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灯坚守人

合集下载

关于洛阳宫灯的诗句

关于洛阳宫灯的诗句

关于洛阳宫灯的诗句
1.《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2.《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观灯乐行》唐代: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4.《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代: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5.《十五夜观灯》唐代:王湮暂得金吾夜,通看火树春。

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

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

应须尽记取,说向不来人。

洛阳宫灯相关故事

洛阳宫灯相关故事

洛阳宫灯相关故事
《洛阳宫灯的故事》
咱今天就来聊聊这洛阳宫灯。

记得那是一年过年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起去了洛阳游玩。

走在洛阳的老街上,那种古色古香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们给吸引住了。

正走着呢,我突然就看到了一家店门口挂着的洛阳宫灯,那红彤彤的宫灯,精致极了,就像一个个小火把,一下子点亮了我的眼睛。

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就进了店。

一进店,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宫灯。

有那种小小的,拿在手里把玩的;有大一些能挂在房间里当装饰的;还有超级大的,感觉像是能照亮整条街似的。

每个宫灯上都有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是古代的人物故事,真是美不胜收。

我看中了一个画着牡丹的宫灯,那牡丹开得娇艳欲滴,仿佛能闻到花香似的。

我就站在那儿,仔细地端详着这个宫灯,越看越喜欢。

老板看我这么痴迷,就过来给我讲起了洛阳宫灯的故事。

他说呀,这洛阳宫灯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呢,从古代就开始有了。

以前的人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挂起宫灯来庆祝,那场面,可热闹了。

而且这宫灯的制作工艺特别复杂,要经过好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个漂亮的宫灯。

听着老板的讲述,我对这宫灯更是多了几分敬佩之情。

我想象着古代的人们点起宫灯,在灯下说笑、游戏的场景,心里觉得特别有意思。

后来,我当然是把那个牡丹宫灯给买了下来,开开心心地提着它继续逛洛阳的老街。

如今,那个宫灯就挂在我的房间里,每次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在洛阳的那次经历,想起那满街的洛阳宫灯,想起老板给我讲的故事。

洛阳宫灯啊,它不仅仅是一个物品,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宝贝呀!这就是我和洛阳宫灯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欢乐和回忆的故事。

与西汉长信宫灯有关的人物和历史故事

与西汉长信宫灯有关的人物和历史故事

与西汉长信宫灯有关的人物和历史故事
西汉长信宫灯是一件引人注目的古代文物,与许多有趣的人物和历
史故事相关。

与西汉长信宫灯有关的人物是西汉时期的宫廷女官,名为董贵人。

董贵人是西汉高皇后的侍女,据说她是长信宫灯的制作者。

她以其巧
妙的技巧和精湛的工艺,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辉煌的艺术品。

董贵人的
技艺被誉为当时的顶尖之作,并为后世所传颂。

关于长信宫灯,传说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相传,在西汉
时期,汉高祖为庆祝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下令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

长信宫灯作为宴会的主要装饰物,被点亮,并散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据说,宫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神话传说中的仙宫,其独特的造型和华
丽的灯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信宫灯还与历史事件有关。

在西汉时期,灯会成为一种盛大的庆
典活动,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长信宫灯的亮相无疑给人们带来
了无与伦比的福祉和享受,成为社会各阶层热议和感叹的焦点。

宫灯
的灿烂光芒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与繁
荣的向往。

西汉长信宫灯是一件富有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珍品。

与其相关的
人物和历史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的艺术精神和社会风貌。

通过
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汉时代的文化遗产。

61岁的他成了北京宫灯最﹃年轻﹄的守艺人

61岁的他成了北京宫灯最﹃年轻﹄的守艺人

“就我一个。

”沿着居民区走入一条淹没在高楼中的胡同,红底白字的“北京市美术红灯厂”就挂在路侧民房红色铁门的上方,“中华老字号”的标识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

敲开门,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甚至沾有灰尘的师傅给了我这样的回答。

失落之际,透过打开的半边门缝,院落里零星摆放的宫灯好似向我招了招手。

我随即问道:“可以参观吗?”师傅眼神一亮,瞬间精神抖擞地迎我进门,也从介绍这些“老物件”的来龙去脉起打开了话匣子。

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嘉庆年间的老字号“文盛斋”。

在晚清时,文盛斋多为京城的宫廷、王府制作宫灯。

及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盛斋宫灯都以出口为主,月出口量有300多盏,因此也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

但之后,在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同时,转制后的文盛斋61岁的他成了北京宫灯最“年轻”的守艺人文 · 图 王欣也因宫灯出口量下降、受到更多现实问题逐渐走向了没落。

在师傅的讲述下,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画面在我脑海里闪现,如同也身处那个宫灯盛行的年代。

作为“北京宫灯”的保护单位,北京市美术红灯厂在全盛时全厂共有300余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元良、北京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树昌、东城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等老职工在这里度过了几十个四季轮转。

