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汶川地震为例对“中国式”灾后经济重建的思考

合集下载

地震后的泥石流如何进行灾后重建

地震后的泥石流如何进行灾后重建

地震后的泥石流如何进行灾后重建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引发的泥石流常常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应对地震后泥石流所造成的灾害,进行灾后重建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后泥石流灾后重建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灾后重建的背景与必要性地震后泥石流常常造成道路阻塞、房屋受损以及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灾后重建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恢复受影响地区的正常生活与经济秩序。

而且,泥石流往往导致土地贫瘠,破坏生态环境,包括水源污染、植被减少等。

因此,灾后重建也应包括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

二、泥石流灾后重建的原则和目标1. 全面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灾后重建应优先考虑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确保他们有安全的住所和良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也应重视发展当地的产业,提供就业机会,让灾区居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 坚持可持续发展重建工作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保护,避免重复犯错。

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选择应当有利于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提高耐震性,并相对低碳、环保。

3. 全面提升灾区的防灾能力重建工作不仅仅是修复受损建筑和设施,还应该加强防灾意识和能力。

包括建立完善的防灾设施和系统、推广防灾知识,培训灾区居民的应急避险技能。

三、泥石流灾后重建的措施和步骤1. 评估灾害损失和需求灾后重建前,需要对受灾区域进行详细的灾害损失评估,了解受损建筑和设施的具体情况,以及灾区居民的需求。

这样才能安排合理的善后措施和重建计划。

2. 制定合理的重建计划根据灾害损失评估的结果,制定地震泥石流灾后重建的具体计划。

这个计划应考虑受灾区域的实际情况,包括居民的意愿、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等。

重建计划应当具体可行,并有利于长远发展。

3. 修复受损建筑和基础设施重建过程中,需要重点修复受损的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

修复工作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其耐震性和安全性,并考虑到可能再次发生地震和泥石流的情况。

4. 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地震泥石流带来的生态破坏需要得到恢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救灾工作的成就与思考——以汶川地震救灾工作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救灾工作的成就与思考——以汶川地震救灾工作为例

此, 笔者拟对 3 0年来 救灾 工作 的成就 、 重大 变化 进行 总结 ,
并 对新 形势下救灾 工作 面 临 的难 题 以及 如何 推进救 灾 工作 提 出 自己的观点 和看 法 。
1 改革开放 以来救 灾工作 的重 大变化和成就
的意 义。它真正 体现 了 以人 为本 、 事求 是 的精 神 , 实 实践 了
“ 权为 民所用 , 情为 民所 系 , 为 民所 谋 ” 利 的宗 旨, 研究 者和 让
民众更 深入地 了解 国情 , 清国是 , 厘 反省 国难 。2O 年 5 1 O8 月 日 起施 行的《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政府 信 息公 开条 例》 明 确规 更 定: 行政机关 应 当及 时 、 确地 公 开政 府信 息 。行 政 机关 发 准
只从 报纸和广播 等有限媒体 上了解到 只言 片语 , 灾害 的惨 对 烈程度 、 过程 、 后重 建 等情 况知 之 甚少 。但 随着 改 救援 灾 ]
革开 放的深入 和减 灾事业 的发展 , 了进一 步做好 防灾救 灾 为 工作 , 更好 地在 减灾 和救援 领域 开展 国 际合 作交 流 , 国宣 我 布 自 2O O5年 8 月起 , 对全 国及省 、 自治区 、 辖市因 自然灾 害 直 导致 死亡人员 的总数 及相 关 资料 解密 。此举 有 着极 其重 大
物投放数量 的多少作为衡量工作 好坏 的标准 , 根据有 多少钱
完整 信息时 , 应在其职责 范围 内发布 准确 的政府信 息予 以澄
清。在汶川大地 震 的抗震 救 灾 中 , 电视 台 2 时 的全 国直 4小 播, 各新 闻单 位强大记者 阵容的追踪 报道 和权威机 构每 天披
办多少事 的原则 展开灾害救助 , 至于这 些款物 如何更 为科学 和有效使用 , 则不 一定 是工 作 的重 点。改革 开放 后 , 着经 随 济和社会 的发 展 , 传统 的救 灾 理念 逐步 向“ 以人 为本 ” 变 , 转

