应激、免疫等的影响。
Romeo等[1]将实验鼠分成3组:开腹组、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开腹组打开腹腔并暴露于空气中60min,腹腔镜组保持气腹压力4~6mm Hg并维持60min,对照组仅麻醉60min无任何操作。
术后24h收集腹膜巨噬细胞并培养,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联反应观察其基础状态以及脂多糖刺激下亚硝酸盐的生成。
结果腹腔镜组基础状态下产生的亚硝酸盐明显比开放组、对照组高。
但在脂多糖刺激下开放组、对照组产生的亚硝酸盐明显增多,而腹腔镜组增多不明显。
因此他们认为腹腔镜手术后巨噬细胞保持较好的基础免疫,而二次损伤后,则表现为免疫耐受和脱敏。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影响的对比研究邹文凯【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差异。
方法:选择1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差异。
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2,t=4.521,t=5.395,t=4.937;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1,t=5.022,t=4.672;P<0.05);③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IL-6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NF-α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t=5.138,t=8.362,t=7.173;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有助于减少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提升术后免疫功能并优化细胞因子水平。
【总页数】4页(P46-48,49)【作者】邹文凯【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手术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韦斌;黄俏莹;钟晓刚;麦威;黄顺荣2.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生存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J], 范亚男3.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研究 [J], 黄新玲4.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王杉;俞耀军5.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影响的对比研究 [J], 郭国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邵稳喜;赵长勇;章佳新;祝玉祥【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年(卷),期】2009(012)006【摘要】目的:腹腔镜辅助下与开腹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意愿分为腹腔镜组(n=47)与开腹组(n=47),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第3、7、14天患者血清IL-6、CRP、IgG、IgM、IgA、CD3+、CD4+,CD8+,CD4+/CD8+、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型(HLA-DR)、中性粒细胞(PMN)的数量.结果:2组术后第3天免疫球蛋白较术前均降低(P<0.05),开腹组术后第7天免疫球蛋白较术前低(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7天免疫球蛋白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第3、7天IgM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0.05),2组间IgA、IgG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7天2组IL-6、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开腹组升高较腹腔镜组更明显(P<0.01);术后第3、7、14天腹腔镜组HLA-D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5);2组术后第3天PMN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2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术后第7、14天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P<0.01),且腹腔镜组较早恢复正常.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机体术后的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总页数】5页(P492-496)【作者】邵稳喜;赵长勇;章佳新;祝玉祥【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扬州,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急性期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胡时栋;杨宇;王玉锋;杜晓辉;胡子龙;邹贵军;吴有军;邢晓伟;李宇轩;张凯;何长征;王迪2.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急性期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胡时栋胡子龙邹贵军吴有军邢晓伟李宇轩张凯何长征王迪杨宇王玉锋杜晓辉;3.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J], 江频;王小明;李栋梁;吴申伟;徐皓4.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疼痛因子的影响 [J], 何小霞;李宝钏5.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钱晨;杨丰;徐英杰;何俊;毛奇斌;余居殿;郑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杨刚;张雄;李涛;张鑫【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22(20)22【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12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H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无中转开腹病例。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两组患者TNF-α、CRP、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患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患者Hb、RBP、TRF、PA、ALB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患者Hb、RBP、TRF、PA、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4页(P2330-2333)【作者】杨刚;张雄;李涛;张鑫【作者单位】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围手术期增强免疫型肠内营养对限期手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支持后营养状态、炎症反应、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2.保留胃迷走神经式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近期营养状态的影响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4.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5.营养不良五阶梯模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干预中的应用及对术后恢复、体能状态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1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其余1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设立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TT、APTT、INR、FIB、D-D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的FIB、D-D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腹腔镜组患者的FIB、D-D术后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1周,腹腔镜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较术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的CD3+、CD4+、CD4+/CD8+均较术前显著变化,且腹腔镜组患者的CD3+、CD4+、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对照组患者CD8+术前术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
腹腔镜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确切,较开腹胃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干扰小等优点,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更显著,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凝血功能异常所致术后血栓的形成。
标签: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并发症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首要手段。
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的治疗多采用根治性手术。
常规胃癌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广泛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相对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成为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手术方式。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腹腔镜下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势,而开腹手术操作更直观,更容易控制。
在适应症比较中,腹腔镜下手术适用范围更广。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下手术明显低于开腹手术。
术后生存率方面,腹腔镜下和开腹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
总结表明,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手术可能更有益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临床建议在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并且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疗效、预后、并发症、生存率、术后、比较、临床应用、未来研究、早期诊断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开腹胃癌根治术作为传统手术方式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等,因此在临床中仍然被广泛应用。
那么究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何不同呢?本研究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方面的疗效和预后。
通过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哪种手术方式更适合早期胃癌患者,以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
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差异,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手术方案时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旨在为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研究的重要性所在,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上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选择。
早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是关键,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两种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两种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目的:探讨两种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
