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word文档资料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17.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课题:一颗小桃树课题:19 外国诗两首?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
(板书课题、作者)?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提问:2提问:3——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7.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望岳》杜甫一、齐读诗歌二、解题,了解泰山。
补充资料: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
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
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
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
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三、自主学习《望岳》四、鉴赏诗歌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泰山高大雄伟。
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
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①、②句。
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③、④句。
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
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
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泰山的秀美⑤、⑥句:诗人心胸很坦荡。
激荡。
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3、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典故,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想象”。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应能够: 1. 复习并掌握《诗经·采薇》这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引入课程内容,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第二步:复习《诗经·采薇》(20分钟)1.回顾《诗经·采薇》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于诗中的一些概念和意象的理解。
2.分析古诗的构成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人通过句式、词语和修辞手法描绘出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理解古代文化(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了解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2.分析古代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四步:写作训练(30分钟)1.给学生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要求根据《诗经·采薇》的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复述、续写、翻译等方式。
2.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评价和改进作品。
第五步:回顾复习(10分钟)1.提问学生对于这首古诗和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本次复习所学知识,强化关键概念和表达方式。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写作练习。
2.阅读课本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诗经·采薇》这首古诗,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女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整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对于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下节课要对本单元进行一个小结和归纳,确保学生能够对于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一、固基础二、概特点1.这是一株_____的紫藤萝?十多年后:(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汇总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繁盛(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活泼、热闹(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充满希望、满怀憧憬十多年前:(1)忽然记得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稀零紫藤萝由稀零到繁盛——顽强坚韧2.这是一棵_____的小桃树?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孱弱孤独(外在形象)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
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顽强坚韧(内在品格)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三、比写法1.紫藤萝与小桃树有哪些相似之处?都曾遭遇不幸,经受挫折;都有顽强坚韧的内在品格。
2.宗璞和紫藤萝、贾平凹和小桃树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说说你的发现吧。
相似(1) 紫藤萝宗璞相似(2) 小桃树 贾平凹:托物言志: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志向和意愿。
寻找“物”与“志”的内在联系,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读文识物知特点,由物及人找关联。
3.《紫藤萝瀑布》与《一棵小桃树》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相同之处:(1)对比《紫藤萝瀑布》:十多年前门外紫藤萝的稀零与眼前繁茂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
(优选)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 8. 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
的后悔。( 遗憾
)
• 9. 撩拨;逗引。( 挑逗 )
• 10. 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可引申为期望;
盼望等意。( 凝望
)
• 18. 一棵小桃树
• 1.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 矜持 )
• 2.软弱无能的人。( 孱头 )
• 3.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垂垂暮老 )
•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 18.一棵小桃树
• tuì chàn huǐ duō suō
•褪
忏悔
哆嗦
• jīn chí zhí zhuò fú shì
• 矜持
执着
服侍
• wěi suǒ miǎo xiǎo hún pò
• 猥琐
渺小
魂魄
• yòu zhì chàn dǒu chì luǒ
• 幼稚
颤抖
赤裸
• 4.悠闲自在的样子。( 悠然 )
• 5.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踏青 )
• 6. 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
改正。( 忏悔
)
• 7.(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猥琐 )
• 8.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祸不单行 )
• 9.形容明亮的样子。( 灼灼 )
• 10.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血气方刚 )
(优选)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
• 17.紫藤萝瀑布
• pù bù bèng jiàn tiǎo dòu
• 瀑布
迸溅
挑逗
• níng wàng fán mì lǒng zhào
• 凝望
繁密
笼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复习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课标要求掌握3500字,并会区分同音异形字、形近字。
(2)掌握名著作者作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2.教材分析:字音、字形考查是中招考试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作者作品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这一考点可能会出现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相结合的选择题。
3.中招考点河南中考2013、2014和2015年字音字形题一直都占4分。
第一道是考查字音题:重点考查辨析多音字、形近字、易读错的字,考查形式为四项选择题,中招考试中占2分。
第二道是考查字形题:重点考查同音形近字、和同音异形字,考查形式为四项选择题,中招考试中占2分。