最好的纪念——灾后重建的中国式路径——汶川地震两周年记

最好的纪念——灾后重建的中国式路径——汶川地震两周年记
地 震 发 生 后 ,广 元 市 率 先提 出 走
“ ・ 2 , 一 个 刺 痛 国 人 内心 的 5 1”
日子 。我 们 的数 万 同胞 , 曾在 这 天 不
为 危 楼 , 需 拆 除 重 建 , 家 岩 、 张 家 余 包 、 游 客 集 中 地 带 山体 严 重 崩 塌 ,原
幸遇 难 。 两 年 之 后 的 回 访 ,灾 后 重 建 的 群 心 合 力 ,再 次 创 造 了 脱 胎 换 骨 的 人 间 奇 迹 ,又 一 次 见 证 了不 屈 不 挠 的 中 国 力量 。
中国减灾
2 0




DI A S S TER E UCTI O I HI N NA
农 房 重 建 的指 导 意 见 。 ”罗 强 表 示 ,
取 四川在 灾后重 建工作 中的先进做法
和宝贵经验 。
皮 沙 发 、 冰 箱 空 调 应 有 尽 有 , “ 不 要 是 党 和 政 府 , 地 震 后 怎 么 会 住 上 这 么
DI SASTER REDUCT I N I CH I O N NA
最 好 的 纪 念
●牛 力/ 划执行 策
又到 “ ・2 ,那个我们想 从 日历上抹 去却一生都 不需要旁人 提醒的 日子 ,我 51 ”
们该如何纪念它 ?
回首过去 的两年 ,汶川恢复重建 的艰辛和取得 的成果以及我 国应 急救援水平 的 提高 ,让我们感 动与欣慰 ;面对 现实 ,对 大 自然天 与地 ,除 了敬畏 ,我们 当然要尽 量读懂 它,但 不可或缺 的是要 主动地防范 灾害—— 譬如 , 当我们对地 震还不能预测 时 ,我们就要紧 盯在建造牢 固的房屋上 。山西 “ 太原学校 安全模式 ”便 是值 得效仿 的一例 。实践证 明只有防患有效 ,才能 防灾减 灾 。人类如 果着意在 “ ”上下大 力 防 气 ,必然会少遭很 多灾难 。 最好 的纪 念 ,就 是 “ ” 字 当头 。 防

灾后重建的成效、困难与对策

灾后重建的成效、困难与对策
了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大部分群众搬 进 了新居 , 对少 数
住房还在重建的群众 , 政府也 作 了妥善安 置 , 或借 住在 亲 戚 朋友 家中 , 或住 在政府 集 中搭建 的板房 里 , 没有 因失 去
住 房而流离失 所 的情况 。在 经历 了如此 强烈 的特 大地 震 后 , 区政府在较短 时 间就基本 解决 住房 问题 , 有 出现 灾 没 大批灾 民因失去住房 而露 宿街 头 的现象 , 这在 全世界都 是
十分 罕 见 的 。
农产品生产 , 带动发展专业 乡 、 专业 村 、 专业 大户 。通过新
品种 、 新技术 的引进推 广 , 提升 农产 品质 量。支持 生产 加 工基 地建设 , 培育 了一批有市场 优势 、 有增值潜力 、 能带 动
农 民增 收 的特 色农 业龙 头 企 业 , 立 了一 批 在 省 内外 乃 至 树
北京 10 0 ) 0 0 0
( 国务 院发 展研究 中心
内容提 要 近两年来 , 汶川地震 灾区的干部群 众在 党 中央、 国务院 的正确领 导和全 国人 民的大力支援 下 , 自力更 生, 艰苦奋斗 , 重建家 园, 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巨大成就。然而 , 由于 多数灾 区在 灾前 的经济社 会发展 水平相 对落后 , 地震 灾害 造成的严重损失更是雪上加霜 , 灾后 重建 工作 面临严 峻 困难 。因此, 必须按照科 学发展观 的要求, 心筹划 , 精 合理配置 , 实 现发展方式 的转变和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困难 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推进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具有较强市场占有率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户在农产品生产上出现的卖难问题增强农业产业化内在发展动力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班级:安管1203班姓名:***学号:************2014.12目录1.案例简介 (3)2.防灾减灾 (3)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3.应急准备 (4)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4.决策过程 (4)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5.处置行动 (5)5.1事态界定 (5)5.2响应迅速 (5)5.3采用心理干预 (5)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6.信息管理 (6)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7.恢复重建 (6)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7.2恢复速度迅速 (7)8.结果与影响 (7)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

