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组织学部分)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复习参考一、总复习内容:1、生命的基本表现P7: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与变异、反应性。

2、体液与内环境: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P7: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细胞的生物大分子P19:细胞除去水分后的干物质中约有90%是有蛋白质、核酸、多糖和某些类型的脂质组成,它们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并且执行细胞的基本功能,因此成为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多糖)5、细胞的形态与基本结构P21:一、生物膜(一)细胞的膜结构与组成(二)液态镶嵌模型1.脂双层形成框架2.脂双层的有序性和流动性3.膜脂和膜蛋白的排列具有不对称性。

(三)物质的跨膜运动 1.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1)简单扩散(又称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4)基因转移。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的膜泡运输(1)胞吞作用(2)胞吐作用。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兴奋性及兴奋。

(二)静息电位及发生机制。

静息电位的实质是钾离子外流的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细胞在静息情况下细胞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

(三)动作电位及发生机制。

实质是钠离子内流所形成的钠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三。

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

四。

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核1.核被膜2.染色质和染色体3.核仁(二)内质网(单层膜、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有核糖体附着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1.粗面内质网2.光(滑)面内质网(三)高尔基体(单层膜)(四)溶酶体(单层膜。

含六十多种水解酶。

功能吞噬消化)(五)线粒体(双层膜。

供能:ATP。

线粒体的膜含有多种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

)(六)微体。

(七)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八)细胞骨架(三种成分: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九)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6、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P62:(一)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主要化学键是肽键。

有的还有二硫键。

功能: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一、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理和生命过程的学科,其目标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人类健康。

基础医学概论会介绍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医学的起源、中医和西医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的各个学科。

二、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三、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大分子合成和降解的代谢途径。

四、组织学和器官学:五、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人体的生理学基本概念,包括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消化生理等内容。

六、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生理过程的影响和破坏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炎症、免疫、代谢紊乱等方面。

七、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病原性的学科,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机制的学科。

基础医学概论将介绍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病原机制,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和免疫疾病。

以上是基础医学概论的一些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培养科学思维和医学思维,学会在学习和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消化系统》1.上、下消化道各包括哪些?(90页)以十二指肠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2.三大唾液腺的名称和开口。

(95页)1.腮腺:位于耳垂前下方,腮腺管开囗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腮腺乳头管)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下腺窝内,开囗于舌下阜。

3.舌下腺:位于舌下襞深面,大管开囗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3.咽分几部?各有何重要结构?(97页)1.鼻咽:* 咽鼓管咽口(借咽鼓管通鼓室)*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2.口咽:位于口腔后方,以咽峡为界并相通*腭扁桃体: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扁桃体炎即指腭扁桃体炎)3.喉咽: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向下与食管相续*梨状隐窝:喉口两侧与咽侧壁之间的深窝,是异物易停留处4.食管的三个狭窄在何处?有何临床意义?(98页)第一狭窄:咽与食管相接处(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食管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三个狭窄的临床意义:是食管内异物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5.胃的位置和分部。

(99~100页)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分部(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6.结肠和盲肠的三个结构特点。

(105页)有三个特征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7.直肠的两个弯曲(106页)。

骶曲和会阴曲8.肝分几叶?肝下界的位置。

(109页)肝分2面4叶:膈面和脏面左叶、右叶、方叶、尾叶肝下界的位置:与右肋弓一致,剑突下2—3cm。

9.说出下列结构的体表投影:胆囊底(106页)、阑尾根部(106页)。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腹直肌外侧缘与肋弓交点处。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也称McBurney点。

10.名词解释:咽峡(93页)、十二指肠大乳头(102页)、肝门(109页)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基础医学概论复习大纲