作者作品常考点有: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这一考点可能会出现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相结合的选择题。
4.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要加强字音字形的练习,为中招考试打好基础。
名著作者作品要掌握牢,为名著阅读题打基础。
二、学习目标1、能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辨别多音字,并能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2、能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3、能概括故事情节。
4、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
5、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6、能够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辨别多音字,并能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能概括故事情节。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
5.针对目标5,设计一个活动: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6.针对目标6,设计一个活动:能够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当堂训练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B )A颤栗lì履lǚ践姗姗shān来迟怏怏yàng不乐B 辜gū负阴霾mái 锲qì而不舍毛骨sǒng悚然C 吞噬shì遗孀shuāng 小心翼翼yì海市蜃shèn楼D 凛lǐn冽砭biān骨冻饿之虞yú忧心忡忡zhōng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B )A告罄养精蓄锐聊以自慰 B赢弱孜孜不倦郑重其事C崔巍刚毅不屈语无伦次 D 疆域疲惫不堪头晕眼花3.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 )A.“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七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docx

七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明确目标:(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掌握读音和意义。
2、能力目标:1)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二)复习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三)复习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二、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郦道元,________________ (朝代), ______ 家。
撰《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著作,三峡是、和的总称。
2、《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著有《》,人(朝代)。
,字,号。
和父亲、弟弟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
4、《观潮》的作者是,字,人(朝代)。
5、《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字,号,人(朝代)。
作品有《》、《》等。
(二)重点字词解释:1、实词:略无亭午夜分曦襄沿溯疾绝幟飞漱清荣峻茂属引属引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与其奇者月色入户念相与中庭空明但少闲人既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际天朦腫倏尔略不舸随波而逝溯迎出没江干倍穹僦赁不容间也拏沆砺上下一白焉得更有此人三大白2、通假字:略无阙处3、词类活用:乘奔披发文身(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峨多生怪柏: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8、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重岩叠嶂: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1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1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1 5、吞天沃日,势极雄豪:16、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17、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8、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1 9、人物略不相睹:20、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21、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2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 4、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四)内容理解:1、《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七下《第五单元》word复习教案

5、写作宝典
依据戏剧特点将下首诗改编成戏剧。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参考答案:1、⑴冲——充急——疾据——踞园——垣⑵多幕剧2、略。3、略。4、⑴是针对齐仰之不理解社会制度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而说的。⑵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⑶对齐仰之献身祖国科学事业而报国无门的遭遇报以同情和理解,达到勾通的目的。以齐仰之的亲身经历为论据,很有说服力。肯定和赞扬了齐仰之的爱国热情,并再次激发这种热情,这是打动他的关键。⑷设问 引出下面的话 反问 强调 肯定⑸豪爽、直率、幽默、英睿。5、略。
2.“我哪里是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品析: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化学变化主要*内因,齐先生的爱国之心和与我们的合作是最主要的,我只是起了一点促进作用。生动贴切的比喻使陈毅市长的语言显得幽默风趣又不失含蓄,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亲切之感。
3、“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1、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的变换。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教学设计案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
课题
复习七下第五单元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复习了解戏剧、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大师,追求“话到人到”,人物的对话必须是性格化的语言,“开
人教版语文最新七下五单元复习与练习教案doc5

龙文学校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学生: 日期: 时段: 教师: 李廷超课题七下五单元复习+记叙文训练学情分析上次课反思上次课复习了四单元,很多字词易混淆,加强复习。
本次课分析本次课继续回顾七年级下册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1、培养学习养成复习和查漏补缺的习惯;2、主要从字词入手,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讲解和训练。
3、每日精讲精练一篇现代文阅读,让其熟能生巧。
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基础知识训练加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一、应用ppt回顾知识21.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23.《登上地球之巅》:这一题目揭示了记叙的中心事件,概括了文章的中心。
24.《真正的英雄》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英雄”,是才能超群、英勇无畏的人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字词:拽(zhuài)无垠(yín )癫狂(diān)凛冽(lǐn liâ)吞噬(shì)销蚀(xiāo shí)三、病句判断与修改: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四、现代文精简精练:《银行里的男孩》三、本次课后作业: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五、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教师签字:教务主任签字: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教学内容及练习一、应用ppt回顾知识21.伟大的悲剧《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23.登上地球之巅“登上地球之巅”这一题目揭示了记叙的中心事件,概括了文章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要点:1. 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