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1.案例简介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

灾后重建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可行性分析——以汶川灾后重建为例

灾后重建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可行性分析——以汶川灾后重建为例


缠j { ! r 硒宪考 21 年第1 期( 考 02 7 总第23 期 43
表1
年 份 国家 财 政 支 出 ( 元 ) 亿
地 震灾后 恢复重建支 出(1 8— 0 0年 ) 21 2 1 0
中央财政支出
金额 ( 元 ) 亿 比重( ) %
7 8 . 2
地方财政支 出
导、 组织和协调 , 更重要 的是通过政 府资金 的引导和财税
素)考虑订 单生产延误 、 业生产能力损毁等 因素 , , 工农 造 成 的“ 流量 ” 财富损失 超过 1 万亿 元。 “ 1” 震灾 ① 5・ 2 地
后, 四川省常务 副省长魏 宏表示 , 三年 间要确 保灾 区群众 基本 生活生产条件达 到或超 过灾 前水 平 ,0 8— 00年 20 2 1 灾后 重建 资金缺 口巨 大 , 四川 省恢复 重建 规划 投资 总需 求达 到 17万亿 元。 如 此 巨额 的资 金要在 短短 的两三 . ②
建主体的多样化 , 导致其 资金 需求 不可能 由某 一渠道单
独完成 , 资金来源 必须与多样 需求的形式相适 应 , 多 其 走 元化 的道路 。 、
二 、 金 供 给 方 的可 行 性 分 析 资
1 .从政府 的角度 看。在 筹集资 金方面 , 发达 国家 采 取“ 金融 为主 、 财政为辅” 的灾后重建模式。其财政资金主 要用于道路 、 通信 、 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教育 、 医疗
+ 基金项 目:09年度 中国地震局教 师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目编号 : 0 0 1 ) 20 项 2 9 15 。 0


人行广安 中支宏观经济分析小组:汶川地震灾 后重建 的资金供求分析及对策建议》 四川大政网, 0 《 , 2 8年 9月 2 日 0 8 。

灾后重建的财政资金效率问题思考

灾后重建的财政资金效率问题思考
多 万 间房屋 受 到破 坏 ,基 础设施 遭 到严 重 损毁 , 生
经济活 动 。资 本 的逐 利性 和救灾 的公益 性势必 会形 成 一定 的矛 盾 ,这 就 需要 财 政 有 效 发挥 其 三 大 职 能 , 用 价 格 机 制 , 调 好 市 场与 政 府 在 这 场 战役 利 协
产更是 陷入 了全面停 滞 的状 态 。在举 国上下 不遗 余 力 地 进行 灾 区救援 的同时 , 如何 科 学有 效 地进 行 灾 后重建 变得 日益 紧迫 起来 。
— —
月2 3日 1 时投入抗震救灾资金 3. 亿元 ( 4 83 O 含使 用捐 赠收 入安 排 的支 出 1. 09亿元 ) 。灾后 重建 需要 资金 , 但更需要 的是如何用好这笔资金 , 提高这笔 巨额 资金 的配置效 率 。 从 经济学 的角度来看 , 地震这 种巨大 的灾难损失 无法 由企业 和个人 自行消化 , 商业保 险对 于地震这种 概率小而破坏性 大 的事件也无力 承担 , 民间捐赠财物 的投 向又缺乏 全局 性的考虑 , 而且我 国尚未建立起 巨 灾融 资体 系 , 那么灾 后重建 作 为公益性 项 目, 重建 的 资金运用必然 成为 以政府为主导 、 以财政 资金为 主体 的一项规模浩大的资源配置活动 , 而想“ 用好” 这一大 笔财政资 金就必须要遵循效率原 则 。 我们可 以从三个层次对灾后重建的财政资金 “ 率 ” 行研究 。 效 进
二、 转移支付 的效率
这里要讨论的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从政府 到个 人 的无 偿 转让 ,这 种 转 让 可 以通 过 不 同 的途 径, 资金最后 的落实也可以有不 同的形式 , 所以其 产生 的效率 也是不 尽相 同的 。灾后 重 建意 味着 巨额
用, 理顺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 积极发挥政府在发动 、 组织 、 引导、 激励和规范等方面的作用。 要利 用好 价格机 制 。灾 后 的救 援和重 建急 需 大 批物 资及 人 员供 应 , 是集 全 国之 力 的一 场 大 的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每年都会发生许多典型的事故案例。

