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上一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理清本课这则消息的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的消息知识阅读本课文章。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了解这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2.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消息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写作消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他就是诺贝尔。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课,详细内容涉及第一章科学技术发展的部分,着重讲述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意义,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2. 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成就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诺贝尔奖的背后,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相关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4. 例题讲解:以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为例,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出自己了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并简要介绍其成就。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2)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3)诺贝尔奖的意义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诺贝尔奖的认识。
2. 答案:学生需从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颁发情况、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部编八年级精品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部编八年级精品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篇章中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解诺贝尔奖设立背景、宗旨和首届颁发情况;学习文中涉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析课文语言特点和叙述方式。
本课对应教材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诺贝尔奖基本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传达。
2. 教学重点:诺贝尔奖基本知识,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诺贝尔奖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同时思考诺贝尔奖设立背景和宗旨。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解其成就和贡献,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习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诺贝尔奖设立背景和宗旨。
(2)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科学家们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理解。
答案:(1)诺贝尔奖由瑞典发明家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旨在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人。
(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学生对诺贝尔奖有更深入解。
部编八年级优质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部编八年级优质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诺贝尔奖设立背景、评选机制、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成就,以及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解诺贝尔奖设立背景和评选机制;2. 掌握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成就;3. 理解诺贝尔奖在世界范围内重要地位和影响;4.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文学素养和和平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诺贝尔奖评选机制,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成就。
教学重点:诺贝尔奖背景、意义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诺贝尔奖相关资料、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教材:(1)介绍诺贝尔奖设立背景和评选机制;(2)详细讲解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成就;(3)分析诺贝尔奖在世界范围内重要地位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诺贝尔奖对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贡献。
4. 例题讲解:以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例,讲解评选标准和获奖者成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出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并简要说明其成就。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1)诺贝尔奖背景及评选机制(2)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3)诺贝尔奖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以首届诺贝尔奖为背景,选择一位获奖者,详细解其生平和成就,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2. 答案示例:学生可选择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康拉德·伦琴。
文章内容包括:伦琴生平简介、发现X射线经过、X射线在医学和科学领域应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历史背景、获奖者及其成就,使学生解到诺贝尔奖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他们关注更多领域优秀人才,培养他们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节“诺贝尔奖的设立”,详细讲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第二章节“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详细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第三章节“诺贝尔奖的影响”,探讨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理解诺贝尔奖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培养对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杰出贡献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诺贝尔奖对世界的影响,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在各自领域的贡献。
重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诺贝尔奖相关资料、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章节一:教师详细讲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学生做好笔记。
3. 讲解章节二: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引导学生对杰出贡献的认识。
4. 讲解章节三:探讨诺贝尔奖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的影响。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宗旨、奖项(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获奖者及其成就(3)诺贝尔奖的影响: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诺贝尔奖的认识,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品教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补叙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5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生字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卓有成就()2.词语遗嘱渗透建树仲裁卓有成就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2/ 5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消息导语和主体部分,思考:导语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不可以。
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四、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5篇

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5篇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可由学生介绍诺贝尔导入,也可由2023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导入,或者由复习消息的一般知识导入。
2.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词。
重点词语:颁(bān)发:发布或授予奖状勋章等。
遗嘱(zhǔ):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死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卓(zhuó)有成就:有很突出的成就。
卓,高超。
颇(pō):相当地,很。
“颇”还有“偏”“不正”的意思,如“偏颇”等。
建树:建立的功绩,取得的成就。
注意不要写成“建数”。
仲(zhòng)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方居中调解,作出裁决。
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者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方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
拨款(kuǎn):拨给钱款。
注意不要写成“拔款”。
巨额(é):巨大的数额。
利息:因存款等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
字形辨析与词义辨析:遗—遣渗—掺即—既裁—栽—载贡献—奉献成就—成绩评定—评议—评论3.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采用播音的形式范读这则消息,学生听读,也可以指导学生范读。
听读之前,教师提出正音要求:注意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是自己拿不准的,边听边标好拼音,或者圈画出来请教老师和同学。
提出阅读任务: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消息的知识,找出本则消息的要素和结构中的“背景”部分。
(2)初步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后,师生共同明确阅读任务,特别是要明确第4段是背景部分。
(3)进一步理解。
让学生结合批注简要概括:消息的电头导语主体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教师点拨:电头交代了新闻发稿的单位地点时间;导语部分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主体部分叙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背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案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第1 课时第2 课时运用学到的新闻结构的知识, 写一篇新闻, 报道本校或本班的某本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奖设立的宗旨, 首届获奖者的获奖成就和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及奖金来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 阅读消息已经没有障碍, 但是分析消息, 掌握消息的结构, 概括主要内容, 以及品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仍有不小的难度。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 我主要抓住这几个要点, 按照从浅到深, 从易到难的顺序设置、讲解题目, 让学生在掌握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同时, 也对消息这一体裁的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
本节课授课思路清晰, 内容重点突出, 方法灵活多样,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
2. 【拓展延伸】有关“奉献”的诗文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丈夫贵兼济, 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火药火药是一种可由火花、火焰或点火器材引燃, 能在没有外界助燃剂的参与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并放出大量气体和热的药剂,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唐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十三、十四世纪,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发明和传播, 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 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上的主要特点。
2.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一、导入新课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种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在中国,只有莫言、屠呦呦等这些在某个领域有相当突出成就的人才能获此殊荣。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奖?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则消息来了解它。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消息导语和主体部分,思考:导语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目标导学二: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中一一列举了此次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4.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认识和了解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目标导学三:探究“倒金字塔结构”
探究: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做简要分析。
概念释义:“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
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明确: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
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
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
最后再交代新闻背景。
这则新闻俨然按照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
本文从新闻结构出发对文本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