基础医学概论复习大纲

基础医学概论复习大纲这是我呕心沥血熬了两个通宵做的,顺手贡献给大家~虽然逃了两次课,但是后面笔记有补回去,因为不是我本人所听到的,所以不确定是否正确,就是第六章和第七章的第一节~其余的话笔记还是相当全面的,表示有好好听课,除了看时间也没怎么碰过手机,所以基本上是无漏缺的~可信度还是很高滴~~带*的黑色粗体是老湿上课亲口说过的重点,不过红色粗体也是要记的,其余是上课写在书上的,这个瞄瞄就好了,详细的要求有标注,老湿给的那张A4空间有限,自己看着摘抄吧~第二章人体解剖学*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2.人体九大系统(记):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3.标准解剖学姿势:又称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垂直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朝前*4.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直接连接和间接连结)肌肉作用:保护运动支持*5.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组构成(核心掌握)6. 长骨:长管状----四肢短骨:立方状----腕成人骨扁骨:板状----腔壁、枕骨不规则骨:多样---椎骨7. 骨质骨密质:坚硬致密骨松质:海绵状骨小梁骨骨膜:血管、神经、成骨细胞骨髓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红骨髓退化而成)8.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9.七大关节(记名字和位置)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10.滑液:循环流动润滑减少摩擦11.肘关节由肱骨下端与桡、尺两骨上端构成(内尺外桡)12.肋弓:第8~10肋软骨连接到上一块肋软骨形成的弓形称肋弓,是腹部触诊的重要标志13.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14.脑颅骨共8块面颅骨共15块15.颈曲和腰曲是后天形成的16.肌肉分类:平滑肌心肌骨骼肌*17.记位置和功能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牵动面部表情表达喜怒哀乐各种表情)胸锁乳突肌(脖子一侧收缩头向同侧屈、脸朝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头衔后仰eg左收缩,脸朝右)胸大肌(内收、外旋及屈上肢)腹直肌(收缩时脊柱前屈、增加腹压)背阔肌(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后伸脊柱)三角肌(上臂外展、前屈或后伸)肱二头肌(肩关节屈、肘关节屈)肱三头肌(肘关节伸)大鱼际肌(拇指下方对掌运动)股四头肌(伸小腿)小腿三头肌(踝关节屈)18.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脾、心不是内脏)19.内脏哥哥系统都由一套连续的管道和一个或几个实质性器官组成的(在形态结构上)20.在功能上,内脏器官主要是进行物质代谢和繁衍后代2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重点掌握大消化腺)*22.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23.口咽峡咽→食管贲门胃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口盲肠→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6处狭窄(咽峡、食管3处、幽门、回盲口)24.胃底在胃的上部25.丝状乳头没有味蕾26.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27.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汁和胰液的共同开口*28.结肠外形三大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29.肝门:脏面的中央有一横裂叫肝门,是肝的血管、淋巴、神经胆管出入口(重点掌握)30.上呼吸道:将鼻、咽、喉称为~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31.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公司对即上颌窦、额窦、蝶窦、筛窦作用: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32.支气管:左细长右短粗、陡直33.肺门:纵膈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根:非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并被结缔组织包裹称~34肺:一尖一底,三面三缘,左2右3(肺叶)35.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功能: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36.输尿管三处狭窄:①肾盂输尿管移形处②小骨盆上口处③输尿管的壁内部37.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有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域,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相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38.男性尿道细长弯曲女性尿道:短宽直*三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最窄)三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两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下弯固定,勃起时前弯消失)*39.男性结扎部位:精索部*40.女性结扎部位:输卵管峡41.射精路线:睾丸部→精索部→腹膜腔→输精管→射精管*42.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43.精液作用:延长精子体外保存时间、润滑阴道、保护精子44.子宫底在上面*45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及其属支→右心房*46.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及其属支→左心房*47.心的外形(掌握):心的形状近似为前后稍扁、倒置的圆锥体。

基础医学复习提纲 2

基础医学复习提纲 2

解剖学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成:骨质、骨髓、骨膜。

椎骨:颈椎:有7块,椎体较小,椎孔相对较大。

横突上有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

棘突较短小且末端有分叉。

第一颈椎又称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边的侧块组成。

第二颈椎又称枢椎,椎体上面有向上的齿突。

第七颈椎又称隆椎,棘突长,末端呈结节状隆起,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体表标志。

胸椎:有12 块,椎体似心形,椎孔相对较小,由于胸椎两侧与肋骨相接,故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均有半圆形的小关节面,称肋凹。