而如今,厂里只剩寥寥几人,老师傅们眼看宫灯的火光由熊熊燃烧到逐渐微弱。

北京宫灯第五代传承人郭燕青也退休快一年了。

不过,他每天还是要来到厂里的工作间,守在这个干了半辈子的地方。

他说,在他之后,没有人了。

当讲述完的郭燕青表明身份,我也领悟到“就我一个”这句话的含义。

撩开厚重的门帘,院落里已一片漆黑,曾经闪耀巴拿马的北京宫灯此刻却如同沉睡般,熄灭了璀璨的光彩,也发不出任何声响。

郭燕青在使用传统工具“锼弓子”制作宫灯。

Q:北京宫灯由何而来?A:北京宫灯原是宫廷御用灯具,历来为皇室王府专用,有着明显的身份象征。

相传,明崇祯年间,皇宫征调苏杭工匠入京制作宫灯,基本造型按上下双层工艺制作,造型端庄华贵,极具东方色彩的典型古建装饰风格,这一造型也经过历史考验流传至今。

新媒体时代下洛阳宫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洛阳宫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洛阳宫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洛阳宫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简介洛阳宫灯,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洛阳宫灯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很多挑战。

本文将对洛阳宫灯的传播策略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有效推广传统文化。

一、洛阳宫灯的特点与价值洛阳宫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洛阳地区,追溯至河南宋代。

其制作原料以黄铜为主,采用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灯体形态多样,花纹精美细致。

洛阳宫灯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照明照明,还富有艺术价值。

其造型独特、富有历史和文化氛围,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作之一。

洛阳宫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特点,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灯”在中国文化中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幸福和希望。

通过洛阳宫灯的传播,可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方便,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

然而,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媒体传播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传播效果容易被稀释,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特性可能会受到忽视。

其次,新媒体传播方式会引发信息碎片化和浅层消费的问题,传播内容往往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知识和理解,而无法深入传达文化背后的内涵。

此外,新媒体传播的传播方式稍显功利化,片面追求流量和点击率,忽视了文化传承和内涵的长远价值。

三、洛阳宫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1. 创新传播形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洛阳宫灯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形式。

可以通过短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展示洛阳宫灯的制作过程、历史渊源以及艺术魅力。

同时,洛阳宫灯也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与观众实时互动,增加观众参与感和体验感。

洛阳宫灯作文

洛阳宫灯作文

赏洛阳王城灯展作文每年洛阳都有灯展,身为一名洛阳人,由于离王城公园较远,不是白天去看就是看别人带回的照片,我还没有真正的晚上去欣赏灯展。

今天终于可以亲眼目睹王城灯展的魅力了!王城公园门口,彩灯高悬,大门上安装了一排彩灯,灯火通明。

大门上面,用霓虹灯制成的几个大字“20xx春节王城灯展”。

门前四根高大的彩色灯柱,美丽无比。

走进大门,是灯的海洋,是快乐的世界。

正中央一个高大明亮的“九兔送福”,两侧各个花灯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棵树上都挂上了许多灯笼。

首先是一个“闹红火花灯”展现了民间的传统风俗,接下来是“龙腾虎跃花灯”,每当老虎吼叫一声,老虎就会前爪跃起,而龙则向空中腾飞。

白马寺花灯呈现在我们眼前,四个和尚坐在那里念经,中间一个炉子,里面还窜着火苗。

最前面是两匹白马,两边还有两座房子,里面有和尚在撞钟、打鼓。

女皇花灯、福满人间花灯、动物狂欢节花灯……让我看的如痴如醉。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帘,我定眼一看,那不正是我们蓝天明月老师吗,还有快乐雪娃娃。

我们和老师在一起沿西边的一条小路走,平日里看着那么平凡的牡丹仙子雕像现在也这么美丽。

牡丹仙子周围,全是牡丹灯,一朵朵的牡丹灯把牡丹仙子的雕像照的绚烂夺目。

前面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音乐,啊?这不是阅兵进行曲吗?难道王城公园里也开始阅兵了?我们急忙跑上前去,哦,原来是祖国万岁花灯,展现了20xx年的国庆时的景象,一座袖珍型的天安门城楼巍然屹立,城楼前一面升起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三名仪仗队员站立在国旗旁,各种装甲车从他们身后开过,太壮观了!我们经过动物园门口时,突然听见有人喊:“动物园不要门票,免费进!”哦,动物园里面还有个花灯呢,好像是个中国结。

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一看,九龙中国结。

最上面是一条龙,中间的结由8条龙盘成,最下面有两条张牙舞爪的龙,体现了中华民族敬仰龙的美好信念。

早就听说王城公园里有个仙鹤花灯,是唯一在水上的花灯。

我们来到一个湖旁,终于找到了仙鹤花灯了!在湖里,有好几只喜亭玉立的仙鹤,还有一朵一朵的莲花。

洛阳宫灯活动策划方案

洛阳宫灯活动策划方案

洛阳宫灯活动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洛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

洛阳宫灯活动是洛阳每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洛阳的文化名片之一。

洛阳宫灯活动以灯韵洛阳为主题,通过制作精美的宫灯,展示出洛阳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参与。