下面我将以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案例一:2024年天津港爆炸事故2024年8月12日夜间,天津港发生了一起巨大的爆炸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经调查发现,事故原因主要是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

港口管理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缺乏有效监控和监管措施,许多危险品仓库未获得正式批准。

此外,一些仓储场所周边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给周边居民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

案例二:2024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安全事故2024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和伤亡,许多房屋和基础设施被摧毁。

重建工程进行后,由于时间紧迫和监管不力,一些建筑施工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导致了一些重大安全事故。

例如,部分房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缺陷,无法承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

案例三:2024年云南玉溪市化工厂爆炸事故2024年10月,云南玉溪市发生了一起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43人受伤。

调查发现,该化工厂违规生产化学产品,没有合适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此外,生产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事故的发生。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和管理不善所致。

重大危险源无有效监控和管控,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违规操作和不合理的施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同时,一些企业和个人缺乏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盲目追求利益,不遵守安全规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章,强化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安全生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违反安全规定和管理不善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4), 663-667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9.84094Tak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s anExample: Reflections on the “Chinese-Style”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DisasterLu Dong, Wenting Cao, Yanwu MaDepartment of Finance,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Apr. 7th, 2019; accepted: Apr. 21st, 2019; published: Apr. 28th, 2019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has caused serious direct economic losses, and its indi-rect economic losses are even more immeasurable. This paper takes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s a typical case, and then analyzes economic changes and related policies during this dec-ade. It also compares with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sums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related policies. Furthermore, It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such as enriching the types of reconstruction funds, issuing catastrophe bonds and establishing a catastrophe insurance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onsummating the interrelated legal system.KeywordsWenchuan Earthquak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Catastrophe Bonds, Catastrophe Insurance以汶川地震为例对“中国式”灾后经济重建的思考董璐,曹文婷,马燕舞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收稿日期:2019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8日摘要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其间接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本文将2008年汶川董璐等地震作为典型案例,对灾后重建进行了经济变化与政策的分析。

并与国际灾后重建经验进行对比,总结出了中国灾后经济重建的优越之处与不足之处;提出了将丰富重建基金的种类,发行巨灾债券以及建立巨灾保险管理制度分散风险,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国家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等新观点。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巨灾债券,巨灾保险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结构甚为复杂,也是多种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表现在灾害属性涉及面广、自然灾害分布广泛。

21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呈攀升趋势。

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持续增强,各类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在对抗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我国历朝历代虽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经验。

但面对当下自然环境日益恶劣的局面,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体系还不够完整。

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实践中缺乏保障机制作为保障,国家现有的防灾减灾体系也无法满足需求。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共赢的局面,需要对中国的灾后重建模式扩展出更新的思路,更加完善的理论研究。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共赢的局面,需要对中国的灾后经济重建模式扩展出更新的思路,更加完善的理论研究。

因此灾后重建模型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研究事业,它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的社会舆论、文化进程、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的安全。

灾害一直都是人类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而科学的研究灾害防治的理论和灾后重建模式,规划灾害防治的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共赢对维持社会稳定;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具有深远影响。

其中汶川地震作为中国近代发生的损失最为惨重的灾害,极具代表性,是中国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与重点。

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扩展出更新的防灾救灾思路并进一步完善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灾后治理政策与不足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条件,自古以来总结出了十分丰富的抗灾救灾经验。

在早期的封建主义社会时期,就发展出了“荒政”。

到汉代时、“荒政”已经初成体系;到清朝时,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救灾措施制度化、救灾支出浩繁、办理赈务组织周密、立法严格、陟黜分明[1]。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中国建立之后,百废待兴,但由于天然地理条件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自然灾害仍然频繁发生,其中数次重大地震损失惨重。