胸椎棘突较长且向后下方倾斜,相邻棘突依次重叠呈叠瓦状。

腰椎:有5块。

椎体肥厚,椎孔大。

棘突宽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宽,临床可在第四、五腰椎棘突间隙作腰椎穿刺术。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

骶骨分前、后和侧面。

尾骨: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胸骨胸骨角:在体表可以触及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骨性标志。

内脏学内脏是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个系统的总称。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食管的三处狭窄好发癌症。

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凹陷称扁桃体窝。

舌乳头有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

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发生部位。

胃可分为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分。

十二指肠按位置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十二指肠悬韧带是确认空肠起端的标志。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结肠上面有肠脂垂、结肠带、结肠袋。

阑尾根部称麦氏点。

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肝外胆管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

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喉软骨分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勺状。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前言基础医学概论涵盖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及病理学等基础学科。

其中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人体的正常结构,而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机制的一门科学,这些学科都是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

学习这些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了解生命活动规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发展和更新较快的前沿学科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阐述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途径、规律及调节机制,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细胞信号的转导等,并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与其相关的基础医学如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物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学及寄生虫学共同构成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医学概论学时数:128 学分:8按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计划,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28学时,讲授128学时,仅供非医学专业用。

各章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可参考下表:第一章系统解剖学第一节绪论;第二节运动系统(2学时)一、目标与要求:了解人体器官的组成和各系统划分的概念。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掌握骨的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理化性质。

掌握颅骨的分部、名称和位置,了解新生儿颅骨的特征掌握脊柱、骨盆的构成和男女性别差异。

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六.了解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和特点七.了解肌组成、可作肌肉注射的肌肉名称、位置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人体解剖学的姿势、轴、面和常用方位术语。

2.骨的概述,骨和骨连结,肌的配布、分类及主要肌的位置。

3.膈肌、三角肌、臀(大、中、小)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内脏学(总共7学时)总论、消化系统(2学时):学习要求:一.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1 .起名:部位+组织来源+〃瘤”2 .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3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1.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严重恶性W瘤分化差,生长快,浸润破坏器官,发生转移,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主要表现:(1)恶性肿瘤引起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比良的中瘤严重(2)恶性肿瘤易发生坏死、溃疡、穿孔、出血和感染(3)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和压迫神经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严重折磨患者(4)恶性肿瘤引起恶病质,表现为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多见于癌症晚期(5)恶性肿瘤引起转移,85%以上的癌症患者思雨转移(6)恶性肿瘤引起副肿瘤综合征,是指那些不是由肿瘤及其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破坏引起,而是由肿瘤简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包括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骨关节系统和泌尿系统异常第九节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心力衰竭1 .心力衰竭(泵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2 .心力衰竭的分类,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为:(1)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发生率较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狭窄等(2)班衰竭: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四联症),也可继发于左心衰竭(3)全心衰竭:左、右心同时或先后发生衰竭,称为全心衰竭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1)低输出量综合征:A.皮肤苍白和发玉;B.失眠、嗜睡、疲乏;C.尿量减少D.心源性休克(2)静脉淤血综合征:①肺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由左心衰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肺水肿a.呼吸困难: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动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心力衰竭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而被惊醒,在坐骑咳嗽和喘气后逐渐环节,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b.肺水肿②体循环淤血:由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所致a.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b全身水肿C.肝肿大压痛、肝功异常二.呼吸衰竭1典衰竭二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OmmHg的病理过程三.肾功能衰竭1 .置功鲤蝎二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时,代谢废物堆积不能排出体外,以致产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2 .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一)鱼醺碰缰蝎二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引起、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表现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D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①少尿期:通常表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IOOm1)②多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天尿量超过40Om1时,即进入多尿期③恢复期:一般在发病后一个月进入恢复期,肾功能恢复正常约需要3个月到1年时间3多尿:24小时尿量一般在2000-3000m1z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1称为多尿少尿:每日总尿量可少于40Om1夜尿: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为1500m1r白天尿量约占总尿量的三分之二。