二、活动目标1. 传承和弘扬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心。

2. 提升洛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

三、活动内容1. 宫灯展览在洛阳市区中心的一处开放空地上搭建展览场馆,以讲解展示洛阳历史文化为主题。

场馆采用仿古建筑风格,以展示洛阳宫灯为主要内容,通过展示洛阳古代建筑、青铜器、文字等文物,使游客了解洛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2. 宫灯制作设立宫灯制作工坊,邀请洛阳当地的工艺师傅进行现场制作宫灯,并向游客和市民开放参观。

制作过程中,师傅们能够讲解宫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导游客了解宫灯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3. 宫灯游行策划一场盛大的宫灯游行活动,将洛阳古城打造成一个巨大的舞台,吸引更多人参与。

游行中的宫灯将呈现传统的纸质宫灯和现代化的LED宫灯,灯光璀璨夺目,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游客和市民亲身感受洛阳的热闹喜庆。

4. 宫灯交流展销会在洛阳市区的商业广场举办宫灯交流展销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宫灯制作者和经销商参展。

展会期间,不仅可以展示各地的宫灯作品,还可以进行宫灯制作技巧和文化交流,促进宫灯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5. 宫灯互动体验活动在洛阳古城的特定区域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和市民亲身参与到宫灯的制作过程中。

可以设置宫灯DIY活动,提供材料和教学,让参与者亲手制作一盏属于自己的宫灯。

四、活动推广1. 媒体宣传通过洛阳市的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广告投放和新闻报道,宣传洛阳宫灯活动的亮点和吸引力。

2. 社交媒体推广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洛阳宫灯活动的相关信息和亮点,并邀请网红或影响力较大的博主参与宣传。

洛阳宫灯,众里寻他千百度

洛阳宫灯,众里寻他千百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的是正月十五夜,人们观灯的情形。

细品味,却也正是洛阳宫灯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写照。

洛阳宫灯是河南省洛阳市的特产,创自东汉,盛于隋唐,历史悠久,久传不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都洛阳,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

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宫灯”之名即由此得来。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迁都洛阳后的第一个元宵夜,即在洛阳新宫内外和天津街上陈设百戏,遍饰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

隋唐之后,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城内便家家彩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

这种风俗传至全国,波及海外。

宋以后,洛阳屡遭战乱,元宵节逐渐失去了旧时的风采,但宫灯制作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洛阳宫灯仍很盛行。

洛阳老城人李文林成为一代名师,所作宫灯,年产万余盏,远销省内外。

慈禧太后途经洛阳时,赠她一对,受奖铜牌一枚。

1949年后,洛阳宫灯开始快速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产品远销国内外,中南海的怀仁堂也挂起了洛阳宫灯。

1957年有12个品种投入国际市场,远销新加坡、欧美等地。

1959年创新的“六角子母灯”参加全国国庆灯展,获得极高声誉。

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

其中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

洛阳宫灯既可作喜庆饰品,点缀升平,也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亦可作纪念品,赠送亲朋。

洛阳宫灯,品种上分为四大类,四大类中又各有若干小类,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洛阳宫灯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洛阳宫灯坚守人
作者:史家民
来源:《中华儿女》2011年第01期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鼎新街4号。

82岁的王福信老人和儿子、女儿一大家人幸福地生活
在这座老式宅院内。

王福信老人是洛阳远近闻名的宫灯艺人,也是洛阳如今唯一一个制作手工宫灯的老人,王家宫灯是洛阳唯一一个流传至今不息不灭的宫灯世家。

王家做宫灯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今年32岁的王志强是王福信老人的大孙子,也是王家宫灯的第5代传人。

王福信的小儿子王建勇告诉记者,王家到他们这一代,一共有兄妹七个,老大王建水是王福信后人中制作宫灯手艺最好的一个。

全家现有的20多口人中,有十三四个都能在王福信做宫灯时帮上忙,但真正能独立做灯的就没几个了。

王建勇说,即使在以前,普通老百姓也不会扎宫灯,只是在元宵节时买一对儿挂起来。

“洛阳宫灯制作工序太繁杂,一共有70多道:买回产自洛宁的竹竿精挑细选,打磨、裁剪,灯两头用圆形木头打槽,竹篾嵌在槽里做骨架,以铁条做绷子用来撑灯⋯⋯”
旧时洛阳宫灯并不像现在一样几乎是清一色的红灯,传统的洛阳宫灯,除了一些具有特定用途的灯是红色外,其他种类的灯,红颜色的很少——绝大多数用白绢或白纱做面儿,用白色材料做面儿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宫灯作为灯笼的实用性,白灯显得更亮、照得更远,而且灯面题字看得更清楚。

采访结束时,王福信指着镜框里一张照片说,那是他年轻时在两个大型宫灯前拍的照片,这种灯叫排灯,制作工序极其复杂,现在已经失传了。

明年开春他还想再做一套,不然就真做不动了。

82岁的王福信老人用老式钻枪在灯骨上钻眼。

王福信老人是洛阳远近闻名的宫灯艺人,也是洛阳如今唯一一个制作手工宫灯的老人,王家宫灯是洛阳唯一一个流传至今不息不灭的宫灯世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