在不断的总结历史经验与进行反思之后,我国于1998年颁布了第一部《防震减灾法》,其中不仅对防灾救灾做出了设计,更对紧急救灾与灾后重建做出了说明。

2008年5月24日14时28分04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震级达8.0的大地震,一瞬间举国震惊,举世哀悼。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立即开始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部署,四川省地震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紧急启动紧急预案,开展全面救灾工作。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短期内受灾群众被迅速转移解救,并得到了了精心的医护救治和妥善安置,被损毁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在短期内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修复,董璐等使得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初步的安排。

但在紧急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紧接着就是重中之重的灾后重建工作的安排与规划。

由于灾情严重,各类公用、民用建筑以及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在紧急抢修后,民众的基本生活虽然得以初步恢复,但是灾区的生产活动一度被迫停滞。

为了让灾区的经济建设得以继续,在初期全力组织了灾区工农矿贸业恢复生产。

之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着力于灾区的经济恢复重建。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经济恢复成果显著。

总结其背后的政策支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资金与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法制体系建设。

正是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才实现了灾区经济巨大的进步,但是在看到政策的有效之处外,待完善的方面也同样值得关注。

2.1. 资金与金融支持是实现经济恢复重建的基础在资金和财政支持方面:一、中央财政设立的地震灾害恢复重建基金部分用于农林水、工业生产及商业流通恢复。

重建基金的建立对灾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对受灾的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国有重点骨干企业采用一定程度的注入资本和补贴的方式进行扶持,对受灾区国家重点行业的地方企业以贷款贴息进行支持,并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注资的方式对其它工商、旅游企业进行帮扶。

除此之外,还实行了减免企业所得税、进口税的政策[2]。

在金融政策方面:督促金融机构尽快恢复金融服务功能,鼓励银行金融业加大灾区信贷投放力度,通过扩大灾区再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宽松的准备金和信贷来源政策来增强灾区地方金融机构贷款能力。

国家还支持通过资本、保险市场来筹集资金;鼓励受灾机构发行灾害债券和上市发行来进行融资,并引导保险机构向灾区投资和出售灾区所需优惠保险。

十年间,小额贷款发放金额逾投资总额大幅增增长。

但与国外的灾后经济重建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相对比,我国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

2.1.1. 重建基金种类单一我国目前只有中央财政建设的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其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统一拨款,而单一的资金来源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对于来自企业和社会的募捐资金缺乏高效的利用和明确的流入渠道。

日本基于多年的震后重建经验,形成了来源广泛的重建资金。

除了国家投入的基本基金外,还设立了投资基金,其资金来自于企业及社会对产权独立、形象明显的项目等募捐。

这种基金不仅促进了社会投资活动、还为灾区募集了大量资金。

两种基金相互结作用,可使各方力量汇集,举全国之力重建家园。

2.1.2. 资本市场工具还存在发展空间我国虽然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债券发行,但其只适用于在地震发生后,地方机构募集重建资金性质的债券。

但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将灾害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探索:迄今为止,全球已有百慕大、芝加哥多个交易所开始进行灾害风险证券化产品的上市交易[3]。

其中的代表产品是巨灾债券。

巨灾债券的经典型的结构是投资者购买安全债券(如美国国债)以获得所需的保险金额,并将其存放在特殊目的工具(SPV)机构中,该机构在法律上与各方不同。

投资者收取债券利息加上被保险方在未发生灾难时支付的保险费。

当灾难发生时,投资者的索赔将被取消,SPV出售债券并将资金转移给被保险人。

在我国,巨灾债券拥有一片广阔“蓝海”。

处于地震高发地区的机构和个人可以通过购买巨灾债券来分散风险,其可进一步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增加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增强国内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2.1.3. 巨灾保险承保能力不足由于我国法律对投保自然灾害保险没有强制要求,灾害险在国内还不够普及,国内保险行业也存在董璐等承保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保险业难以发挥正在巨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承担经济损失的作用。

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保险赔付不足100亿。

相比之下,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中损失近1000亿美元,保险业约支付了42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联邦政府220亿美元的拨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