2. 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学生以列表格的形式总结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设想: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
它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国人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
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
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从这一角度说,本单元的复习,要拥有一种全球文化和视角,具涂抹上鲜明的时代色彩。
在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项:学生讨论后展示单元知识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
课文题目中心内容知识要点登上地球之巅(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地球之巅.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荒岛余生,鲁滨逊身陷荒岛他用自己的理智和智慧解决了生存困惑?寻求到了精神的寄托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伟大的悲剧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真正的英雄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第二项:内容拓展盘古开天辟地我国一些古代小说中,往往开头都写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如何如何,历史也常常从他写起。
盘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神呢?传说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黑暗混沌一团,盘古就孕育在这里面。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觉睡醒过来,觉得挺闷气,于是抓过一柄板斧,用力一挥,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天地开辟了,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就上升成了天,另一些浊而重的东西,就下沉而为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和地都各以每天一丈的速度不断增长,盘古也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每天长高一丈。
又过一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也越长越高大,长到据说有九万里那样高。
他为了不让天地再合拢来,一直顶着天,支着地,象一根大柱子那样撑着。
这位为人类开辟了天地的大神,死的时候是很威武的。
古代传说中说,他的呼吸化成了变幻的风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和躯体变成五座高山,他的血液成为了奔腾的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成为了肥沃的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天上数不清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髓变成为珍珠美玉,连他流下的汗水都成为甘霖雨露,浇灌着万物生长。
这样,盘古成了“天地万物之始”。
关于盘古,还有另外一种传说,盛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之中,他们认为盘古是人类的祖先。
大意说,他原是高辛氏养的一条美丽的狗,后来他帮高辛氏除掉了他的对手房王,因而立了功,高辛王遵约把公主嫁给了盘古。
经过六天的修炼,他变成了狗头人身的形状。
盘古和公主结婚后生下了三男一女,这就是人类的来源。
至今,我国南方苗、瑶、黎等民族中,对盘古十分尊敬,称他为“盘古”还给他修了盘古祠、盘古洞。
女娲补天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
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
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
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
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
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
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
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
后羿带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
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
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
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
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椩记?78)《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
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
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巍然屹立在莽莽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处,常年覆盖着冰雪。
它那金字塔形的峰体,在百公里之外就清晰可见,给人以肃穆和神圣的感觉。
珠穆朗玛峰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是每一个登山家的终生夙愿。
1921年,英国等探险家纷纷组队,投入巨资,攀登世界最高峰。
而且,探险家们更看重从难度大的中国一侧北坡攀登珠峰,先后共组织了8次之多,但是均未能成功。
其中,1924年,著名英国登山家马洛里等,凭借先进的登山工具和丰富的经验,顽强地攀登到珠峰北坡海拔8680米处,即“第二台阶”,马洛里和他的队友不幸遭遇山难,功亏一篑。
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历史>>>自从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从南坡登顶珠峰后,从北坡登顶珠峰一直是新中国登山运动员的梦想。
中国登山队于1955年开始组建,史占春为第一任队长。
1960年,尽管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但是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计划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中国登山队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险关,年轻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3人于5月25日凌晨4时20分成功登顶,首次完成了人类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夙愿,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后,又在现代登山运动史上先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75年第二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藏族队员潘多成为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1988年中国与日本、尼泊尔联合组队,首次实现了珠峰南北坡双跨;从1988年至2018年,年轻的登山家李致新、王勇峰二人用了11年时间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2018年5月21日、22日,中国登山队的两批队员登顶珠峰成功;从1993年开始,中国西藏登山队开始踏上攀登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征途,截至2018年5月,他们已经攀登上了其中的12座山峰,并争取在今后两三年里实现既定目标。
中国登山健儿的历次次登顶珠峰>>>南极科考小资料我国南极考察始于80年代。
1980年,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
1984年11月,我国首次组织南级考察队赴南极进行考察,并于1985年2月在西南极乔治王岛建成南极长城站。
1989年2月,我国又在东南极建成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
随着两个站的建成,我国南极考察从建站为重点转为科考为重点。
1991年,开始实施的科考“八五”计划,在极地气象、冰川、高空大气物理、地学、极地环境、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几十个学科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批科研成果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南极大陆冰封的南极大陆南极洲的面积为13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7%为冰层所覆盖,形成南极冰盖。
冰盖所覆盖的并非全部是大陆,一部分冰盖伸出在陆地之外,浮处于海面上,形成冰棚。
南极洲最大的冰棚为罗丝冰棚,面积约达50万平方公里。
南极冰盖不仅覆盖面积大,而且冰层极厚。
目前测得冰层最厚的地方达到了4200米。
由于南极大陆极为广阔,所以,尽管人类已经拥有“冰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来测量南极冰盖的厚度,目前已测出冰层厚度的地方还不到整个大陆的一半。
广阔的南极冰盖犹如遮盖在南极大陆真实地貌上的神秘面纱,至今尚未被人类完全撩开冰盖的形成与演化南极大陆陆基的平均海拔为-150米。
如果没有冰盖覆盖,大陆的绝大部分都应是被大海所淹没。
但由于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所以即使是含盐量颇大、冰点很低的海水,在这里也会冰封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