组胚复习纲要

组胚复习纲要

组胚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中文纲要英文纲要中文纲要[重点提示]了解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一些常用技术。

[教材精要]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微细结构是指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观察的结构。

2. 组织学的内容组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

组织是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器官是由四大基本组织按一定规律有机组合而成,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机能。

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而成,并完成连续的生理活动。

二、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略)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略)四、组织学技术简介(一)光镜技术光学显微镜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特殊光学显微镜,以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常用,其放大率可达1500倍左右,分辨率为0.2μm。

观察的标本须制成切片并进行染色,常用的制片方法是石蜡切片术,其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特殊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等。

(二)电镜技术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2nm,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

电子显微镜又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

①透射电镜术是利用电子束穿透标本,经过电磁场的会聚、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显像或照像后观察。

经固定的电镜标本需制成超薄切片(厚约50~80nm),并用柠檬酸铅和醋酸铀等染色。

②扫描电镜术是用于观察细胞、组织表面的立体微细结构。

组织块经固定、干燥后,在其表面喷镀薄层碳膜或金属膜后方能观察。

(三)组织化学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检测组织和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如用过碘酸希夫反应检测多糖;用酶化学染色检测某种酶;用福尔根反应显示DNA等。

2. 免疫组织化学术是根据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细胞中多肽和蛋白质等抗原物质的一种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医学概论(组织学部分)复习纲要2018年5月
1、组织学的定义。

2、HE染色。

3、四大基本组织。

4、嗜酸性、嗜碱性。

5、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

6、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

7、疏松结缔组织的每一种细胞名称及其功能。

8、血液中每一种细胞的名称及功能。

9、血细胞的分类和计数。

10、肌节的构成。

11、骨骼肌收缩时,I带、A带和H带分别有什么变化?12、骨骼肌具有传递信息功能的结构有哪些?
13、心肌能同步收缩的机理是什么?
14、尼氏体的结构和功能。

15、突触的构成和功能。

16、中枢神经系统中所含的神经胶质细胞名称及功能。

17、运动终板的结构和功能。

18、感觉神经末梢的名称和功能。

19、中动脉中膜的构成和功能。

20、大动脉中膜的构成和功能。

21、毛细血管的分类和分布。

毛细血管的功能。

22、甲状腺滤泡的结构和功能。

它是如何分泌甲状腺激素的。

23、肾上腺皮质的构成及内分泌功能。

24、腺垂体远侧部的内分泌细胞有哪几种,分泌的激素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哪些问题。

25、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层次。

26、胃底腺中最主要的两种细胞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

27、从食管到大肠,哪些节段的管壁有腺体,各位于什么层次。

28、胃粘膜上皮的功能。

29、小肠通过哪几种途径扩大吸收面积。

30、胰腺内分泌部有哪几种内分泌细胞,各能分泌什么激素,各有什么功能。

31、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32、窦周隙的位置。

33、胆小管是如何形成的。

34、窦周隙中含有哪种特殊细胞,有什么功能,异常情况下有什么作用。

35、门管区中含有哪几种管道,每一种管道和肝小叶之间有什么关系。

36、肺小叶的构成。

37、肺泡上皮的构成及功能。

38、肾单位的构成。

39、肾小体的构成及功能。

40、肾小管的哪一段在原尿的重吸收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41、球旁复合体的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42、睾丸的功能。

43、生精上皮的构成。

44、附睾的作用。

45、生精上皮中支持细胞的作用。

46、卵泡的分类,什么是生长卵泡。

47、排卵的定义。

48、黄体的功能。

49、卵巢中哪些地方能分泌雌激素。

50、月经周期的分期。

以月经周期28天为例,月经周期分期的具体时间,每一期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