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术后的TNF-α和IL-6和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上升(P<0.05)。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术前TNF-α和IL-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的TNF-α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实验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感染发生,保护免疫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胃癌根治术;开腹;腹腔镜胃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50%~63%,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1]。
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一直是过去治愈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但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胃癌患者的倾向于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
为了探究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2岁,平均(56.3±14.7)岁。
实验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9~71岁,平均(58.9±16.1)岁。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术后对免疫细胞水平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术后对免疫细胞水平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术后对免疫细胞水平、凝血功能和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5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凝血指标、免疫细胞水平和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失血量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IL-6浓度明显高于术前,但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术后48 h CD4+,CD8+,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开腹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术后48 h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INR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均P >0.05),且术后48 h两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FI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P<0.01)。
结论:腹腔镜手术较之开腹手术治疗胃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机体的创伤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等优点,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术式。
但其易造成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的发生率,故应做好围术期的血栓防治工作。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laparoscopy and laparotomy on the levels of immune cell,IL-6 and IL-10 and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One hundred cases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laparoscopic group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and laparotomy group(undergoing open radical gastrectomy)with 50 cases each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methods for surgery. The clinical indexes,the changes of blood coagulation indexes and the levels of immune cell,IL-6 and IL-10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rgical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an in the laparotomy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IL-6 and IL-8 in the peritoneal drainage fluid on the third da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operation than before,however,the IL-6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IL-8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an in the laparotomy group (P<0.01). CD4+,CD8+,CD4+/CD8+ levels in the postoperative 48 hou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the laparotomy group than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P<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blood coagulation indexes such as Pt,APTT,INR in the postoperative 48 hours between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ones (P>0.05). The FIB levels of the patients were increased to different extent within postoperative 48 hours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an in the laparotomy group (P<0.01). Conclusion:Laparoscopic surgery possesse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less trauma,faster recovery,less impact on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immune function of the body compared with laparotomy and is an effective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 However,it is easy to make the blood into high coagulation state and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thrombosis,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rioperative thrombosis should be focused on.KEY WORDS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immune cell level;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IL-10 levels胃癌在我国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D 8 圾 C D 4  ̄ / C D 8 + 的比值 , 并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 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 首次排气时间 、 住 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
率 。 结 果 术 后第 3 天, 两组 患者 C R P水 平 均较 术 前 明显 升高 ( t = 6 . 3 7 5 、 8 . 2 7 1 , P < 0 . 0 5 ) , 但观察组 C R P 水 平低 于 对 照组 ( f : 5 . 7 3 8 。 P < 0 . 0 5 ) 。观 察组 患 者术 后第 7 天 上述指 标迅 速恢 复 至接 近术 前水平 , 而对 照组 术后 第 7 天 内持
【 关 键词 】 腹腔 镜 胃癌根 治术 ; 开腹 胃癌根 治 术 ; 炎性反 应 ; 免 疫功 能
【 中图分 类 号】R 7 3 5 . 2
【 文献 标识 码】B
【 文章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5 ) 1 7 — 0 0 2 5 — 0 4
Ef f e c t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r a di c a l g a s t r e c t o my a n d o pe n r a d i c a l g a s t r e c t o my i n lue f nc e o n i n la f m ma t o r y r e a c t i o n a nd i m m une f unc t i o n
发症 发生 率 比较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1 0 . 0 % s 2 5 . 0 %, P < O . 0 5 ) 。 结 论 与开 腹 胃癌 根治术 比较 , 腹 腔镜 胃癌根 治 术炎 性反 应小 , 对 机体 免疫 功能 干扰 少 , 且 术 中出血少 、 术后 恢复 快 、 并 发症 少 , 值得 推广 和应 用 。
o n i n f l a mma t o y r r e a c t i o n a n d i mmu n e f u n c t i o n f o r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 Me t ho d s Al l 4 0 c a s e s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r a d i c a l g a s t r e c —
g r o u p ,a n o t h e r s e l e c t e d t h e s a me p e io r d 3 2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w e n t o p e n r a d i c a l g a s t r e c t o my f o r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 we r e s e t u p a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CRP l e v e l s ,CD3 ,C D4 , CD8 a n d C D4 + / CD8 r a t i o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ro g u p s ,a n d t h e a mo u n t o f b l e e d i n g d u in r g o p e r a t i o n ,a mb u l a t i o n t i me , ir f s t e x h a u s t t i me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t i me a n d
中 国 现 代 医 生2 0 1 5 年6 月 第5 3 卷 第1 7 期
・ 外科 医学 ・
腹腔镜 胃癌 根治术 与开腹 胃癌根治术对机体 炎性 反 应 和 免 疫功 能 的影 响
黄 灵 杜义 安 俞 鹏 飞
浙江 省肿 瘤 医院腹 部外 科 , 浙 江杭州 3 1 0 0 2 2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腹腔 镜 胃癌 根 治术 与开 腹 胃癌 根 治术 对机 体 炎 性 反应 和 免疫 功 能 的影 响 。 方 法 选 取我 院 自 2 0 1 3年 1 月~ 2 0 1 4年 1 月 收治 的 4 0 例 腹腔 镜 胃癌 根 治 术 患者 , 设 为 观 察组 ; 另 选择 同期 3 2 例行 开 腹 胃癌 根 治 术 患者 , 设 为对 照组 , 比较 两组 胃癌 患 者术 前 及术 后 第 3天 的 C R P水 平 以 及 两 组 患 者 术 前 术后 C D 3 、 C D 4 、
t o my f o r g a s t ic r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1 3 t o J a n u a y r 2 0 1 4 we r e s e t u p a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e f f e c t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r a d i c a l g a s t r e c t o m y a n d o p e n r a d i c a l g a s t r e c t o m y i n l f u e n c e
续处于低水平 , 术后第 1 4天才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t = 2 3 . 6 4 3 , P < O . 0 5 ) , 观 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2 . 4 8 6 、 3 . 7 3 6 , 1 9 < 0 . 0 5 ) 。两组术后并
HU ANG L i n g DU Y i " a n Y U P e n g f e i
D e p a r t me n t o f A b d o m i n a l S u r g e r y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T u mo r Ho s p i t a l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2 2 , C h i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